繁体版

第五十七章 东巡

回到座位上,房娲儿只远远的看着他。

随后房娲儿笑着说道:“子房,看来师父对我怕是有误解。”

“哼,拉屎都离你八丈远。”贾骨骂骂咧咧地说,三人脸上露出笑意。

房娲儿听出贾骨的意思,却装作无所谓的说了声:“多谢师父远离我,我怕臭。”

张子房呵呵笑了,徐福也笑了。

“三位是为长生药而来的?”

“正是。”

房娲儿侃侃而笑说:“请说吧,我这儿可是什么都没有。”

“东边有三座仙山,长生药就在那儿。”徐福说得很是笃定,可真不知道他有这样的勇气说得如此坚定。

房娲儿淡淡地轻笑说:“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是不是?”

徐福瞪眼,疑惑地问:“大人看过古书?”贾骨转过身来,想:“这死丫头怎么以前都没有和我说过这些?”

房娲儿笑笑,“看过。”她当然看过徐福东渡的故事,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在抱怨徐福为何不回来给秦始皇长生不老药。

“不知大人您何处看来的?”徐福问。

“忘记了。”房娲儿也不记得她年幼时,是如何得知这个故事的,只是记得而已。

顿了顿,徐福眨巴眨巴眼睛,恳求说:“大人,欲得此药,我还需大人的帮助。”

“徐先生请说,只要您能为皇帝陛下取来仙药,无论要我做什么都行。”这话说得,让张子房不免垂下眼眉来,心神不爽。

“前往海上仙山,要上交祭品给神,换来长生药,大人这祭品要三千童男童女,与千百斤金银珠宝才行。”

“只要你把药送到皇帝面前,都是小事,写封折子,明日我带到宫里交给陛下。”

徐福一乐,笑道:“是。”房娲儿让婢女取来竹简和笔墨,徐福扬扬洒洒写下呈给嬴政的书信,并且交到房娲儿手中,到了第二日,再由她交到嬴政手中去。

第二日,未央宫。

嬴政召来蒙毅、蒙恬二位,还有王贲,李斯等人来,商谈出巡事宜,可此事,在白衣卫和郎中令的职责范围内,嬴政召来房娲儿。

众人人因为东巡的路线问题争执时,房娲儿一脸挑衅意味的笑看着嬴政,挤眉弄眼,俗称调戏。嬴政一脸严肃,却被房娲儿一脸不正经弄得叹气摇头。

众人人争执时,嬴政走下来,低声骂道:“你这是做什么?”

“拿你开涮呢,看不出来?”房娲儿俏皮着说道。

“你这人……”此时,蒙毅和蒙恬看见二人背着他们谈话,心知肚明。

房娲儿笑盈盈地威胁嬴政说:“你信不信我当着你的臣子的面亲你一口?”

“你敢!”嬴政假装有怒。

房娲儿撇嘴笑问:“我有什么不敢的?”

“朕罚你!”

“你舍不得!”她说得颇为自信得意。

“你在威胁朕?”

“我威胁了陛下?我是在保护您!”

“你今日是怎么了?”

“长生不老药,我快找到手了!”她笑着,用小指勾了勾嬴政的指头。

嬴政一听,露出笑来,紧紧握住她的手。

他已经好久没笑容了。

近在咫尺,她终于颠覆历史了。

没有业道德的她。

嬴政手心的温暖,以及他的白发,她可以亲吻,光明正大的在一起,厮守。

众人散去,房娲儿留下来,将手中的徐福所写的书信交与嬴政。嬴政打开来看……

“三千人口?!”嬴政蹙眉。

“交给我去办吧!”房娲儿请旨。

“你这要抢人吗?三千人,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我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你能活,不惜做个恶人。”

“你已经是大恶人了。”嬴政语重心长地说。

“再坏一点,也无妨。”她在笑,这是她的希望,于是,嬴政心软。他心中想:“做不了皇后,就不做,做妻子吧,朕有朝一日离开朝堂,再把这些年亏欠补上。”

嬴政东巡。欲行泰山封禅一事,房娲儿绑上张子房,与她同行。

在马车里,张子房抱怨说:“带上我不担心您的皇帝生气?”

“不带上你,我怎么能安心呢?”房娲儿反问张子房。

张子房不答,而又是反问:“你就不怕我欲行报复?”

“正是怕,才带上你,你胆敢动手,我就砍了你。”房娲儿面带笑容,要挟张子房说。

颠簸一路,房娲儿的白衣卫守在嬴政的马车周围,而自己亲自押解张子房。

“听说新丞相李斯,是你的同门。”张子房问她。

“是。”

“我看他在效法商鞅,秦国的郡县,三公九卿都是他提议的。”

房娲儿冷笑,看向前方说:“商鞅变革,革新秦国,李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改变的是一个时代,用我们那儿的话来说,李斯这叫做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两个制度,两个制度就让嬴政管理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真够统一的。”张子房含笑而说。

“政治、土地的统一之后,我们还要让天下百姓民心统一。”房娲儿道。

“所以行封禅?”张子房问。

“告知百姓们,皇帝是天赐的,让四海归心,不行吗?”

张子房嘲笑她:“你们的官员全是军人,处处都是军队一样的管制,百姓被束缚起来,你们想要得民心?笑话!”

房娲儿骑在马上,张子房的头从马车中伸出来与她交谈,张子房这一句“你们想要得民心?”,使她心里的忌讳,这气得她一脚便踢向张子房的脸。

“妈的,你给我闭嘴!”

“说到痛处了?”

“我们的官员,不仅仅用秦法约束万民,而且我们也将自己的执政理念传播道天下,会有人理解的,我们的制度下,不会有奴隶,百姓都能和睦太平。秦法已经非常的宽容了,只是管理的方面多了些罢了。”她据理力争。

“秦法严苛,嬴政暴虐可见一斑。”

“暴虐?”房娲儿冷笑,一鞭子抽打向马车,可张子房躲在车内,并未被打到。

她又说道:“你有认真地读过秦律吗?你对它不了解为何能称它暴虐?人云亦云,与市井匹夫无异!亏你还读过圣贤书!”

“不屑一顾!”张子房道。

“秦法对臣民的日常生活做了极为细致的约束,你可以说它严谨,无微不至,但绝不能说它暴虐!皇帝制定法律的初衷,不仅仅是为了帝国的平稳的运行,还保障着百姓们的生活,我的皇帝比任何你崇拜的君主更为体恤百姓,更有人性。”

张子房一针见血,问:“百姓的认知能有多少?”

“秦律中,将耕作也做了规定,什么时令种什么,挖地要挖多深,这些秦律中都有行文规定,以前,谁这样真切地管理过农民?秦法不仅仅是在管理,还是在教化民众,这样事无巨细地管理这我们的国度的人,只有我们的皇帝!你们不该这么对待一个心系天下百姓的人,不应该侮辱诽谤他。”

“诽谤他的人,不是都被你秘密处决了吗?”张子房忘不了他躲在咸阳城时的所见之事,那个房娲儿比冬雪使人寒凉。

“还有一些诽谤在心里,在口中,我不知他们在何处,于是我没有斩草除根。”

张子房哈哈大笑,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我们只写好的歌功颂德的,是没人看的,只有那些抱怨之声,只有些恶丑才能有人理解,让百姓喜闻乐见,并且让我们这些文人获得地位、财富。”

“好人难做的原因就是小人太多了。”

“于是乎,分道扬镳?”

“人间正道是沧桑,张子房,正道难走,可邪路终将害人害己。”她瞪着眼,眼睛发红,她怒了,冥顽不化的人,他想杀之。天裂在刀鞘中发出“嘤嘤”地声音,它感受得到它的主人,心中哀怨和愤恨。

“秦律,为了推行秦律,你们毁了六国的文字,对了对了,你的师弟和弟弟也是借规范文字一事立过大功的,是不是?”

“是,你说为什么你们不能接受秦律?”

“因为它,不是我们国家所做的法律。”

“这么简单?”

“就是,你知道南郡叛乱之事吗?就在前年,那一次,你们派了关中的秦军前去镇压。”

“知道,那一次皇帝陛下很是忧伤。”

“盗匪叛乱,军队也追随叛乱,不得已才请了你们关中的秦军,南郡苍梧县,那一次,很多人都以为楚国旧部就快赢了。”

“那一次,平定叛乱之后,皇帝并未大力惩治这些人,犯事官员紧紧处以刺字的黥刑而已,这还不足以说明我们的诚意吗?”

“没人想知道最终那些人如何?我们只知道,他们失败了,至于那些人,我们只当他们被嬴政处以极刑,所有人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传的,至于他们有没有死,重要吗?皇帝如何处置他们的,没人在乎。房娲儿,你们做什么都无济于事,因为他倾覆了我们的故国。”

“混蛋!你们这些无耻文人,你们毁了他!”房娲儿忍不住流泪,他一味忍让,卧薪尝胆,可是却换来这样的结局,令人痛心。

嬴政清楚,严酷的镇压只会适得其反,于是他不断地采用宽容的政策,原谅一切无知的人,并保护他们最为帝国臣民的权利。房娲儿冲进马车中,将张子房暴打一顿,撒去心中的怒气。

张子房一只眼,原是淤青,眼珠通红,房娲儿恶狠狠地说:“皇帝一直教育我,要以德服人,可是我还是喜欢以暴制暴。你对谁好,都是无用,人都贱,只崇拜强者!”说完便走了。

安慰自己:“只要嬴政能得到不死药,他活着,安顺百姓,总能让人看见真正的他。我们的帝国就像大海一样,我们要给他时间,让他净化。”

嬴政东巡,也就是因为意识到,单单推行律令不足以让整个帝国安稳下来,他需要得到文化认同的统一,以此,彰显出他的诚意和威严。

儒家齐鲁文化。

游牧燕赵文化。

巫鬼楚文化。

秦国最缺的,是文化软实力,秦国并未有举世瞩目的文化学者,这是秦国的悲哀。正因为如此,秦国并不能控制天下的“笔杆子”,任由着他们毁灭秦的政策,于是嬴政只有包容诸子百家的学说,让他们归附秦的统治。

其实,嬴政不必如此麻烦,他有捷径可走。

第一,以皇帝的权威,摧毁六国的文化根基,嬴政未有选择这条捷径。他选了另一路,接受六国的文化,融合贯通,最终开辟一条适用于帝国的文化之路。

怀柔百家文化,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建国当年,嬴政接受了东方六国的礼仪,并且创建“博士”制度。

博士有权参与廷议、评估大臣、研究学术、谏言献策,且多为儒家中人。

嬴政想要这群人为他建立一个包容的文化体系,以作为一个帝王,作为一个人,他用最谦卑的姿态打造着统一的文化。为了体现自己的诚意,嬴政将法家为主核心的原则,也做了改变,只为迎合诸子百家之言论。

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嬴政的对于统一的文化的路。

可是……

学者始终是学者,嬴政打碎了众人心中分封制的迷梦,嬴政将这些人的迷梦打碎,扔进黄河中去。

因为古法,因为古代没有这样统一的国度,所以,学者抵触着这个新生帝国的一切,议古论今,指出嬴政的种种过错。

学者迂腐,不问是非,不问曲直,不看前,只想后退。

第一次请来六国学者,在咸阳宫,嬴政设宴款待他们,放下自己皇帝的身份与他们交谈,可是,六国学者们的脸上只有冷漠,如寒冰一般扎入嬴政的心中,他放下高举的酒樽,尴尬,极为尴尬。

嬴政不说话,他不知道要如何这群人看到他的诚意,李斯也一样。

嬴政叹息之后,坚定自己的信仰并无过错,依旧热情地面对风雪。

“真诚总能破冰。”这是嬴政的态度,单纯的态度。

嬴政和李斯都知道,旧时六国的人们需要时间,需要接受新的政策,需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嬴政自信自己是一个时代的开创者。

于是,为了赢得文化统一,准确说来,为了赢得儒家的肯定,嬴政踏上了东巡之路封禅泰山。

为了彰显他对儒家文化的认可和遵从,他听从儒学众人,照做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