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四百章 大结局

这哥俩尝到了甜头,像是商量好似得,只要有荣面馆,那一定会在不远处有一家林氏面馆,这两家的小二以及掌柜的,还老死不相往来,还在客人面前互相诋毁对方的面馆不是正宗的。

因为这个事情,林荣还说了他们哥俩,说他们这是在欺骗顾客,结果,兄弟两个一致说,说各人做各人生意,谁不想多挣钱?他们下面人不和,也不是哥俩唆使他们让他们不和的。

每一处放一个负责人在那里经营,都觉得如果在做生意上输了对方是件丢人的事情,但是那面馆又都知道是另外一个兄弟开的,所以他们私下里较劲,再加上他们的工钱都是按照生意好孬定的,拿提成做奖金,所以兄弟两个说了,只要他们不打架就成。

林荣明明知道是他们兄弟两瞒着自己捣的鬼,但是也没犯什么错误,也就懒得管,随他们去。

孙大牛还是作为两个府的大总管,虽然他们分了家,但是管理上还是需要孙大牛这样的人来掌舵。

这生意也无须多说,就这样了。

借用某书上的一句话,叫做“千里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这话用在这里,说的是林荣身边的人,一个个都去了,东拟郑坤去了,苏达也到走的时辰了。

苏达病在床上,却不肯吃药,苏达一辈子也没吃过药,苏达就说过,是药三分毒,还不如用自身的抵抗力去抗衡病魔呢。

远在外打仗的大康,得知苏达病重是心急如焚,得知苏达最后想见一面林荣,大康就让人去苏州通知林荣,那个时候,大康不在,皇子们都去看望苏达的时候,苏达最后给他们说的一句话是,她的孙女儿林荣就是个简单的人,不管以后她做了什么,看在她苏达的份上,求他们饶她一命。

皇子们听了都沉默不语,都知道林荣乃是自己的同父异母的姐妹,苏达这是在跟他们做最后的告诫,祖母把那枚玉坠给了林荣,就是为了保林荣的命,连老王爷裕亲王都无法下手

于是他们默默地点头,离去,要不跟苏达怎么说?

那个时候,苏达已经九十三高龄,林荣看着躺在病床上的苏达,眼泪是止不住地往下流,苏达就安慰林荣道:“我活这么大岁数,是大赚了,你不要哭,这是喜事呢,荣儿,我有句话要叮嘱你,以后不管怎么样,你都要在苏州生活,不要来京城,苏州是个好地方,那儿是你的根,你在那里,就会无比的安全,懂我的意思么?”

林荣含泪点了点头,她拉着苏达那干柴似的手,久久不肯放下,是苏达给了她又一次生命,自己能活下来,如果没有苏达,自己真的不敢想象在什么时候死。

苏达要她留在苏州,那里有她的根,原因就是即便皇家去了苏州,也是拿林荣一点办法也没有,明着你宗人府不敢动人,你以什么样的理由啊?暗地里更是连门都没有,就是到现在了,京城这边有多少玉盘教的姐妹,他们还是没有数,何况远在苏州那边,就是玉盘教的老巢,因为三姨太出事后,林荣身边的高手太多,还有一帮吃闲饭的江湖大佬在那里,谁敢动林荣?除了自己不想活了,这玉盘教和江湖上的人物哪一个是简单的?关键是皇上那关他们就过不去,你敢动皇上的闺女,皇上就敢抄你的家,给你按个罪名还不是举手之劳的事?!

苏达在最后咽气的时候,跟淘淘点了头的,别人都不明白苏达是什么意思,这应该是在苏达最后的阶段,跟淘淘交代了什么话,而这个话,只有淘淘知道。

一直到多年后,淘淘来了,来苏州看林荣的时候,才说起当年苏达交代他的话,苏达除了要他不遗余力地照顾好林荣外,再就是告诉他,千万不能参与到他的兄弟之中去,后来发生的皇子之间的争嫡事件,淘淘是局外人,一心辅佐大天朝江山,他是唯一一个得到众多皇子同声夸张能干的人,因为他和大康一样,是苏达带大的人。

后来淘淘才明白苏达的意思,那就是他没有做皇上的潜质,不管谁当政,只要他不参与,他都将得到重用的王爷,事实说明,苏达预计的没错,有关于皇子们之间的勾心斗角,在此不说。

直说大康知道苏达死后,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人把苏达迟些入殓,目的就是为了等他回来,他要最后看一眼这个把自己教导大的苏达。

淘淘亲自为苏达守灵,每夜都有一皇子轮流陪伴淘淘,就因为苏达最后的嘱托。

后来大正上台后,从不过问林荣的事情,只是私下里跟淘淘说过,看看她需要什么,说一声,由淘淘代他去办好了!

送走苏达,林荣回到苏州,难过了好一阵子。

林荣去京城的那段时间,得知苏达去世,李氏等苏达的弟子,远在苏州,她们没资格去给苏达送葬,所以在苏州一直为苏达戴孝,只到林荣回到苏州,得知苏达的棺木下葬,她们才把孝衣给摘了。

又过了两年,大康再次来苏州,私下见了林荣,又偷去林青三姨太的墓地上去祭奠了一回,但是他与林荣也就是说了一会子的话,由于大天朝的事务繁忙,父女两个没能像那一回,一呆就是一天,而是匆匆分别。

那一回,就是林荣与大康促膝谈心的那一回,在林青三姨太墓地的那一回,是林荣最最难以忘怀的一天,一直到多年后,林荣应招秘密入宫,那个时候的大康身体很差,林荣打扮成宫里嬷嬷的模样,见了大康,亲自为大康做了一碗面,这碗面,也是林荣做的最后做的一碗面,以后林荣回到苏州,再也没有做过。

大康和着自己的眼泪把那碗面汤给吃了,大康说,这是他吃过的最最好吃的面。

大康去世,林荣缩在人群里为大康送行,忽然林荣被人拉进了皇子的行列,林荣也不认识拉她的人是谁,但是所有皇子都看到了,却一点都不惊讶,好像早就预料到似的,仪式照常进行,林荣是不管不顾地哭了一回,发自内心的哭了一回。

其实要算起来,从林荣被苏达以孙女的方式带进宫,与大康总共呆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没有超过半个月,要是按照小时算,那就更加少之又少了。但是林荣对于大康,从一开始恨,到最后的思念,时间跨度了很长时间。

林荣一直到后来老了六十多点,还惦记着去京城看看大康的墓,林荣去京城,看大康的墓的时候,都是站在远处看着的,就那么看着,有时候,会流一会儿泪。

大正皇上死后,一直到了大隆做了皇上,林荣才在清明的时候奉旨进京,祭奠大康。

大隆上台后,做了很多件让林荣想不到的事情,大隆下江南,宣旨让林荣觐见,问了许多林荣生活上的事情,还说要让林荣进京去住,但是林荣想起了苏达的话,林荣没有去。

大隆赐了林荣一根龙头拐杖,这在当时的苏州传得沸沸扬扬,但是在官场上,人们讳莫如深,因为淘淘那个时候,已经是朝廷最重要的王爷了,谁也不敢背后对林荣说三道四。

淘淘去江南,林荣那里是必经之地,每回淘淘去,都会在郑府住几日,那时的郑府,已经扩建了,建得很大很大,里面住的人也多了起来。

云娟大虎在遥远的京城,每年都会跟着郑小双来苏州住些日子。

后来小月二蛋老了,他们搬回到郑府来住,他们的后事还是林荣给办的,林荣在林青的墓地边上,把小月和二蛋安葬在那里的,这个是应小月的要求,小月说自己活着的时候侍候三姨太,死了后还想去她那里伺候她去。

云娟在京城那边,在小月走后,心里一直不安,云娟虽然有过继过来的儿子,到时候会给她和大虎养老送终,但是云娟心里就是不安,日夜不安,大虎明白云娟的心思,就跟过继的儿子说了,说她娘的心一直在苏州。

于是在郑小双的安排下,把大虎与云娟送到在苏州的郑府来,他们跟林荣在一起生活了三年,他们也相继去世了,林荣依照云娟的要求,也把他们埋在了林家滩三姨太的边上。

林荣送走了一个又一个,自己也老了,林荣走的时候,来吊唁的人很多,多到数不胜数,多到皇亲国戚都来了许多人,都说林荣是苏达的孙女,他们该来吊唁,林大双郑小双应林荣的要求,把她埋在了林青三姨太的墓地前面。

张孝武的问题就来了,他捋着长及胸前的白胡须,疑惑自己怎么办?说起来,张孝武姓张,死后应该埋在张家的坟地,可是,林荣却埋在了林家滩,怎么办?自己总不能到死后,还孤鬼一个吧?

张孝武跟前站着三个儿子,林荣生的双胞胎,还有就是张孝武跟侯圆圆生的儿子,侯圆圆生的儿子就说,要张孝武埋进张府的坟地,林大双和郑小双是瞪了眼睛的,“难道想让我爹娘分开埋?”

张孝武死后,侯圆圆的儿子也不是双胞胎的对手,张孝武直接被抬到了林家滩跟林荣葬在一起了。

侯圆圆的儿子是耿耿于怀,但是碍于双胞胎兄弟势力太大,斗不过他们,想着夜里去偷偷把坟刨开,把他爹的尸体给弄回张家沟去,可是又怕人家骂,骂他不孝,刨自己爹的坟,况且这事情还瞒不住,清明到哪里去祭祖?不去林家滩,双胞胎兄弟两能揍死他,他只得私下里骂了几句双胞胎兄弟,想了想,这事也就算了。

张孝武这三个儿子,死了的时候,埋在了三个不同的地方,一个是侯圆圆的儿子埋在了张家沟,进了张府的祖坟,一个林大双,埋在了京城的林家祖坟,还有就是郑小双,埋在了京城的郑家祖坟。

但是他们的后代都知道,在林庄,在林家滩,那里还埋着自己的祖辈。

多少年后,有关于林荣的故事,一直被苏州那边的老百姓传言,说在林庄的地方,在林家滩,那里埋着一个公主,后人有好奇的就想去看看,看看公主的坟到底被建成什么样,可是到了那里一看,是大跌眼镜,虽然三姨太的坟还像那么回事,但是林荣的坟林青的坟,很一般嘛,而且这里就跟乱坟岗差不多,这都是谁跟谁呀?姓都不一起,还埋在了一起,这谁是公主?

传了半天,说林荣的那个就是,可是,找了半天,哪有什么林荣的名字?有张孝武不假,但是与张孝武一起合葬的,是叫林氏,连名字也没有的。

怎么会没有名字?

没有人知道,这个秘密,被林大双和郑小双带进棺材里去了,他们一直没有说,是上面有话交代?还是说林荣的意思?总之林荣的墓碑就写着林氏之墓。

骗人的!

一时间,后来的秀才率先说了,要知道,老百姓说那是瞎说,读书人说就不一样了,他是有话语权的。

什么公主?骗人的?哪个公主墓会那么寒颤?还没有封号,还埋在一个乱姓的坟里面。

那又怎么解释在清明的时候,来了许多的有钱人祭奠呢?

于是三姨太当年在林庄落脚,嫁给哑巴的事情,就被传下来了,人们都纷纷传言,说就是个要饭的后来也不知怎么后代发达了,有钱了,那故事想怎么编就怎么编罗,林氏面馆荣面馆他们是知道的,生意好么,有钱么,就胡说他们的祖上是什么公主,胡说,大天朝公主就那么好做?人家玉蝶里公主都是记录在案的!

这么一通乱传,也就没人再说林氏之墓其实就是大康的私生女了。传得人见人家不信,那说着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这个现象,还在遥远的京城也是,那个时候,在摄政王死了一百多年了,大隆拨乱反正,为摄政王平反,但是谁能说摄政王的女儿去了哪里?埋在哪里?谁能说得清楚?

有的说是在草原上发现的,有的说在京城郊外发现的,估计除了当时知道的皇家子孙外,还有那些重臣外,都没人说的清楚,说也是胡说罢了。

那个时候,郑小双的儿孙也都老了,但是他们得到的祖训就是,不得胡说八道,咱家姓郑,姓好自己的郑就是,做好自己的生意就是,别的不许乱说。

在京城的郑家和在苏州的林家,家训里有着惊人一致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后代严禁科举,这一条是祖训,祖训上说,做好生意,比什么都强,能活人。

而且他们家的家谱上,却都记载着这么一件事情,就是他们祖上有个兄弟,姓林或者姓郑,说是过继过去的,至于跟张府的关系,是一个字都没有提。

但是张孝武跟侯圆圆生的儿子的后代,却又是另外一番说法,说其实他们都姓张。

看人家比你有钱就说人家都姓张?真是脑子有病,结果,张府的后代默默地把这个故事给埋在心里,再也不说了。

张家林家郑家,各人过各人的生活,都说“人无三代富清官不到头”,这话也不是绝对,但是人不可能一直富下去,这倒是真的,遇到那些个败家子,就是金山银山也吃不消他的挥霍。至于以后的林家郑家到底如何,没人去考证,只是民间有传说罢了,传说是传说,不可信,不可不信,都说无风不起浪,谁知道呢!

故事写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就这个故事说几句题外话。

说起来这个故事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读者,原本这篇题名为《私生荣》,后来编辑让改了,改得让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去写“厨”,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完全改变了自己原有的写作的初衷。

再就是原本《私生荣》的设定是三姨太早早就死了的,玉盘教也不是那么轻易被俘获过来的,三姨太是误打误撞进了玉盘教的,与苏达无关,故事的着重点在林荣身上的,可是一直到前半段,自己受到了各种打击,再加上手上的事情又多,说白了我就是个做家装的粉刷匠,读书不多,就这个水平,自己都觉得把林荣这个人物写的很失败,林荣应该是很有个性的才对。

不管怎么说,感谢一直以来支持作者的读者大大,感谢你们陪伴我近八个月的时间,我不知道你们是谁,我只能在文章的最后,说声谢谢你们了,实在是愧对你们花了冤枉钱,很抱歉很抱歉!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