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贾母见了王夫人,“哐啷”一声便将那黄金宝瓶给扔到了她的脚下,差点儿还砸到了王夫人的脚。

王夫人心里本就有了底,再见房里只有贾母、赖婆子和她三人,就知贾母本就不欲把事情闹大,对于把这件事情糊弄过去更多了几分信心。

果然,贾母骂她声音并不高昂:“你这是拿了多少东西糊弄老大家的?”

王夫人很干脆地一下子就跪了下来:“老太太息怒,媳妇这也是没有法子了。大姑娘出门在即,因着本就没料想她这么快就要完婚,这嫁妆上备得本就不齐,大太太偏要媳妇这当儿给她弄一份一模一样的,媳妇一时半会实在是支应不过来,只得先拿了些……等大姑娘出了门,媳妇有了空档,必然是要将这些置换过来的,只是媳妇想着,二姑娘年纪还小,有的是时间慢慢寻模好东西,这才……老太太明鉴啊,媳妇不是故意的,实在是大太太逼得太紧了……”

被她这样一说,贾母果然消气了,不痛不痒地训了她几句便作罢了,只告诫她:“既是你说要置换回来的,我且看着你行事,若叫我知道你阳奉阴违,我也不压着老大家,就叫你们分了家算了。这些东西想来老大媳妇不懂,老大必是懂的,他怕是能算得清清楚楚的。”

王夫人一听,心里一堵,却也只能应了下来,她知道贾母说的是真的,但只要一想到要真金白银地给迎春备嫁妆,她就跟剜了肉一样的疼。

待得王夫人走了,赖婆子忙上前给贾母顺气:“老太太也莫要气了,二太太所为不过也是应付一时,二姑娘出门子还早,慢慢寻模更好的东西填补进去也就是了。”

“哼”,贾母冷笑一声,“没时间寻模那么多好东西,倒是一下子就能找来这许多以假乱真的赝品,我倒觉得她预谋已久了。想来这府里的公库还有我的私房,都得找个时间好好瞧瞧了,别也是被鱼目混了珠去。”

赖婆子手一抖,笑道:“瞧您说的,这哪能啊。”

过了一会儿,见贾母歇下了,赖婆子找了个借口忙往王夫人那儿走。

贾母待得赖婆子出去,缓缓地睁开眼,冷冷笑了一声。

两个儿子,她本就偏向贾政多一些,又觉得贾政家有三个孩子,看着都比大房的有出息,她又格外喜欢宝玉这个孩子,便觉得让王夫人利用管家之便填补一下私房,她也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这王夫人的胃口越来越大了,如今仗着有个亲王妃的女儿,就更是得意了几分,再不敲打敲打,只怕就要上房揭瓦了。

连她身边的人都敢收买,真当她老太婆老了就瞎了聋了不成?

迎春见过了好些日子,贾母那边并没有什么动静,王夫人那里也是一切照旧,只得叹息一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贾母并非不知道王夫人的真面目,只是她的偏心早已成了习惯,怕是改不了了。

迎春也只得暂时先把这件事情放下,来日方长,且慢慢筹谋罢了。

元春成亲的各项准备工作忙忙乱乱地进行着,作为姑姑的贾敏偶尔也会回来搭把手。

如今林如海是吏部侍郎,长居京中,贾敏与娘家也是往来密切,虽则多年无子,但夫妻恩爱,后终于先生下一女林黛玉,如今家中幼子林皓又已满了周岁,也是儿女双全。

迎春看贾敏,气色十分好,身子虽娇柔,却也不是虚弱的样子,想来生活如意,不必郁结于心之故。

迎春想这个大尉朝,比之她之前回来的那个朝廷,当真是好了太多了,尤其是对女人而言。

就连黛玉,偶尔跟贾敏回来时,看到的也不再是当年那个丧母后孤身来到贾府不敢说错一句话、行错一步路的样子。

迎春想,不管如何,这辈子的黛玉有父母疼爱筹谋,是绝不至落得前世那般下场的。不管她最后是嫁了宝玉还是旁的人,有父母做后盾,再也不必受了委屈还要往肚子里吞,便是哭一声也要被人说“小性儿”的。

只是宝玉,倒是仍跟迎春印象中的样子一模一样。抓周抓的是胭脂,说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的话,爱吃丫鬟嘴上的胭脂——不过两三岁时尚且罢了,再大些就没有丫鬟肯叫他吃嘴上的胭脂了,倒是手指在胭脂盒里沾一些给他尝尝罢了。可贾宝玉却不是丫鬟嘴上的胭脂就不爱吃。可丫鬟们也都是好人家的姑娘,或因家贫才来大户人家做些活计,将来都是要出去嫁人的,便是贪图这府里富贵,也知是做不成这府中少爷们的正房娘子的,又不似前朝可以得个姨娘当当,可不得好好为自己个打算一番?哪能叫个小女圭女圭在自己身上先占了便宜去,自当好好另外打算打算。

不过即便是这样,贾宝玉身边的丫鬟还是最多的,大小丫鬟共八个,只远不如从前,但比迎春身边四个丫鬟而言,还是算多的了,不过贾母说了,这工钱她来出,便谁也说不出个什么不妥来。至于到底是不是贾母出,谁还能去计较这个不成?

至于贾宝玉的那块通灵宝玉,倒是还在,只不过不再是从胎里带来的,而是他出生后身子弱,王夫人去那香火鼎盛的庙里求来的。

不过迎春刚回来的时候,有一回贾敏带着黛玉回来,她跟黛玉玩儿累了便在贾母房里睡着了。只是她当时睡得不沉,听见贾母跟贾敏说话就醒了,这才知道王夫人当初叫人来贾母这里报喜的时候还是说贾宝玉是含玉而诞的,不过贾敏正好在家忙打住了贾母大肆宣扬的念头,只叫贾母先查清楚了事情真相再说,这万一要传了出去,引来了闻亲王的好奇派人来查,若是真的怕不是什么好事,若是假的,上了闻亲王的《异闻录》,只怕丢人丢到全天下去了。

说到这闻亲王,是出了名的不务正业,谁家有些奇异的物品或事件,往往能引了他的好奇心来查,还会将其写进《异闻录》,印了册子散发。

贾母一听,连忙跟贾敏去瞧新出生的孩子,这一瞧,很明显的破绽,小孩子那么一点点大这宝玉也塞不进孩子的嘴啊,怎么“含玉而诞”?贾母气得骂了王夫人一通,连忙叫改了口说是庙里求来的,否则这事传出去可就不仅仅是笑话了,而是伪造异像图谋不轨啊。

说到底,这些豪门世家对如今的皇室那是十分忌惮的,别看老百姓们对皇室那是多有赞颂:废除奴隶制,禁止圈地,减轻徭役赋税,革新农垦技术,建学堂,建造各种水利防灾工程……这利民措施是层出不穷,可许多都是侵犯了豪门世家的利益的,当初大尉朝建国后,太、祖和太、祖皇后颁布的许多政令都与传统相悖,很是遭到了一番抵触,说是有违祖制。因着政令不通,太、祖大怒,下重手用了重典,很多法令制度当真是生生“杀”出来的,不少反对革新的豪门世家,甚至在那之后就消身匿迹再也没有了。当时也有暴君一说,但后来太、祖后期,政令通畅之后,太、祖却选择了分权,建立内阁,二府六部为主要行政中枢,大大减少了皇帝的工作量,但是仍然使皇权凌驾其之上。因为太、祖晚年,仍然有不少尊崇古法古礼之人希望推翻大尉的统治,觉得大尉非天之道,使传统法理复辟。

不过百年下来,如今大尉朝已经传承了四代了,虽仍有少数家族守着自家的祖制祖训,但大多数人还是在新的政令下活得越来越好,越来越适应。

贾母便很是感慨这王家媳妇娶得不好,若不是贾敏机敏,只怕贾家就要招了大祸。如今世道变了,女孩子们都读书识字明理,偏他王家还守着祖训,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除了管家理账之事,这王夫人并不识得多少字,跟贾政平日里说话也说不到一块儿去。

贾母深感老国公当时压着贾政娶王家女亏待了自己的小儿子,为了弥补贾政,贾赦之妻死后,贾母硬是给他娶了个小户人家出身也没读过多少书的邢夫人,好叫王夫人压过大房管家。

只如今眼见着二房起来了,大女儿成了亲王妃,二儿子贾珠每年在学堂里的考核成绩也是不错,极有可能考上太学,甚至国子监,如今的国子监也不比前朝那样有身份之人的孩子即可进去读书的,而是从太学生中选拔人才培养,学成即可成为朝廷官员的。

贾宝玉就算不成器,上面有这样的哥哥姐姐,也够他舒舒坦坦一辈子了,更何况这孩子看着极为聪明伶俐,将来必有大出息。

若非看在这三个孩子的份上,贾母对王夫人的很多所作所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想着这贾家将来怕不还是要靠二房,连贾赦也为了有个亲王妃的侄女儿高兴,不提分家的事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