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四三二章 朝 堂

晚间哄睡了珩哥儿后让女乃娘抱着回了东跨院,才沏了茶与祁荣在西侧室矮榻上坐下。

“王爷,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祁荣端起茶水喝了一口,“说起来也是个缘份。钱先生将修哥儿介绍到南麓书院,书院的山长魏霆刚好教修哥儿策论,对修哥儿很是上心,经常会指点他时文。

而许大人调入中书省任侍郎一职较为突然,一开始以为会调两湖那边的刺史。许夫人走之前托娘家兄长帮忙长女说门亲事,估计也是不想让长女进宫吧。谁知道那魏山长瞧中了修哥儿。

修哥儿回乡守制后还经常与魏山长书信往来,魏山长帮着捉题点评,很是照顾。许夫人一说到许大小姐的亲事魏山长便想到了修哥儿,我也是接到钱先生的来信才知道得这般清楚的。”

甄婉怡也端着茶水喝了一口,“这么说那魏山长帮了八哥儿许多了。”

祁荣微微挑眉,“魏山长是书院主事,修哥儿聪慧自恃,任何一位先生都会喜欢的。”

甄婉怡这么听着倒是松了一口气,生怕魏家以这一点硬压着甄修杰娶那许大小姐。

祁荣看着甄婉怡的神色,疑惑道:“怎么,你不喜欢许大小姐?”

甄婉怡摇摇头,“不是不喜欢许小姐这个人,只是不喜欢她们家这样的作派。说亲就说亲,那许夫人却开出条件想让许二小姐代替许大小姐进宫选秀。她早先也没有说许大小姐说了亲事,还带着许大小姐到处参加宴会,这会不想进宫想月兑身了,便拿八哥的终身大事来谈条件。我不喜欢她这样的做派。”

祁荣笑道:“许家和魏家在江南都是出了名的诗书传世,耕读之家。魏家也就是孝仁帝时出了一任皇后所以直系都退出官场,可江南仕子几乎一半都与魏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江南几个著名的山学都有魏家人任教,可谓是桃李遍天下。

而许家是闵南大族,族中曾有累官至中书令的,几乎每隔一两代都有许家子弟入职中书省的。这一代便是许文祥,以他的年岁才过四十便是正三品的中书侍郎,以后未必不会升到中书令。修哥儿若是能有这样的岳家相帮也是一件好事。”

甄婉怡皱了皱眉头,祁荣才二十六岁已经任了中书令一职,若许文祥升任中书令,那祁荣怎么办?纠结道:“有王爷您在八哥儿要不要这样的岳家都无所谓吧。”

祁荣笑着揉了揉甄婉怡的头发,“跟为夫说话还遮遮掩掩的。为夫这中书令最多不过十五年,可十五年后修哥儿未必能成长起来。为夫希望十五年后修哥儿至少要官到四品的六部侍郎或中丞少卿一职,这样为夫退下后尽最后力气相扶助他坐上三品,以后便能与下一代相接了。”

甄婉怡不大懂朝事,只能开口问道:“为什么您这中书令做不过十五年,您还这样年青。”十五年后祁荣也不过四十一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

祁荣眼睛微微一眯,“为夫能坐上中书令一职,一是陛下想着回报潼阳关一役的人情,二是近几年京城几番大动,牵连甚广导致人才调零,陛下手下无可用之人。可最多不过十五年,该成长起来的也可以独挡一面了,该提上来的也能找到接手之人了,到那时为夫也该自觉地退下来。历朝有几个亲王能掌宰相之职的?”

甄婉怡秒懂,这便是帝心难测了,有用的时候自然千好万好,待不得用了或者挡了得用之人的路了,那你便该自觉地退下去才是。

“退下来就退下来,您每天这样繁忙辛劳的都消瘦了呢,咱们不稀罕这中书令的官儿。”

看着甄婉怡护犊般的神色,祁荣内心更是柔软,不管以后如何,总要走出一条路来。“修哥儿的事为夫还要再想想,去试一试许文祥,等有了决策为夫会派吴用亲自走一趟清河城。”

这意思是让甄婉怡不要再管了。

甄婉怡咬了咬唇,“那您可要好好想了,许家门第那么高,我可不希望母亲请了尊菩萨回去供着。还有六嫂,她是我们这一房的长媳,母家却不显,若是许小姐进门那六嫂怎么办?”

祁荣挑了挑眉,显然没想到甄婉怡说到的这一方面去,若是甄婉怡不提醒他一个大男人眼盯着庙堂谁会去想后宅之事。

“这事不打紧,大不了兄弟分家便是。”

甄婉怡睁大了眼睛,“父母在岂分产?”

祁荣笑着安抚道:“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不处在一块儿矛盾自然就会小一些。再说六哥十五年之内别想回京,若是修哥儿官途顺畅说不得一辈子都难以回京了,想处到一块也只怕是难。”

甄婉怡这才松了一口气,六哥回不了京是为了避嫌让八哥待在京城里吧。“你说得好像八哥一定能在京城混出个样子似的。”

祁荣神秘一笑,“我说得准不准你看明年的殿试就知道了。”

甄婉怡一算,这都快六月,九月底的秋闱甄修杰刚好出孝,他是孙一辈守制一年便可以。“今年八哥会参加乡试吗?”

“当然会,错过了今年又要再等三年,等不起。”

甄婉怡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菩萨保佑八哥能孝上举子。”

“修哥儿若是连个举人都考不上,那就不用进京了一辈子待在清河城好了。等六哥起复时直接上京。”

甄婉怡嘟嘟嘴,“王爷,您怎么能这样说呢,八哥还小,这一科不成还有下一科嘛。”

祁荣内心叹了一口气,感叹一句:时间不等人呀。脸上却带着轻松的笑意,“当年我与你六哥还有齐昌明,贾珍不都是差不多年纪,怎么一科就考上了呢。”

甄婉怡歪着头一想,好像也是哦,这样说来乡试也应该不难了吧。齐昌明一直在府学学习,贾珍回清河城后是由家里的老太爷和大伯教导,而甄修杰和祁荣则是出门游学三年,好像也没做什么别的事儿,轻轻松松地便考上了。

甄修杰在京城待了一年,国子监也去了,祁荣还带着他拜访了京城的名师鸿儒,又送去江南最富盛名的南麓学院,得了山长的指点,相比其他几个可谓是占尽了优势,一个举人应该问题不大。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