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二十四章:局势之变

“隋朝余孽。”房玄龄郑重说道。

“爱卿怎能确定?”李世民反问道。

“最近民间谣言不断,先是天降陨石,后又有亡朝预言,搞的民怨四起,人心惶惶。臣认为此事必不是偶然,定时有人从中作梗,摆布一切。”房玄龄两眼熠熠闪光,话语掷地有声,“这里指的是亡朝,而非亡天下。夷狄希望我们亡国,这对他们有利。若是亡朝则会有另一朝廷代替,于他们好处不大。而隋朝余孽则不同了,只要我们大唐一亡,他们就可以趁机取而代之。”

“梁国公可是在指我造谣。”这么一说,李淳风可是大有意见,当初给皇上报告亡朝预言的是他,房玄龄这么讲不是含沙射影是什么。

“我并未存心诽谤,若是李大人定是要这般认为,那我也没有办法。”房玄龄哂笑道。

“皇上,你看这……”李淳风被气坏了。

“都别吵了,给我安静点。”李世民震怒道,又将目光锁定在另一位胡须全白的老臣身上,语气稍有缓和,“爱卿,你认为呢。”

这位大臣便是朝野闻名的谏议大夫魏征,他敢于直谏,虽屡次触犯李世民,但李世民依旧对他宠信有加。

只见魏征抚了抚飘白的胡子,笑道:“臣认为梁国公的推测不无道理,但毕竟是推测,依旧有需完善。若是按梁国公的思路,臣认为,还有一种可能。”

“说。”李世民示意道。

“若真是隋朝余孽所为,他们自不必自己动手,假使里应外合,将大唐搞得乌烟瘴气,他们岂不是更容易浑水模鱼?”

“爱卿的意思是隋朝余孽或许与高句丽达成某种协议,让高句丽侵扰我大唐疆域,然后他们在内部搞鬼,趁机夺权。”李世民也是聪明之人,一下子便理解了。

“正是如此。想必隋朝余孽答应高句丽会给他们许多好处,否则他们也不会轻易出兵。”魏征道。

“朕同意爱卿的看法,房爱卿,你说呢?”

“臣也同意。”房玄龄点头,“现下,只要等李将军将那帮逆贼抓获审讯了。”

“既然如此,此事明日早朝再议。如今高句丽大举入侵才是耽误之急。长期以来,我朝与高句丽时有摩擦,但皆是小规模战役,此次高句丽不惜重兵,朕便让它有去无回。”李世民拍案而起,霸气十足。

“臣等愿为陛下分忧解扰。”众臣下跪道。

“去吧,你们的心意朕都明白。”李世民由衷的宽慰道。

“是,臣等先行告退。”掬了礼,众人起身告退。

“皇上,天色已晚,您要不先歇息?”许德昌见众人起身告退,不慌不忙道。

“今日之事还未完结,爱妃生死不明,逆贼不知状况如何,朕怎能安心入睡。”李世民叹了一口气道。

“皇上心系天下万民,是万民的福分。但皇上万金之躯,万万不能有什么闪失啊。”许德昌劝道。

“说是这般说,但朕也是没有办法,如今边疆战乱不断,虽我军勇猛,但还不是要朕操心。”李世民无奈一笑,“是时候去承乾殿陪爱妃了。今日若不是她,朕又怎会安然无恙。”

“徐才人大智大勇,实属可贵,这才人之名也着实委屈了她。”许德昌笑道。

“朕也是这般想,她舍身救朕,大义大勇,又对朕一往情深。若是她能醒来,朕定封她为正二品充容,位列九嫔。”李世民道。

“那武才人……”许德昌拉长了声音,小声询问。

“她自不必朕操心。”李世民哂笑,唤上许德昌便前去承乾殿。

贞观十一年,高句丽大举入侵,太宗遇刺,刺客被抓之时全部服毒自尽,无从查询他们的身份。徐惠徐才人为救太宗身中毒箭,生命垂危。虽御医最终保住她的性命,但从今往后唯有靠药物续命。太宗赞其贤淑勇敢,赦封为正二品充容,位列九嫔。

贞观十二年,吐鲁番首领赞普松赞干布派使臣至唐进贡。请求与唐联姻,太宗不许,吐蕃便伺机侵扰从大唐西南边境。而外,太宗建百骑,训练飞骑,固国防。设东西突厥以安少数民族之归心。

……

贞观十五年,太宗派宗室女文成公主和亲,从而稳定西南。至于与高句丽的战争依旧继续,但此时国内基本稳定,太宗已有夺取高句丽之心。朝中,晋王李治遥领并州大都督,李世勣行并大都督府长史。

贞观十六年,以魏征为太子少师,辅太子承乾,以示天下无废立之心。高丽国内叛乱,高丽王武被杀,一时局势变幻。

*******

猜一下下一章我会写什么,猜对无奖哦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