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妙祥长老讲道,佛教传入我国后,是受到道家的影响,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庄子的启发。

道家在先秦各学派中,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有那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从此不再是中国主流思想。

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但秦时期并没有道家这一名称。用“道”一词来概括由老子开创的这个学派由汉初开始的。这时,道家也被称为德家。

道家提倡自然无为,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

妙祥长老笑着我说:“春生啊,道家和道教是两回事。”

道家指的是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

道教是一种宗教。随着发展,道教与“神仙”结合起来。在道家文字中描述了老子、庄子对待死亡的相当平静的心态。道教在道家心态中领悟到了“道”,并体会“道”的长生者的意象。

所以道教便以老子为宗,追求不死成仙的思想,又追求修炼成仙的本质。

长老给我讲,道教的创始人伏羲的传说。

伏羲聪慧过人,相传其人首蛇身,与其妹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由于伏羲是蛇身人首,故有“龙的传人”之说。有学者指出:“伏羲出生于蛇系氏族,并且以蛇为尊。他身上穿的树叶或鹿皮,形如蛇之鳞身或花纹,这正是蛇系氏的族徽或图腾标志。

其实伏羲并非人首蛇身,而是真正的道家的创始人,人首蛇身即是“道”字的原型,用其表示道。又相传他是古代华夏部落的杰出首领。伏羲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此外,他还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罟,用于捕鱼打猎。关于太昊伏羲氏的记载在古籍中常见。

除了人祖外,伏羲也是一个统治一方的帝君。在《淮南子?时则训》:“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槫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皞、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高诱注:“太皞,伏羲氏,东方木德之帝也,句芒,木神。”伏羲在五帝中为东方天帝,此即其神职。

传说洛神为伏羲的小女儿,宓妃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河岸边。那时,居住在洛河流域的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有洛氏。宓妃便加入到有洛氏当中,并教会有洛氏百姓结网捕鱼,还把从父亲那儿学来的狩猎、养畜、放牧的好方法也教给了有洛氏的人们。

伏羲在宛丘,也就是现在淮阳这地方,教人打猎捕鱼过生活。后来,人多了,伏羲挑了一批会打猎捕鱼的人,叫他们去东西南北四方,到那里打猎捕鱼。大家问伏羲“东西咋能分?”伏羲说:“东方属金,西方属土。日头出东落西。”又有人问:“南和北怎么分?”伏羲说:“南热北冷。”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咋样辨别东西南北。

“知不知道八卦是如何来的?”爷爷问我。

从前,人们对天上会长云彩、下雨下雪、打雷打闪,地上会刮大风、起大雾,不知道是咋回事。很多人去问伏羲,他也说不出个原因。伏羲总想把这些事儿弄清楚,可想来想去,咋也想不出个头绪来。

有一天,伏羲在蔡河(流经淮阳伏羲南门前的一条河)捕鱼,逮住一个白龟。他想:世上白龟少见哪!当年天塌地陷,白龟老祖救了俺兄妹,后来就再也见不到了。莫非这个白龟是白龟老祖的子孙?嗯,我得把它养起来。他挖个坑,灌进水,把白龟放在里边,逮些小鱼虾放坑里,叫白龟吃。也怪,白龟养在那儿,坑里的水格外清。伏羲每次去喂它,它都凫到伏羲跟前,趴在坑边不动弹。

伏羲没事儿就坐在坑沿儿,看着白龟想世上的难题儿。看着看着,他见白龟盖上有花纹,就折一根草秆儿,在地上比着白龟盖上的花纹画。画着想着,想着画着,画了九九八十一天,画出了名堂。他用一通道儿当阳,一断道儿当阴,一阳二阴,一阴二阳,来回搭配,画来画去,画成了八卦图。

后人把伏羲养白龟那个坑叫白龟池,画八卦那地方叫画卦台。

爷爷接着又讲了个伏羲的小故事。

很早以前,西边很远的大山里,有个深水潭,方圆的百姓都靠潭里的水浇地、做饭过日子。

有一天夜里,“呼呼”起了大风,刮得树倒屋塌。原来有一条黄龙从别处飞来,钻进了深潭里。这条黄龙很恶,吃人吃畜生,害得这一带百姓没法活,人都往外地逃。

人祖伏羲正在八卦台推算八卦哩,掐指一算,知道有条黄龙在西方作恶,那儿的百姓有了大灾大难。他拿起青龙拐杖,说声“变”,青龙拐杖变成了一条青龙。伏羲骑着它来了西边。

黄龙见到青龙,扑上前撕咬。两条龙打个天昏地暗,一直打了九九八十一天,青龙受了很重的伤。

眼看青龙就要败了,伏羲用吐沫在青龙身上画了一个八卦。

青龙立刻力气大增,又和黄龙打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将黄龙打到。

伏羲为了防止黄龙再出来祸害人间,在黄龙身上画了一个八卦,将黄龙变成一座山,将青龙变成一座大青石,压在山顶。从此黄龙再也没有出来过。

妙祥长老曾经无比感叹的说:“世人所追求的是热闹繁华,种种刺激,**重重,贪求无厌;或损人利已、不顾因果;或赌博吸毒,自甘堕落;或养尊处优,出人头地;或利用权势、胡作非为,甚至妄图征服一切,称王称霸。而这里出家人则保持着:安静自然、平淡、祥和;少欲知足、于事无求;谦和退让,与世无争;交往平易、平等相处;做事踏实,而不执着;一切随缘,不被境转;有的行住坐卧,以戒为师,完善人格;有的从早到晩,一句佛号,净土为归;有的持咒观想、三业精勤、不离本尊;有的时时处处,制心一处,穷究心源;或潜心于禅定三昧,或畅游于经藏大海……总之这里跟社会上的人所忙的、所闲的都不一样。这大概也算接近于古人所说的‘无为而治’了。”

“如果要发心修行用功的人,这里确实是一个很理想的修行道场,如果有志于改革建立好自己道场的大德,不妨到这里看一看,这里的确有很多特长,很多好规矩值得吸取,值得采用,愿中国多出现这样的修行道场!”

大悲寺里有部《佛遗教经》,是释迦牟尼佛临涅磐前所说的最后一部经。作为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释迦牟尼佛清楚佛法的兴衰完全决定于戒律,是以世尊临涅磐前对戒律的基础、重要作了最后的叮咛与嘱托。

经中开示:“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戒是正顺解月兑的根本,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能。”“持戒能生善法,是第一安稳功德住处。”世尊对出家人该做不该做的行为都作了总结,经中云: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人民、奴婢、畜生。一切种植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避火坑。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节身时食,清净自活。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慢,皆不应作。当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包藏瑕疵,显异惑众。于四供养,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应畜积。同时说:当住在寂静闲居之地,着坏色衣,执持应器,以乞自活。无令瞋恨,勿出恶言,昼夜精进,善修禅定……”

真是苦口婆心意味深长。

佛教传播到中国以后,其发展正如世尊所预见-------戒律严则正法住世,戒律废则名存实亡。历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灭佛事件虽有外道助缘,真正感召祸乱的还是佛门内部的戒律松弛所导致。屯田置地、聚诸财宝、推步盈虚、参预世事……例如,在北魏太武帝第一次禁佛的时候,就发现寺庙藏有大量兵器,涉嫌谋反,僧人吃肉喝酒,替贪官窝藏赃物,甚至还密藏女人供**活动。禁佛的时候,佛教寺院的情况更糟,僧侣鱼龙混杂,长安的寺院几乎变成娱乐场所,藏污纳垢,与玄奘时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真是狮子身上虫,反食狮子肉。

佛门弟子的不检点行为几乎葬送整个佛教,令人后怕遗恨。

若以《佛遗教经》作为僧人修行的行为准则,佛教怎能不兴,人民怎能不信呢?若不持戒,佛教焉能被人认同,但逢乱世必遭王难。世尊提到:“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

真是光明大道摆在面前走与不走,全看自己呀。佛教兴万事兴。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