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一卷 第080章 一梦三年一场空

京城的南北衙禁军和东宫六率,算起来总兵力得有几十万人,但事实上,下属各军府能调拨的在籍府兵连额定数量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比如,左卫规定统辖60府,实际上还在籍的府兵合起来甚至还凑不足6府。

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的。兵员为均田农民,农忙耕种,农闲练兵,战时出征作战或戍守边防。

但如今均田制遭到彻底破坏,农民逃亡,士兵逃散,天宝年间的折冲府已经名存实亡,要兵没兵,要甲没甲,更谈不上点兵操练,但官员建制倒是挺齐全,吃闲饭的军官一个都不少。

也就是说,折冲都尉品秩虽高,却完全是一个徒有其表的“光杆司令”,手下有两个“打杂的”:左右果毅都尉。

折冲都尉平时屁事没有,等到发俸禄的日子,拎着布袋去领禄米和俸料就成,整一个社会寄生虫。

唐玄宗临朝三十载,驭人之术炉火纯青,他不可能将任何一支军队的实权冒然交给尚有待进一步观察忠诚的李琅。这个时候,品秩较高、却无实兵的折冲都尉便是一个说得过去的“花架子”封赏手段。

李琅攻灭后突厥的功劳换来了一个“空心大萝卜”。

不过,对于则冲都尉这个“高官”,李琅已经很满足,清江村村民的回归计划也算是顺利收官。

只是,劝农判官这个官职是万万当不得的。

在土地制度不革新,赋税徭役不减免的情况下,扩充逃户,劝课农桑,完全就是在痴人说梦。

在现有土地制度下,全国各地户籍人口逃亡的趋势是无法扭转的,宇文融搞“扩户运动”以来,不但没有遏制人口逃亡,反而使人口逃亡愈演愈烈,这还不能够说明问题吗。

土地关乎着最广大百姓的生存,从来都是中国的战争之源,直到后世,土地问题依旧层出不穷,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李琅虽然明白这一点,但如果他在朝堂上奏议皇帝以财产、土地为征收对象,耕者有其田,摊丁入亩,同时把土地所有权和土地租凭耕种权严格区分。估计朝堂上这群占有大片土地的“地主”朝臣们会立即将他撕碎。

劝农判官名曰“劝农”,实则是收刮百姓。

李琅如果不收刮百姓,朝廷便会借机议罪;李琅如果收刮百姓,百姓会恨之入骨。

李琅来自于社会最低层,朝堂上,没有谁比他更明白老百姓的苦难。

这个世界上,很多人做事不择手段,没有底线。但也有一少部分人做事是有原则和有底线的。

半夜跑到花街柳巷里去眠花宿柳,勾搭出墙的香/艳红杏……李琅会干,而且热心地去干。

但收刮百姓,李琅死也不会干。

作为年轻人的李琅并不能像明哲保身的老政客那样做到通润圆滑,他还有棱角和锋芒。

也许时间会逐渐磨去他的棱角,但至少不是现在。

李琅性格中致命的一点便是:一旦激起身上的某种热血,他就不顾任何后果。

……

李琅谢恩后,突然再次向李隆基屈膝行礼:

“微臣李琅本为一介流民,承蒙圣上不弃,施以天恩,擢升为将,兼授劝农判官重任,臣感恩之至。

然臣此次侥幸攻灭突厥,诚出自微臣对陛下的一片忠心,决非为了获得功名前程,加官晋爵。

微臣知道,陛下盛赞微臣的功绩,有意提拔,以示圣上之恩典。君恩深似海,然臣年幼失学,识字不全,愚钝不堪。恐上有愧于朝廷,下有负于黎民,罪莫大焉。

臣实感力不从心,难胜其任。故诚恳求陛下放弃授官,许臣纳还官爵,退归乡里,臣不胜感激。”

李琅此言一出,朝堂即刻陷入了死一般的静寂。

群臣愕然,即使是久居宦海的李林甫,也从没有见过一个人会在朝堂上婉拒皇帝的封官。

还有人不想做官的?

李隆基闻言也是一阵惊讶,沉下脸来沈声道:

“卿可要慎重考虑。”

“微臣攻灭突厥,只为赎罪,别无他求,恳请陛下将微臣放归田园。”

李琅低声却坚定地回禀道。

“既如此,朕罢免你的一切职权,相应封赏一体免除,你下去吧。”

李隆基心中升起一股难言的恼怒,挥手把李琅赶出朝堂。

“谢陛下。”

李琅殚精竭虑的上位之路竹篮打水一场空,但他并不后悔。

别人可以为了升官发财不要底线,但李琅不能。活着,不仅仅只有权力和尊贵,还有心境和情怀。

不能暴虐百姓,就是李琅的底线。

李琅不求多高尚,但至少要对得起他在后世所接受的基本的人文价值观,虽然现在是一个等级森严、人吃人的社会。

……

退朝后,李隆基的心情似乎并没有受到李琅辞官的影响,他和群臣,以及奉诏而来的鸿胪寺各国使节齐聚花萼相辉楼。

回纥诸部首领骨力裴罗早前也派遣一个数十人的使团抵达长安。

到嘴的鸭子被李琅抢走了,骨力裴罗当然不会有什么好心情。但骨力裴罗的使团并不是来跟李琅理论功劳的。

后突厥被灭后,骨力裴罗趁机并吞了突厥残余部落,占据突厥故地,正式建立了回纥汗国,这次他是专程遣使入唐禀告大唐皇帝,请求大唐皇帝册封他为回纥可汗。

花萼相辉楼摆上了丰盛的宫廷宴席,皇帝在此欢宴降唐的后突厥贵族们,席间载歌载舞,觥筹交错。

舞台上,帷幕推开,花瓣飞洒,一百多名绝色的舞伎身着宽大的彩衣,翩翩飘出。乐曲声中,台上彩云翻涌,舞姿曼妙,千姿百态。博得一片震天喝彩声。

兴致极高的李隆基当场册封带头降唐的骨咄禄婆匐可敦为宾国夫人,每年供给她“粉直”20万石。其余突厥贵族也俱都给分发了或多或少的赏赐。

俘虏后的阶下囚贵族也能过上朝廷供奉的快活生活,李隆基用如此包容的气度对待突厥人,还真是让人没话说。

出宫后,李琅交出了松漠营的兵权,虽然契丹使团有点奇怪,契丹求亲使阿隆勒还给了李琅一个莫名的人情,但这一切李琅已经暂且管不着了。

李琅在奏章中提到永乐公主,但李隆基并没有向他问及永乐公主的事情。或许,他无意于再去了解和关注一个对大唐已经没有任何战略意义的皇族旁系公主。

但李琅隐约有些不安:失踪的永乐公主到底在哪里。

同时,李琅请求牛延带着李嗣业等人跟兵部的官吏核实松漠营立功将士依律该得的奖赏,牛延的父亲牛仙客兼着兵部尚书,由于这一层关系,松漠营立功将士的升迁和奖赏基本得到了落实。

这也算是李琅曾经作为松漠营主将最后应尽的职责。

“岑兄,李兄,两位一路保重,后会有期。”

事毕,李琅向岑参和李嗣业拱手告别。对于岑李二人,不在军纪森严军营之中时,李琅常以兄弟论交。

岑参和李嗣业都因功擢升为队正,继续随着松漠营前往契丹汗帐。牛延由于父亲病重,只得月兑离松漠营,归返右威卫军中,升为右威卫校尉,留京照顾父亲。

李维泽则受李琅的委托前去室韦通知滞留草原的清江村村民迁往阆州落户。

第一卷《千里回归》完。

ps:(我今年没有外出,至今仍然呆在家乡,整天忙着一些家事,无法保持正常更新,请朋友们理解一下。“有兴趣继续看下去的朋友可以先收藏,等字多了再看”,这句话我说过很多次了。别等我更新,不然你看得累。一定会完本,绝不会太监。告罪。)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