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两人正在房间里头说话,忽有一家奴拿着封信进来,对杜振声道:“这是给老爷的信。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杜振声将信打开,里头却还有一个信封包着,上面写道:“和硕靖敏公主亲启”。两人不由得一惊,子蓠回京的事并无几人知晓,这信是谁送来的?虽急欲知道里头内容,但信封上毕竟写的是“和硕靖敏公主亲启”,只能将它交给子蓠。

子蓠本正在郁郁不乐,接到信时先是一惊,随后急将信打开。只见子蓠阅信时神色不定,似有惊又似有喜后来又似要落泪。沉璧杜振声眼巴巴看着她,只等她看完说信中的内容。过了一会,子蓠将那信折好收起,杜振声问:“是谁来的信?”子蓠道:“皇父。”两人皆惊,沉璧道:“皇上如何知道你在这里?”子蓠微微一笑道:“他不知我在这里,却知我回来了。”杜振声奇道:“既不知你在这里,怎么又把信送来了?”子蓠道:“信是给办案的刑部官员的人,让他们将信转交给写禀帖的人,雍亲王便把信捎过来了。”“那信里头说了甚么?”子蓠忽神色惆怅,缓缓道:“只一句话。”杜振声沉璧皆奇,方才见她看了许久,怎么只是一句话?两人齐问:“甚么话?”子蓠复将信翻开,只见上面果只有一句话,四个字,落款是康熙皇帝的玉玺。看着那句话,连两个大男人也没了话,只是暗暗感慨。子蓠仔细又将信收好,转身走进屋去。

子蓠倚靠窗户坐了约一个下午,看着窗外飘落的黄叶,忽一股凄凉思家的情绪起来。沉璧缓缓走至她身旁,看着窗外道:“还是看看去吧。”子蓠不答,只眼眶中眼泪扑簌簌下来。沉璧边替她拭泪边笑道:“怎么越发像孩子了?我替你收拾衣服去。”沉璧说罢便转身要去收拾,子蓠抓着他的手道:“我想见他,却不想回来。”沉璧轻叹一口气,转过身来看着她泪汪汪双眼,缓缓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说罢便去给她收拾衣物,子蓠坐在椅子上,似一下被点悟,喃喃心想着沉璧刚才说的话。

次日,一顶王妃规格的轿子从神武门进入皇宫。

康熙皇帝刚刚从南书房出来,以王掞为首的几个老臣把他气得不轻。这几个老臣知道皇帝又有要废太子的念头,不顾阻拦来到南书房跪求,一把鼻涕一把泪,把个老皇上弄得胸闷气短,又气又无奈,只得拂袖出了南书上,任由几个老臣继续跪着。魏光安见主子一路气得喘不上气,连忙给他抚背,说道:“您消消气儿,别伤了身子。”康熙帝摆摆手,好久才腾出一口气来说道:“这些个老家伙……朕岂不知道废立的重要,要他们一把鼻涕一把泪又求又告?唉!尤其是那个老王掞,他爱跪,就让他跪去……”魏光安只是点头,康熙帝又无可奈何道:“古话说,攘外必先安内,朕当了这几十年皇帝,终于知道这话的意思了。为什么先安内?因为安内难于攘外,外头的都是敌人,只要打就行,里头的呢,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越老越分不清楚了!皇子们个个面善,大臣们个个忠心,天下没有不好的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放眼望去,满朝都是少陵先生,个个都是忧国忧民!这些老家伙,年纪比朕大的也就算了,年纪比朕轻的怎么也如此昏聩!”康熙帝为立储的事情弄得心力交瘁,此时不由得抱怨许多。魏光安在一旁字句不敢乱说,只是不停给他抚背,劝他消气。骂了一通,胸中一口气总算慢慢平和下来。他问道:“哈森来了吗?”魏光安道:“就该到了。”康熙帝点点头:“叫他来乾清宫见朕,朕要跟他说说话。”魏光安应道:“是。”

哈森随康熙皇帝进京,要在这里住上一年,到次年北巡时再回蒙古。他今早奉命要来见皇帝,正走到御花园时,撞见那王妃乘坐的轿子,轿子上正下来人。哈森走在轿子后面,见轿子停住,自己便也停了下来,想等下轿的王妃先走了再行。

只见那轿子上下来一个穿着寻常旗装的女子,却不是王妃服饰的打扮。哈森有心,便多看了两眼。那女子身材正好,穿一身湘妃色旗袍,环髻上插着一支翠玉花簪,自有一股端庄气质。哈森心神一恍,暗想,好熟悉。那妇人下了轿子,也不带丫鬟,独个往前走去,哈森心中疑惑未定,远远跟在后面。女子步履稍疾,过御花园往西边过去,路上遇着些宫女太监,都好似不认识她,但因她行步匆匆,也不去多嘴问她。眼见那女子拐进西六宫,哈森只得止步,后庭之地,岂是他能够乱入的。哈森仔细想想,只觉得她神似某人,却一下想不起来竟是哪个。

哈森忽想起魏光安让他在御花园的万春亭等待,急忙转身回去,才走出两步,便见一个两个宫女神色仓皇从后宫疾走出来,似里头发生了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哈森心下疑惑,却不便多问,仍旧回御花园去。

此时正是深秋,纵是御花园,也是一片萧瑟。哈森虽没有读过汉人悲秋诗作,但见此萧瑟景色感慨发生也是人性使然。他离家已有半年,想起临别时儿子女儿抱颈的情景,也不禁思念起来。他取了本旗的一个女孩,生了一儿一女,孩子的母亲有一双明亮清澈的眼睛,就像……哈森不由得想起木兰围场那个俊俏灵动的姑娘来,此生不能与她结成夫妻,那么与谁成婚也是一样的了……哈森忽又为自己这样的想法赶到愧疚,妻子为他生下一双儿女,自己怎么能这么想。哈森抬起头来,猛然间如一记重锤敲在心上,不由得呼出声来,“是她!”

哈森站起身来,头脑只觉惊和喜充斥着,一时竟不知所措。

魏光安正要往御花园寻哈森时,一个小太监急匆匆跑来。魏光安叱道:“跑甚么!”那小太监吞咽口水急忙回道:“总管,启祥宫两个奴才说十公主回来了!”魏光安一听,先是惊问“在哪”,随即又重重在那小太监头上打了一下,怒道:“够胆的奴才!竟敢拿你爷爷寻开心!”那小太监抱着头无辜道:“她们说真的看见了!”魏光安道:“公主回宫怎么会没人知道!狗奴才!待我领了贝勒爷过来再教训你!”小太监毕竟没有亲眼看见,此时也不敢再争,揉了揉脑袋便悻悻地跟着魏光安走了。

康熙帝靠在椅子上,眼望着满屋子的明黄色,感慨道:“将来这儿,要给谁坐好呢?”接着便是一阵咳嗽声,他老了,为这个帝国已经干了五十年了。身边的太监见他咳嗽不止,便去给他端菊花茶。屋里冷冷静静,康熙帝将案头一本《文选》翻开,正翻至曹操的诗,不禁为其壮气所感,同时又为其“烈士暮年”所伤,不禁捻着自己几根泛白的胡须,与当时的曹操做比。“‘神龟虽寿,犹有竟时’。龟尚有死,人而无死乎?”他不住感慨,不知已有一人进来。那人将菊花茶放在案上,退了一步。康熙帝看得用心,好一会才伸手去拿茶杯。他看见站在旁边的人并不是原来的小太监,而是穿着裙子的另一人,抬眼去看,不禁手中茶杯一晃,茶水溅到书上。那穿着妃色长袍的女子,正是他三年日日寻找的女儿。

子蓠跪下欲拜,康熙帝已将她扶起来。父女俩竟相对无言,子蓠见父亲比原来更瘦,头发花白且稀少,心想一个恁大国家要这样一个老人来操心,忍不住爱护情生,垂下泪来。康熙帝虽让人不停寻她,但并不敢信她还活着,今日忽然看见,怎教他不高兴激动。子蓠边抹去眼泪边道:“您坐着,快趁热喝口茶吧。”说着边将那菊花茶双手奉上。康熙帝不住点头,接过那茶,连喝了几口,道:“真是好茶,这是哪的菊花?”子蓠道:“是亳菊。”皇帝点头笑道:“好茶。”他向侍监道:“快去给公主搬个椅子来!”

子蓠坐下,父女俩一时又不知要说甚么。三年前端午在茶楼巧遇时,是康熙帝先问她好么,现在换作她问:“您好么?”康熙帝点点头:“好得很,丫头,你呢?你好么?这三年在哪呢?”子蓠微微一笑道:“好。”她进京前曾想过多次见到皇父后要怎么跟他说皇太子的所作所为才能将皇太子彻底拉下台,但进京后她却改了主意不想暴露身份以求日后安宁的生活。可现在她还是进宫来了,只要她现在把热河行宫和三年前城外遇险的事情如实告诉皇父,那么太子便再无翻身之日。但她终究没说,看到老皇上现在这样心力交瘁的样子,她实在说不出口。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