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正文 三百六十三 天心来复

收费章节(12点)

三百六十三天心来复

三百六十三天心来复

阳光温暖,春风柔情,院子里飘荡着梨花花瓣的气息,翠竹在微风下莎莎作响,使得院落里更显出清雅和高洁。

这三人规规矩矩的就坐在院子里的案几旁,案几上新泡的茶香袅袅,他们的耳朵却像是竖了起来一样,认真而自己的听着,不错过半点的蛛丝马迹,态度虔诚认真。

人心既除,则天心来复。人欲既净,则天理常存。每日先静一时,待身心都安定了,气息都和平了,始将双目微闭。

“就这一句话来说权和道的轻重关系,看不出来吧。”风昊天略显揶揄样的看了依灵一眼。

依灵现在可是不敢像之前那般撒娇卖乖,而是很温和干脆的道:“上面的结束了,下面一个,先生,有人说人生有两件事情,一个是成己,一个是成物。难么,如果是在人间,该如何成己?又当如何成物咧?”

清脆软糯的声音响在院子中央,犹如一道甘泉,滋润着山涧大地。

“成己的事情,自己可以决定;成物的事情,经常要受制于外在的条件。如果是在人间的话,人生就是要坚决坐实成己,努力做好成物才对。”风昊天答的淡然。“先生,您觉得选择决定命运对不?”“嗯也算,只是很多时候,人是身不由己,你无法做出你真正想要的选择,就只有屈于外物。”“成己,成物,可以理解为内在和外在的统一吗?”。

风昊天闻言,补充说道:“内明所以成己,外用所以成物。当然,明德固然是成己之事,学习六艺,应亦然是成己之事。”

依灵皱了皱眉峰,说道:“先生,是否可以这么理解,成己,就是把自己培养成受成功青睐的人;成物,就是实践成功呢?总之,就是外圆内方,是吧,是吧”说道这里,她想起自己前世看到的那个《老狐狸经》,何其的相似呀。

真要说起这些来,依灵觉得自己还是知道那么一些些的。

自从那三人一进到院子,依灵就知道这应该是风昊天的安排,再到那三人就那么大马金刀的坐在不远处的案几上,而身边这人依旧是一副老神在在,没有半点见客的意思。

依灵虽然不知道他这是常的哪一出,却也知道,先生这人做事,从来都是有的放矢,不会无缘无故的去做。

既然这样,她也只能当对方不存在,该怎么问就怎么问,该怎么说就怎么说,依旧做好她自己就好了。

“还有,格物致知,是否可以理解为清理归零,或者说零极限。用零极限来技术性地诠释格物致知的问题,这样的话,应该也是行得通的吧。不过,这样的话,估计是会引起世间某些人的争议。”

“嗯,也可。”“不过,格物致知是否可以做更简单的解释捏?”“有,物入其格,回归本位,物入其格前人看来,物各有位;物各位于其位,是他们的追求。”“格物,格物就是要把物,放到他们各自存在的“格子”里么?”“你想一一格物,这样会很累人的,犯不着一一格,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格,或者,以你的慵懒程度,你可以用意识控制试试。”

“用意识呀,行,改天就试试,嘿嘿嘿,先生,怪不得有人说知止。如不知止去格物,累死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哎,这就像那太阳不会总是停留在一个地方一样一样的。”

依灵说着她自己的见解,接着道:“想那个吾心即天心,天心来复,天心来复,那如何止呀?不知道止了怎办?”“通过修身来止。”

风昊天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两人一问一回答,出奇的和谐,出奇的自然。“之前有书记载一种说法,学之止是止于圣王,而又有书,大学之言的学之止,是止于至善,这两个有何不同捏?”“这个区别在人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说的‘止’出发,止于圣王,自然,另一个所强调的帝王就是必须的,而止于至善呢,则未必需要一个‘圣王’,只要我做到善就可以了。”“这样的话,那止于圣王的是何出发点咧?”“正是因为‘大学’不同于那位所言的‘学’,所以才会有最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的结论。”“先生,像这类的情景,还有其他的来解释么?”“嗯,格物至知,说这个的时候一定不能忘记大学的知止,如一些人间的自认为智者的,我曾经看到过他们的解说,月兑离了‘大学’对‘知止’的强调,理解格物致知已经大谬了。”“这个也要注意区分‘学’,致知而后知止,其核心目的在哪里这个问题?”“你所说的这个他的‘学’是无需外求的,只扩展其良知良能即可,知止有两说,一个是知止,就是清理归零,觉悟到能知;一个是知道目标,止其当止。”

这些问题,本来依灵是有些不讨厌的,不过,想了想,这里毕竟是人间,而人间的人来这里,一是所为功法,二有可能就是治世之道,虽然她问的不见得是多么高深的道理,也希望先生的讲解能够多开启些人间的灵智吧。“知止这两个说法都是出于一个人一个派别吗?还是出于不同人?”“荀子的‘学’承中庸博闻明辨,不是仅仅扩展其良知良能能解决的,归因那佛家读大学,多用前说;世间后来也用前说。但很多时候,原文更注重后说。”依灵抿了嘴笑道:“先生,这就是我问的重要原因,希望剔除被其他家后来的解释,而根据原有解释来探寻格物致知。”“这个,无论是中庸的‘学’,还是另一家的‘学’,都没有明确提出‘学之止’的问题。学之止问题的提出是荀子提出的学也者,固学止之也。这是荀子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这个说法,在荀子之前是么有的,那荀子提出学之至,是为了应对孔孟还是根据自身的逻辑发展出来的?不是应对孔,也不是应对孟,应对的是庄子学也者,故学止之也。所以才有了天、人相分,天人不相与抽掉了庄子明道德必先明天这个观点的基础有了天、人相分,天、人不相与,人才在学理上再次凸显出来,而不至于弊于天而不知人

“先生,如何开悟见性?”

开悟见性可开通天眼,世间真假澈明,如梦方醒,茅塞顿开,有如明镜当空,知前晓后,一切皆通,跳出迷雾圈,达到明道知理境界。过去古先师关门秘授,教外别传。只知炼功,不明心性,还是迷雾只顾悟,不实炼功夫,也是不真会炼功夫,也悟心悟,不明法理术数,永不开悟。大道易得,一术难求,自古就有宁给十金,不传一术之说,因此,修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凤毛麟角,就是缺这一术。这一术得之,既得道也。得道者,得全形,看透天地事,明觉天下机。第七部:得道合真功效;证悟大道,天人合一,内外通透功满,智慧灵感如开启的闸门,源源不断,全身无处不丹元,全身无处不充盈,身心爽舒,温暖自在。不练而自炼。百病不侵,妙觉圆明,万法归一。充盈周身灵气,调摄气机顺畅,以德养道,内养五脏六腑。外润皮肉筋骨,性命双修,动静兼炼,通经运脉,提高人的精神气质与品德修养,健康身心,增加智慧,延年益寿,开悟明道,达到激发人体潜能之功效。参悟大道精髓,直指天机,达到明心见性的高层次修练。

依灵转身说道:“先生,您还打算收徒么?”风昊天摇了摇头,说道:“没有。”依灵抿了抿唇,“可是,我见先生讲的都是修行界的心法呀。”依灵揉了揉小耳垂,眨了眨眼睛,星星晶晶闪亮的说道:“我知道了,先生是想结个善缘。”风昊天伸手揉了揉她的发丝,敲了她的脑袋一下,佯装叹气道:“你呀,胆子越来越大,揣摩我的心思起来了。”虽然这样说,却半点没有不愉的样子:“灵儿,以后在外行走,记住,见有根器者,当扶持一把,有写困难根本不算困难,只要不违背大的原则,当日行一善了,并且,教了,必须较好,该讲的讲透彻,认真真诚的教了,至于他能吸收多少,那是他的事情,你做到尽致,必有所得。”依灵用力的点头,说道:“好的师父,弟子记住了。”风昊天看她自称弟子,眯了眯眼睛,这丫头,只有在很郑重的时候才会称呼他为师父,平时就是先生,先生的,看样子,她还是听进去了。“我们修行者,所学法门甚多,每个人走的几乎都是独一无二的道,就算是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弟子也各不相同,就好比那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一样,但是目的却是大同小异,殊途同归的,法无定法,万法归一,法法不同路,究其极可以是以身证道,成就天道,平时则为强身健体,充足纯阳真气,开悟明道,说真话,做真事,做真人,培育人才,造福社会。(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