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正文 【038】 斗宝(二)

PS:无涯这本书真的写得很认真,在编辑苍苍大人的指导线,已经修改过几次了,昨晚上又把【035】——【037】的章节重新写了一遍,这一章原本也写好了,但全部删除,重新写的。

看在无涯如此认真的份儿上,兄弟姐妹们一定要收藏、点击、推荐啊…………

……………………

虽然现场嗡嗡声一片,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王嘉纬欣赏面前的‘绝世名画’,不仅没有影响,反而是深深地沉浸在画中的世界,放佛亲眼看到了赵佶正在赏鹤挥毫的情景。

看着眼前一只只仙鹤翩翩起舞,王嘉纬不由呆了,正要拱手跟正在挥毫泼墨的赵佶见礼,却发现眼前并没有赵佶的身影,过了好半天王嘉纬才反应过来,心中不由再次感慨,“神迹,刚才只觉着人在画中。”

摇了摇了头后,王嘉纬又纳闷了,这幅画的绘画水准完全不容置疑,但赵佶的作品中有太多的御题画,要想确认他的亲笔画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尤其是要说服台下的半吊子藏家们,恐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想到这里,王嘉纬的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已经被确认为是赵佶真迹的《柳鸦图》《四禽图》《竹禽图》的影像,发现这些画的内在神韵一脉相承,精微灵动的写生和清新文雅的格调,表现出赵佶画笔特有的性格和情意,到此时,王嘉纬即使不借用戒指的力量,也敢完全确定这幅画作是赵佶的亲笔无疑。

唯一遗憾的是,从眼前这幅《筠庄纵鹤图》上,找不出任何的传承脉络,因为此画虽然保存的非常好,但首尾完全没有任何的收藏钤印和名家题跋,好在左下角有‘天下一人’那个性鲜明的画押和独一无二的瘦金体题款和题诗,如今之计只能是抛开传统的辨真伪明是非的鉴定书画的标准,转而以这幅画的艺术价值与画风分析作为证据,甚至不需要刻意强调这幅画的作者赵佶,也许是一个突破口,毕竟台下的众人鉴定水准并非一流。

心中有了杂念,再欣赏面前的画作时,那种浑然天成的感觉再也找不到,眼前不过是一幅于常人而言再平凡不过的画作。

抬腕看了看时间,发现还有不到20分钟的时间就要结束鉴定,便转身走向旁边的青铜盘,对于青铜器,王嘉纬也算是情有独钟,但国内青铜器禁止流通,不过好在黑市并不缺少。

眼前这只青铜盘的高约20公分左右,口径约50公分,仔细一看之后,王嘉纬再次大吃一惊,其内底竟然有多达21行397字的铭文,而且书法体式严谨,布局错落有致,章法质朴平实,笔道方圆兼备端严凝重,丝毫不下于大孟鼎的书法成就。

看到这里王嘉纬心中忍不住有些激动起来,不过也更加明白很多人会把这个顶青铜盘当做赝品,一方面这是铭文过于清晰,当时的工艺相当粗糙,而这个青铜盘内的铭文还真有点像是仿造;另一方面这个青铜盘的表现的实在有点完美,第一感觉是几百年的熟坑,保养的也不错,但众所周知,经过50——70年代的浩劫后,民间几乎不可能保存如此完整。

观察了一番之后,在找到充分的鉴定说法后,便集中精力观察起来,一看之下眼前顿时出现一团青光,将青铜盘罩的严严实实。

看完青铜盘,又抓紧时间去看了眼旁边的青花大罐,不过这只青花大罐却是让王嘉纬失望了,甚至都没有使用戒指的力量,便已经确定这个大罐是赝品——当年在潘家园凑巧看到过一模一样的赝品。

………………

“好了,各位请肃静,现在鉴定时间结束,凡是有兴趣参加斗宝的专家,请在工作台缴纳10万元报名费。”一个小时的时间一晃而而过,主持人也宣布观察的时间结束,斗宝开始。

刚刚回到座位上的王嘉纬闻言一愣,不由哭笑不得,还真是会赚钱,刚才还在寻思着如果每个人都上去叨咕一阵子,恐怕到明天也说不完呢,去没有想到要想上去叨咕还要10万块的报名费。

“哈,刚才忘了给你说了,这也是老规矩。”荣易看着有些哭笑不得的王嘉纬,不由哈哈一笑道,“嘉纬先生对哪件有兴趣?”

“都是好东西啊,不会是每叨咕一件就要10万块吧?”王嘉纬听到荣易的话,不由有些疑惑地问道。

说笑了几句后,王嘉纬便过去报名了,刷卡缴纳了20万元报名参加了青铜器和国画长卷两项的鉴宝,至于那件青花大罐,王嘉纬并没有报名,做人不能太贪心,总要给人留一线才是。

“小伙子,看上去信心很足嘛。”看到王嘉纬选择了青铜盘和国画,何耀坤便笑呵呵地说道。心中却是在想这个年轻人可真不简单,刚才在下面从罗老头手上捡了个瓷器的漏,这会儿居然又选择了国画和青铜盘,这已经有点不合常理了嘛,他应该选择那个青花大罐才是嘛。

“何老先生,您不也是一样嘛。”王嘉纬呵呵一笑道,刚才可是亲眼看到何耀坤可是缴纳了30万元。

“小王,怎么不看好那只青花大罐?”罗世襄也觉着王嘉纬没有选择青花大罐有点奇怪——就算看出了那是赝品,可那价值也远超10万呐。

“知足常乐嘛,总不能把所有好东西都惦记着啊。”王嘉纬呵呵一笑,随口说道。

然而,让王嘉纬没有想到的是,这话让何耀坤有点不满意了,“小伙子,你是说这件青花大罐是给我跟老罗留下的?”

“何老先生,我哪敢这样想啊,我其实是怕看走眼糟蹋了报名费而已。”王嘉纬不想在口舌上跟人较高下,连忙告饶道,虽说有些示人以弱,不过这并不代表最终的结果。

“小伙子,既然你没有选择这只青花大罐,可就要小心颗粒无收咯。”何耀坤哈哈笑道,心道这小子竟然避长扬短,有点过于目中无人了。

“谢谢何老先生的提醒,我一定会让您失望的。”王嘉纬虽然不愿与人做口舌之争,不过却不是软柿子,既然你要出招,那我也不会客气,因而口中的老先生三个字发音更是特别强调。

………………

首先开始的是对青花大罐的点评,由于王嘉纬没有报名,所以只能作壁上观。

听着罗世襄和何耀坤的点评,王嘉纬心中也是颇为惊讶,这两个老家伙不愧是成名已久的高手,点评的非常精准到位,都明确地指出了这件青花大罐是民国时期的高仿,如果非要说谁更胜一筹的话,王嘉纬认为是点出这个大罐是民国最著名的制瓷高手王怀生仿制的罗世襄,但何耀坤也点出了这只青花大罐与真品的差异所在。

最终,等到5个报名点评的人都说完后,观众们经过两轮举手选择后,才由罗世襄夺走了这只青花大罐。

接下来的是青铜盘,王嘉纬报名参加了点评,结果被排在了第一位上台点评,不过王嘉纬也没有担心,一脸自信地走向青铜盘的展台前。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