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庞煌让姚广孝去找当时永康、永嘉学派的代表性人物,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他已经基本上猜测出了其中缘由。

才醒悟过来,所谓的永嘉、永康学派流于温州、台州一带的浙江、福建等地,是一些商贾,趁着蒙元时期,特别喜爱收刮钱财,又不计较出身的便利,建立起自己的利益集团,这个集体就是充分的吸收了当时西洋传教士和商贾的一些思想的读书人组成的。

庞煌觉得倒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在皇权之下的改革开放,会是什么模样呢,他很期待,但是最大的障碍仍旧是朱元璋这个皇帝,如果不把朱元璋说动,那么什么事情都不要提及了,根本行不通。

现在自己提出的建议,朱元璋也不是说不同意,而是每当实施时,就会变得似是而非,甚至可以说是面目全非了,就比如所谓的海关,自己在北平时还好说一些,至少燕王朱棣没有就藩,自己又是驸马都尉的身份在北平做事,一切还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实行。

但是近几年,庞煌离开之后的这几年,一切事情都变了,海关虽然一切都还存在,但是一切都变味了,变得和自己所知道的,那些明朝太监税监差不多的性质,至少在北平地区,朱棣把握了海关之后,就由一些阉人去操作这件事了,弄得没有庞煌之前设计的一点意思。

就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之下,洪武十五年渐渐的过去了,洪武十六年的来到。让庞煌看到一点点希望。

有一天,齐泰突然说道:“老师可曾听说。皇上昨日召见尚书大人,听说是又要铸钱了。”

庞煌自然明白。不由疑惑的问道:“铸钱,去年皇上不是下诏禁钱用钞了吗?怎么今年又要铸钱?”

心知朱元璋纵然是出尔反尔,但朝令夕改对于朝廷的名声也是很大的损伤,虽然不懂金融,但是庞煌也知道印制钞票必须要稳定和连续,自坏法制、失信于民只能对于刚刚稳定的局势又显得扑朔迷离。

为了尽快适应大明的皇族生活,最近一段时间,庞煌正好看了建朝后的各项诏书和通告,对于朱元璋实行的制度也有些了解。洪武八年开始印制宝钞,当时为了尽快推广,遂禁止民间买卖金银,但是洪武九年,又诏令税粮可以银代输,洪武九年规定宝钞一贯折米一石,去年自己眼见着朱元璋雷厉风行的禁行钱、专用钞,变更钱钞兼行旧法。

但是今年禁钱令未解除,便要再铸造铜钱。如此出尔反尔。对于商贾的打击是很大的,大明丞相刚刚没有,新的政治秩序成立之初,肯定要有所收获。先不说多少问题,如此一来,海关收税。是该收钱呢?还是该收宝钞。

在洪武十年,规定商税兼收钱钞。三成收钱,七成收钞。交易一百文以上用钞,一百文以下用钱。

现在又要再铸铜钱,货币之混乱也算是罕见了,一年一变,纵然再铸铜钱,势必会造成大明宝钞体系的崩溃。这一点,就连没有学过金融的庞煌都想得到,难道控制了大明皇朝十几年的朱元璋会不明白。在户部主事了十几年的郁新会不明白。

想到这儿,庞煌看向齐泰,因为他已经明白了对方好像有暗示,但是自己却是没有一点头绪,于是询问原因。

齐泰却是不正面回答,只是意味深长的说道:“临濠之江南富户北迁的弊端开始显现了。”

庞煌似有所悟,遂后,命情报处全力收集北平富户的消息,同时,给各地海关中所隐匿的情报处成员发出命令,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全力收集商户的动向,限时半个月,必须将情报汇集于自己书房等候分析。

当手里拿着所有资料时,庞煌这才明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终于开始了。也明白了朱元璋为什么又要从新铸造铜钱,而户部尚书和百官也没有反对的声音了。

从去年九月开始,也就是朱元璋颁布了禁钱用钞的谕旨没有多久,在大明各地纷纷出现大量的伪造宝钞,不过是遮遮掩掩,可是到了今年,各地的收纳的税赋中也有伪造的宝钞出现,又随着发放俸禄流入百官手中,开始的时候,金融意识淡薄的人还没有注意到,但随着市面上通货膨胀和宝钞的迅速贬值,现在民间有的地方,宁愿以物易物,也不愿意再使用宝钞,这样一来,为大明的税赋征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田赋可以用粮食代替,盐、铁、茶等一众商业税赋该怎么收取,在之前有个阶段是采取的收取货物的总量,但是随着大明日渐增多的物流,要那么多的商品做什么,难不成作为俸禄发给官员吧,再拿到市场上销售,收取的还是宝钞。

现在,每个官员都是苦不堪言,本来就很微薄的俸禄。现在更是难以度日,所以针对皇上的这次出尔反尔,因为自己的肠胃,大家都保持了沉默。

而另外一件事,看着和伪造宝钞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有着多几百年后世历史经验的庞煌却嗅出一些不简单的味道。

那些迁往北平的富户,受到了朱棣的热烈欢迎,不仅仅事无巨细的将那些人安排妥当,而且比自己还要大胆的是,朱棣竟然从那些大户中抽取了五千壮丁组织了民团,并派自己的亲卫负责训练。

具体的意图想要做什么,不得而知,但是那些商人的地位日渐提高却是一个事实,庞煌感到忧心的是,一部分江南大户基本上都是商贾出身,善于经营海外贸易,而且自己在苏州的时候也知道,不少豪门和海盗们藕断丝连,有着很深的关系。

虽然伪造宝钞和这些人看着一点关系也没有,但靠着直觉来说。这场提前了几百年的经济战和那些富户们有着直接的关系。

稍微平静一下思路,在书房内翻看了着自己整理的后世记忆。想着对策,这种经济战放到朱元璋手里。无非就是抓抓杀杀,很清晰的处理办法对于出身草莽的老朱来说是很直接有效的方法,就算是交与朝堂上商讨,那些儒生们也不会有太多的见解。

努力的回想着后世的新闻,试图找到一些应对的办法,但是毫无头绪,想着还是先去设宝钞提举司去看看在做打算,顺便也见识下大明的印钞局。

回到大明之后的养尊处优,生在皇室对于钱没有什么概念。竟然没有想到先找几张大明宝钞看看,这对于他来说也不知道算是进步还是退步,陷入了思维怪圈中的庞煌浑然不觉自己犯了一个很可笑的错误。

从大明宝钞提举司出来,在户部的官员陪同下,又去巡视了大明钞纸、印钞二局,说句心里话,庞煌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妥,就是印制宝钞的纸张略有粗糙,听宝钞提举司提举王义廷介绍。印钞用纸采用的是桑皮纸的制作工艺,用桑树皮、混以作废的文牍及考卷打浆而成,所以宝钞多呈青黑或灰黑色,但是却使纸张敦厚结实。虽略有粗糙;但是使得民间无法大量仿制。

命人取过样钞,恭敬的呈给驸马都尉查看,当看到所谓的“大明通行宝钞”时。不由得为宝钞票幅之大而震憾,幅面长方。一贯钞竟然比他后世中a4纸还要大上许多,而且各种面值的宝钞都是一般大小。不仔细分辨,还真的不知道面额多大。

钞面以钱文计,其面额分为一贯、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五百文等六种,洪武二十二年加发小钞,分十文、二十文、三十文、四十文、五十文五种。

听着王义廷说着,随手拿过一张,看着横标“大明通行宝钞”,两端护以火焰。花栏内上框中上印面额“壹贯”二字,中下印有十串钱贯图案,左右叠篆“大明宝钞、天下通行”八个大字。龙纹花栏内下框印户部奏准印造文:“户部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贰佰伍拾两,仍给犯人财产。洪武x年x月x日。”

不由疑惑起来,这就是国家货币,要是不被仿造那才叫出鬼了,看到了驸马都尉的不满,王义廷连忙说在宝钞的印章上有暗记,算是防止伪造的措施,而且朝廷独有的桑皮纸制作工艺材料,民间是绝对不可能得到的。

“就这些?”

失望的庞煌真的为大明的造假者感到幸福,用他后世的眼光看,虽然印刷还算是精致,但是防伪技术却是一塌糊涂,印章上的暗记,连印钞局的人都要辨认好大一会,更不要说是大字不识几个的百姓了。

至于纸张材料的问题,有了绝对的暴利,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翻阅印钞局档案,庞煌又发现了很多问题,印钞无节制、无凭据,单凭皇上的谕旨印制,光是洪武去年的收复云南之捷,为了赏赐功臣,就印制新钞近二十万锭,朱元璋简直拿印钞当做儿戏,随心所欲,只要是想赏赐群臣或者是要发俸禄时,印钞局就会有一个小的高峰期忙活。

而且在询问下,朝廷居然没有兑换残旧宝钞的机构,那就意味着宝钞只发行不回收,结果肯定是最后一个用它的人倒霉。也难怪在民间的信用建立不起来。

没有想到自己来宝钞提举司巡视关于伪钞大量出现的根源,却是发现了不利于正版宝钞发行的诸多弊病。庞煌有些郁闷,回到府邸后,命人收集各种纸张以备自己选择,而后就翻阅书籍准备功课,以便见到朱元璋时的说辞。

不能再铸铜钱,这是庞煌所要坚持的,至少短时间内不能再铸造了,因为如果反复频繁,对于朝廷的信用是不可避免的打击。

大明建朝之初百业待兴,朝廷财政收入有限,而开支却十分庞大,追击蒙元、营建南京、建设中都、赏赐功臣等等,加之铜料缺乏、铸币成本高等原因,发行纸钞成为朝廷解决财政困难的不二选择。

洪武八年发行宝钞后。民间禁止用金银交易,百姓可以用金银兑换宝钞。但不允许用宝钞兑换金银,由此确立了宝钞为主、铜钱为辅的货币体系。

但是随着朝廷开支日渐庞大。发行宝钞也就没有了限度,所以贬值甚速。造成通货膨胀、经济崩溃那是迟早的事情,不过这次的伪造风波使其提前催生而已。

现在不利用朱元璋的威信,在近两年内将货币之事搞定,将会有一个多么烂的摊子,不用想就能猜测的到。庞煌有些恶意的想,既然老朱想替自己除刺,那就索性让他把这个坏人当到底吧。

准备妥当,带着属下收集过来的各种纸张。第二天早朝后,庞煌就进宫面圣了。

还是御书房,朱元璋还未消除在早朝上的暴怒,看到有人进来,才稍微收敛,并十分亲切的庞煌招呼到自己的身边坐下。

当看到庞煌命随从呈上来的各类纸张时,一时有些没有回过神,只是听着儿臣在那里介绍。

澄心堂纸:为南唐李后主所使用之名纸,与廷圭墨齐名。特性平滑紧密。有玉水纸、冷金笺等种类。

蜀笺:据说西蜀传蔡伦造纸古法,所产蜀笺,自唐以来颇富盛名,如薛涛笺、谢公笺等。据说其地水质精纯。故其纸特优。

藏经纸:藏经纸乃佛寺用以书写或印制佛经者,又名金粟笺,有黄白两种。

宣德贡笺:技艺精湛。品种多,如五色粉笺。金花五色笺,五色大帘纸。磁青纸等。

随后,还有以棉、茧为材料的高丽贡纸;白鹿纸等等。

因为功课准备的好,所以庞煌介绍起来如数家珍,头头是道,但是朱元璋却是越听越迷糊,不知道儿臣到底意欲何为。最后,庞煌抽出其中一种纸,介绍道:“父皇,这是水纹纸,又名花帘纸。迎光看去,显示出透亮的水印纹线、图案,您可以看看。”

朱元璋每天都接触很多各地的奏章,但是却没有注意到纸张的分类还如此繁琐,结果儿臣递来的水纹纸,透过窗外的亮光看了看,果然如此,于是放下,问道:“驸马,你给朕看这些做什么?”

庞煌深深一礼,然后回答道:“父皇,儿臣是为了一件事,就是朝廷如今万万不能复铸铜钱。”

听到是此事,老朱的眉头又皱了起来,说:“这件事情朝堂之上已经有了决议,难不成你还有更好的办法?”

“儿臣没有!”庞煌老实的回答道,话锋一转,随即说道:“但是儿臣却想问一问,宝钞和铜钱反复发行,最大的受害人是谁?”

当然,庞煌不敢让朱元璋回答,问过之后,马上接着说道:“儿臣认为,新铸铜钱,官宦可以以俸禄得之,商贾可以买卖得之,而寻常百姓之家,升斗小民,一年结余不盈一贯,到时新铸铜钱,势必会造成宝钞的进一步被弃用,所以不铸铜钱则罢,一旦复铸,百姓势必成为第一轮的受害者。”

庞煌知道不管怎么样朱元璋对于百姓疾苦是最为关心,拿百姓说事最能引起其的注意力,果然,朱元璋听后眉头皱了起来,儿臣说的这些,他不是想不到,也不知是年纪越大精力不济,还是由于在朝堂之上百官的异口同声,使朱元璋根本没有往深处考虑,现在听庞煌说出来,嘴上虽然没有出声,但是心里已经开始认同。

出身贫寒的朱元璋最能体会的就是朝廷政令更替时百姓所要忍受的阵痛,在他的潜意识里,宁愿让那些百官和商贾忍受,也不能让百姓去冒这个险。

“那儿臣认为呢?难道就任由那些伪造者为祸?”

“儿臣怎么敢如此想,不过儿臣昨日去了宝钞提举司巡视,有些心得,今天特来请教父皇。”

在朱元璋的首肯下,庞煌开始说及一些现行宝钞的弊端,当然,要先肯定宝钞对于大明皇朝的贡献,反正在不让朱元璋恼怒的情况下,把事情说得更加委婉了一些,然后再将诸如宝钞纸质较差难以耐久、印制简单容易仿制。只发行不回收,致使市场上流通的宝钞泛滥成灾。就算是没有那些伪造者,弊端也必会在几年中出现。

而这些伪造宝钞的现象,只是将危机提前爆发出来而已,综合自己的说法,庞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首先就是要改变印钞的技术,重新选择印制宝钞的纸张,水纹纸,无疑暂时是最好的选择,制法有二:一为在纸帘上用线编成纹理或图案,凸起于帘面,抄纸时此处浆薄,故纹理发亮而呈现于纸上。其二为将雕有纹理或图案的木制或其他材料的模子,用强力压在纸面上。

如此一来,朝廷可以将独有的暗记暗藏于纹理之中,无论是持有宝钞之人识字与否,迎光一看即可分辨,且不利于伪造。(未完待续……)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