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V-2导弹—转自百度百科

()V-2

目录

简介

研发历史

结构xìng能

作战应用

1.

德国应用

2.

美国应用

展开

简介

研发历史

结构xìng能

作战应用

1.

德国应用

2.

美国应用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V-2,世界上第一种弹道导弹

编辑本段研发历史

1944年9月8rì黄昏,伦敦西区发生了猛烈爆炸,炸弹摧毁了大片建筑,道路被炸出9米见方的弹坑,3人当即丧生,几十人受伤。他们,是一种新式致命武器的第一批受害者。

德军在荷兰发shè了这种shè程超过300公里的武器,接下来的7个月里,一千多枚纳粹的复仇武器,使英格兰陷入恐惧。这就是从北海对岸发shè的

V-2导弹。

编辑本段结构xìng能

V-2导弹,由jīng密火箭发动机推动的弹道导弹。它的火箭发动机能产生2万5千公斤的推力,是当时火箭推力的17倍,速度是音速的5倍。与携带843公斤强效炸药的V-1导弹一起,揭开了现代战争的新纪元。

一战德国战败后,依照凡尔赛条约的限定,不能发展陆军、空军及炮兵。德国将领们开始寻找漏洞,恢复其军事力量。他们在柏林郊区找到了几位火箭弹道业余爱好者。1932年,其中最具潜力的一位火箭设计者,20岁的冯·布劳恩,接受了陆军武器研制中心的聘用。他希望借助财大气粗的陆军,为他将火箭送上太空的梦想提供经费。

编辑本段作战应用

德国应用

2个月后,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重整军备,关注弹道导弹研发制造,火箭研制计划获得大笔经费。V-2火箭制造厂在朵拉的地下大肆兴建。7年后,V-2导弹成功发shè样弹,冲向80公里外的大气层边缘。才华横溢的冯·布劳恩掀起了一场太空时代的科技革命。

生产V-2的火箭制造厂,同时也是希特勒“用劳役实施种族灭绝”的屠宰场。在这里,战俘和其他种族的人们被当作低贱的工具使用。工厂中建有毒气室和火化场,火化场的烟囱里每天浓烟滚滚。每天都有成群被绞死的奴工,奴工只有两种命运:受处罚被绞死,或劳累致死。2万名奴工死在V-2生产线上,而死在V-2导弹下的则达5千多万人。与死亡相比,军械的生产科技的进步不值一提,死亡,才是这里的主打产品。

德国战败后,美军占领了v-2火箭制造厂,运走了剩余的导弹,冯·布劳恩等投靠美军,带着最新的导弹机密,去往新墨西哥的实验基地。

美国应用

美军撤离后,苏军取走了工厂里剩下的装备,彻底炸毁了v-2火箭制造厂,并俘虏了德国的另一批优秀科学家。

V-2火箭制造厂淹没了在冰冷的地下水中。而美、苏两国则进入冷战,开始了研制洲际导弹的军备竞赛。1969年,把美国送上月球的土星号火箭,正是如今倍受尊敬的冯·布劳恩的杰作,而纳粹德国在朵拉的罪行,却连同被淹没的v-2火箭制造厂一样,被世人遗忘。德国在末期推出的新式武器除了V1,V2还有不少:喷气式战斗机、地空导弹、反坦克导弹、无线电制导炸弹、尾流自导鱼雷、世界上第一艘现代化潜艇、空空导弹、机载雷达、无人轰炸机很多很多,但是有不少没来得及使用德国就投降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