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三卷《甲午!甲午!》 第十一章 时局背后的叹息

景琦偷偷吸食鸦片。被袁世凯拿住后当场杀了的事情。一夜之间便传遍了整个北京城。

一个汉人。虽然已经是朝廷的记名提督。可是二话不说。当场就把一个乾清门三品侍卫给杀了。这是大清开国以来还从来不曾有过的事情。一时之间。茶馆酒肆里是议论纷纷。

“这个袁世凯究竟是哪路神仙啊。听说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把景琦的脑袋给砍了。那脑袋滚了老远。眼睛都还睁着……”

“你就吹吧。新建陆军大营哪有用刀砍人脑袋的事情啊。你当是原来的丰台大营啊。我听说是用枪顶在后脑勺。一枪砰的一声。就让景琦回老家了。”

“袁世凯是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的人……”一个声音忽然从人群中传来。

众人抬头望去。一个旗人模样的慢悠悠的站了起来。手里端着茶碗。眼睛盯着众人。嘴角一撇说道。“吸鸦片就是死罪?嘿。爷还头一次听说。就算是死罪。也轮不到他袁世凯来杀。这天下还姓爱新觉罗不?难不成要让他北洋来当这个家……”

茶馆里顿时安静下来。袁世凯杀景琦这件事情可以随便说说。妄论朝政。说不的就是飞来横祸了……

消息传到朝堂当中。满朝大臣也都被这件事情给结结实实的震住了。这前不久和日本的交涉还没有完。那个日本公使现在还在津门和李鸿章泡着。这个袁世凯怎么在这个当口。又折腾出这样的事情来了?胆子也忒大了啊!

乱纷纷的一片吵嚷中。有暗暗称好的。认为大清如今军队糜烂。就是军纪不严。袁世凯此举虽有唐突。但不用重典不能整肃军纪。也有人认为袁世凯胆子太大。心太狠了。景琦好歹也是个三等虾。袁世凯不请朝廷旨意。不禀报陆军督练大臣世铎。就擅自将景琦处决。专横跋扈。不宜带兵。

更多的大臣们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这个时候都是闷声不响一言不发。现如今皇上脾气看涨。新建陆军又是皇上的主意。太后就更加难以捉模了。此事太后和皇上都还没有发话。这个时候谁要是一脚踏虚了。要收回来可就难了。

乍一听说这件事情。光绪也是大吃一惊。袁世凯是何等圆滑老练之人。何故忽然弄出这样一个难于收场的局面出来呢?

再看看跪在下面的世铎。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说不出的晦气。说起话来也是乱了章法和条理。心中便猜到这件事情恐怕和世铎并无关系。但是袁世凯为何要这样做呢?

骤然之间。光绪也无法将这件事情理清头绪。心中暗暗留了神。当着世铎的面便不轻易表示自己的态度。只是让世铎将这件事情禀报太后。请太后的懿旨办理。

与朝野之中的议论纷纷不同。此时袁世凯倒像是没事人似的。一门心思的在新建陆军大营里练兵。连一个谢罪的折子都没有。这个态度着实有些惹恼了朝中的大臣。事情不过两日。便有10多份弹劾袁世凯专横跋扈。擅杀朝廷侍卫的折子呈递了上来。

折子递到慈禧那里后。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又被原封不动的给退了回来。乐寿堂那边也传出话来。让军机上请皇上的旨意办理即可。

事情到了这一步。光绪也慢慢看出些名堂出来了。越往深里想这件事情。心中就是越吃惊。

此时在新建陆军中。袁世凯并无丝毫的人脉关系。要牢牢的把握住他的陆军第二镇。把军队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除了与官兵们朝夕相处。恩结义连外。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杀人立威了。

而杀人。也是一门学问。杀普通的士兵。影响不大。也起不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要是动那些陆军学校学员军官们。无疑就的罪了整个新建陆军的军官阶层。反而适的其反。惟有这二十多个侍卫。有品阶。有背景。还是督练陆军大臣世铎举荐而来的。只要人头一落的。立马就是一场轩然大波。放在军中。连三品侍卫都敢不请旨当场格杀。今后谁还敢在袁世凯面前有令不遵呢?

一想到此。光绪心中也是不禁倒吸了口冷气。袁世凯不仅是杀伐决断。心思也是用的无比的深沉啊。

吸食鸦片。不过是杀人的由头。想必袁世凯在暗中已经等待了许久。没有那晚撞破景琦吸食鸦片这件事情。恐怕也会找出别的什么事情出来。袁世凯敢于不请旨就这样做。就是吃准了慈禧必定不会真拿他怎么样。

新建陆军中三足鼎立的关系。原本就是慈禧苦心营造的相互制约的局面。一旦拿掉袁世凯。平衡就会被打破。慈禧岂能看着光绪在军中的势力坐大?一时之间。朝廷又从哪里找到接替袁世凯的合适人选。而袁世凯这样做。除了在军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外。还向慈禧向朝廷。表达了自己心底无私的态度。这个态度。就是他袁世凯的忠心。

袁世凯啊。袁世凯。果然是在历史中拨弄出万般风云变幻的一代枭雄。选择这个微妙的时候。忽然将景琦杀于新建陆军大营。火候把握的如此老道。分寸拿捏的如此准确。让光绪心中也是暗暗赞叹不已。惊惧不已。

眼下。慈禧的态度已经说明了一切。她不表态就是表明她不会动袁世凯。而且还把皮球踢回给了光绪。让光绪左右为难。

光绪要是动袁世凯。军纪必然混乱。今后再出现吸食鸦片的事情怎么办?谁还敢动真格的?任何一支军队。只要军纪一败坏。立马就会生出万般的事情出来。到时候仅仅抓住这一点。慈禧就可以轻轻松松的把陈卓拿下。把新建陆军掌握在自己手里。

而要是不动袁世凯。局面也很难处置。光绪重用陈卓等人。本已经惹来了非议。这时候再对袁世凯放任不管。势必会的罪整个皇亲贵胄。认为光绪重用汉人。有违祖制。满汉之防。这个时候可是天大的一顶帽子。会压死人的。

更加让光绪担忧的是。袁世凯一旦掌握住了兵权。到时候就真的是一个尾大不掉的局面了。这个家伙可是实实在在的有胆量有谋略。凭陈卓的心计。决计不是袁世凯的对手。

想明白了这些。光绪在玉澜堂中是怅然不安。真想拍桌子骂娘了。

偌大一个朝廷。从慈禧到朝中的衮衮诸公。成天所思所想。不是睁开眼睛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国家已经到了何种衰亡的危险境的。而是关起门来玩心眼。斗心计。权力之争。派系之争。忙的不亦乐乎。

这个国家已经从瓤子里坏掉了。老子就算是穿越来的。又不是神仙。真的能挽救甲午落败的命运?难道面对国家的百年气运。老子就只能一个人去战斗!

新建陆军大营内

入夜。陆军第二镇的营房外。一个儒生模样的中年人从马车上缓缓走了下来。微笑着对门口的卫兵说道。“有劳这位兄弟进去禀报你们袁大人。就说他的故交徐世昌求见。”

“军营禁令。入夜后严禁人等出入。你还是请回吧。”卫兵端着枪。面无表情的说道。

徐世昌一笑。从怀中掏出一个银角子。悄悄递到卫兵手中说道。“我有要事要见你们袁大人。还请这位兄弟行个方便……”

卫兵一惊。慌的赶忙退后一步说道。“袁大人有严令。收受财物者立杀之。你赶快拿回去。”

躲闪之间。银角子一下落在的上。卫兵竟是看也不看一眼。满脸警惕的望着徐世昌。

见此情状。徐世昌不由的在心中暗暗点了点头。也不再勉强。面色一沉说道。“我是翰林院庶吉士徐世昌。有公务找你们袁大人。要是误了公事。你们袁大人的军法可是无情啊。”

正陷入僵局间。刚好袁世凯巡营经过这里。听到喧哗声便带着亲兵走了过来。猛然间抬头看到大营外竟然是自己的好友徐世昌。顿时哈哈大笑着。几个大步走上前来。抱着徐世昌的胳膊大笑说道。“菊人兄啊。你可是想死我了,今天是什么风把你吹到这里来了?……”

徐世昌拿着手中的银角子。故作愠怒的说道。“袁大人治军有方。刚才这位兄弟死活都不让我进来。你这个大营的门难进的很啊!“说罢。也是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望着徐世昌手中的银角子。和站在旁边的卫兵。袁世凯用多不问也明白过来。转身对持枪肃立的那个卫兵说道。“你叫什么名字啊?”

卫兵此刻见统制大人和刚才要进门的这位中年人极为熟悉。不知道自己是否触犯了统制大人。心中一颤。双脚并拢高声回答道。“属下是二标三营刘大鹏……”

还没等刘大鹏解释什么。袁世凯便大声说道。“做的好!”

接着又回身对自己的亲随说道。“在考功册上记下他的名字。宣示全营。军纪。就当以他为榜样。”说罢。将徐世昌手中的银角子扔到刘大鹏手中。“这是我赏给你的。不算违背军令。记住了。严守军令。我袁世凯有功便赏。

徐世昌站在一旁。静静的看着这一幕。眼中满是说不出的深意。

“菊人兄。我可是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你盼到了啊。走。随我进营去。今夜我们兄弟二人秉烛夜谈。”袁世凯拉着徐世昌的手。转身便往大营内走去。

“慰庭。你就不问问我为何而来?”徐世昌笑着问道。

袁世凯不由的一愣。站定端详了徐世昌片刻。看到徐世昌目光中那一份沉沉的深意。忽然间也是面色深沉的说道。“天下之大。能够让菊人兄不辞劳苦奔波而来。非为其他。惟我袁世凯一人也……”

两人相视一眼。不觉哈哈大笑起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