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一卷 筑基 第三十九章 决胜于千里之外

就在林亮他们在宁市奔波于家乐福超市的事时,家中蔬菜加工厂的事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这个加工厂是以林村原来的集体养蚕室作为厂房的,这个是林亮早先就和家里说好的,当然,其中也少不了林有龙的帮忙。林有龙原就是林村的村长,现在更是竖石乡的一把手,他一句话就让林村把养蚕室转让给了林亮家。

这个养蚕室就坐落在村头,林亮为什么会决定用养蚕室作为厂房是有原因的。不出几年后,国家将会修建一条命名为的国道,这条国道就打林村村头经过。等到这条国道建成后,蔬菜加工厂的交通运输就便利多了,这种好事林亮肯定会先抢占下来。

林亮在宁市订购的真空包装机也送到了林村,此刻随机器一起过来的姓黄的工程师正在养蚕室指导工人在安装调试机器。

“黄工,这两个小伙子就交给你了,要麻烦你教会他们操作技术了,乡下人脑子笨,你就多包涵包涵。”王盼娣倒不是真的说那两小伙子笨,相反,这两小伙子还是她在村里挑选出的脑子比较活泛的。之所以说这样的话就是想让工程师能多教几遍,能让他们吃透操作技术,省的到时候等工程师走后,再出现什么问题那不就抓瞎了么。

“没事没事,这是我分内的事。我过来时厂领导就吩咐我必须要将操作技术完完全全一点不漏的教会客户。”这位姓黄的工程师长得挺结实的,只是身材有点矮,所以显得有点胖。说话的口音有点绵软,这倒也符合了南方人说话的口气。

“建华,国庆,你们俩快进过黄工,要跟着黄工好好学知道吗?”对于林国庆,王盼娣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个小伙要论灵动,在村里还是数得上的。

相对林国庆来说,林建华则是属于关系户那一类的,他是林亮二爷爷的小儿子。

林建华初中毕业后就进了乡里的缫丝厂工作了,在厂里干了几年了都没混上个正式工,这让二爷爷着急的不行。在原来的历史上,不久后因缫丝厂经营不善而解雇的几批职工中,林建华就是因为不是正式工而位列第一批。之后林建华不得不跟着王盼娣学了门做皮鞋的手艺。

而现在这个时空里,林家的家境日渐红火。恰巧林亮家要开蔬菜加工厂,二爷爷干脆让林建华辞去了缫丝厂的工作,并亲自登门到林亮家为他谋求了份工作。

本来二爷爷在听说王盼娣挑选机器操作工时,是让他两个儿子一起过来的。可是王盼娣哪里看的上啊,只是在矮个子里挑高个子才选了二爷爷的小儿子。

“知道了,婶婶,我会用心跟着黄工学的。”林国庆乖巧的说道,他是和林建华同辈的,所以也跟着他一起喊王盼娣为婶婶。而在二爷爷两个儿子中比较活一点的林建中则只是闷闷的“恩”了一声,一脸的木讷。由此可见,不用说连他都不如的他大哥林建中了,那简直就是个三棍子都打不出个闷屁的憨货。

“那黄工你们忙,我先走了。”王盼娣也算是个大忙人了,不可能总盯在这儿。

“那行,老板娘您慢走。”

黄工程师是城里人,又是个知识分子,这个礼貌是不会缺的,而林国庆也有样学样说了一句。

“婶婶你慢走,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王盼娣看看林建华,却发现他只是诺诺的动了动嘴皮,甚至连声音都没听到,心里不由长叹一声:这人和人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呢。还真是一样米养百样人啊。

王盼娣还没回到家,就见到弟弟王有根急匆匆的往养蚕室这个方向走来。

“有根,干什么呢,这么急啊?”

“姐,我正有事找你呢。”王有根说着向四周看了看,一副以防别人听到的样子。

“走,咱们回家再说。”看弟弟的那副样子,王盼娣知道这事不太方便在外面说。

王有根来到林亮家后,并没有立马开口说事,而是先“咕咚咕咚”的喝了一大碗水。看他这副样子,王盼娣也知道他确实口渴了,也没着急让他说事,就在椅子上坐下,安静的等他喝完水喘口气再说。

“姐,我想和你说的是蔬菜收购的事,咱们这相邻的几个村子还好说,基本上同意和咱们合作,种植大棚蔬菜提供给咱们,虽说有多有少,可毕竟都同意了。可是稍远一点的村子里,却有好多村民不太相信,他们说什么怕在蔬菜收获后,要是咱又不要了,他们不就亏大了什么的,嘿,这也太没眼光了。”

王有根说没有眼光的时候,还狠狠的拍了下自己的大腿,仿佛要将大腿当做那些村民一般要把他们打醒。

“姐,你说这事怎么办?和他们说又说不通的。”大腿毕竟不是村民,也拍不醒他们,王有根拍过之后便一口气泄了下来,整个人都软在了椅子上。

王盼娣这事没说话,只是静静的从楼上拿了下一叠纸张下来,递给了王有根。

“呶,你看看,就用这个,你拿这些给那些村民读读。告诉他们,只要他们签下这个,就不要怕咱们不要他们种出的蔬菜了,不过,他们种出的蔬菜也只能卖给我们,不然就要按这上面说的要处罚金了。”

“咦?合同书?”王有根惊呼一声,他虽然只是初中毕业,但看个书写个字也是没多大问题的。

这的确是合同书,只见上面第一排就是三个大字――合同书。

下面则是甲方:林氏鲜多多蔬菜加工厂,乙方:空格。

之后就是具体一些合同内容:

1:甲方承诺,每年以超出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乙方大棚所出新鲜蔬菜。

2:乙方承诺,每年大棚所出蔬菜只得出售给林氏鲜多多蔬菜加工厂……等等。其中还有一些关于蔬菜质量上的要求以及双方违反合同的处罚和合同期限什么的。

林亮在合同上对违约设了个较高的罚金,是按当年所出蔬菜价值的十倍来算的,并且在合约年限上定下的是五年约。他这么做是为了防止朝阳县大面积推广大棚种植蔬菜后,会出现其他的蔬菜加工厂来和他们抢夺蔬菜资源。

这是林亮亲自操刀准备的。之前他们说的合同只是口头上的一种协约,林亮就是怕有些村民不放心,才特意在去宁市前就准备下了这些合同。将口头协约落实到书面文字上,白纸黑字就更显得又说服力了。

不是林亮心狠,本来以开始在口头协议上就是每年一定的,这也是林亮考虑到都是乡亲的份上才没夺计较的。而这份书面合同则就是林亮的底线了,虽说时间有点长,但是林亮本来的想法中是按十年或二十年算的。

说实在的,王盼娣也理解这些村民。不能说他们没眼光,都是一群苦哈哈,有些事还真就不是嘴上说说就敢做的。有了这份合同,想必这些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吧。

“好,实在是太好了,这下那些村民该放心了吧?姐,这是姐夫准备的吧,实在是太有才了。”王有根看完后鸡动了。

林亮要是知道他小舅鸡动的连“太有才了”这句后世的话都被他给先整出来了,估计会喷饭的。

“你觉得是你姐夫弄得?”王盼娣带着神秘的笑容问道。

“恩?这?听你话的意思,难道这还不是姐夫弄的,那是谁弄出来的?”在王有根的认识中,姐夫可是个能人啊,整出这份合同想必也不是什么难事。不过姐姐的话却打破了他的认识。

“呵,就你姐夫那榆木脑袋也能想得出这样的合同?这是你外甥亮亮弄出来的哦。”王盼娣得意的昂了昂头,在自家人面前,她还是不介意炫耀下自己的儿子的。

好吧,幸亏林坤没有听到妻子这番话,不然的话非得馒头黑线不可,这做妻子的夸奖儿子就夸奖儿子呗,还非得把丈夫给带出来作比较,也不知道这是幸还是不幸。

“纳尼?”,额,不对,忘记林亮他舅不会整小鬼子的话了。

“什么?这……亮亮弄出来的?他才几岁呀?就能弄出这样的合同来了?”哎,此时又多了一个感叹自己的日子活到狗身上的人了。

“昂~那是,也不看看是谁生的儿子?”汗,说到儿子林亮,此时的王盼娣非常满意弟弟此刻惊叹的表情,而她就像个骄傲的公鸡,不,是母鸡一样,挺着胸,仿佛在炫耀自己的功劳。

笔者写到这里,得为林坤说一句公道话:盼娣你错了,这是合作的问题,决不是你一个人的功劳。没有林坤筒子的努力,那胚胎就不是胚胎,而只能是个单细胞。就像歌里所唱那样: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王有根在确认的确是林亮所为后震惊了,这简直就是天才嘛。好在他还不知道林亮所做的全部事情,不然又岂是一个天才能形容的?

不得不说,此刻林亮就像历史上的诸葛孔明一样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人虽还在宁市,可留下的合同书却解决了家中蔬菜加工厂的大问题。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