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十七 小军的工作问题

老沈回京后,立即被委以重任,在学院批林办负责清理整顿学院干部队伍,肃清**反党集团在各个领域的余毒。这是老沈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来担任的最重要的任务,而且是头一次独当一面的牵头负责,这也成为他一生中最辉煌和值得记忆的时刻。沈静如自然鞠躬尽瘁兢兢业业全力以赴投入工作。对李平凡的工作安排感激不尽,对老李所有的指令他当然惟命是从。

忙碌的老沈精神振奋,腰背挺直,思维敏捷,中气十足。走起路来较之过去的拖泥带水轻捷了许多。文革后见人躲躲闪闪,愁眉不展唉声叹气的沈静如全然换了一个人,俨然又焕了革命青春。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两个月过去了,天气渐渐热了起来。

一天,李平凡把沈静如找到办公室。沈静如以为李平凡找他是为了工作上的事,手里拿着钢笔、打开笔记本,坐得笔直等着向他汇报工作。

李平凡一看他这个样子笑了。问:“老沈,工作上怎么样?还能适应吧。”沈静如急忙点头,“适应,适应。就是我的能力差一些,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不辜负领导的重任。”口拙的他不知道怎么感激老李的知遇之恩,只知道用点头来加重他话语的分量。

“小军呢?小军在干校还好吧?”沈静如怎么也没有想到李平凡会问起小军。急忙点头回答:“挺好的。”“现在有这么个事。干校的干部都准备6续撤回来了。那些孩子,因为是知青,按照政策不能返京。但是为了解决孩子们的工作问题,我们还是想了很多办法。学院干部部最近联系到兰州一个大学的校办工厂。这个厂原先是学校的物理实验室,文革以后,学校勤工俭学,办了一个小工厂,主要是做些电子产品,还有军工产品呢。条件很不错,上班还穿白大褂呢。那里正要招一批家庭条件好,根红苗正,思想过硬的学徒工。已经联系好了,人家答应给我们解决孩子们的工作问题。当然不可能全去了,要送就给人家送好的嘛。一部分家庭有问题的孩子还会留在干校,或者另行分配,贺兰山三线工厂也要去一批人。请你来就是为了征求一下你对儿子安排的意见,听听你的想法。你可是头一个哦。”老李的话很平易近人,就像是在和老沈唠家常。

沈静如一听这话,赶紧说:“我没有任何想法,感谢组织上的关怀。”“老沈,你不用跟我客气,小军是我看着长大的,那孩子尽管淘气,但是大事上可以说是有勇有谋,立场坚定,经得起考验。说明那孩子的本质不错。你要是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我可不是跟你客气,咱们原先就在一个教研组,现在可以说又在一起工作,经历了这么多年这么多事,也算是患难见真情,何况你又只有小军这一个孩子了,所以……”见李平凡说的情真意切,沈静如也不由得动了情,他说:“李院长,我没有什么请求,我觉得组织上考虑的很周到,很好,我很满意。真的,我只是想尽可能地好好工作,来报答组织对我和我们全家的关怀。至于说小军,他绝没有特殊的请求,别的孩子怎么样,他也怎么样。那孩子很多方面不成熟,不懂事,需要历练。”“小军不是腿不好吗?”“好了,全好了。”“你们家里现在没有什么困难吗?老陶的身体不太好吧?”“她是血压高,老毛病了。自从大军死了以后,老陶的心情一直不好,……”沈静如说到这里,低下了头,呆了一会儿他接着说:“她没关系,能克服,我们那点困难都能克服。”李平凡点点头说:“行了,我知道了,你不用再说了。你放心吧,我们会全面考虑的。”

老沈一听这话,急忙摆手说:“李院长,你可别误会,我说的困难根本就不用考虑。个人的困难越大,也是小事,集体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何况我们家那点事根本算不上困难。到兰州工厂当然是好,我的意思是,如果有更需要的人,把名额留给他们吧。还有好多人现在还不如我们呢。再说对小军这么照顾,别人会说闲话,会给领导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老李看着沈静如笑了。他太了解这个人了,胆小怕事,书生气十足。生怕沾了别人一丁点的便宜。别人有他这样的机会,巴不得跟领导提要求,解决孩子的就业问题。甚至不惜又哭又闹。可他一提还一个劲地摇头摆手,生怕别人误会了他。“不是你的孩子特殊,每一个人我们都考虑了,按照知青政策能照顾的尽量照顾。决不搞特殊化。”

不久,干校的子女开始分配,走上工作岗位。

大嘴、小蚊子、冯小春和其他二十几个人被分配到兰州某大学的校办工厂。大嘴在无线电器件车间。小蚊子和冯小春被分配到半导体车间。在七十年代初期,他们这样的工作分配,无疑是那个年代除去当兵以外最好的去向了。工作不累,还穿白大褂,给人的感觉像是进了科研单位。

三个人开始了学徒工生活。第一个月的十八块钱,三个人下饭馆米饭烧鸡肘把子足足海撮一顿之后,还剩下些钱。大嘴把剩下的钱交给小蚊子管着。小蚊子从饭馆出来的路上就奔了邮局。“你干吗呀?”大嘴问。“给妈寄钱。”“寄钱?寄多少啊?”“十块。”大嘴咧嘴一乐说:“才十块,你怎么不多寄点?”小蚊子细声细气地说:“细水长流,咱们那钱得慢慢花。”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