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六十九章 借景叙事和托物言志

安国公主身边突然出现了一位峨冠博带的女子,开始对诸王孙公子的诗作逐一点评。众人起初还有不忿之色,然而她点评精准,赏罚有度,众人渐渐的也就心服口服了。

秋蝉已经知道大凡年纪略大的才女,都喜欢峨冠博带以示身份,想起同样是峨冠博带的上阳人,不免有些伤感,问旁边侍女道:“那台上的是何人?”

侍女答道:“是公主殿下的乳娘姚夫人。一向是跟随殿下的。”

秋蝉便赞了声:“想不到姬灵儿身边,竟有这等人物!”又问道:“不知姚夫人师出何处?”

侍女奇怪的看她一眼,闭口不答。

不多时姚夫人已经将诸诗文评论个遍,她突然别有深意的望了秋蝉一眼,慢吞吞的念道:“莲花湖畔遇莲娘,秋水为骨玉为肠。情衷直愿随卿去,诉尽十万梦甜香。——虽然有些不通,却已经很难得了。毕竟楚国的小公子年纪尚幼。却已这般,真是难得啊!”

秋蝉一愣,立即明白她的意思。这首诗定是熊昌吉所做,和他做了一辈子的怨偶,他如今还不肯放过她!章怀却就在旁边,知道这些事情,难免会让他误会。

秋蝉心中既羞且怒,还未发作,又一边安国公主附和道:“才情倒是小事,最难得是此人如此深情。却不知道被他念念不忘那人,心中究竟作何想。”

又发现周围的人全意味深长的望着她,秋蝉又羞又恼,竟不知说什么才好。

也不知道熊昌吉是洞悉了秋蝉的想法,还是无意歪打正着,只听得他突然站起来,对着安国公主行了一个外交礼节:“多谢公主称赞。小子顽劣,只是粗通文墨,方才心中有些感触,随口编了几句而已,已经略显唐突。在座的各位都是有身份的人,大家哈哈一笑也就罢了,若是一味寻根究源,未免舍本逐末,倒是小子的不是了。”

楚国的熊昌吉本来以性格顽劣为世所知,席间诸人碍于章怀公子的面子和名声,却也不故意去寻他的晦气。既然他如此说,另一当事人又始终黑着一张脸,一副不想多提的样子,此节便心照不宣的揭过了。

姚夫人阅卷继续,而熊林宇却已经在思考着熊昌吉对秋蝉究竟有几分真心实意,是要禀明父王母后还是一笑置之。

突然间姚夫人的神色一变,高声说道:“月暗送湖风,相寻路不通。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将少年人之间的思慕与追求勾勒的如此鲜活,若非巧思妙笔、匠心独运,却从何处想来!好个章怀公子!好个章怀公子!”说罢,又将诗卷传给诸人观看。

在座之中也有文采不凡的人,纷纷称颂说:“‘月暗送湖风’中这一‘送’字,竟将湖风写活了一般!”

又有人道:“最妙还是‘知在此塘中’这一个‘知’字,二人之间心神契合、彼此相知之深,竟说的再传神没有了!”

周围女子爱慕的眼神纷纷往熊林宇看来,才貌双全的男子,总是更容易得到女子的仰慕。熊林宇大概是已经习惯了这种目光,神态自若,宠辱不惊,他这一番态度令女子们更加钦佩了。

众人纷纷议论,认为熊林宇借莲花叙事,风格清婉,恐怕今日的荷月宴魁首,怕是这位千里迢迢而来的章怀公子了。

姚夫人手中诗卷还未阅尽,她又闲闲点评了几份,皆是诗才平庸,突然间,她的眼睛放出光来,声音也陡然拔高了几度,大声说道:“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好诗!好诗!”

熊林宇微微一愣,却立即说道:“果然是好诗!好个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若是心中无一番傲气者,怎能说出这般话来!若是未经过一番磨砺的人,又怎能有如此心胸?”他见猎心喜,不由得向场上诸人望去,想知道是哪位高手,居然做出了这首诗。

其实如果严格来说,这首诗托物言志,已经月兑离了赞吟园中荷花的范围了。熊林宇的诗是借景叙事,然而这首诗却更进一步,借物抒情,偏偏伤而不怨,含而不吐,尽得诗中三味。

熊林宇心思细腻,更能体会诗中深意。当母后对他疾声厉色,对熊昌吉宠溺有加的时候,当被要求因为是哥哥,所以要到处让着熊昌吉的时候,当自己费尽心思,得到几乎全天下人的肯定与赞扬,唯独赢不来亲生父母的一个笑脸的时候。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是啊,熊昌吉天生幸运,可以获得父母、包括自己真心实意的呵护和宠爱,“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不是他熊林宇做的不够好,也不是他的父母天生不懂得感动,只是阴差阳错,时机未到罢了。不向东风怨未开!不向东风怨未开!父母的爱总是有偏爱的,不可能公平公正,如无私的阳光一般照见天下的每一处角落,然而,做子女的,能够怨恨吗?应该怨恨吗?对于父母,只需孝顺,只需回报,若是日子久了,他们必然会懂得。

“姚夫人,不知此诗是何人所作?在下想敬他一杯酒。”熊林宇越咀嚼越觉得这首诗合自己胃口,他的神情少有的热切。

姚夫人的神情有些迟疑,她不情愿的说道:“是秋延星,就是适才所说大楚宛州秋家的人。”

所有人惊讶的目光一齐望向秋延星。

这荷月宴中,精通诗文的人可不少,章怀公子、韩悦、还有魏世子的几位幕僚、赵国的几位才子,都是魁首的有力争夺者。几个候选人都是文名远播,唯有这什么秋延星,从来没听说过呀。而且熟悉秋延星的人更是知道,此子武艺高强,倒也通文墨,只是从未见他提笔写过什么诗文,再者以他性格之忠直朴实,怎么看怎么也不像能写出这诗的人。

熊林宇却毫不犹豫,走到秋延星面前停下脚步,亲为捧壶,斟满一大杯,奉于秋延星:“秋兄,听君一首诗,豁然开朗,神清气爽,秋兄真乃良师益友!我先干为敬!”说罢,毫不犹豫,将手中自己酒杯中的酒喝得涓滴不剩。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