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二十四章 谬误

……

秋风萧瑟。荒废已久的花园凉亭中,上阳人和秋蝉相对而坐,她们的面前,是一张纵横各十九道的棋盘。秋蝉持黑先行,上阳人持白后发,两人争角打劫,斗的难分难解。

上阳人嘴边突然露出一丝神秘的笑意,她问秋蝉道:“秋姬,如果,我是说如果,你有幸回到你六岁的时候,你将如何行事?”

秋蝉正在思考一子的方位,闻言答道:“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上阳人颌首:“你的诗文又有精进了。五柳先生的名句,用在此处,倒也恰当。看来你打算痛改前非,重新选择了。只是,你家中无余财资助,族人六亲无力,自身名声不显,却要如何起步?以你之姿容,生于寒门之中,实在无自保之力。难道你又要效那菟丝子,依附于人,等人恩宠吗?”。

“不!”秋蝉立即回答道,想了想又补充说道,“可是到底该怎么办,我却也不知道。”

上阳人嘴角的笑意更多了:“如果我是你,回到六岁的时候,一定会利用当地的资源。秋姬,你生于宛州,这可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啊。宛州有大才,科圣张子平后人镇守石桥镇千年,若要求名,何妨向他们家寻寻。”

秋蝉问:“老师说的可是张灵均先祖?可张灵均我是认得的,其人学识渊博,刚正板直,却又怎能和他家攀交情?”

上阳人道:“张家人清高,目下无尘,你若想攀交情自然不行。但若是踢馆呢?同他们切磋技艺学识,你若得胜,他们也不会纠结于你女童之身,必然折节下交。届时秋姬名满天下,亦非难事。”

“切磋?”秋蝉有些疑惑。

上阳人面授机宜道:“张家虽然为科圣后人,博闻强记,千年来文化积淀匪浅,若要和他们公平切磋,自然难以取胜。好在张家受大周皇族册封,每任守天人殡天之前都要将自己毕生学识归纳成笔记,上呈皇室。我有幸寻到几本。凭借你这些年积累的知识,同他们中一般人切磋算筹学,胜算颇大,若是遇到修为高深的,你只需如此如此,对方自然高看你一眼。”

“这样能行吗?”。秋蝉疑惑问道,突然又想起一事,“既是大周典藏,老师却是如何寻到的?”

上阳人笑而不语,牢牢按下一子:“你这局输了。分心乃是兵家大忌,知道了吗?”。

……

太阳已经升到中天了。往常在这个时候,张家人已经纷纷去吃午饭了。然而今天,整个张宅竟是少有的凝重和沉静。秋蝉的体力有些不支了,这样的切磋对脑力和体力的损耗都是惊人的,哪怕是元气未失的六岁孩童,此时脸上也露出了疲态。旁边有人递给她一杯水,秋蝉下意识接过,顺口说声谢谢。对方却没有回应。

秋蝉抬头,看到张灵均神色复杂的望着她,手中还拿着一盘点心。张灵均此时已经换上了见客的衣衫,行动言语间颇有几分张家下任守天人的气势。他见秋蝉抬头望她,便低声说道:“你能走到这里来,其实已经很了不起了。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大不如你。但身为下任守天人,你既来,我势必要和你比试一番,而且会尽全力,就算以大欺小,胜之不武,也顾不得了。无论接下来胜负,你都将成为张家贵宾。”一边说着,一边把点心递给她:“且吃了这盘点心,再做比试不迟。”

张家贵宾吗?秋蝉心中颇感欣慰,从前上阳人要求她细细攻读那几本笔记时,秋蝉心中还很不以为然,如今走到这一步,她才知道上阳人当年的深谋远虑。若不是有针对性的准备了这么久,她又怎能走到这里?只是,既然已成为张家贵宾,接下来的事情,还要依计而行吗?是不是有些欺人太甚?

秋蝉正在举棋不定间,突然间一老者大踏步而来,朗声说道:“姑娘你师承何处?家住何方?可曾许配了人家?”

秋蝉还在懵懂,倒是张灵均听了这话,脸刷的一下子红了。

这大步而来的老者正是张灵均的二爷爷张伯安,亦是平日打理张宅俗务的主事人,平日里机变能干。张灵均并非不谙世事之人,立即领悟到二爷爷是看出这个小女孩来历不凡,又爱惜她小小年纪便有这等才华,想以和为贵,约以婚姻之事,招安了她。而婚配的对象,十有八九,就是自己了。自己既为下任守天人,家族极是重视,眼前这女童虽小,却显见才貌双全,若能就此言和,实在是家族之幸,亦可福荫子孙。可这小女孩的师长亲人,能同意吗?

张灵均本人,早知道自己的婚事当以家族为重,将来和谁家联姻,他并不在意。难道,就要这么仓促间,订下眼前这刚刚六七岁大小的女童吗?一时之间,张灵均心中感慨万千,竟不知是欢喜多一点,还是失望多一点。

秋蝉用了好半天时间,才反应过来老者的意思。她心中已经是泪流满面了,心中暗骂这个爱管闲事的老人:这个为老不尊的老东西,姐姐这才不满七岁啊,就被惦记上了?那张灵均,将来可是章怀公子最忠心的属下啊,他为了追随他不惜坏了守天人千年不出仕的规矩。若要嫁给他,面对章怀,自己却又何以自处?这不全乱了吗?

当下秋蝉觉得事情不能再拖了,快刀斩乱麻,纵使对不住科圣也顾不得了,朗声说道:“不必再比试下去了。我确定你不是我的对手。你是下任守天人,自然是秉承千年来科圣所学。然科圣《算罔论》中有谬误,欲协其阴阳奇偶之说而不顾疏密,虽有文辞,斯乱道破义,汝可知之?”

张灵均瞬间脸色惨白。张伯安亦脸色惨白。这是《算罔论》中瑕不掩瑜之瑕,千年来张氏族人虽已知谬误,然祖宗之算,谁敢质疑,是以除了在进献给大周皇室的笔记中有所提及外,对外人一概守口如瓶,甚至连张家嫡系子孙也知之甚少。如今这谬误,果然是被高人发现了吗?

张伯安犹豫再三,不肯放弃最后一丝希望,问道:“敢问姑娘师承,可否和大周皇室有关联?”

秋蝉想起上阳人的殷切嘱咐,硬起心肠道:“山野村人,岂敢与大周皇族攀亲带故?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