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第十三章 5.大婚盛典(上)

北周大象元年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凌晨,天还没亮,太阳还没露头,长安城里就已经喧腾起来了,所有的街巷都灯火通明,所有的戏台都唱念做打起来。爆竹之声此起彼伏,主街上的官方点景建筑前更是锣鼓喧天。因为这一天是小皇帝大婚的佳期吉日,官方在太上皇的授意下不遗余力地渲染营造,大有与民同乐之势,老百姓们也喜欢热闹,就跟着兴奋。在连续多日的喜庆铺垫之后,今日终于达到了高潮。对长安城的百姓来说,明显前年的武帝灭齐凯旋、去年的天元帝即位以及今年年初的小皇帝受禅都不及此次大婚盛典来得热闹和兴奋。原因很简单,武帝宇文邕严厉且俭朴,虽然东征灭齐完成了一统中原的伟业,但仍旧毫不铺张,凯旋进京的仪式十分简单,更没有什么余兴节目。老百姓除了看到严整的军威和长长的俘虏囚车队伍外,并没有好玩的。而两个皇帝的登基大典,都主要在皇宫和宗庙里完成,老百姓更是只闻其声不得亲见。这次大婚盛典则不同了,朝廷不但斥巨资打造盛世气象,还恰逢新年,喜上加喜。尤其让百姓大有参与感的是今日的亲迎仪式,按周礼,皇帝大婚有“六礼”的程序,是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亲迎。亲迎就是最后完婚的压轴戏了。小皇帝虽然不会像民间娶亲那样亲自上门接新娘,但以皇室子弟为代表的盛大迎亲队伍将从皇宫里迎到荥阳公府司马家的门前,然后又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地拥着新娘的大轿返回皇宫,来回都要绕行到朱雀大街,能让百姓们追着热闹个够,何况还有喜钱沿路洒落,能抢到一枚便可佑丰衣足食哟。

天公似乎也很给面子,东方天际的一抹红晕昭示着将是晴朗的一天。当太阳刚刚摆月兑地平线的羁绊一跃而起时,皇宫的东大门朱明门徐徐开启,在宫内黄钟大吕的伴奏声中,一支庞大的迎亲队伍缓缓从宫内走了出来。队伍的前头开路的自然是禁军仪仗队,紧接其后的是牛角和大鼓各百余对,鼓吹起来声势恢弘。接下来便是迎亲代表了,骑马排成四行共计一十六人的皇室子弟,既包括毕王宇文贤、汉王宇文赞等成年且子女双全的宗亲,也包括纪国公宇文?、天元帝次子宇文?、三子宇文术等在内的与小皇帝同辈的宗亲,小宗亲大多年龄还小,骑乘的马匹均由体面的内侍牵行。在迎亲代表之后是一座巨大的“龙亭”亮轿,由四个内侍抬着,上面摆放着册封皇后的金册、金宝。

其后,便是队伍中最为显眼硕大无朋的喜轿了,喜轿也称凤舆,是三十二人抬的大轿,这轿子的规模太大了,以至于轿夫们必须变换队列才能从宫门通过。凤舆装饰的华贵程度甚至远在庄严有余的龙撵之上,其轿顶呈圆形,轿身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乾坤和谐。在大红色的圆顶之上装饰着一只巨大的金凤凰,用以象征高贵的皇后。凤凰以红铜为骨,锦缎彩绣为羽,饰以金箔银丝。做展翅欲飞之态,不但金碧辉煌而且栩栩如生,会随着轿子的起伏随风而动,仿佛随时都会飞举而起翱翔九天。圆顶下面是一圈明黄缎绣彩云纹饰的轿檐,轿檐上均匀分布着九只小金凤。轿檐下沿垂下长长的黄丝流苏,随轿翻卷着波浪,更为轿顶金凤衬托出踏云欲飞之感。方形的轿身红木为柱,楠木为箱,轿帏以明黄色云缎作底,上绣五色彩凤、祥云万朵。轿前垂帘,绣大红双喜。轿身左右设有透雕云纹边方窗,饰以喜帘。轿身底座四周铺缎带绣葫芦万代花边,寓意多子多福、香火繁盛。轿内设宽大软座,配以腰枕一对,皆红缎绣蓝凤、金喜字。轿身内顶彩绣巨大莲花一朵,如火盛开。内壁则以白色云缎包裹,绣满五彩云朵、红蝙蝠和吉祥花。

凤舆周围除了三十二名轿夫抬着大红的轿杠之外,还有婢女三十二名各举龙凤旗幡随行。紧随凤舆则是用三十六座龙亭抬着的皇帝送给皇后娘家的丰厚礼物。再其后,便又是护驾禁军的仪仗队了。

在从皇宫东门到朱雀大街再到荥阳公府的街道上早已黄土垫道、净水泼街。长安城几乎万人空巷,观者如潮,更有不少百姓扶老携幼始终跟随着迎亲队伍,兴高采烈之情便如同自家娶亲一般。毕竟这场面可谓百年难得一见,就是年长者中也仅有见过武帝迎娶阿史那皇后大典的人。因为北周其他几位皇帝均在做王子时就已完婚,所以武帝的周突联姻成了北周立国以来长安百姓仅见的皇帝大婚。虽然从万里之遥的突厥迎娶回来的进京入宫仪式也堪称隆重,但毕竟那时国力不雄,武帝又极为节俭朴素,其场面自然不及今日盛况。再加上此次大婚皇后娘家就在长安,仪式内容就丰富得多了。

辰正三刻,一路吹吹打打缓缓而行的迎亲队伍终于来到了装饰一新披红挂彩的荥阳公府大门前。凤舆太大无法进入便停在了门外,十六个大大小小的宗室迎亲代表,在天官府司仪官员的引导下,簇拥着摆放了金册、金宝的龙亭走进了大门。在荥阳公府前厅大院里,司马消难及阖府上下数十人早已井然有序地依次等候在那里,人人均是簇新的服饰,庄重的表情里掩不住喜悦和兴奋。司马泳也在其列,唯有新娘司马令姬尚不能抛头露面。

迎亲的首席代表毕王宇文贤南面而立,展开了金册,司马消难全家老小则立即面北而跪。只听宇文贤朗声宣读道:“大周皇帝诏:坤道成形,厚德于焉载物;精迭运,重光所以丽天。在昔皇王,膺干御历,内政为助,昭被图篆。惟尔门积庆灵,家韬休烈,徽音令范,无背一时。是用命尔,作俪皇极。尔其克励婉心,肃膺盛典,追皇、英之逸轨,庶任、姒之芳尘,?翟有光,粢盛无怠,虽休勿休,以隆嘉祚。上柱国、荥阳公司马消难之女司马令姬柔明毓德,静正垂仪,堪为六宫之主,母仪天下。今绶金册凤印,册正阳皇后!”

在司马消难一家叩拜谢恩之后,鼓乐之声再次响起,一身凤冠霞帔浓妆艳抹的司马令姬终于在六名侍女的搀扶和簇拥下登场了。她依礼三跪九拜后从宇文贤手里接过金册、金宝,从这一刻起,她就正式成为大周小皇帝的皇后了,她一起身,周围人等包括她的父母也都要向她施礼。爆竹之声再次大作,响彻了府门内外。司仪官员宣布吉时已到,皇后升舆起驾。那时还没有新娘披着红盖头的习俗,所以在司马令姬被搀扶着跨出府门时,围观的百姓瞬间沸腾了。不管是从人缝里看到小皇后容颜的还是没看到的,都激动不已,因为这惊鸿一瞥必将成为他们亲见皇后的唯一机会,可以成为终身夸耀的历史时刻。

第一批喜钱撒了出来,围观百姓无不哄闹着争先恐后,推攘得维持秩序的禁军人墙都险些崩溃。迎亲的队伍再次启程,向皇宫进发,不同的是凤舆不再是空的,三十六座龙亭里换成了皇后娘家送往宫中的嫁妆,婢女队伍中也多了陪嫁的女乃妈和侍女。

此时皇宫正南方向的五门已全部打开,北周效法周礼,设置天子五门三朝,这五门由南至北分别为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皋门因正对朱雀大街也称朱雀门,在朱雀门与库门之间是外朝,雉门与应门之间是治朝,路门之内燕朝。按理外朝是皇帝举行大型典礼仪式的场所,治朝是皇帝临朝听政日常办公的场所,而燕朝则是皇帝和后妃们的生活居住场所。只因天元皇帝大肆扩建自己的寝宫为天台,又扩建小皇帝的正阳宫,致使皇宫呈现前窄后阔尾大不掉之状。天元帝还将大多事务都搬到了天台处理,使前朝基本闲置。要不是此次婚典的需要,周泰大殿在年初禅位大典之后才第二次被启用,否则还不知道会被尘封到几时。

满朝大臣携夫人、各国使团和无数手执旗幡、金瓜、钺斧的禁军有序地排列在皋门内广场上,在冬日灿烂有余却温暖不足的阳光下翘首等待。而在丹陛之上的平台上,周泰大殿之外,是皇室宗亲及家眷侯立的地方,赵王、越王、代王、滕王位居前列,他们的妻妾也都侍立在后。其中最为惹人注目的就是代王身后的冯小怜了,不只是因为她美艳不可方物,更因为只有她一人站在代王身后,不见李王妃,也不见其他侧妃。冯小怜顾盼生姿地扫视着周围,无论男女都下意识地躲避着与她四目相对,有惊艳心慌的、有故作无视的、有怀妒不屑的,看得冯小怜心中冷笑不止,面露得色。直到她的目光碰到一双正视着她的眼睛,她的心中竟是一凛,定睛看去,是千金公主宇文芳!冯小怜顿时有些慌乱了,连忙躲开了那寒星般的眼睛。

更多到,地址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