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正文 第二十二章:叶府

第二十二章:叶府

是夜,夕阳还未落尽,大女乃女乃命令我跟随少爷一起去叶家赴宴。同行的还有大石等四位大汉充当保镖。少爷一个人带着礼物坐一辆锦饰软榻马车,我和四位保镖坐一辆硬座马车。

虽说陆府和叶府同处于建城,可是马车已经在街上摇摇晃晃好一阵了却未见有停下的趋势。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看到的街市极其繁华,人烟更为阜盛。往来的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士子淑女显得赏心悦目,却也带着纸醉金迷的奢华。

说实话,我对于这个时代了解还真是少之又少。趁这次难得的出门的机会,能了解一点是一点。于是我非常虚心的向同车的“土著人”讨要当地详情。

在大石等的七嘴八舌下,我了解到这个建城的布局跟隋唐时期的大城市布局相去无几。我们现在马车行驶着正是玄武大街,它是贯通简称南北的第一长街,玄武大街北街尽头乃是大齐皇族所居,宫城也叫核城,处于全城的北部正中。其南是皇城,是中央衙署的所在地。大齐建城六部三品以上官员的府邸也在这个方向,他们所住的地方形成的住宅区叫作郭城。外郭城从左、右、南三方拱卫核城和郭城,是平民和一般官僚的住宅区和商业区。整个建城共南北十三条大街和东西十五条大道,纵横交错地把建城内部划分为一百零一坊。全城南北中轴线东西大致对称,棋盘式的街道宽畅而笔直。没有现代城市的高架桥,大圆盘,整个城市如果在高处俯瞰显得四平八稳,井然有序。使人不尽联想起白居易的诗句:“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其中贯穿城门的三条南北向大街和三条东西向大道构成建城内的交通主干,陆府处于郭城左方,第七大街。

这些是大石他们跟我讲的,但是按照自我判断,这个建城时值春夏,气候湿润,应属于长江以南一带。街道两旁种植的都是梧桐柳树,想起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就是这首《望海潮》下阙中的一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使得金主完颜亮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致使南宋岌岌可危。

放眼望去,这里沿街酒家比比皆是,如此繁华倒是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虽然不知道哪个朝代的都城有叫建城的,但是城市繁华至少证明商业繁荣,那人民的生活质量相对来说应该不错。希望能够达到诗圣杜甫所写的《忆昔》中的唐朝百姓生活的那般富足:“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世。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我还在暗赞这好图景,却发现马车停了下来。大石掀帘下车,我们也跟着跳下马车。可是看到的还是一条宽阔大道,正有些不明所以。听到一个手握长矛的军士无表情的解释才知道,这整条玄武街的后半段被警戒设拦了。他一说,我才发现,这宽阔的街道两旁已经停满了各式各样的马车,而警戒线之内有一辆超大的马车停立。长矛军士检查了每辆到来的马车的里里外外,接着验证了来客的请柬,然后示意每位贵客只可带一名随从坐叶家准备的马车进入。陆云中原想带大石进入,万一发生个有的没的,大石的拳头还是比较硬的。但转念一想不行,万一自己的礼物真的得到了叶老太爷的青睐,那没有兔子又说不清楚。想之又想,叶家是什么地方,怎么可能有人敢在叶老太爷的寿宴上生事端,叶家也肯定会保证每一位客人的安全的。这一番思量之后,陆云中就留下四个保镖在警戒线外守候,带着兔子上了叶家的马车。

我正在四处东张西望,发现那个叶家的马车大到差不多有现代的公交车那般了,马车前是八马同騬,我和陆云中坐上马车后,车厢内还有四个座位,是以还需要再等一会马车才开。就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亲眼看到一辆马车驶到警戒线处,没人下马车,只是赶车的人从怀里拿了一张名帖,那个长矛军士看了一眼就恭恭敬敬的退下,那辆马车就这样随着警戒的栅栏撤开而继续往前行驶。我看着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呐。

我正待询问,突听旁边的人议论开了。一个颇为英俊却面色苍白的青年开口道:“刚刚那马车是史家的吧?”

另一个有些瘦小的青年回道:“是的,是的,我认得史家的马车都是绛红的。不知道在马车里的是史公子呢还是史大小姐。”

那瘦小青年一语及闭。车上其余地人都沉默了。目显羡慕地望着那绛红马车消失地方向。只是所有人地目光中充溢地都是羡慕之光却未见忌妒之色。仿佛人家长驱直入是理所当然毋庸置疑地。

而我地心中。又多了一个心眼——史家。能受到叶家如此礼遇地史家必定也是不同凡响。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不知道这个史家与红楼梦中地史家是望尘莫及呢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很值得期待啊。

不一会儿。我们这古代版公交车上陆续上来二主二仆。在长矛军士上车再次巡检之后。马车咕噜噜滚动了。

平稳而匀速。一辆古代版地公交车将一车地人带到了目地地。

大齐。建城。叶府。不。应该叫作“敕造圣恩府”。

我现在就在“敕造圣恩府”地大门外了。现在地叶府大门洞开。张灯结彩。一派喜气和贵气。大门外蹲着两个一人多高地大石狮子。面目狰狞。颇具气势。环绕叶府地城墙高过五米。外侧筑雉堞。内侧砌宇墙。三间阔耳大门。正门前站立着七八个穿着寿型字样地仆人。虽然他们穿着统一。但是仍让我觉得他们是华冠丽服之人。而我们家少爷穿着地才是布衣。我们一车人被引入到西边地一个角门。角门外也站有四个衣帽周全地小厮。这几个小厮都是十七八岁样子。身高差不多。都面带训练有素地笑容。马车驶入大约一百五十步之远。我们被要求下马车。马车前一字排开大约有十乘轿子。我一数一辆马车上下来地刚好是十个人。没想到这叶家将客人随带而来地仆人也准备了轿子。我们一下了马车。那辆古代版公交车就转头驶出西边角门。咕噜噜而去。想是去接下一班客人了。而等到下一车客人到来想是这十乘轿子也到达顺利来回了。没想到只这迎接客人一项。叶家就安排地如此妥帖。我原本想陆家也是富户大家。可是光看白日里多来了几个客人就要下人饿肚子以及整个陆府乱成一锅粥地样子就知道小富与大富间地天壤之别了。走过垂花门。看到一圈大理石地平台。外侧装着美丽地柱墩和栏杆。经过地抄手游廊俱是雕梁画栋。刻着各种鸟兽以及花卉地图形。经过抄手游廊。我们被要求下轿步行。在宅院外我们递上请柬。方被允许入内。

宅院中坐落着一个供前后两个院落穿行的厅堂,两边放着紫檀架子和一些新鲜观赏植物。厅堂的中央是一个大屏风,遮蔽了直见正房的视线。转过大屏风,映入眼帘的就是房子两侧形状如山的山墙,两边接着从山墙开门接起的游廊,走过这段游廊方见厅后的正房。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往来其间,手端着各色糕点茶果。我们被引至正房旁五间上房中的一间,那房间的门口摆着一张狭长的帐桌将整个大门拦阻的严严实实。我一见里面花花绿绿各色珍宝才知道这里是收礼室,同来的众人皆恭恭敬敬的报上名讳,小心进献了自己千挑万选后的礼品。收礼记录礼单的叶家仆人整个过程连头都未抬起来,只是忙坏了里边的五六位小厮,他们忙着给各个礼品编号贴标签,并及时做好各种分类。我看着他们像是搬石头般搬着这些别人家倾囊准备的礼品,心想,我要是其中的一员,随便从哪个礼品中抠一颗珍珠,挖一颗猫眼什么的那不是发大财了,尤其是坐阵记录的这位,他要是少记一项,歪曲一件,那谁能发现啊。但转念又想,这勾当差不多就是克扣贡品的罪了,当诛族的啊,人为财死,鸟为死亡,还是留着小命不要太贪心的好。

我还在拐着自己的肠子,突然感到陆云中用胳膊肘顶我。我回过神看到陆云中的眼神才知道,那坐阵记录员要求报礼品名称,我眼珠一转,报道:“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一箱。”那记录员听完狐疑的看着我们家少爷,犹豫了半响最后还是下笔写了。我一看,那上面写着:“壹柒氿号,汝阳陆氏承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一箱。”我看着挺满意,就跟着少爷转身走了,免得跟不上带路小厮的队伍迷路在这地儿可不是一件什么好事。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这整个敕造恩胜府,与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的阿房宫真的是有得一拼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