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单慧琳在c城的家,是一个九十多坪的二居室。

房子不算新了,铺着女乃色的大理石方砖,玄关和客厅连在一起,沙发旁是一台老式的澹绿色的冰箱,上面还搭着白色蕾丝方巾,压着一个花瓶,是上个世纪的布置风格,看得出老人挺简朴,生活细节也用心。

她侧身把许盈沫两人让了进来,没看到柯荇有点遗憾,看着眼前两个清俊漂亮的年轻人,又心生喜欢,这一笑,眼角皱纹就堆了起来,连连道:“快坐快坐。要喝点什么?果汁怎么样?”又张罗着要去拿饮料。

“不用了,女乃女乃,不麻烦您了。”许盈沫赶紧止住了她,不知为什么,竟然会感到局促。等到单慧琳坐下后,她才提起柯荇,道明了自己的来意。

“之前我听柯荇在电话里给我讲过了,他也是有心,我那时跟他一提,他就记在心里了。”单慧琳点头,她本来是以为对方是剧组那种带着墨镜穿着马甲的样子,不过眼前这两个年轻人,看起来却也可靠,有沉稳的感觉,像是经历过事情的。

“这事情,我要谢谢你们,当然是支持的,不管最终能不能实现,你们有这份心,我也想……在最后的日子里努力一把。”

她的态度非常和蔼,让许盈沫准备好了一肚子的话,反而无用武之地了。情况是超乎预想的顺利,她看了一眼谢斯哲,想起他曾经给她提过的建议,转头对单慧琳说道:“那我讲讲,这个电影的形式吧,像个纪录片一样,我们把它当做乐团的纪传体,以你们的演出作为核心,再延伸开来,穿插追述你们这四十多年的经历,这些经历需要由演员来演绎。”

“至于演出的平台,我们会尝试去联系有影响力的大型歌舞剧院,我们也希望,您和其他人,一辈子的演出生涯,能有一个完美的谢幕。”

演出生涯的完美落幕。

单慧琳听到这句话,饶是过了几十年风霜的老人,眼睛也一时间有点微湿。

“好,你们有心了。需要我做些什么?”

这时,门锁忽然传来钥匙插入的转动声,几个人向门口看去,一个烫过头发的中年女人进了门,看到客厅坐着的人后一怔。单慧琳起身,招呼着她介绍道:“这两个人,就是之前我和你说的,柯荇的朋友啊。真是没想到,我和柯荇几年前说的事,他都一直记得。”

进门的是单慧琳的女儿,她听了介绍之后有点意外,又看了两个人一眼,总觉得特别年轻,不太靠谱。不过她终归是生意人,欢迎了两句后,就问道:“你们挺有心的,以前有什么作品啊?”

见她疑问,许盈沫把准备好的策划书拿出,给她看了一下。好在有着先前的积累,她们的策划书比较好看,有投资公司,有工作室,还罗列着《日出的琴声》《棱角》《香神领域》,有获奖成就、播放平台,这些作品都算是有点点小名气的,不至于像个推销自家门派的魔教教主。

单慧琳女儿惊讶地看了策划书和往期作品,想起楼下停着的车也不一般。从她做生意的眼光来看,策划做的挺专业,主题、时间安排、资金预算都有,她笑了一下:“这个《日出的琴声》原来就是你们做的呀,我当时看到了,还给我妈看过,她看得可高兴了。”

“诶,巧了呀。”单慧琳凑过来,听女儿这样说,她转头又看了一下两个人。《日出的琴声》是女儿帮她留心看到的,她曾经在电视上看过,没想到创作方竟然就是眼前的年轻人。她感慨不已,拍着许盈沫的胳膊:“很少见年轻人对这些感兴趣了,挺好的。”

本来是顶着一颗受风雨摧残的心来的,如今见老太太的家人态度很支持,许盈沫心里松了口气。“可以提供一份团员的名单给我们吗?我们会负责联系到这些人,组织大家演出和拍摄。”

闻言,单慧琳对女儿吩咐了两句,她女儿走到电视柜下,拖出一个盒子,从中拿出了乐谱。打开,里面夹了一张信纸。信纸很薄,甚至能透过纸背看到后面的墨渍。上面一共写了38个人的名字。

团长一人,指挥一人。

弦乐,二胡8人,高胡2人,中胡4人,大胡2人,革胡2人。

管乐,笛子4人,笙2人。

弹拨乐,琵琶5人,柳琴2人,中阮1人,扬琴1人,箜篌1人。

打击乐,排鼓、木鱼1人,中国大鼓、小钹、大钹1人。

她把名单递给许盈沫,名单拿在手里,那么薄的一张纸,却有一种灼热的沉重感。

单慧琳戴上了老花镜,指着上面每个人的名字,一个个地讲:“我们分开也有快三十年没见了,当时有些人,留的是厂里的电话,或者家里的住址,那时候都没电话啊。现在只能去找原单位或者家里,难度太大,太大了……”

她的口气里有点沮丧,许盈沫安慰道:“有名单就好,我们会尽力去找,也会在电视报纸上登寻人启事,我们团队做事情,风格就是这样的,要做一定要做好,决不留遗憾。”

她的手拍在单慧琳枯瘦的手背上,带着一种春风化雪的亲和力。

单慧琳的女儿回来收拾了一点东西,热情招呼道:“那正好,你们远道而来,一起吃个饭吧,去吃火锅怎么样?”

许盈沫正要答应,感到身边的人忽然没声息了。她转过头,看到谢斯哲一言难尽的表情,忽然想起来,他是不喜欢一群人围着一口锅,几双筷子伸进冒着泡的油里挑挑拣拣,一定很挑战他。

而单慧琳一家还挺热情,对于吃火锅表现出了美好的向往。此情此景不好煞风景,让婉拒也成了一种技术活。考验人的时刻到了!谢斯哲微微一笑,站起身客气道:“这样太给你们添麻烦了,再者,是我们来打扰了你们,既然提出合作,这顿饭应该我们请,来表示诚意。老人家吃不惯西餐的话,自助怎么样?”

他实在是不想扑面一身火锅的味道,和许盈沫走在一起呀……_(:3ゝ∠)_

谁知单家女儿豪迈地一挥手:“没必要没必要!”

谢斯哲心里几乎流下眼泪来:“我们应该做的。”

许盈沫夹在中间,此时终于明白了赵婷和容妩争执不下的心情,她很想提议两个人干脆剪子包袱锤算了……

*****

从单慧琳那里拿回了联系方式,两人回到了帝都,整个团队开会,群策群力玩“找找看”。面对着名单,剧组现在面临着开拍生涯的第一个难题——

#主角已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这不是片酬能够解决的问题。寻找那些人的过程,才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难关。

“但也是亮点。”赵婷敏锐地截断了别人的发言,“再好的题材,抓不到点也是白搭。就像我们《日出琴声》参赛那会儿,有个纪录片叫《医院里的黎明》,不就是败在了点没抓好吗?”

“即便有的人,实在没找到,也是可以反映进电影里的。”赵婷指着名单上的人,内心凄怆:“比如这个孙盍铭,去了某地车辆厂,那个车辆厂我上网一查,现在都没了。还有人在化肥厂变电站,可化肥厂都已经推平,要顺着这条线查他们,还不如去社保局查同名同姓的。”

何润萱的父母是机关人员,她对这方面要清晰一点:“去社保局公-安局查人,反而是最快的方式。可是我们算什么,人家又凭什么帮我们查?”

“可以的,合理利用我们现在掌握的资源。”许盈沫心中一动,掰着指头开始数:“我们想想,这个电影做好了,获益的有哪些机构?找他们来牵线。”

“比如光华大学。可以让学校开介绍信,给当地发传真,申请查询某某人现居地的函。”作为国内top2的头等学府,光华大学这个招牌,到哪里都是光环,介绍信是非常有效力的。“此外,我们还可以砸钱啊,在电视和报纸上,投放寻人启事。广而发动,至少可以找得到三两个。”

于是就这么定了,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既然要做,就不能嫌麻烦——

这次,听说许盈沫她们又想拍电影了,党委副书记的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他在办公室里,赶紧把空调温度开成16c,给自己降降温。

迎头吹着小凉风,他心里感慨,现在的年轻人,比他们赶英超美那时候的步调都快,真希望她们不要扯着蛋啊。

虽说惊讶,不过他还是很高兴地一路开了绿灯。许盈沫她们,如今是学院里实践成绩最好的一届,电影学院成立的年份不久,遇到这么上进的,自然愿意倾斜资源给她们。还有一两年毕业,以后她们功成名就了,也是学院的知名校友。

他签好了字,看着面前春风和煦的女孩儿:“你们想法好归好,不过这个电影,打算怎么拍?这个可不好做哦。”

“我们也是量力而行,做的是半纪录片形式的电影,以乐团的演奏为主场和主线,穿插每个人经历的辅线,相当于用一场电影的时间回顾他们和乐团的一生。”这段话,许盈沫已经说得非常熘,她每天要对着不同的人,做这么一番解释:“至于真正的大制作大电影……那个还是等以后,我们跟着前辈学习提高吧。”

副书记一听,心里大概就估算出了成本,确实不高,有的地方用不着胶片。这种格式的电影,其实很不商业。不过她们都说了,就当做公益电影,再看剧本,也确实没往商业剧本的写法上走——

拿到学院介绍信和红头函件,大家就开始准备了。

剧本很简单,因为乐团老人们听这个项目、答应参演的过程,都是作为纪录片电影的一部分。所以,从剧组开始去寻找老人起,这部电影,就算正式开拍了。

“唉,我们这个,算不算是一边等光腚肿菊发证,一边先拍着呀。”分组前,水兵还开了个玩笑。

按着两人一组,许盈沫和谢斯哲,何润萱和水兵,赵婷和柯荇,容妩和宁真,至于还有两个来帮忙的……焦子玉和朴水正被分到了一组,每个组又带了一个摄像。

“哟西,开机了,开拍了!我们的处女作电影!”分好了组后,许盈沫豪情万丈地挥手:“从现在起,我们每个人,都算是独立的演员了。记得不要蓬头垢面,每天早晨要洗头!拍《香神领域》一星期不洗头的形象,我不想在我们的处女作电影里看到>_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