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對于棕櫚油的事情,朱允煐是十分重視的,他覺得這些事情需要抓緊時間開始布置。

南洋那些地方不在大明朝的控制範圍,或者說沒有直接納入大明的統治。所以要說在那些地方種植棕櫚樹,這也是不現實的事情。

但是也不需要擔心太多,兩廣這樣的地方可以少量種植油棕,海南也是可以考慮種植。在這些地方進行更多的嘗試,在這些地方培育出來一些油棕,完全可以有。

這也算是地大物博的好處,只要出現了一些好東西,還真的不需要擔心沒有地方栽種。

宋忠現在就覺得揚眉吐氣,因為他還有其他的發現,一些了不起的發現。

「陛下,南洋帶回來的那些昆侖奴,都說他們不種糧食,常在土里栽上樹根。屆時就有碩大根塊可以食用,砸榨之後形成粉米,可以飽月復。」

听到宋忠這麼一說,朱允煐一下子愣住了,隨即才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一些事情。

他一直在惦記著油棕,想著大明朝的百姓的餐桌上多一些油水。可是油水這樣的東西,還是很難直接飽月復的。而有些東西,可是能夠飽月復的。

非洲大陸可不只是出產黑人,哪里還有很多的好東西。朱允煐也沒想著帶回來斑馬、長頸鹿冒充麒麟,因為那些算不上什麼有用的東西。

非洲大陸的油棕現在還沒有完全走出來,包括木薯這樣的東西也是在非洲老家呢。

木薯,那可是所謂的‘澱粉之王’。很多的非洲人不喜歡種地,那是因為只需要將木薯的根睫插進土里,就可以收獲到足夠多的木薯。

這玩意兒耐旱抗貧瘠,而且產量非常驚人。根本不需要太多的打理,就能讓人吃飽。

朱允煐看著宋忠,立刻嚴肅說道,「既然知道此糧種,無論如何也要帶回大明!」

宋忠自然是立刻領旨,既然選擇向皇帝稟報這件事情,那也是因為他調查出來了一些消息。雖然一度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覺得天下之大無奇不有。

可是現在也不覺得這些有什麼好新鮮的了,只要能夠帶回來這些好東西就行。到時候他就可以加官進爵,他就可以繼續成為天子爪牙。

這些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手底下的人會不會因為這樣的一些事情而去遠渡重洋等等,那就不需要關心了。只要辦好了事情就行,他可以得到封賞,手底下的人也不會空手而歸。

只要踏踏實實的給皇帝辦好事,那麼該有的東西肯定會有。

朱允煐是真的沒有想到,這也算得上意外地收獲了。本來以為只是油棕,結果沒有想到居然還找到了木薯的消息。

雖說木薯不如土豆和玉米,看起來也很難在全天下推廣,也確實沒辦法成為大明的主糧。但是不管怎麼說,木薯的特性也代表了它們可以養活很多的大明子民,這也就足夠了。

朱允煐其實很貪心,好東西他從來都不覺得多。油棕也好、木薯也罷,他都是非常喜歡。而玉米和土豆等等,他也都是一直在惦記著。

不過好在朱允煐就算是有些貪心,也沒有好高騖遠,他是知道量力而行的。他也清楚,有些東西強求不來,知道一些事情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那就慢慢來吧,一點點的將一些好東西搬回大明就好,讓一些好東西在大明落地生根、造福更多的百姓,這也就足夠了。其他的,也就是交給時間,很多人會慢慢的意識到那些東西的改變,一些根深蒂固的觀念或許也會因為潛移默化而改變。

這可是有些皇權不下鄉的年代,在這個時候有著很多的地方,宗族的勢力、一些家法等等,甚至對于一些百姓來說都是更加有威懾力的。

所以在一些小地方,自然也就意味著皇權甚至被人忽視,被一些人認為可以稍微的抗爭一下。畢竟在那些人看來,他們是地頭蛇,他們的勢力盤根錯節,說不準就湖弄了官方的力量。

攤丁入畝對于不少人來說,就算不是滅頂之災,那也是一個極大的打擊。

在朱允煐看來,這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這也可以促進了人口增長。勞動者有了較大的人身自由,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

賦稅規則的簡化減少了官府打馬虎眼任意加稅的可能,讓朝廷可以收到更多的賦稅。

但是對地主老財和貪官來說,土地多的多交,土地少的少交,沒土地的不交,這個政策就慘了,這簡直就是動搖了他們的根基。畢竟很多的地主老財習慣了將土地隱瞞,或者是將賦稅轉嫁到其他人身上。

可是現在呢,英示皇帝不給這些人機會了,他們想要隱瞞土地變得不再現實,想要將一些賦稅進行轉移,也基本上變成了不現實的事情,難度在無限增加啊。

朱允煐看著暴昭,笑著問道,「你現在主掌刑部,想來也知道這些時日多了不少地方官吏、鄉紳兼並土地的桉子吧?」

暴昭就立刻回答說道,「回陛下,此類桉件確實有所增加,不過朝廷一直在彈壓。」

朱允煐就覺得這一切十分正常,只是平靜說道,「這般事情接下來一些時日,想來會上報的越來越多。刑部這邊也該留意一些,此類桉件萬萬不得含湖,也不得留情。」

皇帝的話一點都沒有客氣,在這些事情上也確實沒必要客氣。其實大家也都能夠明白,攤丁入畝的政策就是英示皇帝定下來的國策,要是有人在這些事情上和皇帝起沖突,自然也就不要指望皇帝能夠手下留情了。

說到底就是這樣的國策,任何人都不能阻擋,這一點實際上也是很多人都明白的。

朱允煐這時候也繼續說道,「其實這兩年,朕也知道好些人都在牢騷。覺得朕攤丁入畝,和太上皇定下的一些國策有些沖突。只是此一時彼一時,以前的一些事情放在現在未必有用。」

茹這時候就敲邊鼓說道,「陛下,臣也和諸位同僚商討過,攤丁入畝後,地方鄉紳再難隱瞞田產,朝廷賦稅必然增加。」

這些事情明眼人其實也都能看出來,能夠躋身朝堂的,可不是酒囊飯袋,他們都有各自的優勢,有著自己的才學。所以即使某些地方超出了自己的專業範圍,但是相比起普通人,肯定是要聰明不少。

攤丁入畝的政策是好是壞,很多人其實心里明白,只是有些人揣著明白裝湖涂而已。

朱允煐就笑了笑,隨即說道,「賦稅自然是能增加一些,只是怕也有人說國朝初立,黃冊這就給朕廢了。」

這一下大家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因為這樣的聲音也確實存在。

在洪武十四年的時候,大明就在戶帖制度基礎上建立了黃冊制度。黃冊以戶為單位,詳細登載鄉貫、姓名、年齡、丁口、田宅、資產,並按從事職業,劃定戶籍,主要分為民、軍、匠三大類。

這些其實就是加強了對于戶口的管控,也是收取稅收的一個重要依據。

但是現在攤丁入畝了就不一樣了,攤丁入畝不說直接的毀掉了黃冊制度,但是也確實讓黃冊制度名存實亡,嚴重的影響了黃冊制度的重要性。

不過對于這些議論,朱允煐也不在乎,「朕不在意那些議論,不能因噎廢食。這些年朝廷的賦稅在增加,田產也在增加。只是這麼些年,雖說整體風調雨順,也有一些百姓因為各種變故失去了田地。這些田地去了何處,大家也都心里明白。」

大家自然也都是明白的,那些失去了土地的農民,基本上都是淪為地主的附庸。但是一些徭役還是逃不掉,那些地主也是用各種手段在不斷的積累財富。

農民失去土地,可不就是被一些地主收去了嘛,這樣的土地兼並自古有之,也是始終無法完全避免的。大明朝是這樣,以後說不定依然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朱允煐就語重心長的說道,「大明開國方三十余載,就有好些百姓失去了田地。長此以往,貧者無其田,這是何等悲慘之事!」

茹等人這時候該說些什麼才好呢,自然也就是只能高呼‘陛下聖明’。

因為土地兼並這樣的事情一支完全無法斷絕,歷代統治者也只是在嘗試著限制這樣的事情發生,只是很多的時候也收效甚微。

尤其是在一個王朝的中後期,土地兼並更是非常嚴重,自然也就會形成巨大的沖突。

朱允煐不說防患于未然吧,只能說努力地嘗試著將土地兼並地難度直線提升,讓大地主們兼並土地的成本增加許多。

到時候就算沒辦法完全根除這樣的現象,也是要讓一些百姓的負擔降低。

這就是一個天子該做的事情,這也是朱允煐覺得有些許驕傲的地方。至于說這樣會不會影響老朱制定的一些政策,那其實也沒有太多好在意的。

老朱的能力和本事母庸置疑,只是朱允煐也從來都不認為老朱制定的一些政策就是絕對正確的。包括朱允煐自己,也只是覺得自己制定的政策在現階段有用,放在以後可能就會影響發展了。

所以所謂的萬世之策,朱允煐也是從來都不相信那些的。

既然朱允煐不相信什麼萬世之策,那也就是對于老朱制定的政策,改動了也就改動了。

當然朱允煐也很清楚,自己的一些改動也需要注意。黃冊制度關系的不只是賦稅,也包括徭役等等,黃冊政策的松弛,必然也導致一些徭役需要跟著改變。

甚至不夸張的來說,這也影響著戶籍政策、影響著民、軍、匠,這就不能不在意了。老朱制定的嚴格的戶籍制度,也因為攤丁入畝有著極大的變化。

那這也就需要仔細一些了,此前只是在南北直隸推行這樣的政策,所以很好控制。

而接下來就不一樣了,這是需要在整個大明推行這樣的政策,這也就意味著很多的政策也要受影響,很多的百姓也會因為這個政策而生活發生改變。

不只是朱允煐需要在這個時候打起精神,文武百官也需要做好準備應對政策改變帶來的沖擊。

朱允煐這一次召見六部尚書,自然也就是因為需要和大家一起討論,這些挑戰是真實存在的。朝廷必須要提前應對,這樣才能夠做到心里有底,不至于被打個猝不及防。

這些事情顯然也不是什麼小事情,都需要提前準備好,而不是說在這些事情上毫無準備。

和六部尚書在討論了一些事情後,朱允煐自然也需要和一些武勛討論一番。

其實土地兼並這方面的事情,武勛是比較有心得的,因為很多的武勛現在也算是家大業大,少不了的有些人為了更多的富貴巧取豪奪,或者是惦記著從平民手里或許更多的土地。

朱允煐可不是打算在這些事情上和武勛較真,因為現在沒有太多武勛搶佔民田的桉子報到他這里,所以也就不需要在意。

朱允煐需要的是武勛手里的兵權,當他推行攤丁入畝的時候,必然也會引起一些人的反抗。真的要是到了這樣的局面,自然也就意味著一些武勛或許需要披掛上陣了。

暫時大明內部沒有什麼戰事,也算得上天下承平。但是這不代表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不代表一旦發生了一些事情,朝廷無可用之兵。

手里握著刀子,推行一些政策自然也就更加的有底氣,就不需要擔心出現太多的動亂。

畢竟就算是一些地頭蛇的勢力盤根錯節,可是面對著兵強馬壯的大明軍隊,也只能是俯首認命這麼一個結局。在大明,可不存在什麼尾大不掉的世家。

這也算得上朱允煐的一個特點吧,很多的時候他不介意將一些最差的結局想到。因為他不打沒用把握的仗,他也不希望一些事情超出自己的掌控。

武勛,就該在必要的時候站出來,成為皇帝的一個依仗,這也是不折不扣的王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