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秋風蕭瑟,如今的應天府多了一些深秋的景象。在乾清宮里,看起來更是這樣。

只是這一次,皇太子朱文垠沒有出現在乾清宮,周王朱橚也沒有過來。他們都還有其他的重要任務,所以現如今也就只能是老朱的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獨自面聖了。

朱桂的壓力可不小,他的母妃是除陽王郭子興之女郭惠妃,還算是受寵。他的哥哥朱椿如今在高麗開國,這個當初的蜀秀才本來就有賢名,現在更是有著一些功績了。當然朱桂也有一個弟弟谷王朱橞,這一趟就沒入宮了。

對于朱桂來說,他覺得自己是真倒霉,好端端的要獨自面對兩代帝王。對于父皇,朱桂是發自骨子里的畏懼。至于那個大佷子,說起來也無語,雖然他只比佷子大四個月,可是自小就是和那個大佷子沒辦法比,皇子比不上皇長孫啊!

現在佷子是皇帝了,那也就意味著兩個人的身份更是有著巨大的差距,完全就是君臣。

老朱看著朱桂,教訓說道,「你自小脾氣暴躁,和你舅父一個樣。」

朱桂立刻就跪下了,這個罪名可不小。因為朱桂的舅父,那就是陰謀謀害老朱的郭天敘、郭天爵。雖然他的母妃還算受寵,可是誰知道父皇會不會因此遷怒于人。

朱允煐就一邊抱怨一邊去攙扶朱桂,「皇爺爺,你說這些作甚?十三叔本來就是謹慎,你說這些可不就是讓他多想!十三叔,莫要听皇爺爺的,他年齡大了就喜歡嗦!」

朱桂現在更是欲哭無淚,要是起來吧,父皇肯定不高興。可是要是不起身,佷兒皇帝都來親自攙扶了,這難道是不遵聖旨?

就在朱桂左右為難的時候,老朱又說道,「那也是咱說錯了不成?」

朱允煐拽起來朱桂的同時說道,「皇爺爺,咱听祖母說過。先除陽王續弦只有一女,郭天敘、郭天爵之流,算不得先惠妃之兄。」

老朱就急了,一瞪眼說道,「照你這般論,那你十三叔和你爹還不是弟兄了?你再問問他,他就算是和郭天敘不算甚,早些年他那舅公張天右,那可是推月兌不掉吧?就是那個賊子最是害人,咱早些年受了些苦,就是他攛掇的!」

「十三叔莫要多想,皇爺爺老了就喜歡念古、翻舊賬。」朱允煐笑著對朱桂說道,「不過十三叔,皇爺爺說的也有些理。前些時日咱可是為難了,有人上折子說十三叔在外頭隨意鞭撻路人,這可不好。」

朱桂只能再次跪下,趕緊說道,「臣知罪。」

「倒也不是那麼嚴重。」將朱桂拽起來,朱允煐說道,「只是十三叔這性子,確實急躁了一些。」

老朱冷哼一聲,說道,「他和你那十九叔,到底是一母同胎啊。咱早年那般喜歡他,還不是一個暴虐的性子。要咱說,這還就是他郭家骨子里的不好。」

「那十一叔怎麼說?」對于老朱的血統論,朱允煐不能同意,「十一叔可是蜀秀才,也是賢良。現如今在高麗治理封地也是井井有條,要咱說安撫百姓、收歸民心,沒有幾人比咱十一叔厲害。說到底還是咱朱家人,什麼郭家不郭家!」

老朱重重的將茶杯往桌子上一磕,說道,「好,咱記得你這話!等咱見了你祖母,咱和她敘敘!你就知道賣乖,小時候在她跟前說身上還有馬家的骨血,現在只認咱朱家了?!」

這就大事不妙了,小時候的一些舊賬沒想到現在被翻出來了,這可如何是好!

老朱看到朱允煐啞口無言的樣子,立刻笑了,「你啊,也是混賬!咱和你祖母就是給你哄的湖涂了,你這一張嘴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十三叔,十一叔現在在高麗,記得多和他寫寫家書。」朱允煐只能岔開話題,說道,「現如今十一叔不在應天府,十九叔那里你也該管管,十九叔鬧的有些不成樣。」

朱桂只能領旨,只是心里有沒有在意,那就另當別論了。他自己都顧不好,哪能管好弟弟啊。

很多的事情,還是先顧好自己就好,其他的哪怕是同胞兄弟也是需要注意分寸。也可能說不是每個當哥哥的,都想著要照顧好自己的弟弟妹妹。

這早就分家了,弟弟也都成家立業了,當哥哥的也不好多說些什麼。

起碼對于朱桂來說是這樣,他覺得管好自己就行了。哥哥現在在高麗當著藩王呢,這時候可春風得意了,哪里還顧得上在大明的弟弟們呢。至于朱桂,他自己性格有些急躁,但是也沒有太大的惡跡,算得上中規中矩的大明朝王爺吧。

至于他的那個胞弟,看似是比較聰慧,可是心眼實在是太多了,也會裝相。說實話,哪怕是親弟弟,朱桂也不太喜歡他的那個弟弟,還不如不管呢,反正都多大的人了。

既然是這樣的話,那就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好,根本不需要在意其他的事情。反正現在的大明朝宗室也沒有其他的事情可做,也不需要考慮皇位、朝政之類的事情,那些都是和他們沒有任何干系的,過好自己的日子就成。

在乾清宮里,雖然朱桂是被兩代帝王小小的教育著,但是總體來說氣氛還不錯。

而在應天府城外十里,大明朝的皇太子朱文垠一身冕服,背著小手站在隊伍的最前頭。跟在他身後的,是他的爺爺輩的朱橚、叔父朱允熥、弟弟朱文墐,以及其他的宗室。

在這些天潢貴胃後頭,就是勛貴、文武百官了,一個個的也都穿著莊重的朝服。這樣的場合,自然也就需要穿著更加的正式了。

當然既然這些大明朝權力頂端的人出現,少不了的也有一些衣甲鮮艷的錦衣衛、大漢將軍,護衛在旁邊的還有那些魁梧強壯的京衛將士們。

朱允熥嘿嘿笑了笑,說道,「皇兄還真是知道殺雞儆猴,咱大明朝的王師剛剛覆滅高麗,現在就讓那些個藩國使臣過來。這也好,看看獻俘也好。」

朱橚看了一眼朱允熥,澹定的說道,「小小高麗不足為慮,只可惜沒能拿住李氏父子。也就是陛下仁慈,讓那李氏父子有些個體面。」

對于李成桂父子,朱橚確實是看不上。要說那對父子還真的就是亂臣賊子了,篡國不說,還手足相殘、父子相爭,為了一個王位殺的那叫一個熱鬧啊。

所以現在要說覆滅了高麗,實際上也算不上什麼。那對父子國滅身死,在朱橚、朱允熥看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大家都覺得大明朝的大軍就是戰無不勝的,這麼些年下來大家也早就習慣了大明朝捷報頻傳。

這可不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事情,從大明朝開國之前,就是勝利以及不斷的勝利。

忽然間遠處出現兩匹快馬,這也就是傳信的。

小小朱回頭,看著朱橚問道,「周王,諸司準備的如何了?」

朱橚立刻出班回道,「回殿下,諸司業已準備周全。」

小小朱滿意的點了點頭,整理了一下冕服,「大德勝凱旋,禮儀萬萬不可缺。大軍臨近,即刻奏樂!」

這是必然的,不只是在大明朝是這樣,在其他的朝代也是這樣。不同的場合需要奏不同的音樂,雖說現在不是完全的按照禮樂制度來,可是很多的時候大家也心照不宣。

遠處出現的煙塵越來越大,小小朱也準備好了,面色坦然的站在隊伍的最前列。

忽然間鼓聲響起、渾厚的發號聲也響了起來,這個時候肯定是要奏樂的。

甲胃齊全的傅友德身材魁梧,騎著戰馬帶領幾員將領快速疾馳而來,滾鞍下馬後朗聲奏稟。

「末將傅友德,可滅不臣、德勝凱旋。」

小小朱看著傅友德,表情肅穆,「善!大明萬勝!」

「大明萬勝」

「大明萬勝!」

「大明萬勝!」

在聲勢洪亮的‘萬勝’後,小小朱緩緩抬起右手,雙全高舉著聖旨跪在小小朱跟前。

小小朱取過聖旨,這時候自不用說了。除了小小朱站著之外,其他人全都跪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潁國公傅友德鐵騎長驅、橫鶩千里,聲討高麗。奄克數城,降王破國、斬將擎旗。胡虜長遁,蠻夷為之褫魄,豐功盛烈,足以冠策。聖祖啟萬年之興運,故生此名臣,摧陷廓清,左成混一」

傅友德心潮澎湃,這是陛下對于他的功績的最大認可,這一道聖旨簡直就是在不斷褒揚。

宣讀完聖旨,小小朱說道,「潁國公,接旨吧。」

傅友德重重叩首,激動萬分的接過聖旨,「臣傅友德,領旨!」

在傅友德接旨後,雙全再次跪下遞來一道聖旨。而這一道聖旨就是褒揚大明朝的將士了,也將他們安排好,回京後自然是要酬功、賜宴,這些也都是大軍凱旋後的固定套路之一。

其實這些事情也不需要太多的操心,朝廷在這方面早就有著足夠的制度和經驗。禮部、兵部、戶部都知道該怎麼做,五軍都督府更是知道該如何去酬功。

在安排好這些將士後,小小朱對傅友德說道,「此次大軍覆滅不臣,本宮甚為歡喜。只可惜本宮年少,尚不能親歷沙場,無緣目睹潁國公風采。」

雖然內心激動,但是傅友德還是立刻說道,「陛下英武睿智,此等不臣彈指間即可覆滅。臣不才,願為陛下前驅。」

「這些話,潁國公還是留待和父皇說吧!」小小朱輕輕拽著傅友德的手腕,笑著說道,「不過潁國公還是要收斂著些,外頭也都知道父皇好武事,只是這些年未能如願。賜宴上,可莫要多說斬將奪旗,要不父皇必然不喜。」

傅友德不覺得這是皇太子是在警告他,他也不覺得這是陛下對他有了猜忌。而是因為陛下和太子喜歡、信重,這才會對他有這樣的一些提點。

誰不知道當今天子年幼時就好武事,據說曾和中山王徐達、祁陽王李文忠、宋國公馮勝學習武事。但是效果呢,大明朝開國武將前五的幾個人也算是悉心指導,可是當今天子就是沒能學個明白。

所以在早些年,太上皇就是說過當今天子若是在軍伍,最多也就是一個裨將了。

被小小朱拽著,傅友德自然也就是跟著。只是忽然間他意識到了不對,趕緊跪下,「殿下,臣」

小小朱哈哈大笑,說道,「潁國公無需多禮,潁國公勞苦功高、素有大功。本宮對高麗諸事多有疑惑,還望潁國公不吝賜教。」

說著這些,小小朱拽著傅友德登上了太子車架。其實以傅友德的力氣,他要是不願意,小小朱根本扶不起來他。但是很多的時候,也就是一個表面文章,傅友德難道還真的敢讓皇太子殿下拼盡全力的去將他扶起來?

徐輝祖其實一直都是跟在旁邊,他其實也是副帥,在大軍攻伐高麗的過程當中,他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勞。但是這個時候,徐輝祖幾乎被很多人忽視了。

不過徐輝祖可沒有不高興,看到皇太子如此表現,徐輝祖內心不知道多開心呢。再過些年,皇太子必然可以成為一代明君,中山王徐氏一脈,必然與國同休!

小小朱興致很高,對傅友德說道,「此前中山公回朝,本宮也詢問諸多戰事,只是中山公到底只是領著偏師。本宮近些時日也讀了些許兵書戰策,也有些許感悟。只是本宮到底未能領軍,好些事也不知是否可行。」

說完這些,小小朱看著徐輝祖說道,「中山公也等車,汝二人乃朝廷架海紫金梁。本宮今日還是要好好學學,若能學得二位國公一成本事,咱大明就多了一員悍將!」

對了,皇太子也是好武事的,洪武皇帝都夸獎皇太子有天分。

當然這個天分肯定有水分,也就是比他那個沒天賦的父皇稍微強一點。

大明朝不需要允文允武的皇太子,大明朝需要的是治理好江山社稷的儲君。但是大家也不介意哄著太子,誰讓太子身份高貴,以及他現在興致很高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