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對于武寧來說,最近這半年絕對是無比糟糕的,他經歷了大悲大喜、經歷了很多事情。

二十多年前,他所在的中山國也只是和山北和山南在競爭,北山、中山、南山三國開始向明朝貢,使用明朝年號,成為明王朝的藩屬國。

但是在那個時候,很多的時候也只是名義上而已,看起來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大明朝第一次對琉球開始干預,是山南王與中山王聯合與山北王爭斗,相互攻伐。而當時的洪武皇帝下令三方罷兵息民,三國也從命共同遣使入朝獻貢。

不過那都是接近二十年前的事情了,而十年前琉球也得到了大明的支持,得到了從福建到來的三十六姓善于造船航海的工匠。

只是呢,七年前中山國國王察度去世,武寧自然而然的也就繼位了,這根本沒什麼,這就是琉球中山國的流程,以往都是這麼做的。

但是武寧沒有想到他這樣的自行繼位惹了大亂,他繼位沒錯,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他錯就錯在即位後沒有立刻來朝告喪,沒有立刻將這些情況告知大名,更加沒有向大明請封。

既然二十多年前琉球三國決定建立和大明的藩屬關系,也就意味著需要接受大明的冊封。

繼位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大明朝肯定也不會在這些事情上刁難武寧。就算大明是宗主國,也不會對藩屬國的很多事情指手畫腳,這一點可以說是無比明確的。

但是既然選擇建立了藩屬關系,就需要在一些事情上明確起來,有著儀式、禮節,也必須要確立。武寧最大的錯誤就是直接繼位,直接宣布了自己國王的身份,而不是等著大明的冊封。

這樣的事情朱允煐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大明朝的文武百官也不會允許,因為武寧做的那些事情幾乎就是將此前的藩屬關系當做一張白紙。

這個不好的先例絕對不能有,因為這不只是關系著中山國,這也是關系著其他的藩屬國,要是這件事情沒有處理好,其他大一些藩屬國很有可能有樣學樣,那就是糟糕的事情了。

所以大明朝的使者到了琉球中山國,與使者一起到來的除了大明朝皇帝的聖旨之外,就是大明朝的水師戰船了。

哪怕自己戰戰兢兢,哪怕現在也覺得無比的憋屈,可是面對著大明朝的水師,武寧也只能在很多人的擔憂或者其他心思當中登上了大明朝水師的戰船,他需要親自入朝了。

不只是要去請求冊封了,這些也是需要表明自己的態度,這實際上也是要入朝去請罪,這一點很多人也都是心里有數的。

在見到了大明朝的太子之後,武寧只能憋屈的跪拜行禮,但是這好像也沒什麼問題。

原因就是他雖然是中山國國主,但是這也就是理論上而已。實際上他已經繼位了,這似乎是既定事實,沒有人否認這些。可是在法理上,他還沒有得到大明朝的冊封,這也就意味著他只是名義上的中山國世子。

那就沒辦法了,那就只能乖乖的行禮了。其實在來到大明後,武寧也越發意識到了中山國、乃至琉球和大明之間的差距,這些差距也讓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對大明有半點不敬。

想要滅掉中山國,大明朝根本不需要出太大的力氣,或者只需要一個衛所、一個都司,畢竟小小的琉球上都有三個王國呢,根本不值一提。

更何況在武寧看來,大明朝百姓都有的鐵器,在琉球那絕對是奢侈品。這也使得他越發難以理解,大明朝皇帝為何一直將鐵器當做嚴格限制的貿易品。

琉球和大明之間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什麼都缺的琉球在大明跟前,真的就像是剛剛出生的幼兒和巨人一般。

對于武寧來說,對大明朝的太子行禮不算丟人,更何況大明朝的太子也沒有故意為難他,還是給了他一些體面的。

雖然自己一個成年人要對孩子行禮、討好,看似有些難看,但是想想自己的身份、想想對面那個人的身份。好些事情在這個時候也就順理成章起來了,行禮也就沒有什麼好有心理負擔的了。

這樣的事情很正常,不要說現在在大明了,就算是在中山國的時候,武寧也沒少讓一些年長的人給他行禮,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身份的差距就足夠了。

現在武寧也只是希望大明朝的天子能夠和太子一樣寬仁,好讓他可以早點回到琉球,要不然誰知道自己的中山國會不會在內部出現一些亂子呢。

更何況還是北山和南山兩個惡鄰居在虎視眈眈的,他們說不定就會想著要落井下石,或者是乘虛而入呢。

大明朝就算是再繁華,那也不是自己的國家。更何況就算是大家也都認為自己沒有性命之憂,可是難保會被軟禁等等,這也不是一個舒服的事情,哪里有琉球自在。

「曾祖,中山國國主好似個野人。」小小朱眉飛色舞,開心不要的炫耀說道,「那還是國主呢,這都衣不蔽體的,要不是咱賜他衣裳,怕是要光著去朝拜了。」

老朱覺得好笑,說道,「到底是番邦蠻夷,荒弊也是常事。你四爺爺在東瀛,咱就是不太樂意。上次你堂叔父回來的時候咱也問了,好些人吃不吃不飽,也就是你爹心狠給他們發配去那些地方。」

坐在旁邊的朱允煐默默喝茶,這個時候還是不要引火燒身比較好,低調一點才是最好的辦法。

別看東瀛有著銀礦,可是各種物資真的很缺,缺銅、缺鐵、缺煤,基本上是要啥啥沒有。好不容易才有點絲綢,很多還是要進貢給大明,需要從大明得到一些賞賜,以及貿易才能得到糧食、布匹。

所謂的日餐看似有逼格,什麼壽司、燒鳥的,很多的時候也都是因為東瀛那邊真的是什麼都缺,所以抓到了魚、鳥等食物,當然不敢有絲毫的浪費了,每個部位都要利用起來才是最好的。

老朱有怨氣是真的,自家的兒孫出去開國了,看似是有著基業之地了,可是那般荒涼的地方,和草頭王能有多少區別,還不如在大明吃得好喝的好。

看到朱允煐不說話,老朱對小小朱說道,「中山國那國主也是有朝服,他們用咱大明的年號,認了咱大明為宗主國,咱自然也賜他們朝服。」

「咱知道,那人今個不敢穿國主的衣裳。」小小朱笑嘻嘻的,說道,「都說外頭一個國主,才能和咱一樣的袍服。他們的寢宮這些,也都是按咱這個來區分。」

老朱一听就不樂意了,嚴肅說道,「誰和你說的?那些人的宮邸,佔地、規制都有說法。最多只能以親王規制的郡王府,所有建築均以丹青之色,哪能和咱太子比!」

太子比不上不用說,一般的藩屬國國主的王城連親王府的級別都不夠,也只能是郡王府的級別了。

服飾什麼的可以按照太子的規格來,但是也已經是優待了,哪能連宮殿也給與超乎規格的待遇,老朱對于這些可都是無比看重的,他對于其他的規矩要求一向嚴厲。

當然朱棣幾個就不一樣,他們在各自封國的王宮都是按照親王府的級別來營造,比起其他的藩屬國國主還是要待遇稍微好一點。

老朱心情不錯,主要是他的重孫爭氣,「今個本來咱還擔憂你鎮不住場合,看來咱還是多慮了。」

這一下小小朱來勁了,底氣十足的說道,「咱在曾祖跟前沒個規矩,外頭哪個不說咱儀態好!咱可是大明朝的皇太子、是國本,咱就是不說話板著臉就好,誰敢不敬著!」

滔滔不絕的小小朱繼續說道,「咱不會吊書袋子,但是咱知道要禮賢下士啊。咱就和他們拉拉家常,咱就和他們說說日子,哪個不對咱感恩戴德的!」

老朱也忍俊不禁,覺得小小朱這麼做絕對沒問題,實際上這多多少少也是老朱教導出來的成果。

小小朱年紀比較小,再加上他也不是特別聰慧的類型,所以有些事情小小朱也不好理解,沒辦法像朱允煐那樣早慧,人不大但是可以聊比較有深度的話題。

那就去聊一聊生活,這也是皇太子禮賢下士的一個表現。這樣的品質對于皇太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也確實可以讓文武百官、黎民百姓感恩戴德、稱頌不斷。

小小朱繼續滔滔不絕,說道,「爹,咱今個可是什麼都沒有允諾下來。咱就知道這些,咱要是應承了,說不準就是給你添亂。」

對于小小朱這樣的覺悟,朱允煐還是不吝嗇夸獎,「咱家垠兒這般倒是好,不只是你,咱也是一樣,好些個事情咱也不會輕易給個應承,要不然就是個麻煩事。」

謹言慎行,這一點也算得上老朱家的傳統了,這個優秀的習慣也需要保持下去。

畢竟皇帝的權力實在是太大了,皇太子的權力和影響力都不容小覷,他們的隨口一句話說不定就要影響很多人了。

老朱對此只有驕傲,說道,「咱不輕易應承一些事情,應承了就要做好。咱是皇帝、太子,就是口含天憲,咱說的就是言出法隨!」

對于老朱這樣的說法,朱允煐也是比較認可的,皇帝還真的不能朝令夕改,要不然不只是影響皇帝的威信了,那也要讓文武百官一個個的都跟著陷入迷茫,對于朝廷的政策實施也沒有什麼好處。

想起來了什麼,朱允煐對老朱說道,「這些日子,皇爺爺得教教垠兒了。他大舅就要率軍從高麗回來了,咱這皇太子得去迎一迎。」

老朱還沒開口,小小朱就激動了,「那可不成!這一趟潁國公才是大將軍,咱大舅就是副將。咱就是去牽馬,也不該是給咱大舅牽馬,該給潁國公牽馬。」

皇太子給一些大將牽馬,這實際上也算得上‘傳統’,不只是大明朝才有,很多的朝代都有這個習慣。

這些看似簡單粗暴的辦法,其實對于很多武將來說是無與倫比的榮耀,這些也確實算得上是很多武將的一些追求了。

朱允煐白了一眼小小朱,說道,「誰讓你去牽馬了?用不著的事情,也莫要自作聰明。現在用不著,高麗這不是韃靼、瓦剌,這一戰也不是咱大明定鼎天下之戰,用不著那般。」

小小朱明白了,似懂非懂的說道,「那咱就一身朝服過去,咱就是去露了臉、犒勞三軍就是。咱到時候再給皇弟帶過去,讓皇弟去牽馬、駕車。」

老朱和小朱就不置可否了,小小朱去牽馬的殊榮太高了,那就用不著了,打高麗用不著這樣高規格的一些待遇。

但是讓皇次子朱文墐去牽馬,這樣的待遇實際上也非常高,但是和小小朱牽馬就有本質的區別。畢竟朱文墐不是嫡子,更不可能威脅到小小朱的地位,這就是普通的皇子,以及普通的未來親王。

只不過對于朱文墐,大家也不抱什麼期待,也就是小小朱覺得他那不成器的弟弟還算听話,覺得可以帶過來長長臉。

在老朱和小朱眼里,要是看到了大明朝的百戰精銳,看到了千軍萬馬奔騰而來,朱文墐肯定是要被嚇的尿褲子的,那小子實際上有點色厲內荏。

不過這樣的事情也沒必要和小小朱多說,等到傅友德、徐輝祖等人班師回朝的時候,那也是兩三個月之後的事情了,實際上不需要太著急。

雖然朱文墐不靠譜,但是這段時間稍微的培訓一下,一些場合還是可以充充人數的。畢竟大家對于朱文墐的期待值不算高,也不會給朱文墐太多的要求,很多的事情普通的孩子也可以做好。

既然是這樣,那自然更加不需要擔心一些事情了,老朱和小朱都知道該怎麼做。至于小小朱的話,不一定需要知道那些事情,因為他的曾祖、他的父皇會安排好一切。

大事、小事,對于老朱和小朱來說都不算什麼,他們經歷的事情比較多,權力也足夠大,自然也知道一些事情該怎麼處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