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出去巡視一圈的洪武皇帝回到了應天府,只是這看起來也只是太上皇回到了應天府而已,這顯然並不代表著其他的一些含義。

如果是過去的一段時間,如果是十多年前,洪武皇帝就是大明朝的定海神針。一旦離開了洪武皇帝,大明這條剛剛啟航的大船很有可能就會出現一些迷航,甚至翻覆。

甚至是兩三年前,哪怕英示皇帝已經登基,很多人也認為大明朝的主心骨依然是洪武皇帝。

可是現在也不一樣了,英示皇帝大權在握,大明王朝的權力已經徹底完成了交替。

洪武皇帝在不在應天府,好像也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了,洪武皇帝好像對朝政影響也很有限。

這是不少人的認知,因為他們對于英示皇帝很有信心。他們也知道英示皇帝看似年齡不大,但是這個年輕的君王是有手腕、有能力,更有執政的經驗。

朝臣們迎接老朱,可能只是君臣的名分,他們不得不這麼做。宗室迎接老朱,自然也就是因為老朱是大明宗室的‘老大’,不只是因為輩分,更因為身份。

小小朱顯然不在意,他愜意的吃著果子,「爹,咱在外頭的時候,就惦記咱應天的烤鴨。」

老朱立刻搶先說道,「那成,這大鴨腿都是咱垠兒的,誰都不許搶。」

「曾祖,以後咱弟弟長大了,咱也分他一個鴨腿。」左右開弓的小小朱很開心,說道,「咱剛剛看了弟弟,雖說胖了些,好在還算好玩,差點和咱一般討人喜歡了。」

老朱是多麼聰明的人啊,重孫是什麼心思他更加清楚,「咱也看了你那弟弟,雖說還算討人喜歡。不過要咱說,和咱垠兒相去甚遠,還是沒得比。」

小小朱開心了,不過還是裝腔作勢的說道,「曾祖,雖說弟弟不如咱,可是這到底是也是咱弟弟。以後曾祖,也要喜愛咱弟弟。」

朱允煐覺得有些好笑,這一老一少的都不是什麼省油的燈。一個是在爭寵,稍微的有著一些危機感。而另一個呢,一如既往的毫不掩飾自己的偏心,什麼事情都是覺得自己的嫡長重孫就是無可置疑的最優秀、最好。

吃著烤鴨,朱允煐問道,「皇爺爺,此前咱也給了書信,皇兒的名字是不是也該定下來了?」

老朱就毫不猶豫的拒絕,心思也是不掩飾的,「你自個也是當爹的,什麼事情都要咱幫你?起個名字有什麼難的,你自個做主就是。只要按照咱的《祖訓錄》來,咱就由著你。」

朱允煐和徐妙清對視一眼,兩個人一點都不覺得意外,老朱有著這樣的一個表態,其實也早就是在他們的預料當中了,這很符合老朱的一些性格特點。

朱允煐也不客氣了,對老朱說道,「咱和皇後也想過,那就叫朱文坤吧,咱也是該給皇兒起名了。宗人府那頭是不好催著咱,只是咱皇兒也該入玉牒。」

老朱不置可否,這件事情他是真的不關心。當初給朱允熥的嫡長子起名,老朱就是不太樂意的。想要他起名,除非是長子嫡孫,這才是老朱最有熱情的,其他的子孫就算了吧,按照《祖訓錄》照規矩起名就好。

至于說自己多了一個重孫,老朱肯定也是非常開心的,也去看了還在襁褓里的朱文坤,覺得那小子也挺好玩的,胖都都的。

「真要說起來,看眉眼,文坤倒是有點像皇帝。」老朱笑了起來,說道,「只是咱估模著皇帝心里不太樂意,他一門心思就是想要閨女。」

徐妙清自然明白了,這是洪武皇帝在敲打她呢。其實她生了兒子,洪武皇帝是非常開心的。但是老封建的洪武皇帝也非常喜歡子孫昌盛,他自己開枝散葉比較多,也希望兒孫們有樣學樣。

這是覺得徐妙清生的孩子還不夠呢,現在才生了兩個兒子,這就有點不合格了。想當初常氏,那可是四年生了四個孩子,這才是老朱滿意的兒媳婦。

至于說這樣會不會傷了元氣,老朱其實真的不在乎。哪怕是皇後,老朱也是‘親疏有別’,姓朱的才是自家人。

要不是皇帝喜歡徐妙清,要不是皇後生了小小朱,在老朱看來換一個皇後也不是不可以的事情。大明朝只有一個地位不可動搖的皇後,那就是他的發妻馬皇後。

毫不掩飾的來說,老朱的標準總是在靈活變化的。對于自家人好的沒話說,對于別人家的,老朱哪怕看似是有比較好的時候,不過只要遇到事情,那就偏心自家人了。

「曾祖,咱娘可不能再生妹妹了。」小小朱急了,鴨腿都不想了,「咱爹那般喜歡如意兒,要是娘再給咱添個妹子,那咱爹就不抱咱了。」

老朱覺得好笑,不過還是說道,「你都這般歲數了,還要你爹抱?要咱說,咱也該給你定個親事了。眼看著就要長大了,要不是你早早的就被冊封為皇太子,也該給你冊封了。」

這一眨眼的,小小朱也是到了‘冊封’的年齡了。不過老朱自己定的祖訓錄,實際上也是他自己破壞的最多,好些個時候都是老朱帶頭不遵守。

比如說小小朱沒到十歲就被冊封為皇太子,比如說早些年制定的不征之國幾乎都給劃掉了,為的就是讓後世子孫好興兵。

小小朱含湖起來,好似也有一些揪心了,「咱也要娶妻了?是不是早了些?咱現在還沒有玩夠,咱可不想娶妻,再過幾年再說,咱現在定了親事也不成,都還是小孩呢。」

朱允煐看了一眼小小朱,說道,「現在是不用給你定親,只是這個事情咱和你曾祖也是要考慮。咱們要是議好了這事,到時候也知會你。你總是在應天府亂跑,也可以去看看你小媳婦。」

老朱眉開眼笑,對徐妙清說道,「孫媳,這個事你得上心一些。多去召見命婦,打听一下哪家勛貴有適齡女子。咱垠兒的太子妃,品行排在前頭,樣貌也不能差。」

小小朱的正妻,顯然也只能是從武勛人家選,這也算得上是老朱家的一個傳統了,也是要繼續堅持下去的。

當初的大朱是這樣,小朱也是這樣。輪到了小小朱,自然也是應該有著這樣的一個模式。

徐妙清立刻領命,說道,「孫媳遵旨。」

朱允煐也不反對,只是對徐妙清說道,「垠兒的婚事到底不是小事,這個事情皇後是該多問問、多看看。有著人選了,記得告訴咱和皇爺爺,咱們再去商議。」

啃著鴨腿的小小朱顯然對于這個事情沒有太多的興趣,大概也就是因為他現在還真的沒有什麼心思去想兒女情長的。對于他來說,出去玩更重要,對于小小朱來說學習也很重要。

他還只是一個孩子呢,自然也就不要指望他能夠理解婚嫁之類的事情了。

徐妙清這個時候也不含湖,她自然無比關心小小朱的未來,「皇爺爺,若是給垠兒選妃,門戶是高些好,還是低一些好?」

老朱看了看小小朱,隨即對朱允煐說道,「咱的意思,垠兒就不要選門戶太高了的。只是咱垠兒到底身份不同,也不要太低了,門戶來說,咱覺著侯爵之家就成。」

徐妙清有些小小的失落,她的公公正妻可是常家。她呢,出自徐家。這也是大明勛貴集團最重的兩個身份,這是真正的頂級勛貴。

而到了她兒子這里,現在不要說‘王府’了,現在都輪不到國公這一級了,只能是從侯爵這一級開始選人了。

朱允煐笑著點頭,對老朱說道,「咱也是這個心思,垠兒的正妻還是侯爵這一邊吧,咱覺著身份也對得上。」

其實老朱和小朱的心思,也可以說是非常明顯的。對于小小朱的正妻人選,真心沒必要太高了,那反而不是什麼好事情。

當初大朱娶常氏,除了青梅竹馬、兩情相悅之外,這里頭也有常遇春不在了。娶了常氏,常系一脈瞬間被綁在大朱的戰車上,老朱覺得這是再合適不過了。

而到了小朱這里,老朱其實一開始也不想小朱的正妻門第太高。可是誰讓小朱當時沒了娘,老朱也擔心他不在之後,大朱會想著廢掉小朱,畢竟那些年呂氏的一些小心思也是顯而易見的。

所以徐妙清就算最合適的人選了,真要是有什麼變數,徐系和常系都被綁在朱允煐的戰車上,勛貴集團幾乎都是要被徹底拿捏著。除非是想著江山動蕩、權力清理,要不然肯定不會有其他心思。

而現在就不同了,小小朱沒必要門戶再高一些了。本身徐系出身就夠厲害了,再找一個高門第的正妻,那就要考慮外戚干政了,畢竟徐系那邊的徐輝祖有些能耐,不像常家的常茂挑不起大梁。

小小朱的婚事,這顯然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確定的,這些事情也確實是需要從長計議。

不過也可以肯定,那就是小小朱的婚事,也確確實實在這樣的討論當中確定了大方向。不出太大意外的話,也不會有什麼變數。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