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405 這不是形式主義

給自家小老弟過完生日,朱允煐自然是要做一些皇帝應該要做的事情。

除了自家老四要去鳳陽老家之外,朱允煐的十三叔朱桂這一次也要跟著一起回去了。只是這一次,就是稍微的有著一些區別了,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作為先皇的第四子,朱允熞雖然現在還沒有親王的身份,只是他這一次去鳳陽老家,那是神采飛揚的。誰都很清楚,朱允熞這一次從鳳陽老家回來之後,他就要受封親王了。

但是代王朱桂就是灰頭土臉了,雖然現在還沒有拿到朝堂上議事。不過那也就是因為太上皇和當今皇帝聯手了,文武百官在這個時候也不好多說什麼了。而宗室們都很清楚,知道代王回去是受罰的,甚至他們也在埋怨朱桂。

當今皇帝對于那些就藩的親王是百般不順眼的,而現在朱桂這麼一鬧,更不要想就藩了。甚至接下來的一些親王的待遇,很有可能要被進一步的削減了。

早朝的時候,朱允煐算得上是做了一件大事,禮部尚書的人選終于確定了。

嚴震直雖然很想要再升一升,可是他依然還是工部尚書。不過他也沒有什麼不滿,從一個糧長成長工部尚書,這已經升無邊的榮耀了。

更何況當今天子喜歡工部,這也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工部的權利,也是在不斷增加。

吏部依然是茹,戶部的郁新朱允煐也沒打算換,兵部被朱允煐交給了還算知兵、有過主政地方的陳迪。而刑部的楊靖依然並重,而大理寺的暴昭迅速出頭,不出意外就是下一任刑部尚書了。

而禮部尚書,張紞可以勝任。這一位舉明經入仕,曾經的大朱侍書。也曾經主政雲南,在那邊也確實做了不少的事情,也規範了禮制、文化等等。

看一看朝堂上的六部尚書,基本上也就是茹沒有主政地方的經歷。其他人基本上都是太子心月復,或者是先皇的班底。最主要的是這一批人,一個個的都是毫不掩飾自己削藩的政治理念,一個個的都是朱允煐比較滿意的。

這可不是什麼壞事情,這也讓很多人更加清楚的看清楚了當今天子對于藩王的態度。

就像代王朱桂一般,明眼人都知道別看代王現在被發配回鳳陽老家了。但是這不代表代王就可以全身而退,很多的事情不是說‘秋後算賬’,而是皇帝在放長線釣大魚。

六部尚書基本上是確定了,空出來的大理寺卿也是位高權重,是九卿之一。

洪武十八年的進士丁志方曾經為吳橋知縣。後升任監察御史,這個聊城人成為了大理寺卿。基本上都是本系統調動,說到底也是三法司之一。

有些事情就是這麼的無奈,在朱允煐登基前,他可是和老朱商討了很多的事情。

但是任亨泰就這麼不自愛,被朱允煐寄予厚望的卓敬這個心月復頂牛,現在楊靖也基本上很難恢復健康了。朱允煐這才登基一年,他的六部尚書就有不小的改動。

哪怕很多的計劃看似不錯,但是忽然間有著一些變數,這也是讓人始料不及的。朱允煐也很清楚,生老病死之類的控制不了,或者是政見不合或者任上犯錯這樣的事情,也都有極大的可能造成朱允煐不得不改變一些人事任免。

哪怕朱允煐有些郁悶,可是這樣的事情都發生了,也就只能認了,只能處理了。

下朝後的朱允煐回到了武英殿,看向王承恩問道,「黔國公的奏折呢?」

王承恩立刻找到沐春的折子,這基本上就是沐春上奏章,準備回雲南了。

朱允煐想了想,說道,「令宗室諸王隨朕後日出宮,三大營精銳盡出。五軍都督府,除值守堂官,戎裝列陣。朕要捧轂推輪!」

王承恩一下子愣住了,雖然他是一個太監,但是好歹也讀了點書。尤其是在跟著朱允煐之後,王承恩也是在不斷學習的。他不需要通曉四書五經,可是有些事情他知道。

捧轂推輪,這是帝王任命將帥時的隆重禮遇。是皇帝扶著車轂推車前進,這也是和‘築壇拜將’一個級別的隆重無比的儀式。

說實話,此前傅友德等人出征,基本上也沒有‘登台拜將’。主要是很多的戰事都是老朱策劃、任命,老朱不需要用這樣的方式籠絡武將。最多也就是大勝而歸,皇太子、皇太孫出城迎接,皇子駕車、牽馬等等。

或許王承恩覺得天子的禮遇過甚,只是他也沒有多說什麼,只是乖乖的去執行命令。

甚至在王承恩的心里,皇帝自然是聖明的。皇帝這麼做肯定是有理由的,他沒有想到其中的原因,只是單純的因為他實在是太笨了一些。

繼續處理朝政,練子寧也送來了十三道御史巡查名單,這也都是需要朱允煐去點頭認可的,這樣他們才好帶隊下去州府開展工作。

「將宋忠、蔣瓛召來。」朱允煐看著名單,頭也不抬的說道。

雖然練子寧進行了一些內部的調查,給出來的名單顯然也是相對來說比較可信的,但是皇帝顯然是有著疑心病的。哪怕是心月復大臣送來的名單,朱允煐也需要再次進行一次調查。

這些事情朱允煐做起來也算得上心安理得,如果他不這麼做,那他就算不上是一個合格的皇帝。這樣的大事,朱允煐也不能馬虎對待,他需要在這樣的事情上盡可能的確保萬無一失,小心一點沒有任何壞處。

蔣瓛和宋忠匆匆趕來,這兩個特務頭子知道皇帝召見他們,自然也就意味著肯定有著大事發生,他們知道肯定是有著無比重要的任務了。

這對于他們來說是好事情,如果他們沒有任務,如果一直見不到皇帝,他們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了。

「去查查這個名單。」朱允煐將折子遞給王承恩,說道,「品行、家族、人情往來等等,都給朕查清楚了。」

宋忠比較膽大,立刻問道,「陛下,若是查出來了問題,臣等能否」

被朱允煐一瞪眼,宋忠的話立刻給噎回去了。曾經的錦衣衛風光無限,也可以說讓人聞風喪膽,因為錦衣衛有著執法權、審訊的權利,他們經常將文武百官抓去昭獄。

但是在當年老朱削弱錦衣衛的權力之後,錦衣衛蟄伏了一段時間,他們也失去了執法權了,不能繼續大大咧咧的開始審訊官員了。

蔣瓛只是看了一眼宋忠,當年錦衣衛被削權的時候,他可是親身經歷的。他也能夠明白皇帝的心思,明白東廠存在的必要。

錦衣衛就不要再想著恢復到鼎盛時期了,皇帝不會允許錦衣衛再有那麼大的權力不說。再者就是錦衣衛當年殺了一大堆人,也很好的幫助皇帝清除了不少人。

既然錦衣衛已經做了一些事情了,皇帝勢必不會再讓錦衣衛繼續那麼勢大了。這也是東廠出現的原因之一,制衡錦衣衛也確實是東廠的工作之一。

對于宋忠或者蔣瓛的小心思,朱允煐實際上也沒有多想什麼,也沒必要多在乎什麼。

整頓吏治這個事情,不只是老朱在意,小朱也是務必在意的。更何況這一次整頓吏治,也是事關朱允煐接下來的一些計劃,自然要更加在意了。

處理完公務後,朱允煐沒有去乾清宮,那里可不是他的地盤。哪怕朱允煐作為皇帝,按說是必須要住在乾清宮的,坤寧宮是要留給皇後的。但是沒辦法,舍不得重新修建一座宮殿送給老朱啊。

徐妙清這個皇後對于遲遲不能去坤寧宮也沒有什麼不滿意,她甚至覺得這樣實際上是挺好的,一家人都是在東宮,都是在春和殿。

真的要是去了乾清宮、坤寧宮,她現在自然也是可以帶著小小朱,但是也可能是讓小小朱留在春和殿了。

再者就是皇帝到時候就是起居在乾清宮了,到時候就是理所當然的‘分居’了,一家子人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時時刻刻在一起了。

至于到那時,朱允煐的其他妃嬪,當然是在東六宮和西六宮了。只不過現在的話,那些地方依然是留給老朱的妃嬪。

朱允煐這個皇帝,現在看起來還是比較寒酸的,也是有著那麼一些小家子氣的。

剛回到春和殿,朱允煐四下打量,「咱的兒子呢?又跑出去玩了?」

「陛下,垠兒還沒下課堂。」徐妙清解釋著說道,「今日東宮伴讀演武,皇爺爺帶著垠兒在觀陣。」

朱允煐一下子來了精神,對徐妙清說道,「好!你隨咱過去,咱們也看看垠兒的武勛可不可靠。王承恩,去庫里取些寶弓、利刃,牽三匹御馬過來。」

為了兒子,朱允煐那是舍得大出血的。哪怕小小朱的那些個伴讀,基本上也都不會是太大的年齡,那些小屁孩的演武也是比較初級、幼稚,可是朱允煐得表示支持啊。

徐妙清也露出笑容,連忙說道,「陛下,听聞今日尚有羽林孤兒在。臣妾不好賞賜,臣妾還望陛下施恩。」

羽林孤兒,這也是朱允煐提議編練的軍隊。名義上的統帥,也是小小朱。

朱允煐哈哈大笑,說道,「好!將士為國效力,朕自然要照拂他們子嗣!王承恩,取朕甲冑!皇後,召後宮妃嬪為朕穿戴!」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