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偌大的吳王府,此刻看起來更加的蓬蓽生輝了,更加的貴不可言。

走在前頭的是老朱,落後老朱半個身位的是小朱。這兩位是大明的執掌者,這兩位也是給了吳王朱允熥無盡榮耀、榮華富貴的根源,他們才是整個大明最尊貴的人。

在太上皇和皇帝的身後,跟著的是徐輝祖、常茂,是沐春、馮誠,這是大明頂尖的外戚,也是有著不少實權的頂尖勛貴。這四位,無一不是國公的爵位。

而常升、徐膺緒這些人,他們只能不遠不近的跟著,只需要帶著耳朵跟上也就行了。

朱允煐走在前面,慢悠悠開口說道,「市舶司為大明帶來不少海外好物,宗室、勛貴也跟著沾光。」

若是在朝堂上,只要朱允煐說了這些,想來肯定是有著不少的歌功頌德。很多的文武大臣也都知道市舶司一開始不算強大,是當時的皇太孫朱允煐力主興建海船、下南洋。

朱允煐繼續說道,「前些時日得到奏報,安南國內亂,權相弒君自立。」

徐輝祖這些人只能繼續听著,想要知道皇帝要繼續說些什麼。

朱允煐也沒賣關子,繼續說道,「安南此地無比重要,近可制佔城、暹羅、真臘諸國,遠可控滿刺加及半島附近的蘇門答刺、舊港、瓜哇、濘泥等國。若是控制住安南,南洋諸國盡可掌控。」

沐春這個時候則說道,「陛下,南洋諸國多蠻荒,此地瘴氣彌漫、多是叢林。朝廷若是動用大軍,怕是負擔不輕。」

對于沐春的話,老朱還是很滿意的。因為老朱是一個保守的人,他對于治理好大明的江山就很滿意了。他防範的敵人也一直都是北邊,對于南邊的敵人從來都沒有放在眼里。

而且老朱也有一些想法,覺得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也就是說老朱對于對外擴張持比較保守的態度,覺得大動刀兵的話可能會成為朝廷的負擔,這是一個相當不劃算的事情。

更何況南洋諸國,也不一定就是那麼好佔據的,哪怕大明兵強馬壯也不好打。更何況在老朱的眼里,南洋諸國真的沒有什麼好處可得。

歷史上的秦漢乃至聖堂,也都是想要開發嶺南,這都讓朝廷付出了不小的代價,難度確實很大。而南洋諸國,那可是比嶺南更南,那里的瘴氣、叢林以及彪悍的民風,也確實不好征服。

朱允煐很平靜的說道,「咱的錦衣衛、東廠暗探這些年也沒少過去,佔城稻想來你們也知道。產出頗大不說,南洋諸國盛產水稻,基本可以做到一年三熟,比起咱大明江南還要盛產水稻。」

說完這些,朱允煐朝著王承恩招了招手,王承恩立刻捧來一個托盤,里面放著一些折子。

老朱取過一份折子,認真的開始看著。而徐輝祖等人,自然也都是要認真的去看著折子。而朱允煐這個時候就可以閑下來了,坐在亭子里悠閑的品著茶。

越喝越覺得熟悉,這茶葉肯定是大紅袍,這肯定是朱允熥那混小子弄來的貢茶。

在大家仔細看著這些情報信息的時候,洛根還是非常有耐心的,一點都沒有著急,也不需要在這個時候有什麼好催促的。

老朱放下折子,對朱允煐問道,「皇帝,南洋諸國除了盛產寶石,也盛產金銀銅鐵礦?」

「皇爺爺,咱的東廠、錦衣衛的探子可不能小覷,三教九流人物都有。這些年咱去南洋買賣,也暗地里讓一些人過去制地圖、尋礦脈。」朱允煐得意洋洋,對老朱說道,「看起來,不算差。」

對于這些事情,老朱可以說是嘗到了一些甜頭的。比如說現在的大明有著源源不斷的白銀流入,石見銀礦的規模越來越大,開采出來的白銀越來越多,老朱早就樂瘋了。

而朱允煐繼續說道,「南洋諸國也有諸多礦藏,只是那邊的人冶鐵、開礦的本事比較差,開不出來。咱也覺得,咱大明地大物博,只是南洋諸國也有不少可取之處。」

朱允煐這樣的觀點,實際上也讓不少人感覺到有些受到沖擊,或者是有那麼一些難以理解的。

哪怕經歷了契丹人、女真或者是蒙古人數百年來不斷的侵擾,可是華夏文明當中,本能的將這片土地試做天地的中心,覺得這片江山地大物博,基本上是看不上那些化外之地。

這對不少人是一個沖擊,哪怕是徐輝祖、常茂這樣的精英,也本能的覺得大明天下自然是應有盡有,根本看不上其他的地方。

沐春這個時候開口說道,「佔城稻早有名聲,兩宋時期就引入了。听聞閩商常常往返佔城,從閩地一路推廣至江淮、兩浙。」

朱允煐笑著點了點頭,說道,「朕讓人看了,佔城稻早熟、耐旱、粒細,南宋時在江南東、西路和兩浙路尤為盛行。佔城稻與晚稻配合成為雙季稻,使谷物產量大為增加。這些東西,倒是不折不扣的好東西。且咱讓人看了,南洋林木茂盛,金絲楠木等名貴木材比起嶺南更勝!」

比如說朱允煐此前督建北平,大量的金絲楠木從四川、湖廣、江西、浙江、山西這些地方運到北平。宮城和城樓,寺廟,行宮等重要的建築,其棟梁必用楠木。

老朱這個時候忽然說道,「真若是有那般多的楠木,咱的棺槨要不也用楠木?」

「皇爺爺,你的棺槨都是楠木。」朱允煐笑嘻嘻說道,「就算皇爺爺支持孫兒,也不用找這般借口。」

听到朱允煐的話,老朱立刻狠狠的瞪了一眼小朱。小時候這孫子挺貼心的,可是越長大越不貼心,總是故意拆台。

實際上老朱的孝陵基本上都是建成了,現在還在營造,只是因為老朱還在,所以按照規矩也不好停下來而已。

其實徐輝祖這些人也都能夠明白,哪怕是看起來有些混不吝的常茂,也不是听話不听音的,尤其是在面對老朱和小朱的時候,肯定可以做到听話听音。

看起來太上皇對于南洋諸國是有些心動了,楠木什麼的,老朱不一定在意。但是對于那些可以一年三季水稻的土地,老朱自然而然的也就會心動了,那里肯定是種地的好地方。

再者是大明雖然富有四海,可是老朱也知道大明現在還是缺少一些比較重要的礦藏。

比如說在海量的白銀涌入,再加上對于紙鈔的推行,大明現在已經是嚴格的限制銅錢的使用了。但是大明缺銅,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且大明的鐵礦雖然也有,可是這些鐵礦的品質不算特別高。

老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實用主義者,他對于大動刀兵不是特別感興趣,除非是不得不戰,除非是為了大明江山的長治久安。

可是如果能為大明帶來巨大的好處,老朱自然也就會心動了。至于說什麼不征之國,老朱早就將祖訓錄的這一條給廢除了,從大明攻佔東瀛、高麗的一些地方就可以看出來這些了。

朱允煐這個時候則繼續說道,「南洋諸國,本來就是不識王化,蠻夷之地也多是不法、不臣。征討那些地方,朕也覺得是推行教化。」

朱允煐的這些話,大家听一听也就好了,這就是為了尋找一些開戰的理由。這些不是理由的理由,其實也最好用,誰讓大明的實力足夠強大呢,所以開戰的理由隨便找就好了。

而且這樣的理由,不少文臣估計都是要支持的。原因也很簡單,推行教化、讓聖人的教誨遍布寰宇,這也是他們的使命所在。

這些個事情,大家心里有數也就好了。真的要說是又當又立也沒什麼關系,朱允煐起碼是不會在意這些事情的。虛名不值一提,對于他來說得到了實際的好處,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就在大家還在思考的時候,朱允煐則繼續說道,「朕也想過,大明若是轄控那些地方,怕是也有些費勁,大明不能長期駐軍,要不對朝廷的負擔太重。大明重視,可在其地裂土分封,尊大明宗主、朝貢就好。」

這一下老朱更加不說話了,這件事情他還算熟悉,這樣的事情其實大明朝實際上也是在做了。

東瀛那邊現在不用說了,已經是在開始分封了。而高麗那邊,也被老朱和小朱視作囊中之物了,時機一旦成熟肯定是要出手的。

至于南洋諸國看起來也是不錯的,在這些個地方也可以安置一些個有些野心的大明宗室,他們可以得到一片土地開始自己的基業之地,可以成為一國之主,而不只是一個富貴的親王而已。

大明朝的宗室可不少,不少人對于不能就藩也是有著一些意見的。要不是朱允煐太過強勢,要不是老朱還在,說不定就有人開始要鬧起來了。

看看朱允煐這個皇帝多好,為了大明的宗室可謂是絞盡腦汁。雖然國內不能給與封地,但是干脆點可以幫忙在海外給宗室置辦‘家業’。

藩王可不夠,直接來一個國王,這更加帶勁了,這可是給與了一片基業之地啊,這待遇可不是開玩笑的!

這麼一想,朱允煐對于南洋諸國更是志在必得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