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沐春仔細的說了一些對于西南邊陲的情況,滿朝文武也都是在認真听著。

哪怕有些人覺得這些事情可能和他們沒有什麼關系,但是態度也是需要端正的。要不然會被御史抓住彈劾,或者很有可能被皇帝發現,那就不是什麼好事情了。

在沐春介紹一些情況結束之後,朱允煐高度肯定了沐春的工作。對于沐春堅持沐英時期大興屯田、勸課農桑、禮賢興學、傳播中原文化、安定邊疆的政策滿意,這才是國家棟梁應該有的樣子,沐王府鎮守雲南是正確的決定。

賞賜什麼的肯定也不能少,絹布、金銀珠寶,這對沐春來說不算多稀奇。但是能夠得到皇帝的賞賜,這也說明了他的努力被皇帝認可,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這一次的早晨持續的時間比較久,不過大家也都見怪不怪,臨近晌午才下朝也很應該。

簡單的用了點午膳,朱允煐需要繼續辦公,他還有很多的奏章需要批復。

想起什麼一般,朱允煐問道,「長公主呢?」

伺候在旁邊的王承恩立刻回答,「皇後殿下早晨召長公主入宮,太子殿下下了學堂就和國公世子在宮里玩鬧。」

朱允煐笑著點了點頭,說道,「傳朕的旨意,令巾帽局制四季朝服賜黔國公國公世子,以郡王禮。黔國公次子,特賜國公朝服。」

逾制肯定是逾制了,但是這是皇帝的旨意,這就是加恩了。

若是有不開眼的人跑來反對,朱允煐肯定是不高興的。他確實是給了他的兩個外甥一些超越身份的賞賜,但是這一刻的朱允煐不只是皇帝,也是舅舅。更何況逾制,也不算特別過分。

朱允煐繼續說道,「朕所藏手銃,賜予黔國公一柄,令尚寶監制平西將軍印信。」

王承恩連忙記著,這些事情可不能有馬虎和疏漏。只是听著這些,王承恩覺得有些奇怪,因為太平長公主的賞賜,難道陛下給忘了?

朱允煐看著欲言又止的王承恩,忍不住樂了,「咋了?怕咱忘了賞賜長公主了?」

「陛下慧眼!」王承恩連忙討好、諂媚說道,「倒是奴婢想多了,陛下最是疼愛長公主殿下,肯定少不了殿下的賞賜。」

朱允煐笑了笑,說道,「去傳個旨,晚膳就在春和殿,等咱忙完朝政就過去,把吳王也接來。」

朱允煐的兩個妹妹肯定是在春和殿,估計桑氏也在。但是如果朱允煐不傳旨意的話,朱允熥肯定是不能去春和殿的,該避諱的時候還是需要避諱一下。

王承恩連忙說道,「陛下有所不知,不少王妃還等著長公主殿下呢。」

這些個王妃,基本上都是朱允煐的嬸嬸。她們現在這麼熱情也是得到了授意,朱允煐的那些個皇叔們雖然尊貴,可是誰都知道現在坐天下的是英示皇帝,他們這些個親王的地位其實‘下降’不少,不如吳王朱允熥啊。

既然這些親王都在忙著示好佷兒、佷女,他們的妻妾自然也是上桿子的在忙著。

朱允煐听完這些也就是笑了笑沒有多說什麼,這也是人之常情的一件事情。

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可是至理名言。就算是貴為親王、王妃,他們也都是有著自己的一些想法,他們肯定是不希望和皇帝交惡。

佷兒也好、佷女也罷,有些時候就不能太過在意什麼輩分之類的事情,要不然也是個麻煩事。尤其是現在的英示皇帝,別看似乎是對皇叔們很親近,但是那也是一種疏遠。

相信這樣的事情很多人也都是心里有數的,自然也就想著要加深聯系。討好不了皇帝,那就去向皇帝最在意的弟弟妹妹示好,這也是一種態度的表達,相信皇帝肯定可以看到。

朱允煐還是繼續踏踏實實的辦公吧,這才是一個皇帝應該做的事情,很多的事情他現在也確實顧不上。

比如說有些人情世故方面的事情,以他現在的身份和地位,還真的不需要考慮太多人的感受,基本上都是別人在意朱允煐這個皇帝的感受和想法,只會努力的去迎合朱允煐。

即將完成一天的工作,朱允煐對王承恩說道,「召宋忠,若是你能擔事,就不用召蔣瓛了。」

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承恩立刻露出更加諂媚的笑容,「陛下也知道奴婢的能耐,伺候陛下沒人能超過奴婢。只是軍國大事,奴婢做不好。」

朱允煐打趣著王承恩說道,「哪里還有廠公該有的樣子!你這家伙,這麼些年了也沒個什麼長進!」

看似是被皇帝批評和質疑了,但是王承恩沒有什麼擔心,心里甚至是有著那麼一些個驕傲和得意的。

陛下對宮里人寬仁,這是陛下小時候就表現出來的,不愧是在太皇太後跟前長大的。

但是王承恩也知道,他伺候的這一位很少會有殘暴的一面,對人失望基本上就是棄之不用,或者是依照國朝法制懲處。能夠真正讓皇帝奚落、開玩笑的,那都是陛下的近臣。

更何況王承恩也知道,他擔任廠公的東廠,實際上就是一個簡配版的錦衣衛,或者可以說是為了限制前些年過于強大的錦衣衛二存在。

他對于東廠的事情確實不太了解、熟悉,他的主要任務就是伺候皇帝陛下,這也一直都是王承恩覺得自己應該做好的事情。其他的事情,遠遠不如他的本職工作重要。

宋忠和蔣瓛這兩大特務機構的真正掌權者來到了皇宮,他們就是不折不扣的天子鷹犬,很多的髒活等等也都是通過他們的手去執行。

宋忠是以前就在朱允煐跟前效力,而蔣瓛這個原本大朱的心月復,現在也自然而然的改換門庭為朱允煐效力了。

「收集南洋諸國信息、整理好南洋諸國的情報。」朱允煐只是開口,很直白的說道,「挑選一批精干細作,十日之內準備好,朕有大用。」

宋忠領命後問道,「陛下,可是要派人入南洋諸國?臣手里還有一批人,錦衣衛這些年沒少在四夷館招募番邦學子,倒是培養出一些個精通番邦話語的探子。」

朱允煐建四夷館也有十來年了,他是皇太孫的時候就很重視這些事情。而作為朱允煐的心月復,宋忠這個特務頭子當然也很重視這件事情,在四夷館發展一些番邦學子,他一直都沒有忽視。

實際上這麼些年下來,有不少心慕中原的番邦學子被招募了。通過各種渠道去往南洋諸國的錦衣衛探子,也在那些地方發展,送回來了不少有價值的情報。

看到朱允煐點頭,宋忠更加的心里有底了,也有那麼一些得意的看了一眼曾經的上司蔣瓛。

蔣瓛這個時候也開口說道,「起奏陛下,東廠也網羅了一些學子、三教九流之輩,多有對南洋諸國頗為了解之輩。」

朱允煐淡淡開口,說道,「若是有用,朝廷不吝賞賜、封官。三教九流也好,學子大儒也罷,能為國朝所用,那才是要事!」

這一下蔣瓛和宋忠也算是明白了,看起來陛下是真的格外重視南洋諸國。雖然以前就在那些地方投入了不少資源,只是現如今看起來,還要在那些地方投入更多的資源才行。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得到陛下的信任,只有這樣才能夠證明自己的價值,他們這樣的鷹犬一旦失去了陛下的信任,那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了。

也不需要理會蔣瓛和宋忠的緊迫感,朱允煐只需要這些人踏踏實實的辦好事情就行。既然他交代了任務,底下的人就應該辦好,這樣才不會影響他的一些布局、謀劃。

交代完這些事情,朱允煐也就忙完了一天的工作,終于可以休息了、可以去和弟弟妹妹們說說話了。

剛剛離開武英殿,朱允煐就看到了在殿前探頭探腦的朱允熥,立刻又好氣又好笑起來了。

這小子現在不方便去春和殿,和兩個姐夫也談不上投契。想來找朱允煐又擔心影響皇兄辦公,就只能在武英殿前百無聊賴的等著了。

「和你姐夫說話啊,非得朕在才行?」朱允煐忍不住了,完全是恨鐵不成鋼了。

朱允熥小跑過來,牢騷說道,「大姐夫是軍伍中人,小姐夫也是這般,他們都打過仗、年歲也大咱不少,咱不和他們說話,說不到一塊去。」

這也是實話,沐春文才、武勇有其父之風,十七歲就歲沐英南征北戰,也是得到了老朱認可的家人。

馮誠則是馮勝的佷子、馮國用的兒子,雖然不如長輩,但是作為功臣子弟的他也曾經隨大軍征討過蠻夷,甚至曾經是在沐英帳下效力。

老朱本來就和歷代君王一樣喜歡聯姻、喜歡親上加親,朱允煐現在也是這樣,這樣的政治聯姻可不算少。

帶著這個不成器的弟弟朝著春和殿走去,而沐春和馮誠也是規矩的等在殿外,看到了朱允煐和朱允熥後連忙問安,然後乖乖的跟著朱允煐朝著武英殿走去。

至于說他們的年齡比朱允煐大了十來歲,但是在朱允煐面前,他們可不敢有什麼不敬,因為眼前的這一位是英明神武的皇帝!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