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老朱心情不錯,因為他的寶貝重孫聚精會神的守在吹糖人的小攤販跟前。

據說吹糖人是在宋朝就有了,只不過那也只能算得上是雛形了。而在明朝這邊,甚至有些人開始神話劉伯溫,說劉伯溫就是吹糖人的祖師爺。

朱允煐對此也不算是特別的新鮮和意外,不要說現在了,哪怕是幾百年後也少不了有些人想要‘抬高門楣’,將很多的人和事掛在歷史名人的頭上。

小朱其實也看了一下吹糖人,和他印象中的吹糖人有些小小的差別。但是也算不上差別太大,不過這一切也確確實實是讓小孩子們向往,小家伙們大概是這樣的生意最大的客戶了。

至于小小朱的安全自然不需要擔心了,因為他穿的比較富貴。最主要的是身邊明里暗里也是有人護衛著,自然也就不需要擔心一些事情了。

小朱放下茶杯,對老朱說道,「皇爺爺,現在這安居樂業的樣子,咱看著就歡喜。」

老朱聞言也是笑著點頭,「咱打天下、治天下,就是想著咱的子民安居樂業。現如今這景象好啊,咱看著也是心里歡喜,咱朱家的江山也能傳承下去了。」

這麼一副安居樂業的樣子,這麼一副安康繁華的樣子,確實是對當權者最大的肯定了。

朱允煐看著老朱,忽然說道,「咱大明現如今確實是戶籍在增加,天下太平不說,吏治也還算是清明。只是咱也覺得,咱大明的人還是不夠多。」

老朱勸著說道,「這事急不來,只要天下太平,咱大明的戶籍也就要提起來了。」

朱允煐則直接對老朱說道,「咱心里的想法,就是要開發荊湘、遼東,西北那邊咱也有謀劃。這都是要人的,尤其是遼東和西北,那邊的底子差,咱要是開發那邊,得用人命去填。」

老朱也沉默下來,對于朱允煐的一些心思,老朱自然也就是心里有數的。

而這里面的難度,老朱自然是更加的心里有數。有些地方雖然很重要,只是那些地方的底子也確實比較差。想要開發那些地方,真的是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那是要用人命去填的。

在老朱沉默的時候,朱允煐開口了,「咱也知道若是強行遷民,那可不是簡單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個苦寒的地方,真若是大量的遷民,咱怕是要惹起民怨。」

老朱默默的點頭,對于這些個事情他自然也算得上清楚,難免也是有著那麼一些個擔心。

別看老朱的威望無雙,小朱現在對于朝堂的掌控也是強勢的,只是有些事情也不能只是靠威望。

想想看秦朝,再想想隋朝,這都是前車之鑒。尤其是隋朝,隋煬帝的一系列做法,也確確實實是將一個鼎盛的江山迅速帶歪。民怨,這自然是其中一個無比重要的因素了。

這些事情也都是需要仔細的考慮一番才好,絕對不能一下子放開手腳。步子邁得太大,真的很有可能扯著蛋,這樣的一些個事情也是需要小心一些。

朱允煐這個時候也說道,「咱現在已經下旨了,先遷三個屯田軍戶去往荊湘,以後朝廷遷民,也是該調往荊湘了。那邊底子不錯,咱再出出力的話,咱大明就多了一個糧庫。」

對于朱允煐這樣的一個做法,老朱是比較滿意的,「是這個理,咱也是想著要把那些地方治理好一些。」

「咱也是這般心思,是該把那些地方弄好一些。」朱允煐點了點頭,更加嚴肅的說道,「三個衛所還不夠,遷民也不夠,只是咱也知道那些地方底子不錯。真是調過去了,也沒有多少怨懟。」

老朱也心里有數,笑著說道,「是這個理,你這些年也一直是在興修水利,那邊底子也厚實,出出力的話,三十年、五十年,能看得出來些個成效。」

荊湘這些地方,很多人都能夠看出來有潛力,朝廷資源傾斜一些、再加上政策的引導,還真的不需要擔心那麼多了。

只是朱允煐要開發的地方根本不是這些,在農耕文明的國家,土地和糧食對于江山治理是最為重要的。

大明朝需要有著那麼一些個糧食基地,只有江南還不夠。荊湘也需要開發,巴蜀那些地方其實也還算不錯。關中雖然開始殘破,不過好歹還算有些底子,這些地方現在是大明朝最重要的糧食基地了。

荊湘開發出來了,大明朝的糧食基地就多了一個。遼東和西北要是再開發出來了,大明朝的糧食安全問題,基本上也就是不需要擔心那麼多了。

朱允煐沒有隱瞞,說出自己的心思,「皇爺爺想來也是知道的,咱大明對于一些外族還算優厚,只是到底不是咱大明的子民,咱也不算是多體恤,該心狠的時候也心狠。外頭這些人,也沒少說咱。」

老朱忍不住笑了起來,他自己就是一些人眼里的‘暴君’,實際上他這個寶貝孫兒的名聲,老朱多多少少也是听說過一些。

在小朱還是皇太孫的時候,小朱就不算一些文臣眼里合格的儲君。對蒙元俘虜的壓迫,包括朱允煐將監牢里的人拽出來勞改,這都是不少讀書人覺得當今天子是比較殘暴的,不夠仁厚。

朱允煐繼續說道,「這些年陸陸續續俘獲的蒙元人,基本上都是給拆散了,鬧不出來什麼事情。這些人,除了給咱大明養馬之外,不少人也都改成農耕了,還算是比較出息,再有一兩代人,那些人就是咱大明的子民了。」

老朱微微點頭,對于那些個俘虜等等,老朱也確確實實是知道那些人的待遇,很多政策也都是老朱親自制定的。

「在東瀛的銀礦,除了咱大明的工匠之外,多是前些年在高麗、東瀛俘獲的一些人,死傷也頗多。」朱允煐笑著開口,說道,「尤其是前幾年,銀礦初開的時候意外頗多,那也都是要靠人命填。」

這件事情老朱根本不在乎,主要就是將銀子運回來了大明,他就也可以滿足了,其他的根本不需要在乎一些事情了。

先不說老朱是兵荒馬亂年代闖出來的,心硬著呢。更何況就算有些大明工匠、軍戶的死傷,更多的還是那些個戰俘等等,這都算不上是大明的子民,當然也就不需要在意一些事情了。

甚至就算是一些個朝堂上的文官們,天天喊著教化等等。只不過可能對于東瀛的一些事情不太了解,另一方面可能就是不在乎那些異族的死傷,朝堂上基本上是保持著足夠的默契。

朱允煐笑了笑,壓低聲音說道,「孫兒準備用異族的人命,去給咱大明的子民開出來更多的良田!」

老朱雙目一瞪,嚴肅無比的說道,「英兒,你可莫要和咱開玩笑!真的要是這般做了,以後史書上怕是不會給你有著一個好名聲。」

「咱又不在乎那些人說些什麼,咱大明的江山穩固就成。」朱允煐笑了起來,得意洋洋且驕傲無比的說道,「皇爺爺,咱早些年也說過。名聲什麼的,孫兒是真的不在意,咱只是想著要做些事、治理好天下!」

听到朱允煐這麼說,老朱也驕傲起來,「到底是咱朱重八的孫兒,就是和咱像!名聲,咱也不管那些名聲,咱的江山穩固就成!」

老朱自然也是心里有數的,就憑他當年險些將孟子抬出孔廟,就憑他這些年對于文武百官的苛待,就足以使得不少人對他有怨懟,那些史官或者讀書人,說不定早就在寫著一些洪武皇帝殘暴的文字了。

既然是這樣,老朱也就可以相信了,看起來不只是他要成為那些個文臣打心眼里畏懼的皇帝。而他的那個孫兒,這也是肯定不會成為‘仁宗’了。

「這些個事情,你自己心里有數就好。」老朱開口,對朱允煐說道,「這些個事情你也要從長計議,這些可都不是小事情,不能馬虎。」

朱允煐點了點頭,這些個事情也確實不算什麼小事情,得進一步的完善計劃才好。

至于說老朱這一次看起來沒有打算主動去‘承擔罵名’,朱允煐也一點都不意外,他也覺得理所應當。畢竟以前老朱可以做一些看起來有些爭議的事情,讓大朱、小朱的名聲更好一些。

可是那都是一些個過去式,那時候的大朱、小朱還是儲君,他們哪怕地位穩固,也需要稍微的‘養望’。而現在就不同了,朱允煐都已經坐在龍椅上了,養望這樣的事情就算了吧。

那麼一些個有爭議的事情,也就繼續爭議下去好了,很多的皇帝也無法避免這些事情。

更何況以朱允煐的性格來說,不出意外的話,有爭議的事情顯然也不只是這麼一次兩次。在這樣的情況下來說,老朱也不可能一直都是為朱允煐保駕護航,有些事情也確實是需要朱允煐自己去承擔。

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朱允煐也早就有著那麼一些心理準備。

「皇爺爺,咱也想過,這般雖然有些傷天和,只是做得好,短時間還算有些成效。」朱允煐笑著開口,說道,「那些苦寒的地方,咱這樣也好開發出來。這些異族幫著咱大明打下些基礎,以後咱也好再調人過去。」

老朱微微點頭,說道,「先不讓咱大明子民過去,那些個地方,讓軍戶去盯著就好。」

事實上朱允煐也是這麼想的,那些苦寒的地方現在確實不算是很好的生活的地方,生活環境比較惡劣的話,但是肯定是少不了要駐軍的。這些個軍隊的出現,也可以是監督著這些異族干活的,這樣也可以帶來一些威懾和安穩。

所以說成為一個被爭議的皇帝,朱允煐也算是沒有什麼心理負擔,他現在沒有其他選擇。

「咱現如今也只能這般了,咱大明現在最缺的就是人。」朱允煐開口,隨即看著小小朱說道,「這些個事情咱來做最好,總不能讓垠兒去做。心不夠狠的皇帝,做不成這些個事情。」

老朱微微點頭,語氣也不算輕松,「咱本來就是夠狠的性子,你也是該狠一點才好。只是要咱說,你比咱仁慈多了。這樣也好,咱亂世用重典。咱狠、你稍微比咱仁慈點,外頭也不好多說什麼,那些人估模著也是要念著你的好。」

朱允煐嘿嘿笑了起來,老朱這麼說真的沒有什麼問題,‘全都靠同行襯托’啊。

有著老朱這樣的一個皇帝作為標桿,所以朱允煐做一些個事情,看起來還是有著那麼一些仁善的。真的要說起來,他好像還是一個仁慈的皇帝。

「若是咱有個百年的時間,咱也有些個耐心。」朱允煐笑了起來,隨即也有點無奈,「只是咱怕自個沒有那麼多時間,也擔心垠兒以後沒有咱這般心狠。這些個事情,既然是咱想到的,也就是要咱來做好了。」

在老朱點頭的時候,朱允煐繼續說道,「再者還是咱不夠狠,大明的子民咱還是要看顧著,咱也不好盤剝太甚、不好激起民變。這般以來,咱也就只能是對外頭的那些人狠一點了,這個咱想來是不怕心狠的,咱的心夠硬。」

听到朱允煐這麼說,老朱也是樂了,「是這個理,對咱大明的子民好些就成,外頭的那些人,咱估模著也就是一些個腐儒說三道四。」

「咱到時候,也不承認一些個事情。」朱允煐忽然間賊兮兮的笑著說道,「到那時候,就是勛貴自己瞎來,就是一些個世家大紳見利忘義,和咱可沒有多少關系。」

老朱也樂了,他自然知道孫兒這麼說,看起來也確確實實是一個還算不錯的辦法。

但是老朱也更加清楚,這就是他的孫兒開開玩笑而已。小朱可以不認,但是誰都知道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畢竟有些事情沒有皇帝的允準,根本也就沒辦法成事。

再者就是如果有些時候真的不承認,政策的延續性,肯定也要受到質疑、合法性會很容易被否決。

在這樣的情況下,朱允煐這個皇帝的罵名,看起來是跑不掉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