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朱棡的過世,對于大明朝堂的影響其實比較有限,倒是對于宗室這邊的影響更大。

很多人在眼巴巴的看著,只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宗室的一些個小心思,怕是很難如願的。雖然晉恭王不在了,也沒有改變當今天子的心意,太上皇也沒有想要出面‘力挽狂瀾’。

徐妙清這個時候就是比較淡定的,後宮里頭很多的公主或者沒有成年的皇子想要去乾清宮,包括已經出去開府的親王,這個時候也都是想要去看看老朱。

可不是擔心太上皇被朱允煐這個皇帝給軟禁之類的,單純的就是想要盡盡孝心,或者是在這個時候稍微的表現一下,去爭取能夠在老朱面前得到更多的恩寵,這才是關鍵。

比如說寧國公主和安慶公主,這兩個嫡女自然好說,帶著老朱的外孫入宮請安。朱曦也乖乖的進宮了,作為朱標的嫡女、朱允煐的胞妹,該有的體面自然也是有的。

至于其他的妃子,雖然老朱也有一些妃嬪不在了,但是一度也是有著二十四個妃嬪。老朱也不可能都見,甚至有些妃嬪也就是為老朱誕下子嗣後,不得寵的都沒辦法見到老朱,幾乎是和打入冷宮沒有多少區別了。

現在想要去見到老朱、在老朱生病或者難過的時候去請安,也需要皇後徐妙清的允許。

輩分什麼的就算了,這些妃嬪就算不上老朱的‘妻子’,算不得老朱家的人,在老朱的眼里等同于生育機器,這就是現實。

就像一些個世家大戶,那些個妾的地位也不高。或許有著一些榮華富貴,只是也不要指望有什麼家庭地位、社會地位的,有些事情一開始就決定的很清楚。

比如說德妃王氏,徐妙清根本就沒有放在眼里。至于說王氏想要壓過練瓊瓊,大概就是仗著為朱允煐生了個兒子,覺得自己可以母憑子貴了。說到底皇子的分量,還是要大過公主的。

「娘娘,太子殿下去了皇貴妃那邊。」女官一邊給徐妙清梳著頭一邊說道,「皇貴妃那邊派人過來了,說是讓伺候太子殿下的人過去。」

徐妙清微微點頭,說道,「那就讓人過去吧,太子入口的都要盯著些。」

雖然練瓊瓊只是生了一個女兒,但是不代表徐妙清就不仔細。雖然她的身份特殊、地位穩固,只不過有些事情小心一點沒大錯。她是不需要擔心朱允煐其他的妃嬪‘造反’,只不過事關國本的一些事情,自然就不能有半點馬虎。

女官又繼續說道,「郭惠妃和達定妃、趙貴妃也讓人過來了,她們想去太上皇那里請安。」

「讓人去告訴雙全就是,太上皇願意見就見。」徐妙清平靜開口,只是說道,「召茹妻、女入宮,本宮要見一見。徐王、衡王母妃,徐王妃也一並過來,也召入宮吧。」

這件事情也確實是需要重視起來,好歹也是皇嫂,有些事情也是該徐妙清做主。

呂氏現在早就老實了,以前的她多少還是有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只不過這些年接連不斷的打擊,她老實了不少。在朱標過世後,她更是無比的本分,現在就守著三個兒子呢。

得到了徐妙清的召見,呂氏立刻過來了,不敢有半點馬虎。

大朱在的時候,呂氏還可以幻想大朱登基後她貴為皇後,畢竟也不能是一直沒有皇後吧。就算是常氏,也只能是追封為皇後,大明朝應該是有皇後的。

可是大朱不在了,呂氏也只能是‘先皇側妃’,以後連入朱家宗祠都不行,不是名正言順的‘妻’,她的地位已經徹徹底底的明確為‘妾’了。

到了春和殿,呂氏心里酸啊。這里是她曾經生活過的地方、無比熟悉,但是現在呢,只能說是熟悉而陌生。

宮殿的位置、格局沒有什麼變化,但是這里現在是皇帝的寢宮,有些規制變了,就不只是東宮。

「臣妾呂氏拜見皇後殿下,見過長公主殿下。」

「臣妹馬氏拜見尊嫂皇後殿下,見過長公主殿下。

徐妙清露出溫婉笑容,「無需多禮,也都是一家人。」

這是客氣話,而這樣的客氣也就是代表著一種疏離。呂氏和馬氏都很清楚,她們的地位比較尷尬。尤其是呂氏,看到了朱曦的時候更是別扭。

朱曦也懶得和呂氏打招呼,只是對馬氏說道,「行了,以後常來走動。說起來徐王府和公主府也近,以後多過來走動走動。皇嫂在宮里,你若是也不來,外頭人怕是要說皇兄苛待徐王。」

這是意有所指啊,馬氏連忙跪下,「長公主教訓的是,臣妾知錯。」

呂氏心里泛酸,如果她的兒子當了皇帝,朱曦這些人就是任由她拿捏了。可是現在坐在龍椅上的是朱允煐,她的兒媳也只能謹小慎微了。堂堂徐王妃在公主跟前,也只能伏低做小了。

徐妙清笑著打圓場說道,「這一次叫你們過來,就是要說說衡王議親之事。陛下有意將茹次女指婚,你們是衡王母親、王嫂,也該知曉這些事情。」

呂氏愣了一下,有些為難的說道,「殿下,茹為吏部尚書、書香門第,門風自然是好的」

「你的意思是咱皇兄指婚不好了?」朱曦可不慣著呂氏,她還記得那些年呂氏的一系列小動作呢,「皇兄顧念兄弟情誼,照顧衡王,你莫要婦人之見!」

呂氏一下子反應過來,她只是衡王朱允熞的母親。‘母妃’都算不上,因為朱允熞的母妃只能是常氏。包括朱允炆、朱允熙,他們‘真正的母親’有且只能是常氏!

看著尷尬、求饒樣子的呂氏,徐妙清打圓場說道,「也莫要多心,衡王到底是先皇四子、陛下親弟,該指婚也是要指婚。茹次女本宮也是見了,頗為溫婉、嫻熟,和衡王倒也般配。」

這些事情讓呂氏、馬氏知道,那是給她們面子,知會一聲,肯定是輪不到她們做主。這是朱允煐應該做主的事情,不只是因為朱允煐是皇帝,也是兄長。

朱曦這個時候也說道,「老五年歲也差不多了,回頭讓他上個折子請旨回鳳陽觀摩祖業。」

呂氏一下子激動起來,回鳳陽老家可能是被發配高牆。但是更多的,還是適齡的皇子、皇孫回到老家觀摩祖業,再回到應天府的時候,基本上就是要冊封了。

朱允熙的年齡也差不多到了封王的年齡了,看起來皇帝有意封王了。雖然可能不是什麼‘重號’,但是呂氏也算是早就死心了。就算是她的大兒子當了皇帝,頂多也就是給她的二兒子、三兒子封個富庶點地方為親王。

可惜的是現如今的天子,不給封地了,只能在應天府窩著。

呂氏自然是連忙謝恩了,她當然也知道皇帝不管怎麼樣,也都是要給她的三個兒子封王的,這也是要給大朱體面,這也是要為了皇帝的形象。

可是如果皇帝真的要是小心眼,她的三個兒子一個都別想好過,一個個的基本上都是要任由皇帝拿捏。現在想想看自己當初的所作所為,呂氏多少也是有些後悔的,當初怎麼就那般蠢笨、有著不該有的心思。

可惜沒有後悔藥,得罪了皇帝的事情已經沒辦法挽回了。當然在呂氏的心里,少不了的也是有著那麼一些後悔。

比如說沒有找對方向,或者說是手段不夠,沒能將朱允煐給趕下來或者害了。

為了龍椅那個位置,呂氏覺得就算她是‘書香門第’,也會為了那個位子瘋狂的。她當然知道親王尊貴,但是她更加希望的是她的長子能夠坐在龍椅上,這樣她的兒子就是九五之尊,不用再看其他人的眼色了。

後悔或者是遺憾,對于呂氏來說都已經是無用功了,有些事情是早就注定了的,她的那些個手段或者野心等等,在這個時候看起來也確確實實就算一個笑話而已。

就在女眷們在閑聊的時候,小小朱咋咋呼呼的沖了過來,「娘,咱要出去玩!」

呂氏心里更是酸的厲害,她的幼子年齡都差不多了,皇帝還沒有封王。但是這皇太子呢,懵懂的時候就被冊立為皇太子,《祖訓錄》的一些規定,最不遵守的就是太上皇,以及當今皇帝了。

再者就是好歹是天家啊,天潢貴冑的也是需要講規矩的。可是看看現在倒好,太上皇、皇帝都是時不時‘咱’‘我’‘俺’之類的,一點都沒有天家威儀。

這小太子也受影響,好好的‘母後’不稱呼,和尋常百姓一般動不動就是‘娘’。

徐妙清有些無奈,對小小朱說道,「娘也不能管,你高祖父和你父皇做主。你今日下午還要騎馬,可莫要忘了。」

呂氏更是心里泛酸,好好的儒學不學,和當今皇帝一樣,看起來就沒有打算當個明君的樣子。想想咱的允炆,是那麼的聰慧、仁孝且通儒家經典,要是有機會的話,肯定能成明君、聖君。

可惜啊,有些事情,呂氏也只能瞎想了。

呂氏的心里到底是在想些什麼也不重要了,她現在也只能是瞎想,甚至是只敢在心里默默的想一想。畢竟現在的大明朝是誰當家做主,這也是誰都能夠知道的。

一開始有什麼想法不重要,因為可能看起來有點希望,有著一些希望也要去努力,因為那是龍椅。但是現在可不行,再有半點想法的話,一大家子基本上都是要去鳳陽高牆過日子了。

小小朱趴在徐妙清的腿上,有些不依了。

到底也是含著金鑰匙出生,再者就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小小朱多少也是有著一些嬌慣的。

徐妙清繼續說道,「過些時日,陛下會令欽天監選個吉日,開府之事也要準備好了。你們回去也要用點心,給老四選些個可靠之人。」

其實呂氏現在基本上是住在孝陵那邊,是在給大朱守墓。但是朱允炆已經開府了,只不過他的兩個胞弟,現如今也更多的是跟著呂氏在過。

而現在老四朱允熞就要成婚,自然也就不能一直和呂氏住在一起了。甚至嚴格一點的來說,朱允熞在朱允煐登基封王後,那就應該是搬出來的,他還是有自己的王府。

「臣妾領旨。」呂氏自然是乖乖答應,其實心里也是高興的,「他跟前也有體己的太監、侍女,若是開府也不怕沒有差遣之人。」

徐妙清就嚴肅起來,提醒著說道,「可不只是差遣之人就夠,到時候陛下會賜皇莊、銀錢,老四開府後必然是要單過。府上若是沒有管家、持家之人,也是一團糟。這些個事情,你們也該心里有數。現如今不是在宮里,不是每個月領個俸祿就好。」

孩子長大了、分家了,也成家立業了,有些事情自然也就是需要談的比較直白一些了。

對于徐妙清的提醒,呂氏自然是連連附和了。至于馬氏則是松了口氣,她其實對于朱允熞、朱允熙這兩個胞弟,也未必是多麼的在意,她在意的是和朱允炆過日子。

更何況自己現在也是有了子嗣,照顧好夫婿、撫育好子嗣,這才是她關心的重點。至于說朱允熞、朱允熙這兩個,自然是有婆婆照顧,皇帝也應該管好那兩個弟弟。

如果朱允熞成親,馬氏的‘負擔’要小一些。朱允熙封王,到時候她和朱允炆也可以名正言順的不用去管朱允熙了,各自過好自己的日子也就足夠了。

徐妙清也做好了皇後、皇嫂的本分,這是她的任務和職責,可不能讓外頭議論皇帝苛待弟弟的名聲。畢竟朱允煐偏寵胞弟的事情,根本不是秘密,就差瞎子都能夠看出來這些事情了。

對朱允炆幾個,該照顧還是要照顧。就算看呂氏不順眼,也需要給朱標面子。只要他們不胡鬧,朱允煐不介意照顧好這三個同父異母的弟弟。

不要說朱允煐是皇帝了,在這樣的封建時代,一個兄長也應該做好這些事情。身份,有些時候就代表著責任和義務。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