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345 左手劍、右手書

朱允煐自認為是一個勤政的好皇帝,所以早起這樣的事情對于他來說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對此他也沒有半點的不適應,是真的早就習慣了這些。

早起的朱允煐來到奉天殿,看到滿朝文武都已經‘上班’,還是比較欣慰的。看起來大家都沒有偷懶,一個個的也都是從過年的狀態當中恢復過來,這就是一個好事情了。

以前的朱允煐對于老朱對于文武百官的‘苛待’還是頗有微詞的,覺得官員們都不容易。

只是現在他坐在龍椅上,就要高呼老朱英明了。假期真的沒必要太多,稍微給個幾天就行了,沒必要休個十天半個月的,那實在是太多了。

徐輝祖率先出班,啟奏道,「陛下,各地都司、衛所,年節時賞賜、糧餉業已撥付。」

對于這個回答,朱允煐很滿意,「好!大明將士為國戍邊、鎮守安寧,切不可怠慢將士。糧餉、賞賜,切不可貪墨。若是有人敢在此伸手,朕勢必要抄家滅族!」

不少文臣微微皺眉,覺得皇帝這樣的話實在是太過殺氣重,有點不太好。

黃子澄就站了出來,表情嚴肅說道,「啟奏陛下,隋煬帝暴政以致失國」

「哦?」看著這國子監祭酒,朱允煐表情嚴肅問道,「楊廣暴政失國?曾有文為《過秦論》,那咱們就來議一議隋。都說楊廣三征高麗以致中原動蕩,又說楊廣開運河天怒人怨。朕想,是有些道理的,隋二世而亡,楊廣自然該罵。」

朱允煐也懶得給楊廣洗底,實際上也確實沒必要給楊廣洗底。

雖然現在也有人說大運河功在後世,可是當時確實是鬧得天下動蕩。也說三征高麗彰顯天朝國威,只是損兵折將也是事實,以至于一些世家乘勢而起。

朱允煐又看向黃子澄,說道,「再說說兩宋失國、暴元國祚百年,這又是如何?」

看了一眼黃子澄,朱允煐起身,看著御階下的文武百官,「朕知曉,太上皇驅除韃虜、建立大明基業,尚有一些人未能歸心。這幾年倒是好了些,前些年朕也沒少听到一些大儒、世家心慕前朝。」

這一下也有一些文臣比較尷尬,這簡直就是一再的拿他們的黑歷史說事了。

老朱起家的時候,正經的讀書人不算多。李善長算一個,劉伯溫代表的浙東文人集團加入後算是文臣班底齊全。至于宋濂等人的加入,那自然也是錦上添花的事情了。

但是也不得不承認,當初確實是有不少讀書人看不上老朱。認為老朱是泥腿子、家世不值一提,或者那些讀書人忠君,忠的是蒙古皇帝。

「都說太上皇苛待文人,或說太上皇行事嚴苛。」朱允煐的表情看起來很是平靜,只是平淡無比的開口,「亂世用重典,想來諸位飽讀詩書也是該明白這個道理。」

黃子澄有著讀書人的骨氣,說道,「陛下,如今不是亂世!」

現如今確實不是亂世,所以有些重典看起來也確實不太合適。這一點朱允煐很清楚,估計老朱心里也是有數的,所以這些年來大明也是在不斷的調整、改變。

只是在黃子澄等人的眼里,這樣的一些改變實在是太慢了,達不到他們所期待的一個局面。

刑不上大夫,這是他們的期待。可是大明不一樣,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不管是世家還是平民,該嚴苛的時候都是非常嚴苛的,沒有半點好多說的。

士大夫共治天下,這也是一些讀書人的期待。可是大明朝連丞相都給廢了,現在的權力是高度集中在皇帝手里。這些讀書人想要多說什麼、多做什麼,基本上都是有些費力的。

至于說一本論語治天下,或者是依照周禮這樣的古禮打造盛世。這也就是讀書人的一廂情願了,大明朝的皇帝可不會慣著這些人。

有人說宋朝是讀書人的黃金時代,地位奇高,這在某些意義上來說沒問題。

但是在明朝,起碼現在看起來是沒有這樣的趨勢。不少的讀書人也都是有些心思了和想法了,想要制約皇權,想著治理天下,不是說明朝時期的讀書人才有這個心思,這是讀書人一直以來的一個期待和夢想,這算得上是他們的追求吧。

這些,其實也不能就是說讀書人的‘劣根性’,單純的就是對于皇權的限制,也是讀書人的一個追求。這些人一方面是想著忠君,一方面又是想著要限制皇權。

或許最理想的狀態就是皇帝高坐龍椅,事情就交給他們來辦。

朱允煐看著黃子澄,緩緩說道,「自朕登基以來,有不少愛卿遞來奏折。覺得朕行王霸之事,覺得朕不恤民力。前些時日,還有人說咱與民爭利。」

一些文臣武將表情坦然,而有些人表情不自在的低頭看著腳面,要不然就是一臉的正氣。

朱允煐笑了起來,重重說道,「朕知道,朕不是一些人眼里的仁君,朕也不打算當一個仁君!子曰︰克己復禮以為仁。既然是仁君,則必施仁政,輕徭役,輕賦稅,與民休息。所謂仁政,寬厚待民,施以恩惠!」

看著黃子澄,朱允煐問道,「朕記得,孟子提‘民貴君輕’。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朕覺得,是有些道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朕也是明白。」

不少文臣立刻擔心起來了,難道小朱皇帝也要對孟子開炮,將孟子抬出孔廟?

畢竟按照孟子的觀點︰國君有過錯,臣民可以規勸,規勸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

朱允煐笑了笑,只是有點皮笑肉不笑的意思,「孟子還曾言,戰爭太殘酷,主張以「仁政」統一天下。宋朝的趙官家大概是仁善的,金兵南下,趙家皇後、妃嬪、帝姬,文武百官女眷皆入金營,汴梁百姓遭到屠戮,仁政可行?」

不少文臣表情尷尬,宋朝的那些恥辱,放在歷史上確實都是有些說不過去的。

只是黃子澄選擇對線,說道,「陛下,女真野蠻,粗俗不知禮。化外蠻夷不行仁政,宋、蒙共破之。」

這個概念不錯,女真人不施仁政,所以他們根本沒辦法坐天下。

朱允煐嘲諷的看著黃子澄,問道,「然後呢?蒙古人坐天下,天下人等化為幾等,我南人淪為最末?也對,蒙元不施仁政,太上皇高舉義旗撥亂反正!」

「汝等記好了,回去且好好看看孔聖人的書!」朱允煐冷哼一聲,朝著值殿將軍招了招手,「咱大明,左手執劍,若有不服必斬之!右手執書,教化之!」

看著黃子澄,朱允煐說道,「朕記得你也是洪武十八年時考取了會試第一,孔聖人的書你讀的比朕多。朕尚且還知道君子六藝,汝等讀書人莫要只會之乎者也。以朕看,程朱倒也大才,只是汝等切莫以為那便是治世之策!」

懶得和黃子澄多說什麼了,朱允煐只是要表現自己的態度,大明就不應該是一團和氣。一個強大的國家,也不是說就能靠‘仁政’一直屹立不倒。

尤其是這個世界,很多的時候講仁政是不行的。所謂的教化,就應該是一手刀一手書!

看起來大明朝的第二任皇帝也不好說話啊,行的是王道、霸道。一些人感覺到振奮,但是在黃子澄這樣的讀書人眼里,這樣的皇帝顯然不是他們眼里最好的皇帝,這算不得明君。

茹早就習慣了,作為天子曾經的伴讀、如今的吏部尚書,他知道當今天子不可能是仁宗。真的當了仁宗,那可就沒辦法開疆拓土了,他可是很清楚當今天子的抱負。

不過或許也有一些人對于當今天子的雄心壯志很期待,並不是每個讀書人都是想著仁政。對于很多的讀書人來說,萬國來朝才是他們眼里的盛世。

強漢、盛唐,這也是他們所向往的年代!

大明朝現在有著看似不錯的基礎,如果大明朝繼續這麼發展下去,說不定真的就是一個萬國來朝的盛世,說不定真的就是成為很多人眼里的鼎盛王朝!

對于黃子澄,朱允煐也沒有多說什麼,還是要容得下一些不同的聲音。

更何況這一位國子監祭酒,是一個‘迂腐’的讀書人。在一些地方教書育人還是不錯的,比如說四夷館這樣的地方,可以培養出來不錯的讀書苗子。

雖然耗時費力,有些時候看起來也是沒有什麼立竿見影的效果。

但是朱允煐很有耐心,輿論的陣地你不去佔領別人就佔領了。

現如今的大明也有資格進一步的傳播中原文化,等到那些四夷館的學生們回到他們的國家,肯定會向往大明。讓整個東亞、東南亞都被中原文化深深的影響和控制。

這樣一來的話,如果以後想要做點事情,也是比較方便。

其實在漢朝開始,中原文化對于周邊的影響就越來越大。大唐時期,自然是更加不用說了。

而朱允煐現在在做的就是‘拾人牙慧’,只是進一步的強化。或者,別人傳播文化沒有他這樣的功利,想著的是‘一鍋端’。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