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318 好皇帝、壞皇帝

作為一個好皇帝,朱允煐顯然是那種非常有責任感、勤政的,雖然這段時間的事情不少。但是作為皇帝,朱允煐還是很清楚自己需要掌控大局,知道自己的一些計劃需要穩步推進。

在朝堂上,茹站了出來,「啟奏陛下,臣等此番商討,亦覺得六部尚書改為正一品。」

這個時候不少武勛皺眉,在大明朝開國之初一直重武輕文。雖在老朱後期守成時己有所扭轉,但對文士始終有一種根深蒂固的猜忌。而且大明也規定了,文官不許封侯。

茹這一次提出來六部尚書該提為正一品,這顯然就是想要和五軍都督府平級。畢竟五軍都督府的都督們,那可是正兒八經的正一品,那些人的品級是六部尚書的好幾倍。

朱允煐沉吟的時候,徐輝祖立刻站了出來,「陛下,臣以為不妥。」

茹急了,他可是吏部尚書,是天下官員的‘頭’,「中山公,國朝當文武並舉。本朝自胡賊伏法,文臣皆以六部尚書為首。」

常茂很聰明,立刻站出來說道,「茹尚書這話就無理了,陛下亦是察覺此官制不妥,才提及六部尚書提升品級之事。我大明五軍都督府,皆是公侯任都督,自是超品。六部尚書若為正一品,這不妥。」

這一下算是明確的信號,皇帝的大舅子、皇帝的大舅站出來了,這兩個人本來就是武勛的旗幟。他們現在的表態,自然是很多人的信號。更何況對于武勛集團來說,他們也確實不太樂意看到文官集團的地位太高,他們也不希望看到文官‘升官’。

文臣們開始據理力爭,覺得大明應當文武並行,文官的地位應該提升。而武勛們覺得可以給文官‘升官’,但是地位絕對要遜色于武將,這也是武勛集團的底線。

雖然武勛集團天然的是圍繞在朱允煐身邊,但是這些武勛也是有著他們的訴求,這也是需要朱允煐維護的。听話是一回事,但是如果不去爭取自己應該有的待遇,那就說不過去了。

高坐龍椅的朱允煐在安靜的听著,這件事情自然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只不過很明顯最終還是需要朱允煐來點頭,甚至是需要考慮一下老朱的態度。

朱允煐眼看著要失控,緩緩開口說道,「國朝優待士人,大明自是文武並行。」

皇帝開口了,原本在爭吵的文武百官在這個時候也都安靜下來了,一個個的也都是眼巴巴的看著,希望知道皇帝的態度,希望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

文臣們自然是希望得到皇帝的支持,六部尚書為正一品才是他們的訴求。如果能夠將六部尚書提為正一品,雖然不敢說立刻就可以乘東風和武勛扳手腕,但是腰桿子會硬不少。

這不只是六部尚書的事情,六部尚書升官,其他人也要升官啊。

而武勛集團也是在眼巴巴的望著,大明朝的武勛已經習慣了居高臨下的俯視文臣。這要是讓文臣和他們‘平起平坐’,不少武勛肯定不習慣這樣的變化。更何況一旦文臣有了起勢的趨勢,這對于大明的武勛集團肯定不是什麼好消息。

朱允煐沉吟片刻,說道,「此事茲事體大,再議!」

給了個胡蘿卜,雖然朱允煐對于六部尚書的品級早就有了打算。但是他沒有打算在這個時候立刻給出答案,看著底下的人在鬧、在吵,朱允煐居然樂見其成。

這大概是坐到了龍椅上,心態自然而然的也就是稍微的有著一些變化了,喜歡朝堂的平衡這也算得上是帝王們普遍的心態。朱允煐現在有這樣的心態,一點都不需要覺得奇怪。

六部尚書的事情暫時可以擱置,但是還有其他的事情需要仔細的討論,這也是朱允煐想要推行新政的一些個埋伏,這些事情就是比較明顯的信號。

「皇明開國之初,江浙田賦重,尤以蘇松為最。朕也看了奏報,江浙百姓不堪其苦,逃亡逋欠。此不妥,朝廷立國初,皆因國朝根基薄弱,唯有江浙穩固。」朱允煐再次緩緩開口,這個就是正事了,「郁新,江浙減稅降賦之事可有章程?」

這一下武勛集團集團閉嘴了,一個個的甚至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因為這些事情也他們基本上是沒有太多的關系。江浙地區降稅,這也武勛集團還真的沒有太大的關系。

郁新立刻站了出來,說道,「陛下,臣等以為,畝毋逾一斗。」

朱允煐微微皺眉,這基本上是江浙地區的稅收減半了。這在朱允煐看來就有點多了,他雖然是希望江浙地區的百姓稍微的好過一點,可是這樣的朝廷的稅收重地,一下子稅收減半可不好。

郁新顯然也注意到了朱允煐的不高興,連忙開始匯報起來了一些情況。

說到底就是雖然這幾年朝廷也有大大小小的幾次出兵,可是大明開國三十年來,境內基本上是穩固的。再者就是不斷的遷民、開墾新田等等,大明的糧食現在是沒有太大的問題。

所以郁新等人討論出來了江浙地區的稅收減半,這顯然是‘深思熟慮’的,覺得沒問題。

安靜听著的朱允煐坐在龍椅上,忽然問道,「愛卿,若是朕依你之見減稅過半,想來江浙百姓對朕自是歌功頌德。咱大明的新皇帝,說不得要得一個愛民如子的好名聲。」

底下的茹等人心里一激靈,這些對朱允煐比較了解的親近人都知道,陛下這樣的語氣是不高興了,而且是非常的不高興。

不只是茹這些心月復听出來了,其實郁新也能夠听得出來。這個英示皇帝和洪武皇帝有些時候是非常像的,有些時候是根本不會太多的去掩飾自己的一些想法。

朱允煐也不理會底下的人在想些什麼,只是隨口問道,「愛卿,若是今日朕降低賦稅,直接減半。那是因為朝廷現在有余糧,如今是豐年。若有朝一日遇到了天災人禍,朕是要去加稅嗎?到那時必然民怨沸騰,咱到時候到底是愛民如子的皇帝,還是貪暴的皇帝?」

郁新冷汗直冒,主要就是因為朱允煐的話說的足夠嚴重。

再者就是郁新其實不能算的上是朱允煐的心月復,他其實也是在揣摩上意。陛下有意減低江浙賦稅,再者這也是新皇登基第一年,很多人覺得這是要‘仁政’。

其實很多人眼巴巴的望著呢,新皇登基後,沒有大赦天下不說,也沒有減免任何地方的賦稅。要不是陛下追封了父母,要不是冊立了皇後、太子,很多人甚至都不覺得這是有了皇帝登基。

這不合常理,起碼不符合一些史書上記載的一些常理,這個新皇帝看起來也根本不在意那些。

這一次減免江浙地區的賦稅,不少人都覺得這可能是新皇總算是想起來了要‘仁政’了。

再者就是賦稅減半,別忘了朝堂上的袞袞諸公,很多文臣都是來自江浙地區。就算他們名下沒有太多的土地,可是他們的家族等等,那就難說了。

這一下,郁新是比較難堪了。不知道這是因為拍馬屁拍到了馬蹄子上難堪,還是說因為被各方面的關系干擾了,這導致了有些要被陛下責罰的可能了。

朱允煐也沒有多說什麼,郁新還是有些能耐的,「此事再議!汝等且記好了,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今日降稅,那是因為江浙百姓生計困苦。沽名釣譽之事,切不可有!」

跪伏在地的郁新冷汗淋灕,他覺得這是陛下在敲打他,也覺得自己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必須要更加努力的表現。要不然這個戶部尚書的位置,說不定就沒有了。

呵斥一番後,朱允煐想到了什麼一般,「近幾日朕也翻閱古籍,翰林院、戶部,皆送上文章。這井田,似是有些好處。」

一瞬間原本不少垂頭喪氣、戰戰兢兢或者事不關己的文臣抬頭,一個個的都激動起來了。

井田制,那可是無數讀書人夢想中的最好的政策。那可是《周禮》,那可是無數讀書人夢想中應該由的樣子。大明要是推行井田制,這些讀書人大概也覺得他們大概就可以名垂青史、死而無憾,或者是覺得自己有機會開創大同世界了。

想法大概是不錯的,這些讀書人的小心思,朱允煐是清楚的,但是也懶得揭破。這些讀書人有著自己的小心思,‘慕古’,這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不少的讀書人也確實有些理想主義。

井田制,朱允煐只是需要一個由頭,讓一些事情順理成章的推出來就好。他現在也就是在預熱,只是在拱火而已,其他的真心算不上。

讀書人的心思,朱允煐懶得多理會,也懶的多想,只要那些人能夠踏踏實實的辦好交代好的事情就好。其他的,他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想起來了什麼一般,朱允煐看向茹,「茹卿,蘇、松人可得官戶部。」

朱允煐話音剛落,不少人喜形于色。英示皇帝,是真的要對江浙地區的百姓好起來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