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張玉的甲冑上遍布血跡,這對于他來說也習以為常了。

拎著長槍走在死人堆,時不時的給還在掙扎的韃子補刀,這就是他現在在做的事情。

丘福大步流星走了過來,狠狠的一刀砍死躺在死人堆的一個小卒子,「世美,要咱說,這些韃子越來越不成氣候了。咱一趟沖鋒,這就給他們打垮了。」

表字‘世美’的張玉笑了起來,也樂了,「是不成氣候了,前些年的韃子就不成氣候了,現如今更差了。你且看看這些人,都是些半大小子。」

「還是你聰明,好好的樞密知院不做,附歸咱大明。」丘福調侃著好友,說道,「要不然這一次你就該帶人過來了,說不得咱一排火銃就給你撂翻了。」

張玉被氣的直翻白眼,他以前確實就是元朝的樞密知院,在元朝被趕回漠北的時候,他也曾經隨著元順帝逃回漠北。附歸大明,也就是剛剛十五年,這算得上是不折不扣的降將了。

只是這段歷史,在大明朝也不算罕見,大明有著不少降將。除了當初各地割據勢力的降將之外,也有不少和張玉一般從元朝投降而來的。

丘福壓低聲音,小聲說道,「咱算是看出來了,潁國公這是不打算立功了。說到底咱出身不成,想要熬點戰功比啥都難,那些小崽子就無須擔心了,戰功朝著他們跑了。」

張玉壓低聲音,呵斥好友說道,「慎言!」

「咱還要如何慎言?」丘福來氣,是真的來氣了,「你自己說說看,咱這一次隨軍出征,本來還想立些功勞。潁國公只是讓咱驅趕這些韃子,這是想要立功的樣子嗎?咱有數次機會可以大破韃子,都給驅趕至東路了。咱好歹是中路大軍,咱才幾個戰功?」

張玉沉默片刻,沒好氣說道,「那頭可是中山王的長子,咱大明的國舅、太子的大舅!西邊那個,是聖上的舅姥爺,咱國公惹得起誰?」

也對,潁國公傅友德雖然被很多人認為是當朝第一將,但是這話說的也沒道理。

藍玉的戰功不比傅友德少,而且還算得上是今上的舅姥爺。更何況大明開國的功勛當中,馮勝還沒死呢,哪怕現在不上戰場了,但是這位可是當初和徐達、常遇春、湯和、李文忠等人平齊的人物,在傅友德、藍玉等人還在當副將的時候,這些人就獨領大軍了。

就在這個時候,一隊精銳騎兵出現。

領頭的是傅讓,他高坐馬背,吼道,「傳大將軍將領,前鋒即刻出征,直搗黃龍!」

張玉和丘福愣了一下,隨即也有些呆住了。本來他們中路大軍是穩扎穩打、徐徐深入,莫說尋求太多的戰果了,甚至主動放棄了一些戰功。但是現在,忽然間要去直搗黃龍、攻破敵人王帳?

這個轉變實在是太大了一些,讓他們都有些反應不過來啊。

忽然間,張玉意識到了什麼,「咱這段時間驅趕韃子,大軍徐徐深入,莫不是三路大軍都在取勝,現如今是深入漠北,合兵逼迫韃子決戰?」

丘福也激動了,但是很好奇,「真若是如此,咱大軍就超十萬了,誰來統帥?」

潁國公傅友德,自然是有資格統帥大軍。在張玉等人看來,他們當然是希望傅友德領軍,畢竟他們現在是在傅友德帳下效力。

只是想想看,藍玉那邊也不能忽視,藍玉藍大將軍近些年先是被趕去四川修城,然後又是將西南的蠻子驅趕至西北,隨即又是出兵漠北。看似是被皇帝放逐了,可是誰不知道藍大將軍簡在帝心。

最簡單的事情,也是無數武將羨慕不已的事情,大概也就是藍玉的香火了。

本來藍玉是沒有兒子的,唯一的女兒也嫁給了蜀王成為了蜀王妃。但是現在呢,前幾年蜀王妃誕下嫡次子,隨即被開平王妃抱回去了,那孩子不姓朱,姓藍!

雖然開平王妃是今上的外祖母,是藍玉的姐姐,只是這樣的事情也超乎想象,據說無數文臣吵得厲害。而武勛自然支持,他們也擔心‘無後’導致爵位失傳。而藍玉現如今也算得上是老實,也上折子喊著不求死後封王等等,只是為了他的嫡孫撈取功勞。

也就是藍玉,直接喊出來死後封王等等,這家伙雖然看似老實了一些,但是很多的時候還是有些讓人氣的跳腳,他的政治智慧忽高忽低。最主要的,還是有些跋扈。

大軍即將開拔,這也讓很多將士感覺到無比激動,他們建功立業的機會到來了。在這些人看來,這就是他們的機會,大明的將士們就是這麼的自信。

朱允煐其實很清楚,如果能夠找到傳國玉璽,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可是如果沒辦法找到,他也不會特別的失望。大明朝不需要一枚玉璽來證明什麼,玉璽只能說是錦上添花。

至于說對于北邊的這些鄰居,朱允煐從來都不會忽視,他知道那些人的能力。

歷史上的種種例子都很清楚,單就是‘未來’的事情,其實也可以證明很多。

比如說朱棣數次北伐,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沒有完全覆滅。再者就是叫門天子,那可是被瓦剌近乎全軍覆沒,甚至導致了大明朝一下子從軍事優勢變為了守勢。包括以前歷史課本上的三娘子互市,這都是一些證明。

北邊的這些鄰居們休養生息的能力很出色,稍微給他們點喘息的空間,他們就可以組織出來一支彪悍的騎兵。擾邊、劫掠,這也是他們習慣的事情。一旦遇到了自然災害,或者是察覺到了中原王朝比較虛弱,那就會騎著戰馬舉起彎刀。

本來還是想要繼續坐龍椅的,但是朱允煐忽然間意識到了不對勁,他的皇爺爺搶先一步。

尷尬的朱允煐又回到了以前的樣子,朱皇帝坐在龍椅,他也就是站在旁邊。對此滿朝文武也習以為常,也就是名份上的事情而已,以前也是這樣。只不過以前的是皇帝還是皇太孫,但是所謂的觀政等等,也就是名義上。

畢竟那時候,很多的事情都是交給皇太孫處置,然後再送給皇帝審閱。

老朱坐在龍椅,听著各種奏報,忽然圖窮匕見,「咱這些時日便是回了趟老家,四處看了看。咱帝鄉好啊,現如今也有不少富戶。」

這是實話,作為帝鄉,那里必然是吏治清明、民風淳樸,誰也不敢在那里胡來。說不定一個顫顫巍巍的老爺子,也有可能當初和朱皇帝一起撒尿和泥玩的存在。更何況這年代的鄉土情誼,誰都知道朱皇帝對于帝鄉無比關注。

就算是那些個繼任之君,一個個的也不敢馬虎大意,勢必是要多關注老家的。

老朱緩緩開口,繼續說道,「咱以前遇著了好人,咱爹娘死了才能有塊地埋著。咱本想著曲阜那邊是聖人子弟,結果看看這聖人子嗣都做了些什麼?!尋常人家淪為他們的佃戶,百姓無地可種不說,巧取豪奪的土地又有多少?」

孔訥繼續瑟瑟發抖,而老朱繼續說道,「若是曲阜出了個人,爹娘、兄長死了沒地埋,也不知道能不能出個善人給塊地。咱看就有點難,都給孔家奪去了地,能給什麼地?這要了人的命啊,若是找個廟當和尚還好,還算活著。若是沒有咱的心志,那是不是要給逼死了?!」

這一下不要說孔訥了,滿朝文武都跪下謝罪,包括朱允煐這個時候也跪了下來。

老朱怒氣沖沖,繼續說道,「孔訥,咱本想著汝等是孔聖子嗣,咱不看在其他人面上,看在孔聖面上、看在天下讀書人面上,也給汝等一個體面!看看汝等做了些什麼,孔聖是文宣王,汝等也是!」

朱允煐這個時候趕緊說道,「皇爺爺,孔聖是文宣王,也是前朝冊封。如今,咱也不好廢黜。供奉孔聖大殿,可以以王爵規格祀立。」

老朱冷哼一聲,隨即呵斥,「孔廟大殿?!咱看在你是皇帝的面子上不好駁斥,要不咱連孔廟都給他拆了!」

孔訥欲哭無淚了,孔廟的規格一下子降等了。以前的整個孔廟都是親王級別的規格了,可是現在也就是供奉孔聖人的大殿可以是孔廟規格了。

朱允煐這個時候繼續說道,「孔廟如今多有逾制,超品之物盡數送去魯王府。」

老朱有些不高興,問道,「魯王爵位如今空缺,這也不合適。」

朱允煐趕緊說道,「十叔洪武十八年就藩,只是那時咱大明國勢」

「咱洪武十三年就給他修了王府,他那王府也夠用了!」老朱再次呵斥,對朱允煐說道,「孔廟逾越之物,盡數毀去!」

看到老朱使了個眼色,朱允煐立刻明白了。

其實真的要說魯王府現在多麼的富麗堂皇也不一定,畢竟當初大明朝的王府實在太多了,老朱的子嗣都是在各地封王。而那個時候的大明王朝,還不是特別強盛,很多地方也是再休養生息。

朱允煐將孔廟一些逾越之物賜給魯王府,其實就是賞給魯王世子朱肇煇。畢竟孔廟自元朝就是王府規格,好東西不少。但是老朱的心思也很明顯,那就是保護朱肇煇。

畢竟誰都知道孔家遭災,很有可能是皇帝陛下的心思。但是打響頭炮的是魯王世子朱肇煇,這一點大家是心里有數的。現在朱允煐直接賞賜朱肇煇,這就太明目張膽了。

哪怕朱允煐作為皇帝,也需要做點表面文章。這樣一來的話,稍微做點表面文章,很多人也就捏著鼻子認了。那就是孔氏族人品行不端,和今上沒有任何的關系。

老朱這個時候繼續說道,「孔氏族人多有品行不端,吏部、刑部、鴻臚寺、大理寺諸部也需派人核查。莫要顧忌孔聖遺澤,孔氏族人所做之事便是丟了孔聖臉面。咱去了那些渣滓,也是維護孔聖面皮。」

老朱都這麼說了,看起來對于曲阜孔氏來說,就算不是滅頂之災也差不多了。

而真正的重頭戲也來了,老朱繼續說道,「咱賜給祀奉孔聖之賜田,照例無需納稅。只是孔氏族人這些年巧取豪奪之地,追繳賦稅。所行不法,盡數核查。」

好吧,這一下也算得上是很多孔氏族人的滅頂之災了,他們的特權一下子算得上是徹底消失了。畢竟如果不納稅的特權沒了,他們和尋常地主幾乎沒有什麼區別了。

更何況這些年巧取豪奪的土地,看起來也是要被朝廷沒收,或者是發還那些農民了。這讓不少孔氏族人,一下子生存之基都沒了。

孔氏族人的生存,朱允煐不關心。因為他知道就算是弄走了那些田地,孔氏族人還有辦法活下去。而那些農民如果依附在孔氏之下,能不能活下去都是一個很難說的事情了。

孔訥想要反對,只是他現在自己的都不干淨,他這個衍聖公的爵位不出意外就要被罷黜。而衍聖公的爵位,很有可能就是讓給孔子真正嫡脈了,和他這個庶支沒有什麼關系了。

再者就是看看大明朝的太上皇和今上,哪一個不是主見強著的,大明朝現在兵強馬壯。孔訥現在敢多做點什麼,下一刻就是大明的精兵強將包圍曲阜。

孔訥毫不懷疑大明朝的皇帝做的出來這些事情,更何況這段時間大明朝的皇帝不斷在民間、士林散布一些消息。如今孔氏的名聲,算得上是徹底被毀了。

這不是大明朝的皇帝不優待孔聖後裔,單純的就是孔氏族人毫不在意祖先遺澤,是他們自己橫行不法。現在的這一切,也都是孔氏自己咎由自取的。

朱允煐其實內心是感動的,這些事情本來是他自己來做就好。但是老朱招呼都不打一聲的就來上朝,老朱自己來發落這些事情。說到底,就是不想小朱背上一些罵名。

好事,小朱來做。壞名聲,老朱一力承擔!

這事真的沒辦法說理了,誰讓老朱就是這麼護犢子呢!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