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很多人在摩拳擦掌、在躍躍欲試,或者是在這個時候看熱鬧不怕事大。

孔訥覺得時機成熟了,不止是他覺得時機成熟了,其他一些想要彈劾朱肇煇的大臣們,也覺得時機成熟了。他們必須要在這個時候做些什麼,這不止是維護孔聖人子嗣的名譽,這也是在為了自己的名聲考慮,這是不能退讓的關鍵時刻。

甚至是在這個時候,一些‘憂國憂民’的大臣也覺得這是在敲打宗室,免得大明的宗室不安分。他們覺得朱肇煇的表現,就是宗室有些不太安分的預兆,必須嚴厲打擊。

高坐龍椅的朱允煐很淡定,他大概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他也能猜出來接下來會有重頭戲。

「臣有本奏!」就在朱允煐淡定的時候,督察院右副都御史高舉奏折跪下,「臣彈劾魯王世子中傷大臣,污蔑先賢!」

朱允煐還是很淡定的,只是平靜問道,「還有誰,一並站出來吧。」

「臣具本彈奏,魯王世子行事狂悖。」

「臣附議!魯王世子」

一個個的大臣都站出來了,很快烏泱泱的出現了接近十名大臣,一個個的都是在彈劾朱肇煇了。

基本上也都是督察院領頭,禮部、大理寺或者翰林院這邊也不缺少人站出來。督察院站出來很正常,主管部門由前代的御史台發展而來,主掌監察、彈劾及建議。與刑部、大理寺並稱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會審,亦稱「三司會審」。

小老弟這是捅了馬蜂窩了,一個個的大臣看起來是很憤怒的,一個個的都是在彈劾了。

這個時候孔訥也不能裝作沒事人了,他顫顫巍巍的站出來了。在一眾人的關注當中高舉奏折跪下,這並不意外,他要是不站出來那才是讓人失望了。

孔訥悲憤異常,高舉奏折語帶哽咽,「臣有本奏!魯王世子污蔑臣父祖!」

朱允煐還是沒有太多表情的樣子,雖然站出來了十來個大臣,看似聲勢浩大,只不過這樣的一些所謂壓力,對于他來說根本沒有什麼影響。

朱允煐表情淡定,只是平靜問道,「哦?魯王世子昨日所言,可是事實?」

忽然間,很多人似乎意識到了什麼。別看現在坐在龍椅上的那個年輕天子語氣平淡,但是這些話說出來的時候,無疑會讓一些人心里有著驚濤駭浪。

孔訥心里一驚,而這個時候朱允煐繼續說道,「昨日朕命人翻閱典籍,魯王世子所言樁樁件件都有錄在案。衍聖公,這可是事實?」

「臣年幼。」孔訥被唬住了,隨即找了個理由,「臣並不知情。」

而這個時候右副都御史站出來,幫腔說道,「陛下,先衍聖公孔公上奏諫言,乃臣之本份!」

好吧,這個理由是相當不錯的。魯王士子朱肇煇在翻舊賬,在彈劾元朝時期的衍聖公孔克堅,而現在的大臣有觀點。那就是孔克堅當時是元朝的官員,為元朝效力很正常,那是臣子本份。

孔訥這個時候不說話,而其他的官員一個個的也都得到了信號。

他們一個個情緒激動,先衍聖公當時只是在偽元為官,所奏之事並無不妥。現在若是皇帝陛下翻舊賬,哪怕是會讓天下士子寒心,尤其是大明很多文武百官也都是有在元朝為官的經歷。要是真的翻舊賬,這些人心里難安啊,會讓百官心寒。

這一個‘大勢’,看起來也是很有道理的,似乎也是比較有說服力的。

不少文武大臣的意見都是翻舊賬不可取,畢竟大明確實有不少官員都有在元朝出仕的記錄。要是現在追究這個事情,那麼不少官員就是有了罪名,這確實不妥。

而且也有人有觀點,孔克堅當時雖然是在為元朝皇帝勸諫,是抵抗大明的王師。只是孔克堅是元朝的衍聖公,他是奉公體國,他的做法按照普世價值來說也是一個臣子的本分。若是他拿著元朝的俸祿不辦事,那才是讓人失望的事情。

這看起來是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可,尤其是孔克堅並沒有為大明出仕。所以若是現在追究孔家人,尤其是追究孔克堅的罪名,很多人在這個時候是會有著不服氣的。

朱允煐這個時候開口,緩緩說道,「唐開元年間追封孔聖文宣王,此前多有文宣公。只是將孔聖的謚號加在後裔身上,這並不妥,所以在宋至和,文宣公該為衍聖公。」

朱允煐繼續說道,「孔子之後以爵號褒顯,世世不絕,其來遠矣。自漢元帝封為褒成君以奉其祀,至漢平帝時封為褒成侯,始追謚孔子為褒成宣尼公。褒成,其國也;宣尼,其謚也;公侯,其爵也。後之孫雖更改不一,而不失其義!」

這就是‘衍聖公’的由來,與以往的褒成、褒尊、宗聖、奉聖、崇聖、恭聖、褒聖等封號相比,「衍」寓意聖裔持續衍展、世代繁衍無止境,代表了封建帝王尊孔崇聖的至高境界。

孔訥‘不明就里’,不少文武大臣們也靜待下文,因為他們的皇帝陛下在說著衍聖公的由來。

緩緩起身,朱允煐居高臨下問道,「孔聖修訂六經,著《論語》。衍聖公之爵位,也是歷代君王感孔聖之恩德。只是這衍聖公,應該是奉行孔聖之遺德。」

朱允煐表情嚴肅起來,追問道,「衍聖公,可為嫡長?」

朱允煐的話音剛落,這也使得奉天殿一片嘈雜。看起來不止是朝臣們在‘發難’,他們的皇帝陛下現在也是在發難了。

孔訥這個時候也是有底氣的,連忙說道,「回陛下,元延祐二年,孔氏族人上奏。親取孔氏族譜查考,確定宗子繼承人應該是孔諱思晦。」

朱允煐微微點頭,隨即笑著問道,「孔思晦,是嫡長?」

孔訥內心惶恐,也不解,「回陛下,臣不敢欺君,先祖確為嫡長!」

朱允煐平靜開口,緩緩說道,「相信孔氏也有族譜,只是宋自孔端友以後,由于宋金元三朝並起紛爭,使得孔子後裔冊封出現了南宗和北宗。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之子孔璠為衍聖公,主持曲阜孔廟祀事,其人為孔端友之弟,是北宗之始。」

不少文武大臣對視、竊竊私語,本來大家覺得魯王世子只是在質疑衍聖公是在蒙元出仕。這其實沒多大麻煩,稍微糊弄一下就好,畢竟在蒙元出仕的文人士子不少,也有不少的武勛戰將。

可是現在的皇帝陛下呢,直接質疑起來了衍聖公的合法性了,直接是從根上在質疑孔訥、孔克堅這些人了。所謂的嫡庶之分,還是很明顯的。

在孔訥滿腦袋冷汗的時候,朱允煐繼續說道,「孔璠為衍聖公後,有孔拯、孔摠、孔元措等襲封衍聖公,是為北宗。孔元措隨金政權遷往汴京,曲阜孔廟則由其族兄孔元用主持祀事。蒙古族佔領曲阜,先後以孔元用、孔之全父子為衍聖公。這樣,宋金元三朝並起,各有一個衍聖公。」

朱允煐露出笑容,隨即說道,「隨即,孔元措入仕蒙元。」

這其實是委婉的說法,只是孔元措所在的金朝被蒙古所滅。好在孔元措為衍聖公,只是換了主君成為了蒙古人的衍聖公了。

朱允煐居高臨下,看著孔訥問道,「此前你說孔氏族人要求嫡長,又曾因孔元措無子,由其弟孔元的孫子孔湞為嗣,孔氏族人言孔湞不修祖祀,且非孔氏之宗、其母改嫁,也不可為孔氏宗。」

孔訥這個時候趕緊說道,「回陛下,元忽必烈時,五十二世孫孔諱洙歸元,讓位于曲阜宗子。」

孔洙讓封孔之全,這是因為孔洙是南宗末代衍聖公。宋元政權更迭中,所謂的以運用儒家智慧、從容應對威逼利誘,恪守忠孝節義,保全孔子家族。

孔訥的意思是很明顯,現如今的孔氏宗族雖然不是嫡脈,但是是合法繼承。

朱允煐不置可否,隨即笑著問道,「哦?這麼說來北宗方為正統?」

這一下朱允煐算是徹底的圖窮匕見了,這也使得朝堂上一片嘈雜。今上這是在徹底的質疑如今的衍聖公一系了,這是在質疑所謂的北宗根本就不具備合法性。

冷哼一聲,朱允煐厲聲說道,「孔聖乃天下文宗之祖,孔氏族人也當恪守禮法!孔洙讓封,或為蒙元暴政!只是如今這些年,汝等可曾想過讓封、可曾想過孔聖嫡脈?!」

孔訥猛地抬頭,淒聲嚎道,「陛下,臣乃孔氏嫡脈!」

朱允煐可不管那些,徑直說道,「孔聖嫡脈為天下大事,不可混淆!朕決意追本溯源,嫡庶不可混淆,旁支以圖取代嫡脈,滑天下之大稽!」

這一下不只是孔訥慌了,很多的文武百官也都慌了起來。

他們覺得孔訥沒錯,因為當時的孔洙讓封,看起來是自願將嫡脈讓給了孔訥的祖先。

可是當今皇帝說的也沒錯啊,孔洙那一脈才是正統啊,孔訥這一脈完全就是蒙元皇帝扶植起來的。說句難听的話,孔訥這一脈是蒙元皇帝認為的正統,是忽必烈冊封的孔子嫡脈!

這,有些難辦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