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228 這不是地圖炮

徐妙清最近這段時間有些忙的腳不沾地,事情實在太多了,需要她這個母儀天下的皇後來做主。這些事情都是她的責任,很多的事情也都是她出面才是最名正言順的。

比如說召見命婦等等,這就是徐妙清的責任。畢竟她是皇後,朱允煐有些時候不方便出面優厚心月復大臣,徐妙清可以出面。

理論上來說,王朝運作中,外事五權、內事五枚。

五枚,是五項財權的總稱,取梅花標識,均由母系執掌,取其「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的意思,協助以父系進行對五權的管理、平衡。

這些都是無比重要的正事,尤其是大明好些年沒有皇後了,現在總算是有著一個母儀天下的皇後了,當然這也使得很多的命婦們卯足了勁,必須要多走動、多求見。

尤其是那些勛貴家族出身的,誰不知道當朝皇後是中山王徐達之女,誰不知道當朝皇後地位特殊啊。這樣的一些先天優勢,也確實會讓不少命婦心動。

她們以前可能是徐妙清的長輩,可能和徐家關系比較親近,甚至很有可能和徐妙清是未出閣的閨蜜等等。以前徐妙清只是太孫妃,倒也不好請旨入宮等等。但是現在就不需要擔心那些事情了,命婦們算起來也都是要歸皇後來管。

更何況現在接近年關了,皇宮里的很多事情也都是需要安排起來的。

太上皇退位、新皇登基,算起來新皇還有了公主,這都是一樁樁的事情,都是值得慶祝一番的。大明朝的皇家,也需要在這個時候展現出來欣欣向榮的一面。

只會宮女、太監布置著皇城,作為皇後的徐妙清少不了也需要展現出自己的母儀天下。濟養院是老朱提出來的,但是小朱在這件事情上也投入了很多的力度和資源。

太上皇和新皇愛民如子,皇後自然也少不了需要出面一下。以前的馬皇後愛民如子,她可沒少做一些救助貧民的事情,想法設法的讓大明的更多子民吃飽穿暖、無後顧之憂。

朱允煐這個時候也沒有閑著,繼續批閱著奏章,也有些好笑,「現在這些個士子,估計都不好在家過年了。以後會試的時間,也得改改。」

確實得改改,這都是二月會試,一些路途遙遠的士子早早的就要出發了。過年什麼的,那時不可能的,甚至很多的士子這一次走出家鄉,一輩子就沒辦法回去了,說不定也要和自己的親人永別。

自言自語的朱允煐樂了起來,看似是對于儒家沒有太多的好感。但是朱允煐也很清楚,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儒家文化對于他的影響都很大。所以有些時候,一些做事的方法有意無意的還是有些看起來比較儒家傳統的。

沒什麼問題,朱允煐隨即對王承恩說道,「去召茹。」

王承恩自然不會親自跑腿,他只需要交代手底下的小太監就好,伺候在朱允煐跟前,這對于王承恩來說最重要的事情,這甚至也可以說是他唯一的工作內容。

內閣,朱允煐覺得自己真的要考慮內閣的事情了。要不然每天的政務一大堆,實在是處置不來。

其實現在的大明就有大學士,老朱是洪武十三年廢掉了丞相和中書省,十五年仿宋制設殿閣大學士,以為皇帝顧問。只是現在的內閣大學士,可以說是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的,更不要說想著要什麼權力了,和明朝中後期的內閣大學士完全是兩個概念。

在等待著茹過來的時候,朱允煐也沒有閑著,繼續看著奏章。

「看樣子過兩年得進行人口普查了。」朱允煐模著下巴,喃喃自語,「現在我大明的土地,怎麼說也要超過4.5億畝,這才是最保守的數字。」

洪武十四年,大明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普查,也是為了編制了魚鱗冊。當時的數字是四億畝,一個不算特別多,但是絕對可以養活大明子民的土地規模。

也因為大量的監察御史參與和監督了此次普查,這樣的普查數據還是比較可靠的。

朱允煐繼續翻閱著奏章,隨即皺眉,「讓戶部將各地糧稅送過來。」

還是用數字來說話,這也是最有發言權的。對于大明的稅收政策,朱允煐是真的想要改一改。兩稅法確實很不錯,只是兩稅法也確確實實有著一些先天不足。這對于朝廷不好,對百姓也不好。

只是現在就開始進行稅制的改革,可能也是需要大動干戈。說到底就是現在的兩稅法還沒有暴露出太多的不足,大明現在也根本沒有出現太多的土地兼並或者隱瞞土地等等事情。在洪武皇帝跟前,確實有不老實的人,不過更多的人還是會知道害怕。

朱允煐確實動了心思,阻力很大啊,現在就去改革可能真的為時尚早,他還缺少一些契機。

在朱允煐沉思的時候,王承恩小聲的說道,「皇爺,茹大人在殿外候著呢。」

朱允煐點了點頭,隨口說道,「既然來了,就宣他入殿吧。」

來到了武英殿的茹立刻大禮參拜,「臣茹拜見皇帝陛下。」

「茹伴讀,無需大禮,平身吧。」朱允煐笑著抬手,隨即對王承恩說道,「給茹伴讀搬張椅子過來,坐著聊。」

茹心里打鼓了,他確實是今上在潛邸時的老臣,是今上年幼時的伴讀。但是茹心里清除啊,今上一直都是一個特別有主見的人。要說真的和今上關系多麼親近,茹自己都不敢保證。

大概是自己的兢兢業業,以及有些能力,或許也是因為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其實也不能派出今上還是顧念舊情,抑或是今上有意無意的將茹確立為某個類型的榜樣。

茹在想些什麼,朱允煐不知道,他只知道茹正襟危坐。這也沒辦法,不要說現在了,就算是以前,很多的文物勛貴在朱允煐跟前的時候都不會松垮垮的坐著。半張輕輕的挨著椅子,全神貫注的隨時準備蹦起來回話等等,套路早就熟悉了。

確實需要更加的仔細、謹慎,畢竟今上的身份不同了。現在在面前的是皇帝陛下,不是皇太孫殿下,這里面可是有著本質的區別。儲君和君主,也可以說是完全的兩個概念。畢竟再被看好的儲君,也有沒有順利登基的可能性。

更何況因為太了解今上,茹很擔心在今上這樣的和顏悅色下,是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或者干脆一點兒的來說,今上要讓他這個吏部左侍郎、今上第一心月復去得罪人了。

「二月就要會試,茹伴讀可有準備?」朱允煐和顏悅色,一副很重視會試的樣子,「掄才大典可不能馬虎,我大明日益強盛,皆賴太上皇英明、群臣輔佐。現如今科舉取士,也該用心,我大明需要更多人才。」

茹立刻起身,恭謹說道,「陛下放心,臣等不敢懈怠。」

「對茹伴讀,朕還是放心的。」朱允煐笑了起來,繼續和顏悅色的說道,「只是茹伴讀,知道為何今科要分南北兩榜?」

茹太知道了,此前還是皇太孫的今上提出南北榜,可是在朝堂上引起軒然大波。不要說朝堂上了,民間、尤其是南方士林,對于此事也是議論紛紛,少不了的會有不滿。要說有人在妄議朝政,其實也沒什麼問題,咒罵太孫等等,也都是有的。

畢竟南方文風盛,再者就是現在朝堂上的文官,大多數也都是出自南方,尤其是江浙一帶,那更是朝堂上文臣密布,幾乎是佔據著大明文官體系的半壁江山啊。

「陛下雄才大略,北地學風不盛,北地學子確實難以南方士子爭輝。」茹乖乖懷大,當時可有不少大臣被貶黜,茹記憶猶新,「北地民心思歸,陛下是給北地學子機會。」

朱允煐笑著擺了擺手,說道,「也別說那些場面話,朕就是知道北地的學子若是和南方士子同考一張卷子,怕是一科進士有八成以上都是南方士子。朕是要收北地學子的心,只是這也就是一些上不得台面的花招,不是正途。」

確實不是正途,這簡直就是有意識的在降低北方學子的考試難度。主要還是北方的士子,現在的‘學習成績’確實不夠好,只能給他們一些機會了。南方的同學們,暫時委屈一點,說不定還要委屈很長的一段時間。

茹好像明白了,說道,「殿下,可是南北榜取中人數相當?」

朱允煐笑著擺手,認真說道,「那也不必,北地士子要說文采確實不如南方士子。稍微留些體面,給了三成的名額給北地士子。且記好了,就算三鼎甲沒有北地學子」

茹一下子明白了,今上需要一些北方的學子中進士,但是也知道北地的學子才華有限。

所以給一些名額,只是也不會完全就是絕對的‘公平’。在收買北地學子人心的時候,朱允煐也會給那些北方的學子壓力。

現在可不是蒙元當政,別想著放羊了,乖乖讀書、別被南方人看不起!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