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老朱的壽宴足夠的熱鬧、和諧,很多人也都覺得在皇帝壽誕之後,自然是需要繼續投入到工作當中。按照他們的對于皇帝的了解,勢必是接下來繼續努力工作,不會休息。

這確實算得上是朱皇帝的性格,這就是一個工作狂。有著這樣的一個頂頭上司,手底下的人一個個的也被迫成為工作狂,想要休息都是難上加難。

看著頭發花白的老朱坐在龍椅上,朱雄英這個皇太孫一反常態,很多的事情在朝堂上直接就和文武大臣們討論起來,一點都不含糊的樣子。

這也是有些反常的,哪怕大家都知道皇太孫的地位和分量,也都知道皇太孫早就在批閱奏折、處理政務。只是以前的皇太孫在朝堂上,基本上都是少說多听的樣子,而不是現在這樣主動站出來,主動的去處理一些事情。

「遷都之事乃國策,此事不容商議。」朱雄英開口了,對茹說道,「愛卿且去擬一份名單,六部右侍郎需遷都北平,五寺均為右少卿出行。督察院為左副都御史,通政司由右通政先行去北平。六科,且有左給事中吧。」

這一下大家都明白了,皇太孫的意思就是中樞部門,都是由各個部門的三把手先行遷都北平。

茹沒有反對,只是說道,「殿下,若是各部均有要員離京」

「少了一個人,你們就干不成事了?」老朱不高興了,他忍不了,「離了一個要員,朕的中樞各部,少了拿主意的人了?」

面對老朱的怒氣,大家在這個時候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還是接受皇太孫的提議吧。至于反對遷都更是不用想,此前已經連續幾次清洗反對遷都的人了。

茹這個時候再次說道,「殿下,中樞各部均遣人去北平,北平與應天府相去甚遠」

朱雄英擺了擺手,說道,「若有大事自然快馬傳信,各部此去北平,也只是先行安頓,不會有太多政務。各事務,還是由應天府處置。屆時也該有親王坐鎮」

坐在龍椅上的老朱又開口了,「這事,咱看便讓晉王先過去看著,允熥」

朱雄英咳嗽一聲,老朱一下子反應過來了。他的這個嫡次孫又跑了,跟著周王朱棡、湘王朱柏跑了。目的地是‘蜀秀才’蜀王朱椿的地盤去了。

這是一個連老朱都稱之為‘蜀秀才’的王爺,本性孝友慈祥、博綜典籍,正妃就是藍玉的女兒。這一位也算得上是老朱比較喜歡的兒子,因為比較省心,有賢王的潛質。

其實現在很多親王還沒有回封地,周王他們跑了是因為拿到了聖旨。至于聖旨是怎麼來的那就不好說了,反正是朱允熥拿來的,這可是真正的聖旨,可不是矯詔。

朱雄英這個時候說道,「皇爺爺,孫臣覺得楚王久鎮武昌,也曾平定大庸、道州,征討雲南、西蠻,此去北平最為合適。除此之外,楚王為為宗人府右宗人,也合適。」

老朱想了想,說道,「也是,那就楚王吧。鄭國公常茂久在北平,也一並過去。」

常茂為什麼去北平,大家心里都明白。要不是因為皇太子早逝,說不定常茂會一直和皇太孫留在北平。真的要說起來,鄭國公一系是最支持遷都的,因為他們是皇太孫的母族,他們也都知道遷都北平的事情皇太孫出力很大。

而且為什麼是常茂去北平,大家心里也都有些猜測,肯定是盯著楚王朱楨。別看當初朱楨是隨皇太子朱標入文華殿听儒臣時講,只是他好像對于皇太孫成為名正言順的儲君,他是有怨氣的,多少也是有些牢騷的。

有些事情,看起來就是這麼愉快的被決定了,反正朱雄英是覺得心里比較愉快。至于其他人這個時候是不是很愉快,那其實就是比較難說了。

一些文武肯定是不高興了,他們可能要離開一段時間的中樞了,要去苦寒的北平了。這可不只是各個中樞部門的事情,五軍都督府、勛貴肯定也都是要派人去北平的。

下朝後,老朱就沒好氣的對朱雄英說道,「你這鈍刀子割肉的手段,倒是越來越熟了。」

朱雄英立刻開始裝傻,只是眼看老朱糊弄不過去,朱雄英才說道,「六叔離了武昌也沒壞處,四處去看看。正好也該派兵了,六叔不去北平,難道又讓他請餉後又不親蒞軍?」

這就是朱楨去年做的事情,本來該是他帶兵平定叛亂。結果是要了軍餉後不去軍隊,這也使得老朱異常生氣,這些個兒子就沒幾個能讓他真正省心的。

也不能說是鈍刀子割肉吧,只不過這一次楚王不在武昌,朱雄英也好名正言順的將楚王三衛全都給調走。去西南邊陲好了,去繼續給陳朝施壓,到時候也好繼續經略中南半島。要是打下來了中南半島這些地方,朱雄英覺得也好安置一些親王啊。比如說楚王朱楨,一旦他去了中南半島開國,武昌這樣的地方也就好收回來了,而不是楚王封地了。

對于這些事情,朱雄英還是有著他的一些小算計,他也沒覺得這有什麼不好。

朱雄英的那些小心思,老朱自然是再清楚不過了,但是現在的他也確實懶得多說什麼了,習慣了這些其實也就差不多了。

畢竟朱雄英從來都沒有掩飾過自己對親王過高待遇的一些不滿,一直都有削弱親王權利、地位的心思,在這些事情上也不只是有想法,也做了很多的事情。

唯一讓老朱比較欣慰的,自然也就是他的這個孫兒雖然對親王們的待遇過高有些怨言,但是現在看起來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好的,還是給宗室們留了不少情面,也想了很多安置宗室的辦法。

有些事情,老朱也覺得自己現在確實沒辦法顧得上了。雖然他是一個很強硬的男人,只是這幾年老朱也能夠感覺到自己在衰老。

和老朱聊了一會兒,朱雄英開始忙著批閱奏折了。

現在也是收稅的時候了,現在的大明也是以兩稅法為主,通常是夏秋兩季征收,是重要的稅收來源。

雖然現在多了一個海外財源,只不過那只是白銀而已。其實朱雄英在意的還是一些物資,銀子在有些時候也就是流通的貨幣而已,糧食這些才是真正關系到民生的。

「大明的稅,還是低了。」朱雄英搖了搖頭,有些感慨的說道,「得想辦法加稅啊,要不然以後肯定會越來越難做。」

不怪朱雄英想著加稅,主要是大明的田稅,雖然是按照土地面積、土質等級征收田稅,一般來說是收獲量十分之一。

具體一點的就是官田每畝收稅五升三合五勺,農田減少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因為犯罪查抄等原因充公的沒官田一斗二升。

做個對比的話,宋朝差不多是每畝一斗,元朝是三升,明朝的田稅官田比元朝多了二升,民田和元朝規定差不多,比起宋朝輕多了。

當然這也是分地區的,老朱對蘇州府的稅收征的一直特別重。

一些人說是老朱這麼做,肯定是為了報復。因為蘇州在元末是張士誠的大本營,朱元璋攻打張士誠時,當地百姓為張士誠守城。

實際上主要還是大明立國之初,蘇州這一代是重要的糧食產地。

以後還要改改,蘇州的百姓不該有那麼重的負擔。當然其他的地方,在休養生息後也需要慢慢的被提高稅收的標準了。

朱雄英很清楚,現如今這樣的年代根本不可能完全說不征收田稅。他能夠做的事情,大概也就是在稍微提高田稅的同時,盡可能的減去一些其他的苛捐雜稅。

除了對田稅之外,朱雄英對商稅自然是更加重視的,他也知道這是朝堂最重要的財政來源之一。

現如今的大明不可能像歷史上同時期那般閉關,不管是海外貿易還是現在國內的一些商業活動,都是相對不錯的狀態。而商稅的提高,朱雄英也覺得勢在必行。

可不能只是便宜了一些世家大族,也不能只是養肥了一大堆富豪士紳,這些事情也都是朱雄英需要考慮的事情,是他需要做好的事情。

治理好一個國家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可不只是說有著一支雄壯的軍隊就足夠了。大明朝也需要保證有著穩定的財政體系,只有這樣才好真正的將各個系統、各個環節運轉開來。

朱雄英喜歡開疆拓土不假,但是這不代表朱雄英肯定是要窮兵黷武,那是不現實的一件事情,那可不是特別好的做法。

回到東宮的朱雄英開始休息,本來這段時間就是比較忙的。但是朱雄英很清楚,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他會更加的忙碌。

不管對于這樣的事情,朱雄英骨子里還是比較喜歡的,忙一點是好事情,他最好怕的就是無事可做,就是手里的權利會被奪走。

忙或者累,那是真的。只是心里的成就感、權利欲,更是朱雄英在意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