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作為洪武二十一年的榜眼,卓敬自認為還是有些才華的,也確實有著抱負。

現如今的卓敬在一些人看來也是前途一片光明,因為他的聰穎絕倫、博學多才,因為他足夠的智慮深遠、為人耿直、不避權勢。

只是卓敬也有自己的擔憂,他算得上是皇太孫的班底,算得上是佼佼者之一。可是在皇太孫這邊,卓敬也不敢自負,有一些同僚看起來比他更受皇太孫重用。

茹就不用說了,昔日的太孫伴讀,而且本身就是聰穎好學、勤于職守、慎于言行。練子寧以文學聞名,現如今更是太孫側妃生父,地位也就不同了。包括黃子澄,那也是學識淵博的人,在士林當中頗有聲望。

皇太孫手下群英薈萃,卓敬知道自己相比起其他人搶佔先機,但是想要出頭並不容易。哪怕他現在是戶部郎中,已經是正五品了,隨時都有可能向上挪一挪,到時候就有資格上早朝了。

接到太孫教令的卓敬不敢大意,立刻匆匆趕往文華殿。至于一起坐班的同僚羨慕的眼神,卓敬已經習慣了,誰讓他是太孫班底呢,自然也就有著更多的機會。

王承恩通稟後,朱雄英只是點了點頭。不是故意敲打,而是朱雄英在看折子,暫時沒有時間理會卓敬。進了文華殿的卓敬,自然恭謹的候著了,這也是臣子們應該有的態度。

朱雄英放下折子,對卓敬說道,「惟恭,對于錦衣衛,你是如何看待?」

卓敬連忙說道,「錦衣衛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屢立奇功。只是如今錦衣衛勢大,掌管刑獄,有巡察緝捕之權。殿下,錦衣衛雖為天子親軍,只是多有凌辱、虐待囚徒之舉,這些人也多有羅織罪名、制造冤案之舉!」

朱雄英微微點頭,隨即問道,「惟恭的意思,本宮廢了錦衣衛?」

「殿下,錦衣衛不可廢!」卓敬連忙說道,「錦衣衛雖多有不法之舉,但是這些人到底是天子親軍,監督百姓、勛貴,搜集情報、策反敵將,豈可因噎廢食?」

朱雄英笑了起來,隨即說道,「只是這錦衣衛行事過于慘烈,本宮年少時曾去過詔獄,實在不忍。這樣吧,你今日回去後寫道折子,這錦衣衛也該整治一番了。」

卓敬立刻領命,攻擊錦衣衛這樣的事情,他是沒有絲毫壓力的。因為錦衣衛實在是太過囂張跋扈了,很多的文武百官也都畏懼錦衣衛。攻擊錦衣衛,這沒壞處。

只是當卓敬離開文華殿的時候,忽然間冒出冷汗,他險些犯下大錯了。

很明顯太孫已經確定了要整治錦衣衛,這一次讓他過來,只是讓他挑起這件事情的。要是剛才說了一些廢黜錦衣衛這樣的事情,卓敬根本不需要懷疑,他在太孫心目中的地位要下降一截,太孫可不是那麼容易糊弄的。

在皇太孫面前還是不要耍那麼多的心機,好好的辦事才是最重要的,皇太孫不喜歡心眼多的臣子。

卓敬在想些什麼,朱雄英確實不是很在意。但是他對于卓敬剛才的表態是比較滿意的,錦衣衛自然是需要整治一番,但是如果有人敢說廢掉錦衣衛,朱雄英就要分析一下那人的動機了。

繼續在文華殿處理著公務,朱雄英也時不時的在傳召一些文武、六部官員,有些事情確實需要多問一問。

這些文武大概也習慣了一些事情,武英殿的皇帝陛下會隨時傳召他們。而文華殿的皇太孫也會下教令,這一點也不會覺得陌生或者抵觸,因為以前文華殿的主人是皇太子。

只是需要問問傳旨的太監就好,只要搞清楚是皇帝召見還是太孫召見就行,這對于文武百官們來說並不算陌生,這些年都是這麼個套路。

朱雄英坐在文華殿,翰林學士劉三吾、侍讀張信、侍講戴彝等人先後奉詔,來到文華殿。

「臣等參見皇太孫殿下,殿下千秋。」

朱雄英平靜抬手,「眾愛卿平身吧。王承恩,給眾愛卿看座。」

有皇太孫賜座,這少不了的就又是一番謝恩了,只不過也就是稍微的走走過場而已,沒有人太當回事,這也算不得是多麼厚重的賞賜。

其實這些人來到這里,大概也能給猜到是什麼事情。其實今年的會試,大家都听到了風聲,會是皇太孫殿下主考,這也讓不少人感覺到激動和期待起來了。

畢竟這麼些年來,皇太孫不親近儒生、不尊孔孟的名聲還是有的。現在皇太孫主考,在一些人看來就是皇太孫改邪歸正了,是皇太孫要重用聖人子弟的強烈信號了。

朱雄英可不知道這些人是在想些什麼,就算知道了估計也就是嗤之以鼻而已。

儒家還是有用的,先不說儒家的思想已經深入了這麼民族的基因。就是儒家很多的觀點對于封建皇權有利,朱雄英顯然就不會直接的全部推翻,不會想著去另起一門學術。

最多也就是稍微的制約一下儒家,不會讓儒家一家獨大,更不會讓文官們都是來自儒家,讓文官集團天生有著一些親近、抱團,那才是不符合朱雄英利益的,不符合皇帝的利益。

哪有那麼多的嫉惡如仇或者極端,有著的只是利益和立場的不同而已。

朱雄英緩緩開口,說道,「陛下聖命,由本宮主持今科會試。眾愛卿回去擬寫條程,將歷次科舉試題、進士籍貫等等統計一番交予本宮。」

對于朱雄英的話,這些人自然沒有意見,覺得這基本上也是符合套路的。唯一不同的,大概也就是朱雄英要了此前的一些進士的籍貫而已,這自然也算不上什麼事情了,稍微統計一下就好。

這可是難得的和皇太孫辦差的機會,抓住了這個機會說不定就可以得到皇太孫的賞識,說不定就有機會一飛沖天。畢竟現在的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清貴的職位,沒有實權不說,俸祿等等也是比較少的。

既然都來當官了,不管是為了濟民、安國,或者只是為了達官顯貴,那都是要努力往上爬的,要不然何必在朝堂上打熬呢。

大明的俸祿不算高且不說,文官更是一個高危的職業,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被皇帝陛下斬了,說不定還是全家一起去刑場的。要是沒點動力和期盼,誰願意做這個高危的事情呢。

會試的事情還是需要重視的,現在天下太平了,科舉取士自然是最重要、最穩妥的取士的途徑。

這可不是什麼為了籠絡讀書人,單純的就是因為現在的大明還缺少各種基層官員,大明的官場上也需要足夠多的新鮮血液。

這些讀聖賢書的也不能說都是人才,但是在這個識字率很低的年代,這些讀書人是稍加培養的話,還是可以期待著他們在當好地方官。要是有才華、潛力,說不定可以在朝堂立足。

現在就興辦學校之類的,朱雄英考慮過這些事情,但是他也知道這樣的事情目前來看不是很現實。

先不說如果開辦‘新式學校’,這是需要足夠長的時間才能看到一點成效。單單就是現在的百姓溫飽未必完全解決,說開辦學校什麼的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到時候這些學校還是為士紳做嫁衣。

就目前的生產力階段,主要的科舉選才還是依靠聖人子弟。朱雄英只是會對儒家加以限制,從來都沒有想過完全推倒,或者是廢棄。

不要說他只是皇太孫了,就算是皇帝也沒辦法完全做到這些。

朱雄英心情不錯,看起來是處理好了一天的朝政。相比起以前,朱雄英現在需要做的事情多了很多,他也越發覺得自己需要考慮一些事情了。

老朱是工作狂,而且對外人充滿著不信任感。在丞相被廢黜後,老朱更是大權獨攬、皇權高度集中。

這對皇權來說當然是好事情了,只是這樣的事情也會讓皇帝的工作量暴增。這要是不組個內閣之類的,每天都要被這些事情給纏住,這顯然也不是朱雄英所希望看到的事情。

慢悠悠的散著步、稍微活動一下筋骨,對于鍛煉身體這樣的事情,朱雄英是從小就在堅持。哪怕這和一些現在的人理念不同,但是朱雄英知道生命在于運動,必要的鍛煉是很有必須的。

「英兒,咱給你看個折子。」老朱興致勃勃,遞給朱雄英一份奏折,「這是咱的《寰宇通衢》,這是咱的大明江山!」

這就是初稿,老朱以輿地之廣,不可無書記載,便命翰林儒臣以天下道里之數編類為書。所以現在,基本上是統計出來了大明的主要交通要道,以及邊疆之地。

朱雄英也興致勃勃的看著,這就是一個大一統王朝,朱雄英也有理由相信大明的疆域會越來越大!

「皇爺爺,咱的大明還不夠大!」朱雄英眉開眼笑,對老朱說道,「如今大明國富民強,又有諸多糧食儲備、兵械、軍馬也足,百戰精兵枕戈待旦。皇爺爺且看著,孫兒肯定開疆拓土,在皇爺爺的豐功偉績再增光輝!」

老朱眉開眼笑,他的孫兒果然有志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