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時間悄然進入洪武二十六年,老朱在開春的時候就是心情愉快,覺得人生幾乎圓滿。

他的事業就不用說了,打下了一個偌大的江山。現在總體來說吏治清明,這些年的休養生息也讓百姓有著些期盼。大明越發民富國強,四周的一些蠻夷自然不敢妄動。

斜靠在榻上的老朱倒了杯酒,愜意的喝了一口,隨手抓了幾粒花生扔進嘴里。這個工作狂皇帝可以休息一下,因為在乾清宮的御案旁,一左一右有著兩張小桌子。

朱雄英自然是去不了北平的,不只是因為現在的北平很多的事情看起來規劃、推進的很好,不一定需要朱雄英親自坐鎮。最主要的還是徐妙清懷孕,這可是不折不扣的大事。

這可不只是老朱家子嗣傳承的事情,這甚至可以說是事關國本,可不能馬虎大意。

「爹,明年是甲戌科,要不兒子去主考吧。」朱雄英翻著奏折,隨口說道,「說起來這些年,朝野上下都說兒子沒有文名、只好武事,這一科還是兒子主考吧。」

批閱奏折的大朱抬頭,有些好笑的說道,「你去主考,怕是要有一大批才子落榜。這可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你可想清楚了。」

朱雄英笑了起來,信心還是比較足的,「看看仕子才學如何,也是一個好事。我去主考吧,就是殿試的時候,別說我這邊盡找了些只會做事、不會寫文章的讀書人就好。」

老朱滋溜溜的喝了口酒,說道,「這事咱也應了,你就是找個名字都不會寫的,咱也給狀元。」

「父皇!」大朱無奈,沒好氣的說道,「父皇若是真的沒事,來批些奏折。這朝鮮使者恨不得每天都要上折子,這般晾著可不是好事。」

老朱翻了個身,斜靠著更舒服了,「兒子、孫子都長大了,可以給咱分憂了。咱也老了,這些事情還是你們看著辦吧。孫子歲數不大,兒子可以辦好這些事。」

老朱現在安心,可是那些個朝鮮的君臣們此刻就非常不安。他們不斷上折、請罪,就是希望大明在釜山的軍隊不要持續施壓,或者是歸還那些戰俘。實在不行,開出條件啊,不要讓遼東的大軍持續大軍壓境,朝鮮軍民要崩潰了。

大朱這個時候開口了,說道,「明日我就寫封國書,讓老四帶人過去。東瀛能打成什麼樣,老四能不能在那邊穩住,那就要看他有沒有出息了。」

「機會咱是給他了,又給他兵、給他糧的,還要咱打好了江山給他?」老朱沒好氣的說道,「咱給了他起家的本錢,尋常百姓分家,給副碗筷算是行了。咱給老四的,可不少。」

都是兒子,老朱還是有些區別對待的。但是對其他兒子們,老朱也不算差。

朱棣對于當親王是比較滿意的,可是他對于自己只是一個親王,偶爾的時候也會不滿。有些時候想想自己一身本事,如今只能當個富貴親王,會有些憋屈的。

太孫的態度暫且可以不提,朱棣也能感覺到他的大哥對于藩王的態度也有一些變化。這就讓他不安了,當個親王處處受制于人,還不如出海去打下一片江山,當一個大權在握的國君。哪怕要稱臣納貢也沒關系,好歹是國君啊。

更何況朱棣也不是孤身上任,他會帶領著自己賬下的護衛,還有朝廷的大軍。更何況他的王府不只是有著一些護衛、武將,文臣也是不少的。進士什麼的難說,但是落拓的讀書人不少,也可以帶去東瀛,去成為那些蠻人的王。

處理完政務,朱雄英就朝著東宮走去,老朱忽然想起來了,「英兒,咱讓人去庫里拿了些東西,你帶回去。讓太孫妃安心養胎,這可是咱老朱家的大事。」

「東宮的庫房放不下了,皇爺爺的那些賞賜還是留著吧。」朱雄英轉身,擺了擺手說道,「皇爺爺也莫要再賞賜了,清兒都有些受寵若驚了。這要是誕下男丁還好,要是女兒的話,她就怕到時辜負了皇爺爺的厚愛。」

老朱表情一滯,隨即說道,「男孩當然最好,女孩也沒事。這個不是男孩,下一次生一個帶把的就是。讓清兒莫要瞎想,安心養胎就是。」

大朱在旁邊搖了搖頭,整個皇城里,要說真不怕皇帝的可能也就兩個人了。至于其他人,在面對皇帝的時候都是緊張的。哪怕現在看起來頗受恩寵,但是誰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呢!

回到東宮的朱雄英心情不錯,隨口問道,「太孫妃今日可是在安心養胎?」

王承恩立刻回答道,「回爺的話,太孫妃在院子里走了半個時辰。婆子、侍女都盡興侍奉著,沒有干礙。」

朱雄英也忍不住笑了起來,他沒有當過爹,也沒有照顧過孕婦。但是有那麼一些常識,朱雄英自認為還算是知道的。

所以他沒有按照現在的一些傳統來,比如說讓孕婦只是安心的靜養,或者是讓孕婦一個勁的進補。他要求徐妙清每天都要在院子里稍微散散步,不要一個勁的補充營養,可不能讓胎兒成長的太大。

到了寢宮,看著微微圓潤起來的徐妙清,朱雄英問道,「清兒,今日的胃口怎麼樣?」

「倒是喝了一些粥。」躺在榻上的徐妙清頗有些撒嬌的說道,「剛剛歇下,臣妾听殿下的吩咐,在院子里可是走了不少路。」

朱雄英走到塌邊坐下,笑著將腦袋輕輕貼在徐妙清的肚子上,「這都四個月了,還是沒能听到咱孩兒的心跳。清兒,你說咱的孩兒,到底是像你還是像我?」

徐妙清膽子大了不少,輕輕的模著朱雄英的頭發,「臣妾自然是希望孩兒能夠像殿下。」

徐妙清現在也確實對于生活有著更多的期待,她自然也知道現如今的年代,女子生孩子就如過一次鬼門關。但是對于這些事情,她沒有什麼好害怕的。

如果能夠為太孫殿下一兒半女,那麼她覺得就值了。更何況徐妙清也覺得,她現在也是這個天份最為貴重的女子,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太子宮里有側妃,但是那也就是側妃,可沒有入朱家的祠堂。皇帝的後宮里貴妃、妃、嬪、昭儀很多,可是那些人也都沒辦法入老朱家的祠堂。

雖然那些人都是徐妙清的長輩,可是那些人如果敢在徐妙清的面前擺架子,那結果基本上也都是顯而易見的。這麼些年來,很多人都看出來了一些事情。

沒有皇後,那是皇帝和先皇後伉儷情深。這些年不少文臣想要請奏太子續立太子妃,但是皇帝和太子幾乎無視,要是鬧的凶了,那些文臣很有可能就要被記仇、被秋後算賬。

勛貴們可不會多說什麼,本來太孫就是常系的希望,那是軍方的半壁江山。現如今太孫妃又是出自徐家,太孫的地位自然是更加的穩固。

勛貴和皇家,在某些程度上來說是相輔相成的,大家的利益是一致的。文臣們想要鬧出來一些ど蛾子,那是貽笑大方的。

徐妙清都能夠看出來這樣的一些事情,那些朝堂上的文武們自然也能看出來這些。說句難听的話,現在就算是老朱想要廢掉朱雄英,也是需要費點力氣,朝堂上下估計也是需要傷筋動骨了。

陪著徐妙清說著話,朱雄英覺得現在的生活也算得上是相當不錯的,這樣的生活也是比較充實的。

雖然沒有去北平,朱雄英現在也有意識的不怎麼去朝堂。但是該學習的東西、該做的事情,朱雄英肯定也沒有少學習、沒有少做。

已經十九歲的朱雄英開始有意識的開始去接觸一些朝政,這和他平常批閱一些奏章有些區別。老朱和大朱也有意識的在給朱雄英說著一些處理朝政的注意事項,讓朱雄英更深入的去了解一個皇帝應該注意的事情。

說到底,也就是朱雄英現在學習的,不只是一個官員、政客要做的事情,而是帝王之術,是皇帝對于朝堂的掌控等等,這是正兒八經的接班人課程。

大朱是在朱雄英出生的那一年日臨群臣,听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那時候的大朱十九歲,開始接觸朝堂大事。

而現在來了一個重現,十九歲的朱雄英現在也開始練習國政了。只不過這個時候,是老朱在保駕護航的同時,還有早就處理國政的大朱在旁邊悉心教導。

大明名正言順的皇帝,以及這幾年幾乎就是在干著皇帝工作的太子,這樣的超強陣容也確實可以讓朱雄英學習到很多的東西,對于他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心情不錯的朱雄英覺得一切進展順利,現在的他或許只需要等待著一些事情平穩的推進就好,他現在也不需要著急。

比如說北平那邊的發展,或者是四叔帶著聖旨到了朝鮮,相信很快就要開始正式的征伐東瀛了,這些事情的進展都是相當的順利。

朱雄英該做的事情就是繼續學習,繼續成長,以及在陪著徐妙清養胎。以及偶爾扮演一些特殊的角色,做些有意思的事情。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