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在天津的事情,朱雄英似乎是不需要擔心那麼多,當然這也就是指一些政務方面的事情。李祺倒不一定就是多麼的才干出色,但是李善長就值得信賴了。

哪怕李善長心里有怨氣,哪怕他心里肯定不舒服。不過為了兒孫,一把年紀了也需要拼命。面對一個看起來刻薄的皇帝,李善長也算是認命了。他風光過也落魄過,現階段不是為自己活,而是為了兒孫爭取點機會才行。

朱雄英整理著奏報,他的幾個舅舅看起來也是比較靠譜的,一個個的都是鍍金的好手。雖然搶功勞的意圖非常明顯,只不過也沒有掉鏈子,這也就讓朱雄英比較滿意。

看著李善長,朱雄英說道,「李公,還是要多注意招攬工匠,據說那什麼吹灰法有用。大批量的招攬工匠,我們現在需要大量的礦工。不只是要開礦,更是要冶礦!」

李善長領命,只是心里現在也是在打鼓。

大明為何要跨海去打高麗、東瀛,朝堂上曾經一度是爭吵的厲害。如果不是老朱的威望太高強力壓制,大臣們肯定是早就鬧翻天了。畢竟在他們看來,跨海作戰是不劃算的事情,那是勞民傷財不說,也是師出無名。

什麼高麗那邊權臣篡位,或者東瀛那邊不遵皇令等等,大家都知道是借口。很多人都在擔心,擔心老朱會成為隋煬帝,擔心大明會成為元朝。畢竟隋煬帝征高麗慘敗,元朝去打高麗結果是翻了船。

可是現在李善長明白了,大明這一次出師,就是盯著那些蠻荒之地的金銀礦。而且現在看起來那邊的礦藏驚人,所以大明才需要大量的招攬礦工,去東瀛開礦。

和這樣的皇帝、太子以及太孫斗,李善長心灰意冷,主要是這爺孫幾個都是太厲害了。這是真的天命所歸,不只是一介白衣成了開國皇帝,也是歷史上第一個從南到北統一華夏的,更因為天命所歸,蠻荒之地都有寶藏!

朱雄英繼續說道,「李公曾經輔佐皇爺爺征伐不臣,大軍後勤輜重從未出過問題。過些時日姑父會過來輔佐,李公記得和姑父做好這些事情,天津這邊必須要打理好。」

李善長拱手,表情肅穆,「罪民領旨!」

梅殷會來天津坐鎮,作為老朱最喜歡的女婿,梅殷算得上是頗有才華的。這也看得出來老朱的一些心性,他很多的時候頗有些任人唯親的樣子。好在老朱的這些親戚們,也都靠譜。

佷兒朱文正,外甥李文忠,女婿梅殷,都是有才華有能力的人,自然更加要重用。

在這樣的年代任人唯親也很重要,尤其是大明開過不久,老朱現在還需要不斷的將權利收回來呢。而這一次派遣到北邊的勛貴、文武,很多人也都是未來朱雄英的班底,他的迷你六部現在也基本上是要成型了。

除了文官,武將這邊更是不缺人,老朱放權很干脆,鍛煉朱雄英的意圖也非常明顯。

敲打完李善長,朱雄英也沒有多做停留,他還需要再次回到北平坐鎮,那邊的事情很多。

尤其是馬上大量的文武、勛貴將會來到北平,包括很多的富商、移民要來到北平,這自然也代表著朱雄英會被很多的地方政務給綁住,他需要將這些事情理順,遷都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回到北平,朱雄英立刻收到了黃子澄的奏報。這個國子監四夷院的院正,也是一個御史,這可不只是嘴炮王者,他們的主要角色就是帶著監察的定位。

板著臉的朱雄英狠狠的將奏折仍在地上,厲聲喝道,「讓宋忠帶人去抄家!那些心慕前朝的,男丁發配為奴,女丁沒入教司坊!那幾個豪紳、世家,本宮成全他們!」

狠狠的咬了咬牙,朱雄英說道,「放他們去草原,去尋他們的主子!他等家人一概入賤籍,子孫不得入士!」

朱雄英是真的生氣了,或許是因為元朝時期,統治者給了很多的豪紳、地主特權,那些人自然也就懷念元朝的統治。更何況燕雲之地離開漢家統治數百年,這里的很多人早就習慣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所以哪怕老朱、朱雄英都是在不斷的要求移風易俗,但是有些人表面上看起來是大明子民,可是心里還是在懷念著元朝的統治,在期待著他們的主子能夠從草原再次呼嘯而來、一統天下。

想起來了什麼,朱雄英說道,「讓人去曲阜,我記得孔端友倒也還算好,一直是我漢家衍聖公。但是孔端友的佷子孔璠,他是偽齊的衍聖公,孔璠更是女真的衍聖公!孔元用、孔之全父子兩個,都是蒙古人的衍聖公!」

朱雄英冷哼一聲,頗為嘲諷的說道,「這孔聖人也不知道會不會被這些不肖子孫氣到,這三個衍聖公倒也罷了,兩個是為異族效力!讓孔訥寫好條陳,本宮倒要看看這孔聖人的子孫世襲,要看看衍聖公的傳承!」

朱雄英自然明白,在如今這個年代,想要徹底打倒儒家是不可能的。

其實上千年的燻陶,儒家文化早就融入到這個民族的基因里。哪怕是後世,很多的東西也都是有著儒家的影子。

只不過很明顯,朱雄英就是要敲打一番儒家,就是要讓衍聖公一系丟臉。畢竟現在的56代孔訥,那是正一品,班列群臣之首!

哪怕強勢如老朱,此前也沒辦法將孟子抬出孔廟,更沒辦法否認儒家的地位。因為全天下的讀書人,都自稱孔孟,這就是事實。

朱雄英確實是非常生氣,大明建國二十多年了,還有很多人現在在懷念著元朝的統治。哪怕此前也知道燕雲之地更是懷念異族統治的高發區,可是沒有想到現如今還有一些世家大族的敢頂風作案。

畢竟不只是朱雄英在強令移風易俗,老朱在開國之初就命令要求改變蒙古時期的一些風俗習慣了,但是現在看起來效果一般。

朱雄英現在也算得上是在借題發揮吧,主要是孔家的地位太穩了。不管是誰家坐了龍椅,因為孔子的地位,孔家的子孫就是有著享不盡的福,他們在曲阜的土地也很多。

孔聖人的子孫,未必都是什麼好人,更何況每一次異族來襲的時候,孔聖人的子孫總是沖在最前面的,是最喜歡‘改朝換代’的,這可不是什麼好事。

朱雄英當然也知道,他不可能一下子打倒孔家,但是這一次他要借題發揮,要讓衍聖公一系的傳承被宣傳開來,要讓孔聖人的子孫狠狠的丟丟臉,他必須要嘗試著削弱儒家的地位,要不斷的從一些事情上借題發揮。

宋忠帶領著錦衣衛氣勢洶洶的殺出,北平府的好幾個大家族幾乎是被連根拔起。

好在朱雄英還算是客氣,他需要殺雞儆猴,沒有來一個誅九族的,甚至是旁支都沒有做些什麼,只是緝拿那些本家而已,這算得上是仁慈了。

哭嚎、求饒或者怒罵什麼的,朱雄英一點都不在意,宋忠和他手底下的錦衣衛自然更加不為所動,早就習慣了這樣的一些事情了,他們自然也就知道應該如何完成好皇太孫交代的任務。

朱雄英的‘小姑父’劉廌來到了北平,是月兌離了大部隊先行到來的,這也讓朱雄英稍微的松了一口氣。

說起來當初的劉伯溫算得上是浙東文官集團的代表,而現在的劉廌自然也算得上是浙東集團的代表之一,雖然他現在更出彩的身份是劉伯溫的孫子、承襲誠意伯,以及駙馬都尉。

「小姑父,你說這些世家大族,是不是忘記了他們是漢人?」朱雄英將一封奏折遞給劉廌,頗為嘲諷的說道,「這些人忠君,還真的是夠忠君的!」

劉廌自然听得出來朱雄英的嘲諷,隨即說道,「殿下,如果按照儒學的一些學識,他們做的不錯。」

也對,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喜歡儒家,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儒學能夠幫助他們穩固統治,他們的很多思想對于皇權是有幫助的。當然儒家很多的思想,也是想著士大夫也可以共治天下,宋朝時文人的地位大概是他們的追求。

朱雄英也繼續說道,「我記得元朝時,儒家雖也被重用,但是也被打壓的厲害。只是現在看起來,這些讀書人還真的有意思,還是想著他們的臭老九的地位。」

劉廌尷尬的不說話,因為元朝喜歡將人劃分等級,讀書人或者說儒生的地位真的是很低,起碼是名義上的社會地位很低。

朱雄英則繼續說道,「這些世家大族的,倒更有意思。既然他們喜歡異族的統治,懷念他們的故主,那本宮就給他們機會吧!」

劉廌打了個寒顫,因為他的妻子算得上是帶大朱雄英的,自然也沒少說朱雄英小時候的一些事情。除了一次次的提起皇太孫早慧之外,也說過皇太孫胸中有韜略。

雖然是比較委婉,但是劉廌也听得出來,他的妻子也沒少說過皇太孫其實很月復黑、記仇,和現在的大明天子很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