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02 五年計劃 (求首訂)

風塵僕僕的朱雄英回到了應天府,自然是按照常規的路數,拜見皇帝,隨即去奉先殿拜祭祖先。雖然朱雄英很想要去看看大朱,但是老朱意思很堅決,先去奉先殿再說。

呂氏這個時候哪里還有什麼‘意氣風發’,她現在只是在祈禱太子能夠早點康復。要不然的話,她就會被太監、侍女們監督著在奉先殿祭祖、祈福。

看到了朱雄英,呂氏下意識的打了個哆嗦,根本不敢靠近朱雄英。她現在也在祈禱,祈禱著皇太孫手下留情,留下朱允炆、朱允熞一條性命,不要將他們放逐鳳陽的高牆內。

「肯定情況不是很好,皇爺爺不準我去東宮不說,宮里面的氣氛也有點詭異。」朱雄英給皇祖母、太子妃描好牌位,也開始分析起來,「侍女、太監,包括那些侍衛,一個個的都謹小慎微,氣氛說不出來的壓抑。」

最重要的是以往朱雄英回到了應天府,弟弟妹妹們早就過來了。可是現在看不到朱允熥,朱曦和朱玥這姐妹倆也沒有過來,她們就像不知道朱雄英回宮了一般。

更何況朱雄英也記得剛才拜見老朱的時候,別看老朱是很開心看到孫兒。只是朱雄英也感覺到了,老朱愁眉不展的,先前的那番樣子甚至算得上是強打精神。

搞定了這些事情,朱雄英再去東宮,自然也沒有什麼好阻止的了,也沒有人真的敢阻止。

春和殿的氣氛更加壓抑,看到朱雄英回來,春和殿里的不少人都松了口氣。因為太子生病,這些人現在的壓力實在太大,皇帝的怒火可是他們沒辦法承受的。

朱允熥看到朱雄英回來,眼楮一紅,「皇兄。」

朱雄英模了模朱允熥的腦袋,笑著說道,「挺好的,總算是長大了。」

「皇兄,父王前些日子累了。」朱允熥眼楮一紅,委屈巴巴的說道,「這些時日時好時壞,一直沒好利索。前些日子又傷寒了,燒了好幾天。」

朱雄英心里一哆嗦,在這個年代,看似是有著不少的醫學方面的提升。但是傷風感冒的,也是要人命的事情。不要說普通百姓了,就算是皇帝、太子,很多時候也沒辦法躲開這些。

朱雄英點了點頭,隨即小心翼翼的進入了大朱的寢宮。

模了模大朱的額頭,還算不錯,雖然有點發燒,但是談不上特別高。

朱雄英看向白胡子的御醫,問道,「情況如何?」

「回殿下,太子殿下前些時日勞累過度傷了元氣。」御醫小心翼翼的回答說道,「如今算是控制住了,只是太子殿下不能勞累,需要些許時日才能好起來。」

朱雄英點了點頭,說道,「好好在這邊看著,不要只是想著無功無過,明白嗎?」

御醫被朱雄英敲打了一番,這些御醫還是有些醫術的。只不過很多的時候,他們在給皇帝、太子這些人看病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用一些溫和的方子,不求有功的話,但求無過。

該敲打的還是要敲打,朱雄英也是真的擔心大朱的病情被這麼拖著。

在春和殿停留了一會兒,朱雄英才朝著乾清宮走去。

老朱抬頭看了一眼朱雄英,隨即繼續伏案忙著批奏折。朱雄英自然的抱過一疊奏折,雙全立刻很有眼力見的取過毛筆。王承恩隱蔽的瞪了一眼自己的昔日小弟,趕緊給朱雄英研墨。

「皇爺爺,西番地區如今還不穩定。我看就讓涼國公再次披掛吧,驅趕那邊的賊寇入罕東,置罕東衛。」朱雄英拿著奏折琢磨了半個時辰,才開口說道,「那邊還是要拿下來。」

老朱抬頭看了一眼朱雄英,「那邊遲早要拿下來,也好出擊北元殘余。瓦剌在那邊坐大可不成,只是咱現在經不起用兵。」

罕東,也就是西域一帶的地方,這自然是朱雄英在意的。

更何況那邊有強大的對手,雖然如今的蒙古族分裂了,但是在葉尼塞河上游八條支流帶,有著準噶爾、杜爾伯特、土爾扈特等強大部族。現如今的瓦剌就在那邊活動,與韃靼、兀良哈並稱漠北三大游牧集團。

朱雄英自然也知道這些,所以說道,「那邊先穩定下來,釘下楔子。等到東瀛、高麗這邊穩定下來,才好考慮削弱那些蒙古部族了。」

老朱不置可否,說道,「那咱要看你能不能打好韃靼,韃靼和瓦剌現在斗的凶,只是逼急了那些人,說不定又合流了。咱英兒做得好,不許鹽鐵進草原。」

「餓著他們就好,他們現在缺少一些器物。」朱雄英笑了起來,對老朱說道,「等到開年,皇爺爺記得讓人多送點劣茶去北平,那些蒙古人品不出來好茶。」

老朱立刻笑著點頭,毫無心理障礙,「成,只是咱可得提醒你啊。你是大明的太孫,稍做哪些商賈之事。你自己且說說看,咱是短了你的銀兩?」

「孫兒也不需要銀兩,好東西實在太多了。」朱雄英笑了起來,對老朱說道,「只是孫兒想著國家控制一些貿易,也好多開闢一些財源。大明還是不夠富足,孫兒還想著要多多的開地、開礦,多些糧食、鹽鐵。」

老朱想起來了什麼一般,對朱雄英說道,「英兒,咱听聞你將北平府的囚徒都給趕去修路了。周邊的一些地方,那些死囚、苦囚,也都給你征召去了北平府?」

「給他們吃好點,總好過在牢獄里吃些餿食。」朱雄英也沒隱瞞自己的想法,說道,「大明還是缺人,那些死囚不用白不用,那些苦囚的話還是修修路、干干活,好歹也是減輕罪孽,不累死就成。」

老朱沉默片刻,隨即提醒著,「朝堂上可有不少人在說了,你可得注意點。」

老朱忍不住樂了,對朱雄英說道,「所以你就讓那些囚徒去修路?抓了些俘虜不是在修路,就是在給你挖坑,屯田?」

「那些酸儒想來是在罵我了,說我不興王化。」朱雄英隨手批閱著奏折,對老朱說道,「過兩日咱就去請衍聖公,孫兒和他談經論道好了。」

現如今的衍聖公是孔訥,56代衍聖公。算起來也是大明的第二任衍聖公,第一任是洪武元年封的孔希學,這也是元朝的衍聖公。

老朱只是笑了笑不說話,他對孟子不感冒,對孔子也不是特別感冒。

只是作為皇帝,有些時候也只能學會妥協,哪怕他是老朱這樣強勢的性格。當初想要將孟子抬出孔廟,那可是沸反盈天,讀書人都不答應的。

祖孫兩個繼續開始批閱奏折,老朱這個工作狂顯然沒有吃一塹長一智。兒子累倒了,老朱自然心疼不已。可是老朱還是我行我素,還是高度集權。

王承恩招呼著侍女、太監點燃蠟燭,老朱心疼壞了,「咱這里就放兩根就好,給太孫那邊多點幾根蠟燭,亮堂一些。」

朱雄英笑了笑沒說話,老朱一直都是這麼的節約,很多的時候老朱也就是覺得夠用就行。錦衣玉食什麼的對他來說沒有吸引力,不要說一些國公、侯爺了,就算是一些普通的文武,他們的生活可能都要比老朱講究。

「皇爺爺,孫兒其實真的不在意什麼虛名。」朱雄英很直白,說道,「明君、仁君或者暴君什麼的,都沒事。那些書都是儒家在寫,符合他們利益的都是好皇帝,不符合的都是壞皇帝。孫兒想著的,百姓過的好、國家強,比什麼都好。再說了,百姓是有想法的,他們可以看出來。」

老朱楞了一下,隨即頗為欣慰,「也莫要高看了百姓,百姓也沒個想法,都是依附地主、士紳過活。話說回來,你搞得那些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能看到功效,百姓等不起、百姓等不到。」

朱雄英自然明白這些,所以笑著說道,「所以孫兒想著,以後要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十年內要達到一個什麼目標、五年里應該做些什麼事情。」

老朱眼前一亮,放下毛筆,「和咱說說,這個想法好。咱得想的長遠點,不能是有著事才想著解決,咱得提前規劃規劃。」

五年計劃、十年計劃,這些事情真的可以有,朱雄英也覺得必須要制定一些相對來說長遠一點的目標,一步步的朝著這些目標前進。

不過朱雄英也知道,這個計劃可不是隨意的胡亂定,不能是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所以就算是制定這麼一些計劃,也應該是結合現在的一些實際情況,而不是說在這個時候瞎胡鬧、說些天方夜譚的事情。

朱雄英在老朱面前自然也沒有藏私的想法,他在不斷的和老朱說著五年計劃、十年計劃的一些概念。

其實老朱何嘗沒有一些長遠的規劃,他的很多政策、很多的政策的執行,都是有著長遠的規劃。只不過五年計劃這些,和老朱此前的一些做法有些區別。

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

老朱的計劃,沒有這麼細致、沒有這麼詳細,沒有涉及到一些比較具體的領域,或者也可以說沒有一個通盤的考慮。

而現在,老朱有些動心思了,五年後的大明,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