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朱雄英狠狠的教訓了一番堂弟們,這件事情也根本就不是什麼秘密,是很快就可以傳開的,很多人會知道這麼一些個消息。

看到自己的長子回到東宮,大朱笑著說道,「你二叔、三叔、四叔,也都要謝謝你,謝你幫他們管教兒子。」

「父王,皇叔們以後真的要感謝我。」朱雄英笑著開口,似乎沒有听到大朱有些埋怨的意思,「皇叔們要是這般和稀泥,以後少不得要遇到一些麻煩事。我覺得不只是皇叔們要謝我,皇爺爺也會支持我。」

大朱這一下也樂了,他覺得朱雄英這麼說肯定是沒有太大的問題,因為老朱到底是什麼樣的心思,他是再清楚不過了。

立嫡長,這是老朱的決心。老朱也確實是希望能夠開一個好頭,盡可能的避免前朝的一些事情。

想起來了什麼,大朱笑著問道,「此次西平侯回京,你是不是有些超出規格了?」

朱雄英有些無語,沒好氣說道,「這禮部實在不靠譜,孩兒這邊才剛剛說了點,他們立刻就把我給出賣了。不過我覺得以國公禮、皇族禮,這沒什麼問題。」

「這倒也是,文英兄長倒是我皇家人。」大朱笑了起來,隨即對朱雄英說道,「你皇爺爺也說了,準備讓曦兒下嫁沐春。」

朱雄英一愣,稍微有點為難,「沐春以後肯定是要承爵的,曦兒若是下嫁,少不得算了,沐春倒也是良配,這些事情孩兒也可以理解。」

既然生在皇家,在享受榮華富貴的時候,自然也就需要做好一些心理準備。什麼戀愛自由之類的事情就不要多想了,那是非常不現實的事情,朱雄英早就有著這樣的覺悟。

不要說他這個皇太孫了,就算是皇帝、太子,他們在這個時候也有那麼一些無奈,他們的後宮里的一些人,也是出于政治考慮。

文官、勛貴或者世家等等,這是需要注意平衡的。老朱的妃子里,高麗人、蒙古人,這也都是有的。

對于朱雄英如此懂事,大朱也笑了起來,「沐春自少隨父征討,文才武勇有其父之風。這孩子,配得上咱的曦兒。」

朱雄英笑了笑沒有說話,實事求是的來說,肯定沒什麼問題。沐春絕對是少年英雄,這個世上基本上也確實沒有幾個他配不上的女子。但是這樣的事情,這也就是相對來說的。

其實現在應天府很多文武勛貴都知道,知道皇太孫最重親情,將兩個一母同胞的妹妹當做心頭肉,對于那個一母同胞的弟弟也是無比的關照。

想要和太子建立一些聯系,其實也多了一些選擇的可能性,比如說郡王、郡主,這也都是非常不錯的。只是這樣的待遇,一般人家可沒有這樣的待遇。

大朱笑眯眯的看著朱雄英,隨即說道,「英兒,這一次文英回京,到時候多和他說說話。文英鎮西南,無西南之憂!」

朱雄英點頭,對于這樣的評價覺得沒什麼問題。實際上如果不是沐英坐鎮,雲南地區真的很容易月兌離中央朝廷都控制,那邊都土司、蠻族時不時都還是要搞出一些叛亂的。

更何況沐英坐鎮西南,可不只是打仗那麼簡單。他大力發展屯田,解決糧食問題。修水利,杜絕水患;注重商業發展,召集商人進入雲南;開發鹽井,增加財源,修理道路,保護糧運,使人民安居樂業。

不只是軍事、經濟,在文化上也大力興學,使得在文化認同方面,雲南地區的人也開始更多的認可大明。

大朱想起來了什麼,說道,「現在我大明地廣人稀,想來是沒有太多的糧食壓力。只是觀歷朝歷代的教訓,一個王朝末期,多半是土地兼並、財政糜爛。」

朱雄英正色點頭,這麼說沒問題,「確實是這樣,尤其是我大明剛剛立國,很多地方還在恢復、開發,糧食和土地的問題確實不算太大的問題。只是以後土地兼並,這些事情還要重視。」

想起來了什麼,朱雄英慫恿起來,「上次兒臣和父王說過,對于一些學子士族,確實不能太過優渥。免稅可以,只是免稅之數得有限制,更要打擊投獻之風。」

「以後在史書上,說不定父皇多了一些暴戾。咱的英兒,怕是也難有仁厚的評價。」大朱開著玩笑,不過還是認真問道,「英兒,你說的那些,我和你皇爺爺也聊過,是不是想的太遠了?」

朱雄英有些小激動,連忙說道,「我知道皇爺爺、父王需要爭取讀書人,現在的大明文風確實不盛,尤其是北邊。只是一旦祖宗之制建立,後世子孫想要改些規矩,那就太難了。」

大朱認真考慮著朱雄英的說法,覺得朱雄英這麼說其實也是沒有太大的問題,有些規矩建立了,後世的子孫想要去改變什麼,那就太難太難了。

朱雄英也繼續說道,「父王,其實兒臣也知道,哪里有什麼萬世之策。現在的政策好,不代表以後對大明好。若是有些事情不考慮長遠一點,以後我大明的負擔和壓力就大了。」

「這些事情,過些時日再和你皇爺爺一起說說。」大朱笑著點頭,隨即開玩笑說道,「你在泉州的市舶司倒是在南洋帶來了不少好東西,珠寶金銀都不少,香料、礦物也不缺。」

朱雄英笑嘻嘻的,很肯定的說道,「以後打完了東瀛和高麗,也該考慮邊陲之地了。土司是該解決了,以後交趾之地也要控制住。不過眼下,我還是修我的都城,得給北平府建好。」

大朱可不信這些,開玩笑說道,「這一次你去了北平,看似是沒有多做些事情。但是你皇爺爺說了,你是要開發遼東之地了。」

朱雄英自然是承認這些,理由也比較充分,「遼東之地地廣人稀,那邊的土地也很肥沃。如今關中貧瘠,若是我們現在不開發出遼東,以後北平的糧食只能靠南邊漕運,壓力太大,更何況還有邊軍呢!」

大朱眯著眼,隨即說道,「你去開發遼東,所以要了一些戰俘,不讓他們養馬、讓他們去種地。那邊無險可守,便讓人主動出擊,殘元想來是要不斷被你驅趕了。」

「兒子的這些小心思,果然瞞不住父王!」朱雄英笑了起來,也沒有不好意思,「父王,兒子要是這麼做,有沒有什麼問題?」

大朱沒有隱瞞,說著自己的想法,「可以這般做,軍政之事你大可做主。只是北平之地過于顯要,你手上的兵馬也多了一些。更何況我們即將要動手打東瀛、高麗,北平就更是重要。」

朱雄英明白了,很肯定的說道,「父王放心,兒臣不會輕啟戰事,若是有戰事,也必然會告知皇爺爺、父王。」

對于朱雄英有著這樣的覺悟,大朱是很滿意的,朱雄英想要去開發遼東,那也是符合大明利益的事情。朱雄英想要去打擊殘元,這也是大明長久的策略,更是需要支持。

只不過大朱有些時候也會擔心,擔心朱雄英年輕氣盛,將戰事擴大,到時候會攪亂大明的一系列計劃。畢竟接下來,高麗和東瀛才是大明攻伐的重點。

「讓你大舅子、表哥多練兵,穎國公壓陣不至于出太大的亂子。」大朱繼續說道,對朱雄英說道,「穎國公多半也是我的大臣,得給你培養幾個年輕人。多打仗,才更鍛煉人。」

朱雄英肯定的點頭,實戰才是最鍛煉人的。

朱雄英也想要看看,看看他的表哥李景隆,到底是紙上談兵的趙括,還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徐庶!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