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去歐陽倫府。」雖然虛歲只有七歲,現在也只是一副小書生的打扮,但是沒有人敢小覷朱雄英,「三舅、表兄,可以嗎?」

常森連忙回答,「諾。」

朱雄英露出笑容,似乎有些不滿,「三舅,這般太過見外。表兄也是,我們這一次出宮,只論親情。小子只是三舅的外甥,只是表兄的表弟。」

常森和李景隆雖然心里熨帖,可是哪里敢真的答應,太孫可以客氣,他們不能大咧咧的認了。更何況這一次,他們也都知道太孫出宮是有正事。能夠跟在太孫身邊‘辦差’,可不能搞砸了,很多人盯著呢。

轎子什麼的,這是不可能乘的。難得有機會出宮,朱雄英也想要看看大明首都的繁華。

「茹府邸在何處?」朱雄英忽然問道,「他是我的伴讀,飽讀詩書。」

常森這就尷尬了,李景隆也不知道。所以兩個人對視一眼,「太孫,他住在何處,臣等並不知情。」

朱雄英露出微笑,搖頭說道,「三舅、表哥,說了只論親誼。」

常森繼續說道,「太孫,若是召茹,可以差人去下旨。」

看到朱雄英點頭,常森回頭掃了一眼,立刻有一個路人快步走來。這也使得朱雄英有點意外,他知道身邊肯定會有一些隨從侍衛,可是剛才真的很難認出來他們的身份。

這是親軍都尉府的,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錦衣衛的前身。

就在常森問著茹的事情時,朱雄英說道,「還是我們過去,有些事情還是要問問伴讀。」

這一行人,到底是誰拿主意,大家早就心里有數。既然太孫作出決定,大家也都听令。

晃晃悠悠的走著的朱雄英看到了前面在賣玩具的鋪子,立刻來了興致。撥浪鼓、泥塑玩具,包括‘黃胖’這樣的布老虎,和七巧板很像的燕幾圖。包括一些竹編等等,這些都是朱雄英很感興趣的,他看起來也是在逛街一般。

「太孫,不可。」常森忽然有點緊張,對朱雄英說道,「出宮前,皇爺有旨。」

買玩具可以、買首飾也不要緊,但是朱雄英想要買吃的,那就不行。

常森招了招手,親軍都尉府的人立刻過來。朱雄英買了一大堆玩具,這些自然是要送回東宮的,不過也可能是送回坤寧宮。這些玩具是太孫自己玩,還是送給弟弟妹妹,那是太孫做主,但是這些東西必須要送回去。

吹糖人的小販現在很開心,因為來了一個大主顧。

「老丈,如今日子可還能過得下去?」朱雄英坐在小馬扎上,很關心的問道。

小販隨口說道,「日子倒也過的下去,小老兒每日擺擺攤子,老妻也在幫人漿洗,倒也能吃飽肚子。」

朱雄英繼續問道,「家中幾口人?」

小販看了一眼朱雄英,要不是看在大客戶,早就不耐煩了,「五口,孫兒如今也大了。」

這就是微服私訪的真諦了,朱雄英這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走一路問。

這些攤販是朱雄英‘采訪’的對象,偶爾路過的行人也會被他抓住問幾句。這就沒有不問的人,問題也基本上就是家里有幾口人、能不能吃飽之類的,家里的孩子有沒有讀書等等。

這是一個關心民間疾苦的太孫,很在意黎民百姓的生活。

茹好不容易得到休沐,在家里休息。只是臨近中午,門子忽然來報,說是有大人的同僚前來拜訪。

門貼沒看到、拜帖也沒有,這可不像是正式來拜訪的同僚,倒是有惡客的意思。

微微皺眉的茹還是點了點頭,說道,「去看看吧,請他們進府吧。」

主要還是門子說了,若不是看到那些人氣度不凡,也不會來通稟的,擔心的是無意間替主家得罪了人。

朱雄英進府了,打量著四周,「茹伴讀為何住在如此簡陋的府邸?」

李景隆心里要吐槽,還不是當今聖上,如今官員們的俸祿少得可憐。大部分人,也就是能養活自己而已。

坐在正廳主位的茹忽然沒辦法淡定,他看到了那個在打量四周的人影。雖然那個小人兒個頭最小,但是也作為耀眼。

坐肯定是坐不住,茹立刻起身,「臣茹拜見太孫。」

在領路的門子也沒辦法淡定了,他的主家都跪下了,自然也立刻跪下。茹是什麼人,他府里的人最清楚。十六歲時就由貢生選拔進入國子監學習。入太學,伴讀當朝太子、皇親國戚、王孫親王。

如今,茹就是太孫的伴讀!

朱雄英擺了擺手,笑著說道,「起身吧,今日我也就是四處走走,伴讀莫要拘禮。對了,和府上人交待一聲,莫要走漏了我等拜訪的消息,免得有些人知道。」

茹立刻點頭,很有信心的說道,「太孫請放心,臣治府極嚴。」

朱雄英微微點頭,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道,「都說宰相門前七品官,伴讀府上這門子倒也懂禮,也沒說收個門包。」

門包,就是有些門子會收銀子,然後再替客人送帖子之類的,這也算得上是宰相門前七品官的體現吧。

茹有些冒汗,趕緊恭敬說道,「臣萬死!」

這就沒意思了,朱雄英大咧咧的坐在主位,「伴讀,本宮是在夸你府上門風極嚴,當是百官表率。起來吧,也莫要跪著了。」

「太孫,臣府上都是賤內持家。」茹起身,稍微松了口氣,「只是賤內產子,府上近來家風有所松弛。」

朱雄英眼前一亮,說道,「哦?這般喜事為何不告知本宮?伴讀,還是請家人出來見見吧。」

茹的妻子李氏抱著剛剛滿月的兒子茹鑒來到了正廳,大禮參拜。

接過茹鑒,朱雄英小大人一般說道,「伴讀勤于職守、慎于言行,聰穎好學、飽讀詩書,乃朝廷棟梁。伴讀,忠于朝廷之事,也莫要忘了為朝廷培養棟梁之才。」

茹心里一喜,連忙拜倒,「臣行分內之事,不敢受太孫夸贊。」

模了模身上,朱雄英說道,「這次出宮倒也匆忙,這塊玉佩送給令郎吧。皇祖父、父王沒少夸贊伴讀正人君子,望令郎長成後也是君子。」

君子如玉,佩戴玉石的目地是時時警醒自己,道德修養與品格應像玉石一樣。儒家認為君子應當是外帶恭順,內具堅韌;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光華內斂不彰不顯。

看了眼恭敬的李氏,朱雄英說道,「李氏持家有道,本宮回宮後,會為你討一道懿旨。」

李氏千恩萬謝,得到了太孫的贊譽,如果再得到皇後的懿旨、賜下誥命,這輩子也就值了。

李氏也是識禮的,很快就抱著長子離開了。太孫來到府上,肯定不只是來串門的,肯定是有正事的。

朱雄英看著茹,笑著問道,「伴讀,你曾在國子監進學,和歐陽倫可曾熟識?」

不熟、不認識。

那也沒關系,跟著太孫去歐陽倫府上拜訪就是。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