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89章 說話得注意點

等若視朕!

如果找個比較接近的詞語來形容,大約就是如朕親臨了。當然這個層次更高一些,就是看到太子就等于看到了朕,根本就不用朕過去了。

只是這個話一出,諸位大臣們的臉色神情都有些復雜了。

如果結合景泰帝病重數天,剛才見他們時臉色紅潤,再加上現在的這話,那意思很明確了,這就算是遺詔了。

唉,天妒明君啊!

似乎是耗光了景泰帝朱祁玉的精神,他甚至都沒有力氣擺手,只是用眼神讓汪廢後替他送出去諸位大臣,而朱見深這個時候也悄悄的把自己好不容易才的來的千年老山參給了汪渭,還告訴他了一些自己知道的知識,說的汪渭一愣一愣的。

還有這麼霸道的藥材?

為何家學淵源、名醫世家的我不知道呢?

汪渭剛才就已經掐了一小根參須,慢慢的咀嚼,細細品味其中的藥性。等到諸位大臣們都出去了,他也沒有在意,卻忽然听到景泰帝朱祁玉低聲問道。

似乎算是自言自語。

「朕這病,能好麼?」

皇貴妃唐氏急忙給汪渭使眼色,那意思自然是你趕緊撿好听的說。

汪渭卻是想了想才說道︰「啟稟陛下,草民現在覺得,能治好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只是想要調養好您的身子,怕是需要耗費點時日……」

「能治好?」

景泰帝朱祁玉的聲音里略帶了一絲的力氣。

汪渭這才認真的想了想,才忽然記起來,眼前的這個病人可不是普通人,也不是地主老財,更不是官紳,而是皇帝,這皇帝的病,能不能治好,可不全在自己啊!

可話趕話的到了這個份上,汪渭也只好硬著頭皮的說道,「能!」

本身就沒啥精神,只是因為治療才提起來的陽氣,支撐到了現在已然不容易,所以景泰帝朱祁玉的神智這個時候已然不是太清楚,可被剛才汪渭說能治一刺激,他竟然強提著精神,弱弱的問道︰「那汪神醫在……在治好我的病……以後,能不能……」

「……幫我調理身體……」

「……讓朕生個兒子啊……」

「……留個後,也好有人給燒柱香啊……」

呃——

汪渭看著那已經昏睡過去的景泰帝朱祁玉,又看向旁邊有些目瞪口呆的皇貴妃唐氏,一時間不知道該說點啥好。

畢竟,你身體啥情況,你自己心里沒點數麼?

你現在都快死了,你還惦記著生個兒子,留後燒香?

更要命的是,你剛剛交代完太子監國,轉頭又要個兒子,你以為我真是神仙啊,有求必應?

你的命,我能救,我的命,誰來救啊?

汪渭心中五味雜陳的悄悄的去了一旁的側殿繼續給景泰帝抓藥,熬藥,一邊卻在糾結,自己到底該怎麼辦?一邊想一邊咬牙切齒的恨自己,沒事,話那麼多干啥啊!

忽然,鼻子一熱,他伸手一抹,鼻血……

這是?

這個時候他才感覺到自己嘴里的那一根參須的味道,眼楮一亮,他甚至連鼻血都沒有擦,就細細的感受那人參在自己體內的功效……

同樣的,在東華門旁邊的文華殿里,一個原本就不應該出現的的人,心里很是有些膩歪,自己沒事多啥事,多那啥嘴啊,那王直王老匹夫的媚眼也特麼不迷人啊!

這人就是禮部尚書胡。

這位歷任了建文帝、永樂帝、洪熙帝、宣德帝、正統帝和現在的景泰帝,可謂是歷經六帝五朝!從永樂帝時期開始發跡官場,幾十年間,深受歷代皇帝的信任。

當然王直也不差,雖然只是比胡小了幾歲,可出身清流,又為人穩重,更是多年執掌吏部,所以兩人多少數也算是有些交情。

可多少交情也不足以讓胡當時腦袋一迷湖問出了那句話——「那敢問陛下,太子監國,禮制若何?」

景泰帝很干脆,等若視朕!

簡單,清楚。

可畢竟您老人家沒駕崩呢,這等若視朕,算啥?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呢!

所以幾位預備托孤大臣——內閣首輔陳循陳閣老,內閣次輔吏部尚書王文王閣老,戶部尚書蕭和太常寺卿商輅,幾位內閣大老們一直的把目光看向鐵頭耿直老BOY,兵部尚書太子少保于謙于大爺。

畢竟,若論皇位背鍋,非于大爺,舍他其誰啊!

至于武清侯石亨,一介武夫,懂個屁的托孤,懂得怎麼治國?

至于司設監太監曹吉祥,還有御馬監太監劉永誠,還有司禮監太監東廠督公王誠,不過是閹人而已,他們連內閣的文華殿都進不來!

更別說說個什麼意見了?

有意見啊,給我保留,閹人誤國不知道麼?怎麼能讓小太子監國的時候,跟太監有太多的瓜葛呢?

至于像李實這個都察院右都御史,嗯,隨他去吧,剛丁憂回來,還能翻啥天?

重點是老天官、老太師王直王老爺子啊,人家是太子潛邸之人,還有那禮部尚書胡,從龍之功,只一句話,便讓太子要徹底的領他的人情啊。

想到這里,陳循陳閣老便輕輕的咳嗽了一聲,整肅了一下場面,這才緩緩的說道︰「太子監國一事,潔庵公何以教我?」

嗯,陳循陳閣老年齡比胡要小近十歲,雖然陳循是永樂十三年的狀元,但是人家胡可是建文二年的進士,他的老前輩,更況且,在陳循才剛剛踏上官場的時候,胡都已經成了永樂皇帝的心月復。

這資歷你咋比?

所以,這話才是讓胡感覺自己今天一定是老湖涂了,才沒事忽然冒出頭亂說話的,結果導致現在尷尬的要死。

畢竟,太子就在旁邊坐著呢,想必是再等他們這些預備役的托孤輔政大臣們怎麼議出一個「等若視朕」的章程出來。

這話能說?

要萬一日後景泰帝身體恢復了,那自己怎麼辦?

但是,世間哪有雙全法,不負帝王不負儲!

只是微微停頓了一會之後,胡畢竟是多年的大宗伯,對于禮制和史實也是了解頗多,便沉聲說道︰「太子監國,我朝歷來有先例,既然如此,老夫認為最好是延續舊址制——」

「永樂七年春正月,敕皇太子監國。惟文武除拜、四裔朝貢、邊境調發,上請行在,余常務不必啟聞。仍命吏部尚書兼詹事蹇義、兵部尚書兼詹事金忠、左春坊大學士兼翰林侍讀黃淮、左諭德兼翰林侍講楊士奇輔導監國。諭義等曰︰‘居守事重。今文臣中留汝四人輔導監國,若唐太宗簡輔監國必付房玄齡等。汝宜識朕此意,敬恭無怠’……」

這麼干好麼?

當初的永樂七年的永樂帝是什麼樣,現在的景泰帝是什麼樣子?

再說了,這叫「等若視朕」?

當然胡干了多年的禮部尚書,自然是知道這個了,便在其他人都安靜的時刻,幾許說道︰「新唐書曾有記載,皇太子監國給雙龍符,左右皆十……」

說道這里,他便不再言語,雙手對著朱見深拱手施禮,然後默默的退後。

雙龍符?

太子監國加雙龍符,這個組合在這幫子大臣眼中看來,似乎還是有點大,但比起景泰帝朱祁玉那個「等若視朕」已然小了很多,可如果要是能再把太子給禁錮一下,當然更好了……

哪個文官會嫌限制帝王權力小呢?

恨不能帝王永遠都不出紫禁城,垂拱而治,最好幾十年都不上朝,那才是明君呢。

但現在大家還是要些臉的,還沒有到五十年後的無恥。所以心中的話,該如何才能說給諸位听,讓咱們同心協力一起來制定一個完美的章程呢?

于是身為吏部尚書的王文王老爺子,正要上前逞辯兩句,卻忽然就听旁邊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

「好,老夫覺得可以,就這麼辦……」

這是誰啊,說話咋沒個把門的啊,說話就不知道注意點?什麼就你覺得可以的啊,你誰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