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91章 站在時光長河外的人

何尋雙瘋狂點頭,如小雞啄米般。

四號陰兵目光看向了府邸深處,「河神爺是一位好神,你成為陰兵會時常看到他的。」

「快點走吧,我們要去給他領裝備,不然等雷光大人回來要挨罵了。」無號陰兵開口道。

聞言,四號陰兵點點頭,「對了,咱們已經是同僚了還未自我介紹,我叫王林,被河神大人賜名為四號,他是五號,名叫楊冬。」

四號陰兵邊走邊說著自己與五號的情況。

「王大哥,楊大哥,我叫何尋雙,你們都知道我名字為什麼你們叫四號五號?」

何尋雙說話間也注意到了他們胸口的刺繡。

「因為我們是最初來到河神廟的一批陰兵,也就被河神大人編號了,至于後來的都統一管理了。」四號陰兵臉色帶有自豪,他們這是最早的一批陰兵,可謂是元老級別的。

「王大哥,我還有個疑問。」何尋雙看向二人,開口道。

「請講,必知無不言。」

「你們生前也是跟我一樣嗎?」

「必須的,無功德者如何成為陰神?」

四號陰兵臉上帶有回憶之色。

他是比較開朗的人,也比較外向,容易跟人打成一片;而五號陰兵則比較內向,不怎麼善于交談,這跟每個人生前的性格有關,但是能成為陰兵,最起碼的前提都是有功德的好人。

「我們都是有功德在身,死後受到河神大人的封賞,成為了陰神。」

「王大哥,你們是什麼時代的人?」何尋雙眉毛一揚,心中疑惑。

此時五號陰兵身形一頓,轉頭看向了何尋雙,邊走邊說道︰「人生路,陰陽相隔即是永別,我等皆為陰兵,那麼就該忘卻陽間的事情,我們都不會聊陽間的事情。」

「不過,你是第一次來,跟你說說倒也無妨。」

隨後五號陰兵說出了自己的來歷。

他是西晉年間的人,于東晉年間去世。

四號陰兵則是生于宋太宗雍熙年間,卒于宋仁宗寶元年間。

「哇,西晉,東晉,雍熙等等!你們說的是魏晉南北朝與大宋?」

何尋雙瞪大了眼楮,他文化水平不高,根本記不住以前的朝代編號,若是能記那麼清楚就不叫老何了,而是何老。

可是緊跟著他便想起了之間滅鬼局發下的有關河神的資料,功德候河神李三就是卒于貞觀二十三年。

西晉東晉不是比唐朝早了幾百年嗎?

再加上四號陰兵說他是宋太宗雍熙年間,這一下何尋雙才反應過來二人說的是古代,而且前後差了好幾百年。

何尋雙有點發懵,河神是在唐太宗時期被封的,但是為何會有幾百年前晉朝的手下?

按照神話小說中來看,每個成為神靈之人的手下人馬不應該都是同時代或者是後世的嗎?

怎麼還有在唐朝幾百年前的人作為手下?

何尋雙面色古怪,瞅著五號陰兵,「楊大哥,這麼說來你不是比河神大人歲數還大?」

聞言,四號陰兵與五號陰兵皆是搖頭。

「楊大哥比我歲數大這個邏輯是成立的,若是按照你的說法,楊大哥比我大幾百歲呢。」

緊接著四號陰兵聲音一頓,正色道︰「但是按這個邏輯跟河神大人比是不成立的。」

「是的,我很久前就是河神大人的手下了。」五號陰兵接著話音道。

何尋雙感覺腦袋發蒙,「不對啊,河神爺不是在貞觀年間被冊封的嗎?」

「我也好奇,但是我確實是西晉年間的人,我也不知道外界為何說河神大人是唐朝人。」五號陰兵臉上亦有疑惑之色。

「別議論了,河神大人不是我等能妄自猜測的存在。」四號陰兵笑著說道。

何尋雙心中有點凌亂,「王大哥,你說你是雍熙年間人,那麼河神大人卒于唐朝貞觀年間的事情你應該听說過吧?為何你說不知道呢?」

這唐朝之後就是宋朝,不可能這點奇聞異事不知道吧?

見狀,四號陰兵與五號陰兵都齊齊發笑,看著何尋雙。

看到二人盯著自己笑,何尋雙總覺得這笑容讓他有點發毛,說不定這兩位陰兵知道點什麼秘密,而且這個秘密肯定與河神大人有關,而且是那種驚天大秘密。

五號陰兵面帶笑容,低沉道︰「我是西晉人沒錯,但我們是第一批被河神大人喚醒封為陰兵的,也是河神廟最早的一批陰兵。」

聞言,何尋雙如遇雷擊,一股涼意從腳底板竄到了天靈蓋。

他們錯了,整個滅鬼局的研究人員包括那些頂尖科學家都錯了,由于文獻記載他們都在以凡人的角度在看待問題,而這也是每個人的思維慣性。

文獻記載了河神李三是唐朝人,這個信息把他們帶入了誤區。

李三應該來自更久遠的時代。

河神府邸內上百號陰兵,光四號跟五號就相隔了幾百年,那麼其他人呢?

這一切都是河神大人的杰作。

何尋雙此時腦洞大開,腦補出一幅宏偉的畫卷。

一位站在時光長河邊上的人,他貫穿了整個人類文明的長河,一直處于幕後。

東晉年間,五號陰兵死去,他死去的時候出現一道人影,帶走了五號陰兵。

歷史的車輪滾動之下,在寶元年間四號陰兵死去,那人影再次出現帶走了四號陰兵。

可以說,從華夏文明有記載開始,這個人影就一直出現于各處。

而這個人是一個神秘無比的影子,他是不朽的存在,在時光的長河里沒人能注意到他。

唐朝之時,他出現了,在人世間留下了生活的痕跡,雖然只是短短的四十八年,但是他這一次是在被世人所知的陽光下,而不是幕後。

隨後他陸續消失了,再次處于歷史的長河中默默地看著時代的發展。

他經歷了華夏幾千年的文明史,也見證了一代代人的生老病死。

那道站于時光長河外的身影應該默默地做了很多事情,但是這些都不被人所知,人們知道的只有唐朝那短暫的四十八年。

但就是這短短的四十八年,卻在歷史長河中出現了一位大儒,一代奇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