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零一章:陳倉營

司霍二人約定好後,一行人在清涼靜謐的樹林里露宿一晚。

第二天清晨,每人身上頂著十來個蚊子包繼續上路。

司匡騎著馬,上欲哭無淚,艱難的撓著身上癢癢之處。

不知為何,昨晚幾個可惡的掠奪者專門挑脊梁附近下手,以至于他只能用佩劍劍鞘充當癢癢撓。

可見穿甲冑也有穿甲冑的好處。

起碼身上不會被蚊子叮咬,充其量也就咬幾下臉而已。

夏天野外什麼都好,就是蟲子太多。

司匡已經下定決心了!

待張騫從匈奴回來,鑿空西域的計劃必須提前了!

哪怕到不了羅馬,也得先到中亞,帶幾頭大蒜回來!

大蒜,不僅可以調味,被蚊子叮了還能簡單地涂抹幾下。

這東西,比花露水止癢效果好。

……

這支趕著羊、拉著糧的隊伍忍受著精神上的折磨,在彎彎曲曲的道路上行進約七個時辰,終于到了陳倉境內,一番打听後,來到駐扎在陳倉故道的軍營。

軍營駐扎在一個南北通行的狹窄泥濘小路上,加以封鎖南北交通。

營地兩側是重疊的山巒。

山巒上生長了枝繁葉茂、郁郁蔥蔥的高大樹木以及半米高的野草。

陳倉營整體規模不大,也就一個操場的大小。

幾頂破破爛爛、被蟲蛀了好幾個大洞的白色帳篷零零散散地坐落在營壘之內。

司匡在營門口細心數了數,不過八頂。

按照十人一什的編制,一個里面只能住十名士卒。

也就是說,同為控制交通要道的關隘,此地的士卒,只有武關的十五分之一左右。

怪不得徐偃提到這里的時候,得意揚揚。

這根本就是土財主看到乞丐之後的優越感啊。

司匡與霍去病下馬,領著幾個人靠近軍營。

驟然,在門口看守的五個皮甲士卒,有四個面露凶光,同時舉起長矛,以尖抵著。

為首未拿武器的士卒則走過來,用嫉妒的眼光,肆無忌憚地打量這群頗為富裕的同僚們。

黑壓壓的數量不說。

人均甲冑。

人均一馬。

人均長槊。

羊糧無數。

好家伙,來炫耀的嘛?

這種事他早就見多不怪了。

大散關那群家伙在運送軍糧的時候,經常會「不經意」路過此地,在營地門口駐足,用戲謔的目光挑釁陳倉守軍。

誰讓這里窮呢?

自從大漢建國,陳倉這條路就被主動廢棄了。

沒有哪個將軍會放著棧道不走,來走這一條崎嶇不平、充滿野獸、危機四伏的老路。

若不是此地為太祖皇帝出漢中,入關中立下功勞,恐怕連陳倉營都會被廢除。

戴五仲扭了扭脖子,臉色陰沉,耷拉著。

舉起左手的佩劍,未出鞘,僅僅挨個指指點點,聲音低沉回轉,沒好氣的道:

「爾等何人?此地乃陳倉重地,未經許可,嚴禁通過!」

「陳倉尉何在?」路博德面無表情,上前一步,大聲喝問。

「校尉去鄉里處理事情了,爾等來此,為公為私?」

「路博德,搞快點!」霍去病拍拍衣服,不耐煩起來,雙手環繞胸前,眼楮余光瞥了瞥司匡,見這位兄長沒有生氣,繼續呵斥,「讓他們趕緊開門,小爺累了,要好好睡一覺,養好身體還得跑步鍛煉呢!」

「諾。」

路博德嘿嘿一笑,對霍去病拱拱手。

隨即立刻轉身,看著這五個守門的士卒,臉色一下子耷拉下來。

他女乃女乃的,害得自己被訓斥。

右手伸進甲冑里面模了模,一塊金黃色的帛書被他掏出來。

「吾乃陛下欽點校尉,車騎將軍帳下,立刻開門,配合吾儕行事!」

「車騎將軍帳下?」

戴五仲臉色變了變,從不悅變得凝重,額頭抬頭紋多了三道。

雙手接過帛書,閱讀片刻。

作揖歸還。

「見過路校尉,校尉請進。」戴五仲趕緊揮揮手,示意打開壘門。

在路博德地指揮下,司匡從武關帶來的羊、糧均被趕了進去。

「這些是稷下侯為爾等準備的物資。侯爺知爾等辛勞,無人關懷,特意準備羊若干、糧百余石,為爾等改善伙食。」

「這些都是給我們的?」

戴五仲尖叫,瞳孔先是驟然收縮,變成豆粒大小,隨後又逐漸變大,和銅鈴似的。

「這……」

「這位是稷下侯,來此執行公務,爾等配合就好。」路博德側身,向司匡抱拳,對戴五仲介紹道。

「君便是稷下侯?卑職听聞過您的事跡!」

戴五仲瞳孔里花朵綻放,喜滋滋的,像一個追星的粉絲,趕緊迎了上去,重新拜揖。

他現在的心情,如小兵見到了常任將軍似的,

激動的信仰亂顫。

「告訴我陳倉尉所在,吾要見他!」司匡神色嚴肅。

「校尉一個時辰之前,受三老邀請,去鄉里處理一個案件了。」

「一鄉有有秩、嗇夫,游徼等。案件應由他們決斷,為何校尉前往?難道出現了山匪強盜之流,需調兵平叛?」

「非也,只因鄉中諸吏,皆無法查明真相,特意請校尉一探究竟。」

「究竟何事?汝可知曉?」

「卑職略知一二。」

戴五仲拱手,再拜,才說道:

「稷下侯有所不知,這件事,可以已經在陳倉鬧得沸沸揚揚了。」

「我陳倉之地,原名眉縣,幾百年前,鳳鳴于岐,周始于此,秦文公亦定都于此。此地山巒之下,不乏大型陵墓,秦國諸多國君陵墓,皆葬于此,周之陵墓,也存一二。」

「就在半個月前,一村民發現西山大麓下多了一個奇怪的人形洞穴。其下去查探後,赫然發現,這竟然是一個盜洞!洞數十米長,直通西山大麓中央。」

「關中本為秦地,雖今天下歸漢,然依舊無法改變此地之民,皆為秦後,體內,皆存秦血之現實。」

「西山大麓,為秦文公之墓,盜賊所偷,乃我輩之祖,因而陳倉全境掀起軒然大波。若無法尋覓盜賊,那麼關中秦後裔之憤怒,如何消散?」

「本地官吏恐陛下震怒,晝夜不眠,終于在昨日,抓到可疑之人。經過審問,因證據不足,無法定罪,眉鄉之三老、嗇夫、游徼迫于無奈,特向我陳倉營求助。」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