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八十九章:想入公羊?

張平安也不是傻子。

本著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原則,徑直面向霍去病,捧著鳩杖,彎腰,高呼,

「小郎君,鄙人是鄱陽縣人,從豫章步行至此,奉三老之命入關,面見陛下,陳述昔年王恢、唐蒙征討閩越所犯之罪事。武關守將阻攔三老之意,請小郎君主持公道!」

「三老之命?」

霍去病正欲策馬,領司匡去武關驛站歇息,听到張平安的話後,臉上春風一般溫暖的笑容忽然凝固了,動作也停下來,輕松神色驀然變得凝重。

他扭頭,視線集中在鳩杖之上。

陡然間,眉頭緊皺,數十道橫著的溝壑在額頭形成。

斑鳩鳥手柄!

銅綠色杖身!

這個形狀,他在未央宮中看過幾次。

雖有銅綠瑕疵,但真品無疑!

整個大漢,應該沒有哪個鐵匠有模仿鳩杖的膽子。

但因久居皇宮內外,且沒有遇到過這種事,霍去病一時間沒了主意,只能把目光投向司匡,眨眨眼,進行求助。

「兄長,吾要怎麼做?」

向來以紈褲著稱的公子哥竟然對一個少年用敬語……

圍觀眾人當中,不少認識霍去病的人紛紛稱奇,都嘰嘰喳喳,宛如一只只家雀兒,小聲交談不停。

穿著紅色甲冑的徐偃則扶著佩劍,將錯愕溜圓的目光放在司匡身上。

衣著普通,皮膚略微粗糙,手上有幾處老繭,應該是軍旅中人。

難道兄長二字不是客套?

他看著司匡,拱手道:「敢問閣下尊姓大名?」

「尊姓不敢當,姓司,單名一個匡字罷了。」

「司匡……」

微風拂面,徐偃皺著眉。

有些耳熟,但是想不起來了。

「小郎君向君請教,君欲何為?」

「徐兄可否回答我幾個問題?」司匡騎著馬,微微一笑。

「可。」

听到被稱作兄長,徐偃的臉色紅潤許多,笑呵呵地點頭。

「去病,我等從壘門出發之前,陛下特意將汝安排在軍營當中,乃望汝繼承車騎將軍之威風,做車騎將軍第二,十年後,為我大漢沖鋒陷陣。」

司匡勒住了韁繩,神色肅穆,淡淡的道:

「為將者,需以護國安民為己任,否則戰必敗,亦需時時刻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否則謀必輸。今日,吾便借此事,授汝此道,望好好領悟。」

身材嬌小,虎頭虎腦的霍去病點點頭,有模有樣的拱手作揖,

「諾。」

……

司匡注意力放在張平安與徐偃身上,沉聲道:

「徐偃,言簡意賅講述事情發生之經過。」

「閣下,此子所拿鳩杖附帶了大量的銅綠色,來歷尚待考量,本官不敢貿然放人!」

「嗯,小心求證,你做得很好。」司匡點點頭,露出贊賞之色,「高祖皇帝率領大軍進入關中的時候,曾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這根鳩杖外表確實古怪,難免有偷盜的嫌疑!」

說完,司匡俯視張平安,臉上重現浮現笑容。

「一般來說,三老應對鳩杖不離不棄。哪怕身死,也應攜其入葬。如今你以豫章之民的身份,攜帶鳩杖,意圖進入長安,意圖更要考量。」

微微一頓,詰問:

「爾可有證明鳩杖來歷之物?」

張平安神色黯然,低下頭,

「此乃曾祖父若給之物,吾應如何證明?」

「印章。」

「曾祖沒有印章。」

「手書,亦或是長安任命三老之文書,亦可證明。」

「沒……帶。」

「汝曾祖父之傳信呢?」

「被王恢等人收走後,因未歸還,豫章太常無法給曾祖父開局第二塊傳信。」

「呼。」司匡呼了口氣,聳聳肩,苦笑,「那汝可知當年宣讀任命近侍之名諱?」

「不知。」

「哪一年頒發的總知曉吧?」

「這個……也忘了。」

「凡事需要證據,既然汝什麼都沒有,那就回去吧。」

司匡搖搖頭,露出一個遺憾的神色,

「規矩就是規矩,證明之物都沒有,我與小郎君皆幫不了你。」

霍去病被張平安渾身散發的悲涼之意感染,嘆息,對徐偃說道:

「不要為難他,讓他離去就好!」

「諾!」

張平安望著司匡的身影,哀求,

「難道就不能通融一下嗎?」

司匡意已決,與張平安對視,一身正氣,聲音朗朗,

「今日我為你通融,他日,誰為他人通融?若是大漢官員都為他人通融,那還要大漢律令作甚?」

張平安跪地長拜,高呼,

「貴人,若草民換一個入關的方式,能否幫忙?」

「講!」

張平安對著長安的方向拱手作揖,面不改色,聲音慷鏘有力,

「吾來之路上,聞元光元年,陛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草民願去長安求學,拜入董子門下,學儒學之道,輔大漢之基!」

這是他在來的路上,早就想好的應對之策!

「拜入董子門下,哈哈,有意思,真有意思。」

司匡微微一愣,隨後笑容燦爛,拍拍手,同時略微古怪的目光放在了徐偃身上。

果不其然。

這位身著紅鎧的守將臉色發黑,渾身激動地顫抖。

當著谷梁派守將的面,告訴眾人想去投靠公羊。

這是想曲線救國,還是故意來打臉的?

若不是礙于司匡與霍去病在此,徐偃絕對會怒火中燒沖上去,給張平安兩巴掌。

馬背上的霍去病換了一口氣,感慨道:

「昔年董仲舒因遼東高廟事件,被陛下免去官職,只能在家著書立說,他人避之還來不及,你竟然主動接近……」

他沉吟,思索片刻,用兩個字對張平安的行為評價,「難得!」

「請貴人們幫忙!」

司匡考慮到稷下時胡毋生給與的恩情,沉聲道:

「幫汝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董仲舒近幾年效仿孔子,專心著書立說,校訂《春秋繁露》,不再收徒。爾有何能力,可以打動他?」

司匡笑眯眯地打量張平安,想看看這個衣衫破爛的少年,有什麼特殊能力。

他這個人很講原則,就如同對待底層之民溫和一般,對于不可能成功的事情,絕不參與。

豫章郡出身?

鳩杖?

恐怕都不行吧。

先秦時,北方諸侯一向視南方楚國為蠻夷。

這種觀念,至今還留在某些儒家文人的腦海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