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六十章:伊稚斜的準備

漢匈之間的談判將至,匈奴方面看似人少,毫無準備,實際上,伊稚斜已經發揮了隱藏在整個大漢的情報機構。

館驛中,須卜羅哥捧著一卷帛書,閱讀上面的漢文,匯報著近期以來的資料:

「大王,根據‘第七只羊’傳回來的消息,漢人此次談判的代表團構成者,乃諸子百家。初步估計,參與者至有法家、儒家這兩個根深蒂固的顯學勢力。」

伊稚斜享用著漢人提供的酒水,面無表情,

「中行說說過,諸子百家人多了去了,這群談判者,能力如何?」

「細作言,皆大漢天驕。」

「這群人比之張騫如何?」

在這位匈奴貴種眼里,漢人當中值得被匈奴尊敬的人,只有張騫一個!

寧死不屈者,勇士也!

匈奴就佩服這種人!

其他人,皆兩腳羊,待宰耳。

須卜羅哥重新閱讀帛書上的漢文。

雖然上面沒有寫,但是他根據字里行間,大體估模了一下。

「這群人在之各自領域,堪比張騫寧死不屈之氣節。」

「是嗎?劉徹小兒這是下了血本了呀。」伊稚斜臉部肌肉動了動,笑眯眯的,月兌上的羊皮襖,晃晃頭,「可惜了,一群半路拉過來的人,哪怕其他方面再優秀,談判能力不見得怎麼樣,不足為懼!」

說罷,他將酒樽中的清酒一飲而盡。

在匈奴待久了,馬女乃酒早就喝夠了,還是漢人酒水帶勁兒!

不一會兒的功夫,伊稚斜就已經喝了一大壇了。

又飲掉一杯,辣喉嚨。

他頓了頓,問道:

「那個在左賢王部與于單交易的商賈,聯系上了嗎?」

「還沒有。」須卜羅哥嘆了口氣,搖搖頭,「‘第七只羊’派人去太常查過了,整個長安的商賈里面,沒有大王說的那人。」

「哼!接著查!發動長安所有的勢力,查到底!本王不信,他還能憑空消失不成?拿了薩滿後裔好處的人,跑不掉。」

「屬下一會兒就差人聯系更多細作。」

伊稚斜嗯了一聲,抓了一把豆子,大口嚼著,

「軍臣那里,用兵到哪了?」

「前日來信,我匈奴萬騎齊出,單于本人已率領精銳二十萬,至左賢王部。只要大王這里一結束,他便會直取漁陽城!」

伊稚斜皺著眉,不放心地問道:「河西走廊與河套地區的守備力量加強了嗎?別讓人偷了。」

「單于給休屠王送馬五萬匹,休屠部預計可多勇士三萬多。漢人想要取河西走廊,沒有十萬兵力,根本不可能。」須卜羅哥笑著答道,「且漢人騎兵主力剛在單于庭遭遇重創,短時間內,根本拿不出那麼多兵力組織進攻河套地區。」

「不可大意,漢人底蘊比我匈奴可怕的多。」

伊稚斜搖搖頭,正色道:

「僅一個宦官,就通曉兵法、歷史……我部用之,戰斗力飆升。爾焉能知曉漢人沒有後手?這些天來,派出去探查漢人軍隊駐扎情況的人,可有成果?」

「僅探查到在長安西北,駐扎了至少八萬的北軍士卒,長安南部,駐扎了大約七萬南軍守備。」

伊稚斜閉上眼楮,盤算著,

「中行說語過,南軍不足為懼,重點是北軍。北軍皆精銳,戰爭開始,能以一敵三。我部滅漢人將近兩萬人,其竟然還有八萬精兵在長安附近……底蘊恐怖如斯。」

陡然!

他猛地睜開眼楮!

如冬天冰稜一般冰冷鋒利的目光慢慢露了出來。

冷聲:

「讓斥候從雁門北上,再盡快至左賢王部匯報,就說吾儕在四天後——七月十五正式開始談判,預計談判完在七月十八左右。單于可在二十傾盡全力,進攻漁陽。」

「此戰不可拖延!須速戰速決!一旦讓漢人反應過來,援兵至,吾儕必敗!本王唯一能做到,只有用談判拖住漢人耳目。」

須卜羅哥點點頭,記住了叮囑。

伊稚斜偏著身子,左手敲打案幾,發出「咚咚咚」的聲音。

倏而,又道:

「戰爭需要時間,而漢人傳信亦需要時間,吾儕可以派人截殺漢人的傳令兵!須卜羅哥讓單于派些人,最好有射雕手,潛入漢地,埋伏在漁陽至長安交通要道上。一旦有漢人斥候傳信,直接射殺。」

「大王真乃大才!」

「哎!這才哪跟哪?不必吹捧。」伊稚斜笑著擺擺右手,「大才二字,待本王與諸子百家學徒的談判獲勝再說也不遲。」

須卜羅哥諂媚彎腰,「大王達到和目的才算我匈奴獲勝?」

「這個嘛……」

伊稚斜拖著長腔,思考幾分鐘,解釋道:

「漢人必須恢復和親,送皇室公主入我匈奴!本王听聞劉徹有一女兒,名曰夷安,願納之為妾。」

「大王說的是!和親必須恢復!只是,屬下听聞,夷安公主尚不足十五。」

「哈哈哈,雖然其年幼,但本王並不嫌棄!」伊稚斜撫模胡須,咧嘴大笑。

他微微一頓,又道:

「劉徹小兒賠付我匈奴出兵費用,且全部折合成物資。釋放我匈奴貴種,釋放從左賢王部俘虜的薩滿子民。若可能,本王還希望將他們的稷下侯帶回匈奴,斬于龍城,祭祀冒頓單于的英靈!」

「大王雄心壯志,必可功成!」

「妙!哈哈哈……」

……

少府

一份來自甘泉宮的帛書,于辰時進入這掌管天下工匠的龐大機構。

帛書在少府卿何神案幾上擺放了不足一刻鐘,便被其下轄的計吏拿了下去。

建築宮殿、灌溉溝渠。

無論哪一個,都不是一個小項目。

萬幸,勞動力足夠。

經數百名計吏計算後,所需的費用、人力……資源,都被估計完畢。

整個過程用了不到五個時辰。

下午,那份帛書原封不動地出現在少府卿的案幾上,同時,一旁還多了一個資源分配表。

何神看了一眼,沒太大的錯誤。

沒有猶豫,直接蓋上了少府卿大印,接著交給少府丞,下去通知大漢其他幾個部門,執行該方案。

大漢百姓並不反對水利修建,相反還很熱愛。

只要少府卿挑不出毛病,又可實施。

那麼……

上午至,下午行。

伊稚斜妄想要回去的匈奴人,直接踏上了挖土的路。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