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三十六章:百家之人赴長安

齊國國都臨淄西稷門外,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孩握著一卷竹簡,守著一張足以把他裝起來的棕色案幾,晃動身體,對圍過來的百姓、販夫走卒繪聲繪色地講述竹簡上記載的東西。

「剛才說到稷下侯領著幾千訓練了不到半年的流民軍北上到了上谷,進而出擊左賢王部。」

「嘿,諸君,你們猜後面怎麼著?」

「別賣關子,快點講!」

「就是就是!」

在眾人的催促下,這孩子不再繼續賣關子,而是把竹簡拍進手心,笑了。

他就喜歡這種熱鬧的場面。

「嘿!要我說,稷下侯不愧是匡章之後,對計謀的運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率領一百流民偽裝而成的士卒,親自潛入匈奴部落,以用間!這種作戰方式,幾乎就是《孫子兵法》在大漢的應用!其計謀運用,堪比孫子啦!」

隨著講述的推進,圍過來的百姓越來越多,漸漸的,已經有兩百多人。

這群人有本地的農民,也有從外地來的商賈、進貨的販夫。

一不熟悉講故事人身份、三十多歲的瘦弱男人,對剛才那番話感到嗤之以鼻,發出一聲切∼,搖搖頭,譏諷,

「還《孫子兵法》,你這個小孩子知道什麼?稷下侯雖然厲害,但還沒到孫子的程度。大漢比之厲害的還有很多,比如隴西李將軍……」

孩童忽然停下講述,用戲謔的目光盯著開口說話之人,

「公覺鄙人講述的哪一點不對?」

李伯仰頭,高傲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哪里都不對。稷下侯只是踫巧進入左賢王部有所收獲罷了。還用間,汝一介毛頭小子,豈知用間之奧秘?還上升到《孫子兵法》的高度,汝讀過孫子真跡嗎?」

孩童咧嘴大笑,並未反駁,以進為退,詰問,

「公吹捧李將軍,吾听聞李將軍出征,全軍覆沒,自己也被匈奴俘虜,這又怎麼說?」

李伯冷哼,「誰都有失手的時候,李將軍只是不湊巧踫到了……」

他話還沒說完,就被一道從人群後方傳來的聲音打斷了。

「行軍作戰沒有踫巧一說,只有勝與敗,生與死!李廣敗了就是敗了,哪有那麼多其他的理由?」

剎那間!

在此听故事的百姓同時唰唰唰扭頭,並且向兩邊散開,望向聲音的來源——一牽著兩匹馬,穿著白色長袍的翩翩青年出現在眾人視線之內。

李伯皺眉,臉一下子耷拉下來了,

「汝乃何人?觀汝年紀,應該不到而立之年吧?汝又豈知李將軍當初參與平定七國之亂時候的英姿?」

「呵。」

白衣青年輕蔑一笑,搖搖頭,懶得爭論,目光落在那個講故事的孩子身上。

聲音朗朗,「時候不早了,我們該動身了。再晚,若遇雨天,恐誤大事。」

「知道啦,知道啦。」

說書孩童揮揮手,懶洋洋的,伸了個懶腰。

拋棄案幾,穿過人群,來到一匹馬的身旁。

把竹簡塞進一側的包袱里,縱身一跳,上馬。

目光閃爍,打量不遠處的李伯,淡淡的道:

「《孫子兵法》雲: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李將軍防御匈奴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接下來的時代,是稷下侯、車騎將軍主動出擊的時代。」

「汝若不信,就去稷下借閱《孫子兵法》一觀點吧,屆時,汝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聲音結束,說書孩童不再耽誤功夫,用力一夾胯下之馬,揮舞鞭子,向西南方向的馳道奔馳,白衣青年緊跟其後,也奔騰而去。

李伯眺望漸行漸遠二人,心一動,忽然大吼:

「汝二人是何人?」

俄而,兩陣回音從遠處幽幽傳了回來。

「稷下小說家!落下閎!」

「稷下兵家!良岳!」

「轟!」

李伯的大腦仿佛被精神力量攻擊了,一片空白,瞳孔驟縮,不由自主地向後退了一步,呆呆呢喃:

「稷下天驕?!」

……

稷下儒家、公羊駐地

胡毋生著儒服,神態虔誠,佝僂著腰,捏著幾塊易燃之木,放在神位前的火盆中。

火盆後,擺滿了貢品。

他躡手躡腳,用一旁的火棒引燃木塊。

黑煙升起,煙祀開始。

搖曳的火苗將神位照的明亮——子夏、公羊高、公羊平……公羊壽。

公羊學派歷代先賢的神位都在這里。

段仲攙扶著胡毋生,附在耳邊,小聲道:

「胡師,墨家王賀、法家張安世已經先行出發了,而孔武、孔安國二兄弟已經護送稷下侯之親眷到了我儒家之地,弟子讓他們在客堂等候片刻。」

「知道啦。」

胡毋生面色莊嚴肅穆,沙啞的聲音混在漆黑的煙中,升至房梁方才潰散。

「仲兒,麻煩你去通知孔氏的兩個後生,就說老夫已經老了,這些天總是夢到恩師,此行去長安還不知何時能回來,還不知何時可以再為恩師祭祀。臨走之前,吾想多和恩師說說話,讓他們再多等半個時辰。」

「諾。」

段仲面無表情,拱手,退了出去。

胡毋生望著靈案上的神位,閉上雙眸,恭恭敬敬稽首拜曰:

「恩師,儒家已在董仲舒的努力下,成為了天下第一,公羊也成為了天下第一學派。」

「弟子不才,奔勞一生,未給公羊學派留下有價值的內容。幸稷下侯提議,願出面牽線,促成《春秋》決獄,使弟子不至于百年之後,愧對諸位先賢。」

胡毋生跪地扣了三個響頭,沙啞的聲音,在房間中掀起一陣風暴。

「弟子今日便再去長安,重新回到那泥沼之地,望恩師保佑弟子途中一切順利!」

「弟子發誓,此事後,公羊,必定一統《春秋》諸學派!」

……

一個時辰後,

胡毋生從祭祀堂走了出來。

「儒家!出發!」

不一會兒,段仲早就安排好的馬車就了駛過來。

胡毋生向留守的衡胡交代幾句話,馬車在三十多個公羊學子地護送下,陪同司田氏、司狸兒所乘之馬車,離開了稷下。

這位年邁的公羊宗師,再次向生活了多年、掙扎了多年、斗了多年的長安奔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