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一十章:五年後的第一次作業。

劉徹露出一個久違的笑容,道:

「董仲舒,咱們君臣好久沒見了吧?沒想到,這次大勝,竟然把汝也驚動了,讓朕實屬震驚。朕原本以為,汝會在長安城內的某處偏室之中,修訂書籍終老一生呢。」

董仲舒作揖而拜,道:

「陛下,數載不見,卑臣日思夜寐,對陛下想念至極。」

「汝這一次上殿,是為了什麼?」

「卑臣不敢相瞞,此次之所以前來,只為見匡人一面。」

劉徹哈哈大笑,道:「見朕之主婿?有意思。為何不能等朝會結束再見?非要來這宣室之中?」

「匡人所行,契合聖人之意,約合大道之法,臣豈能不心情急迫?」

「哦?那汝代表的是儒家?還是自己?」

董仲舒歪嘴一笑,緩慢抬頭,氣魄不減,「陛下何必明知故問?」

「哼!五年了,汝的脾氣還是一點也沒變!」

劉徹猛地甩了一下寬大的袖子,冷哼一聲。

董仲舒拱手再拜,「這不正是陛下希望看到的嗎?」

「也對。」

「哈哈哈……」

劉徹與之對視一眼,拍拍手,不約而同地大笑起來。

他就欣賞董仲舒這一點!

狂生就得有個狂生的樣子!

他這個皇帝,不缺唯唯諾諾的臣子,缺的是敢于和自己打嘴炮的家伙。

否則,這個位置豈不是很枯燥?

當然,打嘴炮的前提還是自己這個皇帝掌握著絕對的權力。

如果是類似于呂不韋權臣……

那就沒有留下來的必要了。

「朕今日打算宴請群臣,汝來得正好,一起吃吧。」

劉徹扭頭,對一個侍者說道:

「給董博士看座,位置嘛,就在匡人身旁吧。」

侍者執行命令的動作很快。

領著幾個人,在大殿中央快速的添了一張黑色的案幾,一個用麻布制作的柔軟席子。

「愛卿,入座吧。」

「陛下,臣尚有奏。」

「哦?」

劉徹臉上的笑容漸漸凝固,變得格外嚴肅。

「言之!」

「諾。」

董仲舒不急不慢地從袖子里拿出一張早就準備好的帛書。

之前,他一直在家帶薪休假。

這是退隱五年後,第一次向這個大BOSS交作業。

高聲:

「昔年,冒頓單于予呂太後文書。」

「其言:孤僨之君,生于沮澤之中,長于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游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娛,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群臣听之,無人不怒,武侯樊噲,願以十萬大軍擊之,若非中郎將季布所阻,漢與匈奴之戰,將提前幾十年。」

「呂太後知我大漢剛立,國祚不穩,將士疲憊,不可戰也,因此苦笑回之。」

「單于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退而自圖,年老氣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听,不足以自污。弊邑無罪,宜在見赦。竊有御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

……

皇位上

劉徹的臉一下子耷拉下來了,氣的渾身發抖。

這段故事,他早就耳熟能詳了。

當初其父親漢景帝劉啟在世的時候,常常對諸皇子講述這個恥辱!

至死,劉啟都未能完成漢家的復仇。

董仲舒很擅長抓住統治者的心思。

他念著念著,話鋒忽然一轉。

「大漢將士竊不勝犬馬之勞,縱暴骸中野無疑報然匈奴攣鞮氏率獸食人,殘虐無端,甚至竟悍然入寇,攻我上谷,殺掠士民」

「賴陛下用人之明,歷位先帝之靈,江山社稷之佑,將士敢于用命,至元光五年,終一雪白登之恥,復匈奴辱呂太後之仇!」

「臣私以為,此乃天意,乃陛下得聖位之征兆、乃開創四代之始!」

劉徹身體顫抖得厲害。

听到最後一句,終于忍不住了。

直接從座位上跳起來。

用力地拍了一下面前案幾。

「好!」

「卿言,朕聞甚悅!」

好一個復仇!

好一個四代之始!

不愧是自己的知己!

文武百官嘴角抽了抽,不敢干坐著了。

紛紛伏在地上,高呼著贊美之語:

「陛下萬年!」

「大漢萬年!」

劉徹哈哈大笑,大手一揮,贊曰:

「諸卿即刻入座!朕將以酒肉予之!擺宴!」

「謝陛下。」

群臣入座。

董仲舒對衛青、司匡投去一個和藹的笑容,捋直捋了捋額前的白發。

又扭頭,有意無意地瞥了一眼位于文官隊伍中,坐在大殿角落的一個官吏。

眼眸中閃過一道冷光。

嘴巴微微一動,默說了幾個字。

最後走到席子的位置,一坐下。

……

大殿角落。

主父偃瞳孔驀然收縮,凝成豆粒大小。

只覺得渾身汗毛突然張開,大量的冷氣竄入身體,不由自主地打了一個寒顫。

他似乎從董仲舒的嘴型里,看到了四個字:「……遼東高廟……」

儒家主張復仇,以直報怨,復仇為義,天理人情之自然,歷代儒家聖賢所不諱也。

儒家復家仇,三代之內,皆不晚!

至于九世,那是國恨。

這位昔日的老友忽然上殿,他可不覺得是為了和劉徹敘舊。

絕對大有陰謀!

主父偃思來索去……

怎麼想都覺得是主父偃在釋放打算重新出仕的信號。

這位中大父的拳頭逐漸握緊,目眥欲裂,額頭上的青筋像是拴在了齒輪上,反復跳動。

在心底里瘋狂地咆哮:

「董仲舒!」

鏡頭拉回大殿中央。

董仲舒坐在了司匡的左側,司匡右側是衛青的位置。

左卑右尊,按照官職排列。

其這麼一坐,司匡反而成為了被拱衛在中央的人。

隱隱約約,有壓車騎將軍一頭的趨勢。

董仲舒抻著脖子,笑呵呵的,先對衛青拱手作揖,

「車騎將軍好久不見。」

「董公安好。」衛青報之以微笑。

他作為劉徹的心月復,和這位博士的交際,可不少。

尤其是罷黜百家這一件事,其中的周旋,都是有他這個建章宮監執行的。

董仲舒把頭縮回來,重點看著司匡。

還沒等他問禮,司匡先發制人,發動套近乎手段:

「董子,久聞君之大名,今日終得以相見。」

「哈哈,仲舒亦是。」

「膠西之事,多虧董子在長安周旋,匡才能保全自身。」

司匡捧起案幾上的剛剛呈上的酒水,先對首位笑而不語的劉徹敬酒,一飲而盡。

重新倒了一杯,對董仲舒敬之。

「鄙人在長安只不過發揮了微不足道的作用罷了,能被儒家支持,多虧閣下自身的儒道造詣。」董仲舒如法炮制,敬劉徹後,向司匡回禮。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