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七十四章:大漢的土地,一寸也不可丟!

匈奴叩邊,國之大事也!

一個時辰後,未央宮正殿宣室。

所有身處長安,秩在兩千石以上的官吏,全部到場。

武官隊伍。

李廣、程不識等人,皆甲冑加身,怒氣覆面。

「陛下到!」

隨著春陀尖銳的聲音,

劉徹頭戴冕冠、身著黑色朝服,目露凶光,邁著雄健有力的大步,踏進大殿!

穿過文武百官中央的道路。

登陛。

一甩衣服。

端正坐下。

百官起身,合呼:「陛下萬年!」

劉徹向下揮手,言簡意賅,

「坐!」

百官坐下之際,李廣起身,饒過案幾,邁著小碎步走出來。

「陛下,臣有奏!」

「講!」今日的劉徹,言語格外短促,讓人很不適應。

李廣拜了兩拜。

正身。

「陛下,匈奴右大當戶犯我邊境,臣以為,應集合兵馬,擊之!以彰大漢之威!」

「衛尉所言差矣!」丞相韓安國面色坦然,出列,對劉徹一拜,「陛下,臣以為,出擊匈奴之時機未到,應繼續采取和親之策,以安撫為主。」

劉徹眯著眼,似刀般的目光,在這位新晉丞相身上停留。

果然。

這廝受太皇太後影響的休養生息思想,依舊如故。

黃老!

呵。

五年前就是這樣……

如今,還要阻攔自己。

劉徹輕蔑一笑,搖了搖腦袋。

扭頭,目光投向武官隊伍。

他現在想知道這群大老粗的心思。

在赤果果的注視下。

程不識抬起了頭。

右手按著案幾,站起來,

邁著大步,走出來。

人雖老,聲音卻依舊充滿底氣。

「陛下,臣以為丞相所言,甚是荒唐!吾大漢休養生息已有七十年!」

「自高祖皇帝開始,至于陛下,每年送至匈奴的物資,累計至今,不可勝計!送至匈奴的和親公主,更是兩手難數!」

「恕臣直言,只靠女子與財物,換不來和平,只會任由匈奴積蓄力量!」

「今日,匈奴侵擾我上谷郡,明日,是否會攻打代郡?他日,是否會破函谷,兵臨長安?」

程不識瞥了韓安國一眼,哼了一聲,繼續發表自己的看法。

「若一直如丞相所言,與匈奴交好,恕老臣直言,只會讓將士寒心、令邊境百姓寒心!」

「臣!」

「寧領家僕奔赴草原流血戰死,也不願做苟且之事。」

李沮起身,作揖高呼,「臣附議!」

公孫賀亦起身高呼,「臣附議!」

「臣附議!」

位于武將行列的人,一個接著一個地站起來。

表達態度之後,都用殺氣騰騰的目光,死死地打量文官隊伍。

誰敢說和,就是在阻兄弟們的財路!

一會兒下朝非得堵住揍一頓!

揍他個頭破血流!

大漢已經好久沒有打仗了,軍功只有在邊關的將領,勉強混一混,內地的兄弟們,得軍功的難度,勝過當太監的難度。

後者狠狠心,就成了。

前者,哪怕狠心也沒用。

薛澤咬了咬牙,站出來,懇切道:

「出擊匈奴不可莽撞,還望陛下三思!當初馬邑,我大漢調兵十萬尚且失敗,今日對匈奴開戰,應調兵幾何?由誰統兵?又該采取什麼戰略?這些尚未得出結論之前,臣以為,丞相之法,最適合大漢。」

李廣壓低聲音,握緊拳頭,質問道:「薛澤,汝的意思是……任由鄔延年太守與一千多名將士慘死?」

薛澤被數十雙眼楮注視的頭皮發麻。

但還是堅持下來,搖了搖頭。

「當然不是!下官只是在陳述一個不適合用兵的事實罷了。希望衛尉別意氣用事。」

「呵,好一個意氣用事。」李廣笑了,拳頭被捏的「嘎 」響,準備揍人了,「薛公,希望汝能安全走出未央宮。」

「哼!」

薛澤噘著嘴,氣的甩了一下袖子,翻了個白眼。

對劉徹行禮,重新坐下。

打不過,還躲不起?

劉徹右手搭在扶手上,捏著,壓抑著心中的憤怒,環視下方。

「何人還有奏?」

下方百官面面相覷,無人再出列。

在劉徹喘息思考之際。

俄而,一陣洪亮的聲音,從宣室門口傳來。

「陛下!臣,有奏!」

原先緊閉的未央宮大殿正門,忽然被打開了。

一個穿著鎧甲,眉目壓低,臉色剛毅的中年人氣喘吁吁地走了進來。

看著來人。

李廣、程不識對視一眼,眉頭舒展,同時面露喜色。

而韓安國則皺起眉頭。

汲黯南下挖湖後,朝堂上能打的黃老之人,不多了。

如今軍方又來了一個,他壓力倍增。

其他官僚像半夜在田里偷莊稼的話 ,嘰嘰喳喳,對此議論紛紛。

「他不是在雁門駐扎嗎,怎麼回來了?」

「雁門距離上谷不遠,可能也收到消息了吧,畢竟出了這麼大的事。」

「他既然來了,那雁門那位…是不是…」

「應該是……」

中年人喘著粗氣,走到大殿中央,稽首而拜,

「見過陛下。」

劉徹強顏歡笑,虛手一扶。

「公孫將軍請起!」

公孫敖站起來。

與李廣、程不識對視,又瞥了一眼韓安國,毫不畏懼。

拱手,

聲音慷鏘有力。

「陛下,五日前,上谷遭遇匈奴萬騎攻擊,雁門與三日前收到消息。蘇老將軍知事態嚴重,特遣臣火速返回。」

劉徹緩慢地站起來,眸子顫動,感情有了明顯的變化。

如果說……

太尉不置,韓安國這個兼任御史大夫、丞相雙職位,間接掌管大漢南北二軍的人,代表的是京師兵;

李廣、程不識這兩個駐扎于大漢西部、西北部代表的是良家子;

那麼,駐扎在雁門的蘇意,代表的則就是大漢中央最後三分之一的軍事力量——地方部隊。

如今良家子與京師兵已經對抗起來。

最後的決定性力量,只能是雁門。

劉徹的聲音,在寂寥的大殿中回蕩。

「蘇意老將軍怎麼說?」

公孫敖不卑不亢,「老將軍稱,若陛下有意擊之,其猶可披甲執銳,沖鋒陷陣。」

「好!」

劉徹激動地高呼!

拍拍手!

傲然環視下方的文官群體。

冷聲,

「都……听見了吧?丞相還有什麼要說的嗎?」

韓安國閉上眼楮,起身行禮,

「臣謹奉詔。」

「既然丞相無異議,那事情就這麼定了!」

劉徹面色嚴肅,揮舞著雙臂。

「今日,朕召爾等前來,就是為了告訴爾等一個重要的決定。朕決定,對匈奴徹底開戰。」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現在到了重用你們的時候了。」

劉徹背著手,目視下方。

「自馬邑之圍失敗後,朕一直在思考如何出擊匈奴!至今日,已經思考了三年,也準備了三年!」

「為了對付匈奴,朕決定,徹底改變以往的防御方案,這一次,采取輕裝簡從,尋找匈奴主力,與之決戰的策略!」

「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朕會為諸位將軍配備騎兵!」

說罷。

劉徹注視著武官群體,開始任命。

「驍騎將軍!」

李廣拱手,高呼,

「臣在!」

「朕命你率領一萬騎兵,出雁門!」

「臣領旨!」

「騎將軍!」

「在!」公孫敖應聲。

「朕命你率一萬騎兵,出代郡!」

「諾!」

「輕騎將軍!」

公孫賀出列,「臣在!」

「朕命你率領一萬騎兵出雲中!」

「臣領旨!」

「車騎將軍……」

劉徹挑了挑眉,微微一頓。

上一任車騎將軍是周亞夫……他死了十來年了。

「衛青呢,讓衛青進殿!」

諸將都下意識地抬起頭,好像猜到了什麼,大都神色詫然。

不一會兒,衛青穿著建章宮監的甲冑,走進大殿。

劉徹看著這個小舅子,笑著,

「衛青,朕任你暫代車騎將軍一職,領一萬騎兵,出上谷!」

衛青驚愕,急忙拱手作揖,

「陛下,臣無寸功,任將軍,恐人心不服啊。」

「無功。」劉徹佯裝嚴肅,「無功才讓你立功!若此戰汝無功而返,朕便讓你成為庶民!」

「臣必定立功,不負陛下之望!」

「嗯。」

劉徹滿意地點點頭,示意衛青先退到一旁。

看著文官之首,皺眉癟嘴的韓安國。

「丞相,怎麼,汝還有何想法?」

韓安國嘆了一口氣。

出列。

「陛下,我軍兵分四路,力量分散,萬一被匈奴逐個擊破怎麼辦?」

劉徹沉吟,臉耷拉著,

「諸將軍怎麼看?」

「李廣?」

「陛下,臣以為,此戰重在積累經驗。」

「公孫敖,你怎麼看?」

「陛下,臣以為驍騎將軍所言甚是,重在研究這種打法。」

「衛青?」

「陛下,臣以為,我大漢第一次用這種打法,匈奴一定想不到。且此法接近匈奴行軍之術,匈奴憑其縱橫草原多年,依舊無事,我大漢,亦可行之!」

「很好!」劉徹朗聲夸贊,「朕要的就是這種說法!」

這位大漢皇帝從陛上走下來。

來到群臣中央,掃視眾臣。

「以往以來,我大漢一與匈奴作戰,就士氣蹉跎,恐慌無奈!」

「臣此次用兵,為的就是要明明白白地告訴世人!」

「從今日起,大漢與匈奴作戰時的被動防守態勢,徹底扭轉了!攻守易形了!」

劉徹眉毛跳動幾下,右臂揮動,激動的吼道:

「我大漢之土,一絲一毫也不可以丟棄!」

「今日!」

「朕便立下祖訓!」

劉徹目光如炬。

高聲!

「寇可往!我亦可往!」

「大漢男兒,誓要北擊!」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