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八章:貫穿南北,縱橫東西。

良岳瞅著木板,壓低眉頭,詰問,「君言農業,為何提到生態?」

「自古以來,農業與生態,本為一體!」司匡話不多說,直接在木板上寫下二字「天災」,用毛筆指著,解釋道:「天災是生態環境惡變的產物,想要從農業上得到足夠的稅收,僅僅提高產量還不夠,重要的是預防治理災害。」

說完。

他對著高台之下的流民群體揮揮手。

不一會兒,兩個紅光滿面的壯漢抬著一張紅棕色的案幾,從下面走了上來。

案幾表面,被一層黃棕色的麻布覆蓋。

麻布之上,還有一根木棍。

「 !」案幾被放在高台上。

良岳向前一步,來到案幾前面,撓撓頭,眨眨眼,一頭霧水。

「這是……」

「如何治理蟲災,吾已撰入《齊民要術》,不想多言。」司匡右手捏住覆蓋案幾麻布的一角,呼吸平穩,「吾只言一件事:黃河泛濫之事!」

他把木棒拿起來後,猛地用力。

「嘩啦!」

粗麻布被粗暴掀開!

一幅用木炭畫的地圖,出現在上面。

良岳雙手交叉,藏在袖口,俯視。

抻著脖子,觀看案幾上的內容。

瞳孔聚焦。

開始觀望。

一個呼吸之後。

驀然!

瞳孔炸裂了!

同時額頭上青筋暴起。

整個人猛地後退一步。

神色驚恐,指著司匡,緊張地說不出話,「你!你!」

緊接著,他對著台下的衛青瘋狂揮手。

衛青眯著眼楮,給左右護衛一個眼神,冷聲命令,「上!」

「諾!」

「   !」

凌亂的腳步聲打亂了沉悶的氛圍。

兩個護衛一左一右,手持利劍,在台下台上眾人都沒反應過來的情況下,沖了上去,瞬間控制住局面。

隨後,衛青抱著錦盒,風度翩翩。

踩著台階,走了上來。

他先是眯著眼,上下打量司匡一眼。

隨後,看著身旁兵家年輕一代第一人,沉聲問道:「發生了什麼事?」

良岳面色難看,指著案幾,「閣下,請看!」

衛青好奇的走上前。

打量案幾上的內容。

案幾上的內容,線條為主,內容為輔。

衛青初步觀察上面的線條,只覺得有些眼熟,心理並未產生太多觸動。

他懷著好奇的心,觀看上面的文字。

池陽!

櫟陽!

重泉!

與良岳情況相同。

瞳孔驀然驟縮!

後背汗毛炸裂!

整個人精神恍惚,意識朦朦朧朧!

頭腦發熱!

「這是……」

衛青驚呼之後,差點跳起來。

「咚」的一聲,雙手按在案幾上。

他死死地盯著彎彎曲曲的線條,黝黑的瞳孔周圍,出現了數不清的血絲。

這些地名,全是長安附近的縣城!

他仔細回憶長安附近的布局,目光凝重,汗如雨下。

這麼說,線條代表的是長安附近的河流?

等等!

這幅圖!

怎麼越看越眼熟?

自己好像見過!

好像是一次大規模用兵的時候。

在哪里來著……

正值冬末,豆粒大的汗珠竟然從他的額頭滲出來。

這不是熱的!

這些汗珠是慌張的產物!

汗水越來越多,他的頭發都被打濕了!

大腦高速運轉!

過往的記憶從腦海中劃過。

這個侍中的呼吸逐漸變得厚重。

「嗡!」

驀然,一個念頭從他的腦海中劃過。

剎那之間,他捕捉到了這方面的記憶。

三年前!

石渠閣!

陛後的那副圖左下角的部分!

那幅圖可是……

想到這里,衛青緩慢地抬起頭,左手按在腰間那把削鐵如泥的佩劍上。

儒雅之氣頓時不見!

他兩眼發紅,心中充滿了無窮盡的血色殺意。

行軍打仗時,地圖的重要性不需要解釋太多!

有的時候,掌握了地圖,就意味著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更何況,這可是京師長安附近的地圖!

非將領,非詔命,不得懷有國家郡縣地圖!

這是古往今來,被默認的事實!

可以說,司匡所提供的的這幅圖,已經涉及到軍事機密了!

衛青已經沒有心思看地圖。

緩慢地抬起頭,視線停在司匡的脖頸處,一動不動。

他已經決定了!

殺人!

一個平頭百姓,竟然掌握了大漢京師附近的地圖。

不對勁!

不正常!

讓他很慌!

他不怕殺人!

有斬蛇劍的特權在,一千石以下,盡可殺之!

再者,拋開自己的身份,長安鬧市中,只要花費十幾金,就可以找到一個頂罪之人!

為了大漢安全,十幾金而已!

值!

司匡把手中毛筆丟下,裝墨汁的碗放在地上,握住手中的木棍,眯著眼楮。

這兵家不講規矩啊。

怎麼突然沖上來三個人?

觀這三人站立的情況,為首之人,應該是抱盒子的這個英俊男人了。

他凝視衛青,眯著眼楮,詰問,「閣下是?」

衛青面如冰霜,冷聲回答,「長安之人。」

「長安?兵家的?」

「算是吧。」

司匡坦然一笑,持木棍上前,隔著案幾,與衛青對視,「哦,那正好!我還擔心良公是否能看懂這幅圖的前半部分呢。既然有長安人士在,那就方便多了。」

衛青被司匡的淡定逗笑了,腰間長劍欲出鞘。

「汝很淡定嘛。汝可知這張案幾代表了什麼?私制大漢地圖,乃是死罪!」

司匡攤攤手,眉頭挑了挑,「閣下怕是誤會了吧?鄙人這可不是大漢地圖。」

衛青冷聲呵斥,「還狡辯!郡縣之名皆有!不是大漢地圖,那是什麼?」

司匡擼起袖子,皺著眉頭。

臉上寫滿了不悅。

這門外漢是從哪來的?

到底懂不懂地圖?

用木棍指著案幾,再三強調,「請閣下看清楚,吾這是治河之策!治理黃河的水利策劃書!」

「水利?」

衛青愣住了。

若是水利,有郡縣之名倒正常了許多。

「唰!」

他快速扭頭。

左手扶劍,眼神快速瞥了一眼案幾。

剛才被長安地圖給鎮住了,其他地方沒怎麼仔細觀看。

這一次,他決定沉下心來,再看一眼。

然而。

就是這一眼,讓他的眼楮,徹底拔不出來了。

精神猶如身體陷在泥潭一般,徹底陷在案幾上的工程圖中!

原本干淨的棕紅色案幾,仿佛披上了一層黑色紋身。

蜿蜒曲折的縴細線條,連接著一個又一個黑色的小點——「縣」。

不同線條之間,還有幾根粗的黑色實線。

這些粗的黑色實線,是水利工程的修建路線,

擔心這個門外漢看不懂。

司匡特意拿著手中木棍,進行解釋。

「黃河涉及到下游十六郡的農業稅收,不可不治。」

「鑒于治理黃河涉及的內容太多,要想達到一勞永逸的效果,必須多處同時開工。」

他先指了指工程圖上標注的一個大型工程,「閣下請看這里。」

被指著的水利工程位于長安西北方。

衛青左手扶劍柄,目光聚焦在案幾所呈現的地圖。

他回憶長安西北之處的建設。

陡然。

瞳孔再次一緊,驚呼一聲:「這里難道是……」

「沒錯!鄭國渠!」司匡聲音平淡,沒有抬起頭,用木棍指著鄭國渠,解釋,「鄭國渠西引涇水,東注洛水,總體東西走向。它建成之後,提供水源,使關中大部分地區,成為沃土!」

「鄙人斗膽,在此基礎上,有一個想法!」

木棍按在鄭國渠的位置。

「噠!」

隨後,司匡沿著一根黑色的粗線條,拖動木棍!

「沙啦!」的噪音,一晃而過。

「閣下請看,鄭國渠已成!若是在鄭國渠的上游南岸開鑿六小渠,以輔助灌溉鄭國渠所不能達到的高地。此工程一旦完成,亦可以在關中塑造萬頃良田!」

在後世,這一項工程被稱為六輔渠。

可行性,百分之百。

「六小渠……?」

這位被劉徹委以重任的侍中,已經被司匡的提議吸引,他目光凝重,呢喃。

「朝堂之上,討論的從來都是關中地區的產量不足以供給邊關,必須要從南方諸侯國征調糧食,從來沒想過,重新開闢一條水渠,增加產量面積。」

「利用鄭國渠,再造良田的策略,妙啊!妙!」

衛青驚嘆之色溢于言表,他忍不住鼓起掌來。

此刻,殺意暫時消失。

他的心思,已經完全放在這份水利工程策劃上了。

他敢肯定,這份名叫策劃書的東西若是交到陛下手中,不出一天,就會有詔令到達少府,敕有司討論,撥款,即刻實行。

萬頃良田!

想想就興奮!

不過,衛青沒有立刻把激動之情表現出來。

他揮揮手,示意兩個護衛退下,

拱手,彎著腰,盯著案幾,眉頭的凝重還沒有舒展。

剛才司匡講解的僅僅是一小部分。

在六小渠的後面,還有很大一部分圖紙沒有說明。

于是,他與司匡對視,期待接下來的講解。

司匡也沒讓他失望,繼續說道:「六小渠建成之後,短時間內,長安必定會涌來大批百姓,淡水資源,恐難以滿足諸多百姓的需要。」

衛青點點頭,沉吟,「嗯,言之有理!你可有解決方案?」

「有!」

「噠!」木棍移動,出現在長安西南的位置。

司匡充滿自信的聲音,在屋內回蕩,「在此地,拓寬加深‘靈沼’,修建大池,以作蓄水之用!必要時,可將灃水引入池中,補充水源!」

這個大池,被後世稱之為昆明池!

可行性,同樣百分之百。

「我建議,大池修成之後,再穿渠引涇水首起谷口,注入渭水,由渭水供給大池。最終,形成一條從大池出發,穿過灞河,經新築鎮、新豐鎮、渭南、華縣到華陰北部,長約200里的新水渠,以形4500頃肥沃良田!」

這條渠道,被稱為漕渠,修建時間應該約兩年之後,只不過,被他提前拿了出來。

司匡換了一口氣,初步總結道:「二者合力,可灌溉兩萬頃的良田,所產糧食,可供邊境,抵御匈奴之用!」

別看兩萬這個數字不多。

古代的頃和現在的差距很大。

古代1頃為50市畝,大約為現在的3.33公頃多,33333平方米。

按照一家百畝之田來看,這工程將直接造福近四萬戶,二十萬余人。

「呼!近乎完美的設計!」

衛青長呼一口氣,抬起頭,感慨萬分。

他常年混跡朝堂,眼光毒辣。

雖然司匡一直在聲明對農業的作用,而他,已經看出來除農業之外的其他作用……

比如,調兵!

如果真如所設計得一樣,這個方案,可形成一條從長安出發,進入黃河,從而貫通東西的運兵航線!

這意味著,長安對齊魯之地的管控力度,將會倍增!

這意味著,長安將會增加幾萬有可戰之力的士卒!

別說劉徹了,這個方法,他都心動了。

如果讓劉徹知道了這個方案……

恐怕會把田蚡之前拒絕治理黃河的提議,全部推翻,重新把心思投入進治河工程上。

因為,東西運兵航線有一個阻礙——黃河下游決口,航線不穩!

司匡說的熱血沸騰,根本沒注意衛青的表情。

繼續說道:「長安附近航線已成,黃河中上游已經穩定,只剩下游地區決口的問題。鄙人認為,黃河這次決口,是一個機會!」

「鄙人從流民之處了解到,黃河決口的位置——濮陽。決口之後,黃河南下,進入淮河!」

「鄙人建議,在此基礎上,繼續開鑿新的渠道,徹底引黃入淮,引淮入長江,在淮河下游,圍出一個大湖,蓄淮河之水。于大湖之下再引河流,灌入長江,泄淮河之水!」

這一個大湖,在後世被人們稱為洪澤湖。

中國第四大淡水湖。

它形成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本來就存在一些小型湖泊,這是它的成型基礎。

其次,多虧黃河奪道入淮,加大了淮河的水流。

因此,現在是洪澤湖出世的時候了。

「其次,于長江下游,納山陰、會稽兩縣周圍源之水為湖,用時約一年。完成之後,將會免會稽之民功勞之苦,甚至將得到兩萬頃可耕之田!安定四萬戶百姓。」

「最後,所有舉措完成之後,黃河水流必定減緩!在此情況下,將之引入新的河道,進行分洪!自濮陽出發,使河道流經決口之前故道與泰山北麓的低地中,距海較近,地形低下,行水較浚利。」

「治河無非就是兩點,一為疏通,二為引水!」

「六小渠也好、大池也好、從淮河出發,向南流淌出現的大湖也罷……前面所有水利工程的目的,都是為了緩解黃河水勢!」

「黃河之所以決口,不僅僅是因為水流過大,更是因為中下游地區堵塞嚴重。趁此機會,我建議讓民夫立刻搶疏黃河故道泥沙,以備後用。」

看了一眼地圖,司匡繼續說道:「接著疏通汴渠,引黃河之水進入。引水之時,采用裁彎取直、疏浚淺灘、加固險段,加之‘十里立一水門,令更相洄注,最終達到無復潰漏之患’的目的。」

「之後開鑿河道,穿過東郡、濟陰郡北部,經濟北平原,由千乘入海,以解黃河之患!」

「最後,再補充一點!想要減少黃河減少泛濫決口的次數,在上游地區,一定要保持水土,也就是植樹種草。讓有司立刻查處惡意破壞上游森林之人。樹可伐,但是要和孟子所言相同:斧斤以時入山林。」

「只要保持水土,黃河無患矣。」

「此工程,可徹底解決黃河問題,達到一勞永逸之目的!」

這一項超級工程,是司匡融合腦海中所有知識,包括陸遜對王景治河的了解、初高中掌握的地理圖冊、大學歷史研究等等,策劃出來的。

為了讓這個方案變得有可行性。

他特意融合了兩個超級方案!

規劃以淮河為紐帶,連接了黃河與長江。

南北階段,幾乎是京杭大運河的翻版。

只不過現在的條件比隋朝好了很多,有很多河流尚未改道,也沒有斷流。

並且,西漢人民對于水利工程可是極為熱愛,實行起來更為容易。

而東西階段,是王景治河的方案!

他可忘不了‘王景治河,千年無患’的事跡。

兩大超級計劃合為一體,足以戰勝黃河決口的災難,也足以打動朝堂上的大多數人。

尤其是……出身三河之地的將領、公卿!

這個方案一旦完成,位于全段中央的三河之地,將會成為重要樞紐!

大漢運輸,仰仗三河!

為了家鄉,為了死後不被人戳脊梁骨,該怎麼站隊,那群人心里有數。

講解完畢,司匡將手中木棍放下。

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盯著這個抱著錦盒的男人,靜靜站立,等待回應。

衛青呆在原地。

在這龐大的工程量地沖擊下,震驚的說不出話來。

他最初以為司匡的策劃案,只會提出一個類似于鄭國渠的區域水利工程。

其他的線條,只是為了方便理解罷了。

沒曾想到,到最後,所有的線條竟然都用上了!

他沒想到,一向治理匈奴的策略,竟然還能引出來這麼龐大的一項工程。

事到如今,衛青已經不在乎震懾諸侯王的任務了。

他只想知道,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子,肚子里到底還有多少私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